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萧让自退回城中,谓曹植道:“如今城内军马,尚有数千。曹丕公子屯兵城外,彼寡我众,大王可亲自出马,与众将并力攻打,逐走曹丕,再遣使官巡游四方,则天下可定。否则被他屯兵许都城外,则附近郡县,俱不从我号令,断了兵马粮草接济,只怕难以持久。”谁知曹植因甄氏死,心头悲痛,每日只是饮酒,坚决不肯出。下面副将,又皆因曹植是曹操爱子,方才壮胆附从。曹植自己如此颓废,谁个还敢死战?因此人心渐渐散了。周围县镇,也不再遵从号令。萧让心头焦急,又谓曹植道:“如今长安、荆州、扬州三处,消息未通。可遣人往洛阳请援兵也。”曹植道:“谦之作主便是。”萧让微叹而出,请戴宗来道:“戴院长,如今局势不好,请院长辛苦一趟,往洛阳去见吴加亮,发动各处兄弟起兵接应也。我这里有一草率之计,请加亮审看。”以一书相随。戴宗应允,乃乔装改扮,取了书信,驾了神行甲马,出许都北门往洛阳去。...
杨显惠,1946年出生于兰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天津。 1965年由兰州二中上山下乡赴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安西县小宛农场。1971年入甘肃师范大学数学系读书。1975年在甘肃省农垦局酒泉农垦中学做教师。1981年调往河北省大清河盐场工作。1988年入天津作家协会专职写作至今。正文:父亲:12007-05-11 01:05 今天是我重返饮马农场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去小宛农场。 我是1965年到河西走廊西端的小宛农场上山下乡的,在老四连当农工。那是1970年吧,我们的连长调至饮马农场的商店当主任,他把我也调过去了,在饮马农场的商店当售货员。 由于是最后一天的滞留,吃过晚饭之后,我特别地在场部走了又走,又一次看了知青回城之后,留下来的农工们第二次创业建立起来的啤酒花颗粒加工厂和麦芽厂。直到夜色四合,我才回到招待所。我刚推开招待所接待室的大门,有个人忽地从沙发上站起来了,喊了声梁会计。我知道他是在叫我,且口音有点...
杨小凯 《牛鬼蛇神录》于1988 年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后,小凯先生和苏珊·秦将之译为英文本The Captive Spirits (直译是《囹圄中的精灵》),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原似应有二十八章,但后学仅在互联网上搜罗到除“后记”之外的二十章,而包括描写私人企业家卢瞎子等在内的多章未得一见。 因尚未看到原书目录,这里只能以事件发生顺序和上下文揣度罗列。又因所有材料均来自互联网,错讹颇多,我虽勉力修订,但疏漏仍在所难免。附录中的五篇文字(其中,未列出作者姓名的为先生所作),并非原书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该书,进而杨氏的核心思想,确有助益。 值中国晦明不定,而后学初识这位独立战士的思想之际,先生的离去即使于我个人,也是一大损失。谨以此纪念。——迅雨疾风楼案...
1复活(上)〔俄〕列夫. 托尔斯泰 著2第 一 部32复 活(上)一尽管在一小块地方聚集的好几十万人,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随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但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阳光和煦,青草又四处生长,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 桦树、杨树和李树纷纷抽出芬芳的粘稠嫩叶,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 寒鸦、麻雀和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都在欢乐地筑巢. 就连苍蝇都被阳光照暖,在墙脚下嗡嗡地骚动.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 唯独人,唯独成年人,却一直在自欺欺人地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为造福众生所创造的人间,那种使万物趋向和平、协调、互爱...
“房奴”一词是深圳制造,作为工作在深圳的一个房地产观察者,我见证了这个词汇产生的过程以及了解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流行性公共话语的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 当然,众所周知的是,人们会把“房奴”看成是一个社会问题,在使用它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情绪的愤懑和人生的无奈,而我却更愿意用娱乐化的心态待之,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不是一个公共学者应有的姿态。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与房子有关:一个美国妇人和一个中国妇人在天堂相遇,美国妇人满足的说,我来天堂之前,终于把我供的那套房子所欠的钱还清了。中国妇人也很骄傲,她说,我来天堂之前,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买了一套房子。 用今天的话来讲,这两个人都是典型的“房奴”,但却又是迥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观。如果做“房奴”不可避免,换了是你,你更愿意是她们中的哪一个?...
第一章 主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盗贼来,无非要偷盗、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摘自《圣经·新约全书》 一、土壤的气味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有一块小小的、羊头状的地方,那就是豫中平原了。 踏上平原,你就会闻到一股干干腥腥的气息,这气息微微地在风里、或是空气中含着,这自然是泥土的气息了。 那么,稍稍过一会儿,你会发现这气息偏甜,气息里有一股软软的甜味。再走,你就会品出那甜里还含着一点涩,一点腻,一点点沙。这就对了,这块土地正是沙壤和粘壤的混合,是被古人称做"下土坟垆"的地方。这说明你的感觉很好。尔后,从东向西,或是从南向北,你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走下去,你会发现虽然道路阡阡陌陌,土壤是一模一样的,植物也是一模一样的。仅仅是...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ISBN:7801888648出版时间:2007-8页数:16开/437页定价:24.80元【作品简介】 公元2004年,肖江宁、刘有福、朱元璋正值天命之年。在同一方水土历经人生50年的三个男人不仅同庚,更巧的是他们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同年入伍,入伍后在同一连队当兵,同时复员后重新回到内陆省城被分配在同一个工厂、同一个车间当工人。真可谓在上苍的安排下有着特殊的缘分。上世纪70年代中叶同样年轻的他们面对漫长的人生之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是改革开放充满着新鲜活力的中国社会的物竞天演?是在经济大潮的朝夕涌落中不断更新的新价值观?还是命运之神的好恶取舍……如今走在生命金秋,几十年来仍保持着老战友情谊的三人却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婚姻家庭,道德取向,乃至世界观诸多方面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人的一生,知遇最可贵,也最不易得。所以《文心雕龙》有“知音篇”,劈头就发为感慨:“知音其难哉?”学问文章亦复如是,见知于当代,总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陈寅恪宁愿相信:“后世相知或有缘。”文化史上一些典范性著作,常常藏有特定文化系统的密码,由谁来完成这样的作品,接受群体中谁能成为当时或后世的真正“知音”,参与其中的个体生命角色固茫然若无所知,历史也无法预设。不只是知识和学养的问题,对他人和前人的著作能否具有“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尤其重要,甚至还需要“有缘”。《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可谓深明此中三昧,他先就对阅读他的作品的人表示了相当怀疑的态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的二百多年间,有多少读者、研究者,曾殚精竭智地想解开《红楼梦》的谜底,颇不乏痴心不改或谬托知己的“解味人”。研红解红的一大特色,在一个“痴”字,不痴不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