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欢镜听行道 我为死囚写遗书 第一部分 自序(1) 公元2006年5月25日,《重庆晚报》用半个版面介绍了中国“欢”姓第一人——欢镜听。当天下午,香港凤凰卫视与欢镜听取得联系,为他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2006年6月20日晚,香港凤凰卫视在“冷暖人生”栏目中用四十分钟时间向海内外广大观众介绍了欢镜听曲折、传奇的人生历程,其中,重点介绍了欢镜听在监狱中为死囚写遗书的特殊经历。紧跟着,河北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时代信报、南京周末等媒体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到欢镜听身上…… “欢镜听”即我本人——这是我的真名。我的笔名叫作:欢镜听行道。 1996年10月至1998年4月,我曾在重庆市某看守所有过一年半的牢狱生涯(详见附录《中国“欢”姓第一人》)。在狱中,我曾经为一百多名死囚写过遗书,为他们办理过今生今世交待的最后的“后事”。当时,这些鲜活的生命离执行死刑的时间,仅有十多个小时了。坦诚地讲,当我...
林 友 梅 从《局外人》到《鼠疫》,加缪表现了一些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是不可认识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独,活着没有意义。因此,加缪虽然再三否认自已是存在主义者,西方文学史家仍然把他列为这一流派的作家。加缪自己曾这样说:“《局外人》写的是人在荒谬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已;《鼠疫》写的是面临同样的荒唐的生存时,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从深处看来,却有等同的地方。”在《鼠疫》这部后期代表作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有一定的改变。《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和《鼠疫》中的主人公里厄医生面对着同样荒谬的世界时,态度就完全不同:莫尔索冷淡漠然,麻木不仁,连对母亲的逝世以至自身的死亡都抱着局外人的态度;里厄医生在力搏那不知从何而来的瘟疫时,虽然有时感到孤单绝望,但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就是跟那吞噬千万无辜者的毒菌作斗争,而且在艰苦的搏斗中,他看到爱情...
卢敦基 当我们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时,被告知社会上的每个人都隶属于一个不变的阶级。而其中,乡间的我们那时还没怎么见过的工人阶级,在台阶的最上层,农民为第二,农民中又以贫农仅次于雇农排列第二。南方山村中的孩子,大多属贫农出身,因此见了少数中农以上成分家庭的孩子不禁趾高气扬。一天早自修,大家自学《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篇之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终于有同学问出了那个大家平素常常想到的问题: “老师,那我们属于什么阶级?” 一个让我们目瞪口呆的答案被抛了过来:“你们是学生,学生应该属于小资产阶级。” 我们贫农出身的孩子,竟然会变成千人骂万人踩的“资产阶级”?尽管“小”!那一瞬间,我们都愤怒了。终于,一个最勇敢的同学挺身而出:“如果我们是小资产阶级,你便是大资产阶级!”...
第一回 蒋介石恣情滕王阁 刘甫澄千里走南京 话说湘江之战,血洒沃野,尸横江河,从中央苏区撤出的中央红军损失惨重,5个军团两个纵队8.6万人,生者只有3万余人。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用兵以来的第三次“大胜利”。第一次是1927年“宁可错杀一千,不得放走一个”的清党;第二次是同年在福建、广东地区把共产党南昌起义部队打了个七零八落。这第三次的“胜利”,是蒋介石反革命军事“围剿”的顶峰,是中央红军反“围剿”斗争的最低谷。 历史像是一场恶作剧。在中国的土地上,把战争的一方推向顶峰和把另一方推向低谷的,竟同是两个德国人!一个是为蒋介石出谋划策的65岁的冯·赛克特,一个是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充当顾问的34岁的奥托·布劳恩。 历史也在作弄人。给蒋介石带来极大荣光和声望的湘江之战,在战争进行前夕,充任战场指挥官的蒋介石竟不在南昌行辕,而率娇妻、私人顾问和一帮侍从到西北视察去了...
《弗洛伊德禁地》作者:陈渐 第1章序章一 在男孩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冰冷的冬天,大雪覆盖了山岗和树梢。父亲带着男孩去山林里打兔子。他们把汽车停在了树林的边缘,然后男孩跟在父亲的身后,踩着新鲜的积雪走进了树林。 很快,一只灰色的兔子出现在了父亲的枪口前,父亲冷漠地端起了枪。就在父亲打算扣扳机的时候,男孩突然觉得那只小小的兔子是那么可爱,仿佛是一只跳跃的天使。男孩拉拉父亲的袖子,小声地说:爸爸,别伤害它。 “砰!”枪声震动了树林,兔子在雪地上打了个滚,不动了。 男孩惊呼着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抱起了兔子。它的后腿被射断了,鲜血染满了灰色的皮毛,在男孩的怀里不停地挣扎。男孩祈求地望着父亲,父亲没有说话,垂下枪口沉默地望着他。突然,寂静的树林中响起了汽车防盗器的蜂鸣,父亲说:在这里等我。...
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此书献给热爱和平珍视和平维护和平的人们(中国作家协会2005年重点扶持作品)内容提要第一章A阳光在早晨九点的时候纵情跃上了我的窗子,而后便肆无忌惮地狂吻我的房间,我的床头不一会儿就被她吻得发热,我跟阳光对视了一会儿,她不理睬我,转而又去吻我的写字台电脑以及靠背椅。她吻得那么起劲,那么旁若无人,好像故意跟我卖弄风骚说:你奈我何?我只好坐了起来,伸展双臂,愉快地打了个哈欠。这时我才发现窗帘没有拉上,昨晚码字到深夜,将稿子用伊曼儿发给报社后,我就匆匆上床了,躺在床上很久都没有进入梦境,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没办妥。最近我经常失眠,诸如太太口服液之类的滋补品全都用过了,可到了该入梦的时候还是无法与梦同床,我大概真要到更年期了,而我们报社的女记者们说:你呀,还早呢。我知道她们是在安慰我,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很多女人三十五岁左右就进入更年期了,按这个标准衡量...
李修文笔下的爱是刻骨铭心的无悔的爱,死是悲欣交集时从容的死,具有一种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做一个不背叛自己气质的作家 ——青年作家李修文谈新作《捆绑上天堂》 《捆绑的天堂》写了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一个垂死的图书馆管理员,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与女主人公沈囡囡——一个明亮、活泼的女孩子相识、相爱。爱情到来后,女孩子却因爱而获罪,死在了男主人公之前。李修文说这其实是一个多少有些“老套”的故事。写之前也犹豫过,但后来想到像许多关于战争与爱情题材的常见模式——男人从战场上归来,自己的爱人却变成了妓女,这种故事也被许多作家写过,同样产生了大量动人心魄的作品,他觉得有了信心。“不在乎写什么,关键在怎样写”李修文这样告诫自己。他喜欢这种将爱与死紧紧捆绑的题材,他认为这能给写作者提供极大的发挥空间,最后李修文决定挑战自己。...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退潮期间,褐色的泥浆被晒干后龟裂成一片片小方块,一眼看去,整个泥滩像 被铺上一层砖瓦,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泥滩上那条向远处的大海流淌的溪水已不再像一条小溪,只剩下一条 沟,几乎是条裂缝,沟底汪着一小滩死水。潮水一来,这条沟又会被灌满。沟有两条倾斜的侧岸,上面的泥浆 与其他地方的泥浆干的过程不一样,那里的泥片干得很彻底,焦干焦干的,像漂过白似的。看上去像黑白相间 的拼图。 这里就像任何一个货港,是一条工业化的风景线:大型停车场、金属保安栏网、头戴安全帽的人们、巨 大的载货车在货物的重压下哼哼。坐落在坚实基础上的钢铁巨臂向大海伸去,去迎接货轮上的货物。起重架无 声地转动,将货物抓起放下。铁路边上是一座座煤山,长长的货车丁丁当当地缓缓驶过,形成了背景的一部分 。巨大的圆形仓库的两侧是白色的现代样式的办公楼,形成了背景的另一部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
作者:路生【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目录】前言 ……………………………………………………………………………… 1第一章 …………………………………………………………………………… 2第二章 …………………………………………………………………………… 3第三章 …………………………………………………………………………… 4第四章 …………………………………………………………………………… 5第五章 …………………………………………………………………………… 6第六章 …………………………………………………………………………… 7第七章 …………………………………………………………………………… 8第八章 …………………………………………………………………………… 9...
[记忆文学]借我一生.......................余秋雨穿过欲望的洒水车...................须一瓜宝连这盏灯......................丁伯刚红莓花儿开......................王 松蜂 房........................张 楚桃红杏红.......................鲁 雁[田野档案]榆次后沟村采样考察记.................冯骥才[两海之聚]恩惠的绿色.....................张承志 [世纪金链]策兰:是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北 岛借我一生余秋雨...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这天地间的沧桑! 人世间各种变化,犹如秋风中的一片枯叶,就让它顺其自然吧! 武藏这么想着。 他横躺在尸堆中,看起来也像一具尸体,武藏这样觉得。 “现在,别想再让我动一下。” 其实他是体力耗尽,根本无法动弹了。而武藏似乎没有发现自己已中了两三颗子弹。 昨夜———说得详细一点,应该是庆长五年① 九月十四日半夜到天亮这段时间,关原地方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到了今天下午,天空依然乌云密布。一片黑云流连于伊吹山背和美浓连山之间,不时沙沙地带来一阵骤雨,清洗激战后的痕迹。 这些雨水,啪啪地落在武藏的脸上,也落在旁边的尸体上。武藏像鲤鱼一般,张开口吮吸着从鼻梁流下来的雨水。 ———这是末期之水。 在他昏沉的脑海中,隐约感觉如此。...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 《淑女的眼泪》序 言 关于萨德,几乎无可隐瞒,他是十八世纪最受争议的作家。在文化史上,他也是惟一因生活放荡而多次被监禁的作家。1801年,萨德因出版《淑女的眼泪》(也译作《鞠斯汀娜》)一书而入狱;1803年,他被诊断为"性疯狂",转囚在精神病院,直到1814年去世。他的一生中累计有27年在监狱中度过。西语中的虐待狂(sadism)一词正是由他的名字(Sade)演生而来。 然而,也有人推崇他为文学天才,是替自由开道的勇士;著名理论家圣波夫将他与拜伦并列为浪漫主义的两位天才先驱、自由的象征,是后世作家们最重要的两个灵感源泉。诗人波德莱尔说萨德会写出“韵味无穷”的诗,他是恶之花;福楼拜称他为"伟大的萨德",说他为哲学和历史提供了"光辉的见识";加缪称赞他为“第一位绝对反叛的理论家”;文学评论家们则公认萨德是一个位伟大的哥特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