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只做三件事》作者:佚名第1节:前言家庭教育谨防邯郸学步苏敏青年学者林格提醒年轻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上不要再次步入误区。他认为,目前许多父母存在着盲信盲从的现象,有的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孩子的家教经验,而实际上,这些经验往往听着容易,做起来难。有些父母由于邯郸学步,结果适得其反。正当而立之年的林格,在中央某部委工作的这几年里,一直致力于教育研究。他和20多位知名教育专家一起,探索出一套素质家教的操作系统,并出版了《新家教》、《好父母》、《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等操作实用性强的书籍。这些书问世后,受到许多年轻父母的喜爱,特别是《新家教》系列,发行量已超过几十万套,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案头参考书。谈到家教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时,林格说,人类到目前为止的各种思想理论,实际上分两种,一种是理论本身,一种是如何实践某一理论的理论。比如说诚实做人是一个理论,要使这一理论变成现实...
作品:一九八四,我的战争回忆 作者:寂寞苍狼 内容简介: 其实,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写这些东西除了给自已一点心里安慰以外,于大家还会有多少帮助;我们这一代人与其说是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还不如象一些大学生形容的“八十年代最奇怪的人”来的贴切;战争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东西,并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一种似真还假的精神状态中,经历了死亡与痛苦,人的心智变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我们看别人扎眼,别人看我们也扎眼;战争中我们经常感动于人民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战争后,我们却成了有些人眼里的社会问题,以至于许多当年的勇士英雄在脱下军装后就对那场战就对那场本应引以自豪的经历纬莫若深/缄口不言。士兵也是血肉皆全的凡人,我们懂感情也重感情,我们珍惜曾经的辉煌,更追求永久的理解,有一个故事在当时的战区和部队流传甚广:那是一九八四年收复老山后,军委组织了一批战争中的杰出人物搞了一个英模报告团在...
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佚名引言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 ——一个古朴的水桶定理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选修教育专业的不多,坚持读完的更少。 说来有点儿俗,我选修教育专业的动力,来自那个插队时还似懂非懂的“水桶定理”。 农伯说:“小黄,其他可以了。还是弄弄最差那块桶板…” 20年后,远渡重洋来到美利坚合众国“洋插队”。教授说:“Mr.Huaflg,还是选修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可能在影响或者决定性影响贵国发展的有关专业吧……” 20度春秋,浩海如烟,竟然时空交错,殊途同归,还是周旋于那块最差、最短桶板的深造哲理。 1993年拿到博士学位至今已五年有余,小“洋”楼有了一栋,虽不是豪宅,也占地近六市亩。 有初通风水者耳语:此宅很有点风水,四已得三——“前有横流”门、溪,“后有靠山”;“左有青龙”(道路),只缺“右有白虎”。...
作品:南非斗士曼德拉 作者:李安山 内容简介: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是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8年(1962—1990年)。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使我得以承担并完成这部传记,但对曼德拉这个名字的熟悉和追踪决非偶然。记得1987年5月在位于风景如画的加拿大金斯敦的皇后大学召开的第16届非洲学年会上,我和加拿大朋友菲利普·扎奇鲁克漫步在千岛湖边,谈论著南非正面临的重大变革。当时,一场“释放曼德拉”的运动正席卷全球。我们俩毫不怀疑曼德拉的释放只是时间问题,但又不约而同地对曼德拉出狱后将面临的艰巨任务忧心忡忡:白人极右势力的负隅顽抗,黑人民主力量的严重分歧,非国大国内派与国外...
作品:姚文元传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正文 第一章 “文革”浪潮中白姚蓬子 一个喜欢炫耀的人 我真佩服汉字创字者的巧妙构思,炫耀的“炫”字用“火”与“玄”组成:只有象“火”焰一般光彩“眩”目的东西,才值得向人“炫”耀! 他是一个喜欢炫耀的人。 一九六六年初冬,他的深蓝色的中山装上,忽然金光四射。那是一枚灿灿耀目的五角星像章和一枚长条的“为人民服务”语录章。虽说那时候的毛泽东像章、毛泽东语录章差不多人人都有,可他的那套“章”却是部队里发的,惟有现役军人才能每人领到一套。在“老九”成堆的大学里,他胸前的像章成了“稀有元素”。 他腆着大肚子,挺着胸膛,抬着秃顶的脑袋,昂然步入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那像章引来人们的“注目礼”。他兴奋不已,飘飘然了。...
作品:雷峰塔奇传 作者:清·玉花堂主人 内容简介: 《雷峰塔奇传》根据清代雍乾时编撰的传奇《雷峰塔》改编,写白蛇与许仙的故事。 正文 第一回 谋生计娇容托弟 思尘界白蛇降凡 诗曰: 素精思世受恩深,酬却生前百赎身。 诞育责嗣超升去,雷峰塔畔永标名。 话说元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有一书生,姓许名仙,表字汉文。父亲许颖号南溪,经商为业,母陈氏。汉文生才五岁时,父母染病,相继去世,留下些少家业。亏他有一胞姐名唤娇容,嫁与本县李公甫为妻,这公甫在钱塘县当一县役,家中颇称去得。汉文父母亡后,娇容即将汉文挈在家中抚养。光阴迅速,日月如梭,汉文不觉长成一十六岁,生得眉清眼秀,丰神俊逸,公甫与娇容十分爱他。一日,公甫因衙门元事闲坐,忽思汉文年已长成,须寻一件事业与他去做。夜间,便对娇容说道:“汝弟从幼在我们家中,今已长成,须当寻觅一件技艺与他去做,不可虚度光阴...
作品:中国历代名人传说 作者:林立舟 内容简介: 屈原的传说 陈胜的传说 曹操的传说 诸葛亮的传说 王羲之的传说 李白的传说 黄巢的传说 方腊的传说 苏东坡的传说 包公的传说 岳飞的传说 施耐庵的传说 朱元璋的传说 正文 屈原的传说 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不屈服恶势力。当看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昏庸的楚怀王所接受,而强大的秦军又终于打败楚国时,他满怀悲愤地于汨罗江投河自尽,终年六十二岁。 照 面 井 在屈原的老家秭归香炉坪的正对面,有座三星岩,三星岩的半山腰,有眼泉水井。井水清亮清亮,象一面菱花镜子。井边有块古碑,刻着“照面井”三个大字。屈原家乡的人民爱护这口井,世世代代传诵着屈原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作品:德川家康——第七部 南征北战 作者:[日] 山冈庄八 李超楠 译 内容简介: 《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 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正文 第一章 非妻非母 天文十五年秋,为德川家康从滨松城搬到骏府的第一个秋天。 这日,朝日夫人带着三个侍女和四个下人出了城。德川家康进京去了,派松平家忠留守。信使经常往来于骏府与京城之间。家忠告知夫人:主公家康平安无事地和关白见了面,并如所料地被任命为大纳言,一切甚好。...
作品:包青天 作者:伍心铭 内容简介: 人们所了解的包青天,基本上是艺术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包青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全现包青天能为一世清官的官场艺术! 尽展包青天审天断地之威仪! 天下第一清官包拯始终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过好了,不受贪官酷吏欺压了,国家才能富强和太平无事。如果过分榨取,使天下苍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不但国家不能富强,而且会造成官逼民反,动摇封建统治。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说,包青天刚正不阿,希望中国能多出几个包青天。 正文 前言 当贪官容易,当清官难,当一辈子清宫更难! 天下第一清官包拯始终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过好了,不受贪官酷吏欺压了,国家才能富强和太平无事。如果过分榨取,使天下苍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不但国家不能富强,而且会造成官逼民反,动摇封建统治...
作品:古龙传奇 作者:费勇 钟晓毅 内容简介: 正文 第1部 酒·色·剑 ●饱经风霜 生于乱世, 饱尝家庭离异的辛酸, 过早地承担生命的全部。 古龙,原名熊耀华,祖籍江西。 关于他的出生年代,至少有3种版本: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这个出生之谜,权当一个悬念,留给读者去想象和猜测。 他的出生地点:香港。 他的童年大致界于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可以说,他在一个独特的时期,在一个独特的地点度过了喧嚣而动乱的童年。 用张爱玲的话来说,那是一个乱世。整个人类都似乎沉沦于毁灭的冲动,战争摧毁了一切的文明与宁静的家园。 张爱玲在1943年创作的《倾城之恋》中,对于当时香港的状况有过生动的描绘:...
作品:辽史 作者:元·脱脱 等 内容简介: 辽史一百六十卷,元脱脱等修,记载辽政权二百多年(公元九○七——一一二五年)的历史。其中也兼叙了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历史。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各族之一,魏书、随书等史都有传。唐末,封建军阀篡夺和瓜分农民起义的果实,在中原和南方各地分别建立自己的统治,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则在祖国的北方疆土上建立了辽朝。它是一个以契丹贵族为主,联合一部分汉族地主和其他各族上层分子组成的政权。 正文 卷一 本纪第一 ○太祖上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耶律弥里人,德祖皇帝长子,母曰宣简皇后萧氏,唐咸通十三年生。初,母梦日堕怀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异香,体如三岁儿,即能匍匐。...
作品:努尔哈赤 作者:李文澄 内容简介: 努尔哈赤,一五五九年生于明建州左卫的一个满族奴隶主家庭。二十五岁开始起兵,先后统一女真各部,又征抚蒙古,制定满文,缔造了一支军政合一战斗力极强的八旗军队,一六一六年建立后金国。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公布了《七大恨》檄文并向明朝宣战,短短几年、他率领八旗子弟兵所向披靡,先后取浔抚清、萨尔浒、开铁、辽流和广宁之役的胜利。天命十年,迁都沈阳建沈阳宫殿。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在他死后十年,便改国号为“清”,他实际上是清朝的奠基人,同样也是大清国的“第一帝”。 麾动八旗惊破天, 一生功过在雕鞍。 汗王铁甲生虱虮, 犹恨未得山海关。 ——引自富察·鹤年先生《清帝杂咏十二首之一·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