《史记》新读 序(1)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或135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他继承父亲遗志,开始了《史记》的创作。不久,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投降,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被判宫刑,饱尝屈辱,体味了世态炎凉。但他没有放弃《史记》的撰著,终于在约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了这一宏大的工程,实现了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心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编纂体例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也是全书的总纲,用编年体的方法记载历代帝王的事迹。“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
楔子风凌王朝乾元三年,宰相洛可阑辞官行商。 风凌王朝坤和十五年,边关战事告急,天下首富洛家出资三百万两黄金供与朝廷以作军费。 风凌王朝贞远七年,封洛家三女儿洛莹为皇后,至此,洛家于本朝共出了四位皇后,三位贵妃。 风凌王朝谨洪十六年,洛家因谋反罪抄家,灭九族。洛家与皇族共同创造的神话被打破,洛家一蹶不振,宗族至此血脉断绝。 风凌王朝谨洪二十五年,皇帝殡天,举国大丧。同年,麟王风立天即位,改国号天莅。 新皇即位,各地州府甄选秀女,以补给后宫。由于先帝走得急,新皇正妃未定,故后宫之位一直虚悬。先新皇已即位两年,太后再三劝导下,皇帝不得不昭告天下进行后妃大选。 这下,忙坏了不少人。 御使欧阳齐府上也接到太后懿旨,令其女儿欧阳雪夜入宫选秀。与其他受诏的人不同,这天,整个欧阳府都陷入一种异样的沉默之中。...
目录引 子(1) 第一章 走马上任(1) 初到南斯拉夫(1) 晤面米洛舍维奇(5) 初访动荡不安的科索沃(8) 第二章 围绕科索沃的角逐与抗争(13) 科索沃烽烟四起(13) 是谁点燃了导火线?(16) 朗布依埃谈判——不战而屈人之兵(20) 风声紧,雨意浓(23) 第三章 空中打击南联盟 ——北约大打出手(27) 轰炸这样开始(27) “对不起,我们不知道它是隐形的”(33) 战地夜莺的歌声(37) 华人安全牵动人心(43) 第四章 南联盟在困境中拼搏(49) 南斯拉夫为求自保探寻出路(49) 炮火硝烟中的外交斡旋(55) 第五章 北约轰炸中的外交使团(61) 外交使团百态(61) 战争恶魔的阴影向使馆逼近(66)...
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最佳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时代彻底湮没与忘记。作者简介徐百柯,1978年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社。目前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2004年6月《冰点周刊》人物版“钩沉”开栏,徐百柯主笔两载。2006年,“钩沉”被评为年度《冰点周刊》最佳栏目。钩沉曾获2006年最佳专栏奖获奖词一个出色的专栏,最难得的品质在于“吾道一以贯之”。徐百柯的“钩沉”专栏就符合这种品质。从《冰点周刊》创刊之日起,他独自承包了这个专栏,从历史记忆深处,为今天的人们钩出一个个已被遗忘的人物和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序(1)并非戏说话刘邦 ——序《最厉害的皇帝刘邦》 程树榛 近年来,作家们以历史题材进行文艺创作的风尚很浓。从网络到图书再到影视、动画,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可谓热闹非凡。为何这种题材的作品得到受众的青睐?其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创作超越了史实的范畴,达到了历史虚构的层面,打破了那种历史仅由历史学家来描述的单一的枯燥模式。其实,历史并非完全是个人的经历,作家可以通过虚构和想象,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向,有着广阔的艺术驰骋空间。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和传说坊间数不胜数。作者没有将他的这部作品写成英雄史诗,而是写成了一个平民的奋斗史、及其成功的秘籍;没有过多地渲染远古的苍凉激越,而是充满了人生情怀。这种尝试是值得称道的。序(2)...
第一话第一话 樱花陨落的那一霎那,蓦然回首,空留一地悲凄…… 偌大而寂然的庭院中,身着粉色和服的少女幽幽抚着琴弦,流淌而出的乐符盈满寂寥的哀诉。她凝望着漫天的樱花,沉醉而迷惘…… 何时她才能步出这人情淡漠的大宅…… 嘴角弯起一抹苦涩的微笑,也许这只是一种奢望,即使步出这幽深的庭院,下一刻,她依然会被推入另一座金玉堆砌而成的牢笼。 这一生,她注定要在无望的轮回中,孤独地徘徊…… “悠姬小姐!将军请你立刻前去主宅!” 又是这种有礼而冰冷的称谓…… 少女回首,落入眼帘的是一张隐约着些许轻蔑的脸庞。来人正用难以言喻的表情打量着自己,仿佛正在观赏一件可有可无的事物,冷淡而不屑。 “知道了!我马上就去!”...
第一章 不可小看老头子(上)正是隆冬时候,天气严寒,万里长空中满布着彤云,朔风凛凛,漫天雪花纷纷扬扬的投落大地。 长安城外不远的太白山中,已是山如玉簇,林似银妆,极目苍穹野岭尽是茫茫混沌一片。山霭游移拂散处,峰回歧路之侧,几棵枝桠歪斜的古树下,有一方柴扉掩映的茅舍,乃是一家山野酒垆。此时,红泥火炉上白气缭绕,腾腾沸起的,却不是老酒,而是新取来的雪水。几个骨格清奇的老头儿随意或坐或卧,或敲击着窗前摘下的大冰锥子轮番做歌。一白衫老头,鹤发童颜,门齿尽缺,正纵声歌道: “声利掀天竟不闻,草衣木食度朝昏。 遥思山雪深一丈,时有仙人来打门。” 歌毕,一群老头儿大笑:“果然是糊涂叟,糊涂得好不快活!” 旁边一个老头儿,满头银发上竖簪着一枝滴艳的红梅,拙稚可爱,递给糊涂叟一块才烤熟滋拉拉甜浆直冒的山芋:“歌唱得好,贺你一个!”...
世事浇漓奈若何,千般变态出心窝。止知阴府皆魂魄,不想人间鬼魅多。闲题笔,漫蹉跎,焉能个个不生魔?若能改尽妖邪状,常把青锋石上磨。 这首词单道人之初生,同秉三才,共赋五行,何尝有甚分别处?及至受生之后,习于流俗囿于气质,遂至所禀各异。好逞才的,流于轻薄,好老实的。流于迂腐,更有那悭吝的,半文不舍,捣大的,满口胡诌。奇形怪状,鬼气妖氛种种各别,人既有些鬼形,遂人人都起些鬼号。把一个光天化日,竟半似阴曹地府。你道可叹不可叹?在下如今想了个销魔的方法,与列位燥一燥,醒一醒眼。 话说唐朝终南山有一秀才,姓锺名馗,字正南。生的豹头环眼,铁面虬须,甚是丑恶怕人。谁知他外貌虽是不足,内才却甚有余,笔动时,篇篇锦绣,墨走处字字珠玑。且是生来正直,不惧邪祟。其时正是唐德宗登基,年当大比。这钟馗别了亲友,前去应试,一路上免不得饥餐渴饮,夜宿晓行。一日,到了长安,果...
中南海里的一个大家庭(1)图建国之初,中共七大当选的中央五大书记有四位住在中南海。毛泽东住在菊香书屋,周恩来住在西花厅,刘少奇住在字廊,爷爷先住在含合堂,后住在永福堂,都是四合院式的平房。 1952年,爷爷从永福堂搬到了中南海的西楼大院。这个院子是中南海西南部的院中院,建国后又新建了几座楼,分别为甲、乙、丙、丁楼和西楼会议室。甲楼是刘少奇家,乙楼是我们家,这两处都是四层高的住宅楼。丙楼和丁楼是西楼院落里较大的两栋,为中央办公厅机关。丁楼东头有一栋两层带大屋顶的老式小楼,小楼的一层被一排屏风一隔为二,左边为会议室,中央政治局常委常在这里开会,右边是我们和刘少奇、###几家的餐厅。一到节假日晚上,将屏风一撤,这里就成了电影厅或跳舞厅,中央领导人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许多娱乐活动基本上就在这里进行。 在中南海大院里,还住过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李富春、李先念、谭振林、陈毅、...
楔子(1)楔子(2)楔子(3)第一章 鸦片的宿命(1)第一章 鸦片的宿命(2)第一章 鸦片的宿命(3)第一章 鸦片的宿命(4)第一章 鸦片的宿命(5)第一章 鸦片的宿命(6)第二章 尘归尘,土归土(1)第二章 尘归尘,土归土(2)第二章 尘归尘,土归土(3)第二章 尘归尘,土归土(4)第二章 尘归尘,土归土(5)第二章 尘归尘,土归土(6)第二章 尘归尘,土归土(7)第二章 尘归尘,土归土(8)第三章 曾门弟子(1)第三章 曾门弟子(2)第三章 曾门弟子(3)第三章 曾门弟子(4)第三章 曾门弟子(5)第三章 曾门弟子(6)第三章 曾门弟子(7)第三章 曾门弟子(8)第三章 曾门弟子(9)第四章 云中之鹤(1)第四章 云中之鹤(2)第四章 云中之鹤(3)第四章 云中之鹤(4)...
内容简介子玉狷介,百里风流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北洋军阀直系领袖人物。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宁人,近代最著名的军事家,曾任保定军校校长、陆军大学代校长,国民党政府高级军事顾问。 在民间的口耳传说中,吴佩孚以这样的故事最被津津乐道:吴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一生不违;吴失败了也不“下野”,关起门来做大帅,文武大员每人每月领薪水大洋五块,谁不收就是看不起吴大帅;吴有清廉名,有个军校同学想在河南谋个知县,吴批了四个字:豫民何辜;该人又想谋个旅长做,自表决心“愿为前锋,功成身退,解甲归田,植树造林,福泽百姓”,吴又批:且先种树。最有意思的是有个洋小姐爱上了吴大帅,千里迢迢写信来诉说爱情,吴拿着情书当公函,一样批了四个字:老妻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