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家创作心得:那么红-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重门》的时候,期望每一句话都能让读者感到精彩。后来我发现这除了让人感觉不是小说以外,自己也很累,谈过恋爱的都知道。所以写《长安乱》的时候,我想,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有的时候也不错。 以上的这段,可能就是我想让读者“只爱一点点”的一部分。 这是相当有趣的一个段子,在我写小说之前脑子里就已经有了这个段子,我已经记不清是自己某一天想出来的,还是某一天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这个段子读上去还有些玄妙的味道;用在最前面十分合适。在《长安乱》里还有许多这样的段子,我想那么多段子凑在一本书里,只爱一点点还是办得到的吧。    
韩寒自述:借鉴真是个好手法
12岁秋天。 我和释空,和喜乐试图翻出院子。释空自己做了一个工具,我们管它叫掀瓦器,释空则叫它飞天钩。工具的原理是绳子带着一个钩子。释空觉得这是第一个由少年开发而成的暗器,而我们当时称这些有好手艺又能发明工具的人为做家,所以释空自封少年做家。但是飞天钩遭到了我和喜乐的嘲笑。我们觉得,所谓暗器,一定要暗,而飞天钩实在太大了,别在腰间不知真相的人一定以为此人是个杀猪的。而且,暗器的作用是杀人,不杀人至少也能伤人,而飞天钩其实就是用来翻墙的,再说,类似飞天钩的爬墙工具早在上一朝就有了,而且在侠客和贼之间极为流行,甚至引发房屋设计的革命,就是高墙的檐不再固定,而是用可以松动的瓦,这样类似的钩子就无法固定。所以我觉得释空很不能独创,喜乐说释空抄袭。 释空的辩解是,我没抄人家的,我虽然看过翻墙钩长什么样,而且也很喜欢,但是我这个钩子和那个不一样,就算形状差不多,但是你看,那有四个钩,我这只有三个,而且他那个绳子和钩子之间的结是死结,我那是蝴蝶结。最关键的是名字都叫得不一样,那叫翻墙钩,这叫飞天钩,那怎么能叫抄袭呢。 为此,我们还特地到师父面前让师父评判,师父看了一下,说,我听释然和喜乐说你自己发明了个东西,但又说你是抄袭的,我很担心,仔细看了看,我还特地买了一个前朝翻墙钩看了一下,我就放心了,这个顶多说是借鉴,不能说是抄袭。 …… 这样卖了大概一个礼拜,突然有一个96岁的老头儿在衙门击鼓,说飞天钩不是少林发明的,而是自己于前朝就实验成功,虽然没有量产,但是一直地下交易,甚至一度引发爬墙热,现在少林盗用,希望少林可以道歉赔偿以及给自己曾儿子释腿换一个好法号。 审官问:你说飞天钩是你发明,何以作证? 老头儿说:你还小,不知道那时候的历史,那时候的钩子在很多侠客里流行,你可以问前辈,不成看史书也可以。 审官问:那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老头说:草民以前是做家。 审官问:那你都做了些什么呢? 老头说: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个钩子。但是后来墙檐屋顶都变了,我的钩子就没用了。 后来事情传到少林,少林基本都没去人,就把事情平了,事情的结果是衙门认为,因为少林的飞天钩卖了几百万个,但老头儿的前朝爬墙钩经过统计大概只卖了六千个,所以不构成侵权,虽然两者造型基本一样,但是因为名字不一样,所以判定为两个物种,老头儿目的是为了亲属更换法号,利欲熏心,判为诬告,而且因为前朝爬墙钩没有注册,所以定老头儿为抄袭,虽然两者名字不一样,但造型基本一样,构成抄袭无疑。而且少林量产钩子虽然卖钱,但是不是为了赢利,是为了修建寺庙,老头儿此举构成了亵渎神灵。但念老头儿年事已高,免去刑罚,城南广场示众半天即可。 以上这段运用了一些借鉴的手法,但决不是抄袭,也非影射什么。 有时候觉得现实中的所见所闻,有一些很好玩,就化到了小说中去,被借鉴的事情到我写完《长安乱》的时候还没一个定论,恐怕也很难有一个定论出来,自然更轮不到我来说谁是谁非,不过借鉴一下,让大家读来笑笑,也很妙。 所以借鉴真是个好手法。    
韩寒自述:痛恨起名字
在各个店铺磨蹭一会儿,夕阳已经微红,快落在繁华的建筑背后。很多商铺早早关门,喜乐自己什么都没有买,说要勤俭节约。然后我们到处找价钱合适的客栈,喜乐觉得,如果有个栖身之地,那自然就不用找客栈,就能更勤俭节约。我说,客栈是一定要找的,除非你在每个城池都有栖身之地,但到那境地,还需要勤俭节约吗? 城中客栈分好几等,最上等的都不叫客栈,叫主楼,因为每晚上给的钱多,就反客为主了。全长安一共也就三处主楼,全国也就五处,每处有内务部大头亲自题的一个“好”字,意思自然是很好,专门给达官贵人居住,门口守卫森严,里面到处都是服侍的,并有庭院,小桥,流水,房间每间都长宽过两百尺,装饰精美,一晚需白银五十两。但老板普遍赚得没普通客栈老板多,只落得认识一些要人的便利。因为贵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贵邸,倘若外出谈事,自然是和另外一个贵人谈事,所以都居住在另外一个贵人的贵邸,只有达官才会住,但达官一般都是赊账或者记账,从不见现金流量,所以只好在主楼里设巨大娱乐场所,招全城最美的姑娘,才能看见现金,从中抽点,勉强度日。 二等的就多了,档次也不一,上题字“一般”,一切都一般,吃到的肉基本上不会是人肉,这点很重要,价钱就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不到,普通人都住那儿。 三等就更多了,上无任何题字,黑店也很有可能,几十人一间,我觉得还不如睡树下踏实。 找了一个二等的,很快入睡,想着第二天要去取剑。 我写小说最最痛恨的就是起名字,包括书名、人名和其他所有需要名字的。我想一个名字要很久,有这么多工夫几千字都写了。所以一般来说,我能不起名字就不起,能绕过去就绕。 就像上面这段,发现了没有,我写了这么许多,绕到最后,终于把客栈的名字给绕过去了。其实大家对古代客栈的“品牌”已经很熟悉,什么“悦来”“龙门”“隆兴”之类的,要起这样的名字,又十分不甘心。    
韩寒自述:我还挺实在
寺里虽然很清净,但是外面一直很热闹,每天都死人,寺门每天都有无数人撞,师父终日发愁,门是不开好还是开好。不开,人心尽失;开,同归于尽。原则上一定要做的事情超过原则上的度真是很麻烦,师父矛盾到一塌糊涂。 有天晚上,方丈把人全叫来,问,开还是不开? 我说:开! 师父说:你想趁乱出逃。 我说:没这意思,民—民众受苦,我们少林…… 师父说:开也可以,先把这小子绑梅花桩上。 此时,门外又开始传来撞击声。 师父说:我主管此寺二十年,第一次感到如此心痛,外面肯定是迫不得已,才会以头撞门,我们再不开门,岂不和当今朝廷一样。 这时候,外面又是“砰”一声。 所有人都颤动了一下。头颅能撞出这么大的动静,真是需要莫大勇气。 有人问:师父,会不会是嵩山派人来报信啊,嵩山不正搞铁头神功吗? 师父说:不会,如果是高级弟子,肯定会走后门,我们后门一直开着。 这时候,门外又是更响的一声“砰”。 大家说,完了完了,这下疼啊。 刚说完,门外更大一声“砰”。 大家惊呼:死了死了。 师父和方丈表情严肃。 寂静沉默了很长时间。突然,传来了一声史上最响之“砰”。 大家脸色一下轻松:还没死。 方丈说:开寺门! 师父传下去说:寺门准备开放。所有少林弟子,手持木棍,防止混乱,务必维持秩序,分批放人,一次百人,那个用脑袋撞门的人务必放入,紧急医治,此虽猛将,但也是人才。我主持开寺门。 说完大家即刻排开,我和释空在殿上观看,外面人声鼎沸,师父面色凝重,缓缓打开寺门。 一瞬间,我看见不测事情的发生。同时,声音传来:上几次石头太小,一次比一次大也没用,索性用最大的砸! 而师父刚打开门正用慈祥的脸迎上。 我觉得我写得还是挺实在,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所以生活里也四处充满戏剧性。 头领说了一句,下面的人自然觉得是无比正确的,下面的人都觉得无比正确,头领自然觉得自己是无比正确的。于是所有人都觉得,事情就是那样的,至于事情是不是那样的,在很多时候反而并不重要。    
韩寒自述:气势很重要
官兵明显多了,进城查得严了。我在郊外佩带刀具习惯了,进城忘了藏起来,直接就走进去了。我想,这应该就是师父说的王者之气了,守卫森严的长安,佩着一把足够长的剑,随便走走就能走进去了。正庆幸着,发现进城以后用沙袋围了一条路,又有一层检查。这回便没那么幸运,直接就给拿下了。 我拿出法号牌说:你们自己看看吧,想必你们也知道,少林前几天出事了,我是去朝廷商议的,你看,我不光不摘剑,还留着头发,带着姑娘,级别你们也应该想到。快让我进去,谁碍我事,拿谁是问。 官兵商量一下,就放我进去了。后面有几个跟着的,明显是江湖人士,看我拿着剑直接就进去了,马上掏出自己藏匿起来的各式宝剑,佩在身上。我想,所谓江湖人士为什么就那么想显示给一些百姓看自己是个江湖人士呢,并且一定要靠一段铁来显示呢?后来他们都判了五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气势很重要,就像读书的时候没带红领巾没带、校徽进校门,如果一脸猥琐准被当场拿下,这种时候气势就尤为重要。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去学别人,如果要学的话,一定要学到位,要注意留其精华,去其糟粕。老话,老话。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没有预谋的写作
何员外,超人气网络怪才,1981年出生,上海理工大学2002届电厂热能工程本科毕业。2002年即将待业、走投无路之际在网上发表《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迅速蹿红,从此命运发生奇迹般的改变…… 绝望的大三学生出于无聊写下的文章在网上迅速蔓延,没有想到会被出版,没想到会卖了50多万册,没想到自己从此会走上写作的光辉坦途。何员外说《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对他来说并不是感情小说,而是为了记录大学的无聊生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引子
如果在3年前,有算命先生对我说,你将来将靠写作吃饭。那他一定会被我嘲笑业务不精的。 但我却确确实实地踏上了这条路…… 从我在论坛纯属无聊贴出我的第一篇文章开始,到接下来王慧媛师姐找我去撰写漫画脚本,到开始认认真真地在网上连载《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再到毕业后去一家动画公司做动画片编剧,直到后来当了自由职业者,陆续改编《毕业》成话剧,又为《都市男女》《长大成人》撰写剧本,再到《何乐不为》的出版,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一步步地踏上了这条路。 现在想想,每一步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