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本纪第一◎高祖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皓生歆,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歆生重耳,魏弘农太守。重耳生熙,金门镇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熙生天赐,为幢主。天赐生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谥曰襄。襄公生昺,袭封唐公,隋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卒,谥曰仁。仁公生高祖于长安,体有三乳,性宽仁,袭封唐公。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文帝相周,复高祖姓李氏,以为千牛备身,事隋谯、陇二州刺史。大业中,历岐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召为殿内少监、...
《八仙得道》第一回 借龙丹仙人助孝子 起贪念恶吏索神珠列公听者,从来说:“神仙们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可见仙凡二途,原是一个来头。既有凡人,怎见得没有凡人修成神仙。列公不信,让著书人说点证据出来,给大家研究研究如何?自来神仙甚多,而神仙中最为世人所共知共闻,人人敬仰的,尤莫如八洞神仙。今人大概简称他们为八仙。著书人自幼好道,曾经读过许多世不轻见的天庭秘籍,海上奇书。肚子中着实收藏了许多神仙故事。怎奈人事太生疏了,说将出来,未必动人信仰。还是摭举八仙得道始末,和种种实事显迹来谈论一下。此等事迹,或为妇孺所详,或有古迹可凭。显见著书人不是撒谎儿哄人罢!说那八洞神仙的修真得道。始于何时,经历多少年代,包含若干情事,正似一部二十四史,不晓从何说起。经作书人很费了一番苦心,才觅到一个小小端绪。列公们可曾听得古今传说,有句什么二龙治水的故事儿么?这事说起来平淡无奇,不...
《西游记传》猴王得仙赐姓绣像西游记卷之一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猴王得仙赐姓盖闻一元之气有阴阳,阴阳之气有轮回。且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时以论,天地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天地昏蒙;再交亥会之终,天地黑暗。故曰混沌。直至亥末子初,逐渐开明,天始有根。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月、星、辰之四象。故天开于子。又至子终近丑,逐渐坚实,地始凝结。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火、金、木、土之五形。故地辟于丑。当丑会终岢酰炱陆担仄仙慌烧希何锝陨?此后似应有阙文)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王昭君》第一章秭归县的大堂,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张灯结彩,喜气洋溢,里里外外到处是笑脸。有的是觉得新奇有趣的笑,有的是憧憬着荣华富贵的笑,有的是自鸣得意的笑,但也有用脂粉遮掩了泪痕,强自妆点的笑。大致说来,秭归县的美人,只要是未曾出嫁的,都集中在这里了——朝廷采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尽管诏书中煌煌申明,以德为主,仪容并非所重,只要平头整脸,身无恶疾,皆有入选的资格。可是谁都知道,入选的主要条件是色!因此,平素有艳名而又不愿选入深宫的,早在诏书下达之时,便急急忙忙地物色儿郎,草草婚嫁。这半年以来,办喜事的人,比平常多了三倍。东西这一来剩下的美人就不多了。选美的钦使,掖庭令孙镇,大为失望,不断地皱眉、摇头,喃喃自语:“千城易得,一美难求!”...
本书讲述的是当年男女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漫故事。一个本不情愿下乡的刚刚17岁的男青年,到农村以后,经常惹是生非,甚至帮别的小男孩“撸管”还喝人家的精液。他对比他年龄大的女知青更是“招猫逗狗”让女知青们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女知青们却都很喜欢他……正文第01章「俺不去,俺还得上学哩。」「你不去行吗!你爸爸都给你办好手续了。」「办好了俺也不去。这么大的事你和俺爸爸怎么能不和俺说一声就决定呀!」「还用和你说吗,这不都是早晚的事吗。」「俺就不去。」「你看看二小这孩子,都一二十了一点事也不懂。」「妈!你会算数吗?那来地一二十呀?你是一九六一年四月三十号生的我,今天不是才一九七七年九月二十三号吗,我哪有一二十呀?」「你这还小吗?你爸爸十三就从老家出来学徒了。」...
《针眼》序言1944年初,德国情报部门正在收集有关英国东南部部署大量军队的证据。侦察机带回的照片表明,那一带有军营、有机场,英格兰东岸的沃什湾上有一支支舰队;人们还看到乔治·S·巴顿将军①,他穿着那条不会被认错的粉红色马裤,牵着白色哈巴狗在散步;那儿的部队之间联络频繁,无线电讯号十分活跃;在英国的德国间谍也写出了一份份可作佐证的报告。①乔治·S·巴顿(Patton,GeorgeSmith,1885-1945):美国陆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和地中海战区指挥坦克战,功勋卓著。他富有顽强战斗和自我牺牲精神,部下称他为“血胆老将”。那一带当然没有部队。所谓军舰是橡胶和木板拼凑的骗局;所谓军营是道道地地的电影布景;巴顿手下无一兵一卒;频繁的无线电讯号毫无实际意义;那些间谍都有双重使命。...
《元史》卷一 本纪第一◎太祖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太祖其十世祖孛端义儿,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里直。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惊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义儿也。孛端义儿状貌奇异,沉默寡言,家人谓之痴,独阿兰语人曰:“此儿非痴,后世子孙必有大贵者。”阿兰没,诸兄分家赀,不及之。孛端义儿曰:“贫贱富贵,命也,赀财何足道!”独乘青白马,至八里屯阿懒之地居焉。食饮无所得,适有苍鹰搏野兽而食,孛端义儿以缗设机取之,鹰即驯狎,乃臂鹰,猎兔禽以为膳,或阙即继,似有天相之。居月,有民数十家自统急里忽鲁之野逐水草来迁。孛端义儿结茅与之居,出...
《唐诗三百首》卷一、五言古诗=============================《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2、坐:因而。3、本心:天性。【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评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张文祥刺马案》前言晚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五花八门的事层出不尽。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预示着清朝统治行将覆灭。在同治九年,又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心仪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心仪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心仪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
《蕉叶帕》第01回 痴劣子游湖献丑 俏狐仙暗地谋人假弱妹芭蕉叶变成罗帕真小姐荼(上蔴+下糸)架闹起金钗俊龙生讨便宜助登云路老洞宾显神通引上仙阶话说大宋高宗年间,有一秀士姓龙名骧,字化之,本贯东吴人也。生得颜如宋玉,貌似潘安,学富五车,才雄七步。虽现出零落景况,却原属名门后裔。他尝说道:“俺先君授河北参军,母亲姚氏封桐乡县君。小生不幸父母早丧,喜得父僚胡招讨抚养到今。奈值乘舆播迁,每叹功名未遂。正是:风木萧萧无限情,少年书剑苦飘零。楚廷空抱连城泣,蜀道谁怜伏枥鸣。俺向与胡公子作伴读书,只是此人顽劣多端,薰莸少合。胡公有女,名曰弱妹,天资俊雅,性质聪明,貌堪闭月羞花,巧擅描鸾刺凤。小生欲缔秦晋之盟,奈无冰人之便,故此逡巡,未遂所愿,这也不在话下。近随胡公扈驾,来到临安。向有故知白君,家居在此,订约今日同去寻春。连日被胡兄搅扰,颇不耐烦,不免瞒着他前去龙兴那里。”龙兴应道...
《晏殊词选》晏殊词选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辞海》1989年版)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印第安酋长》01、青角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家形式。把公民分为三个等级:统治阶级、武士阶级、劳动,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别以为我那时承认或者说知道这个侮辱人的称呼和我正相配!才不呢,要知道“青角”最大的特点就是总认为别人太“嫩”。——恰恰相反,我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绝顶、经验丰富的人,我可是——按习惯的说法——上过大学的,而且从没有怯过考场。我那时还不明白,生活才是真正的大学,学生时刻都在接受命运的考验。故乡沉闷的环境、增长见识的愿望以及天生对成功的渴望驱使我远渡重洋来到美国,那里当时的条件对一个野心勃勃谋求发展的年轻人来说,比如今要好得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