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剩女相亲记-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Α潞印淖罾锩妫徒小锵潞印
话说在里下河地区,有个村庄叫范各庄。庄上有个范大伯。这范大伯家有五六口人,五六亩地。如果是现在,每亩每年能收两千斤左右的粮食,也就足够范大伯一家生活了。但是在中国古代,农业产量很低,每亩每年只有四五百斤。那时,科技不发达,普遍贫穷,生活不好,油水不多,没有农业机械,全靠体力,劳动强度大,饭量也大,所以,五六亩地是养活不了五六口人的。如果遇到灾年,那就更不要说了。
那时,里下河地区家境不好的人家,为了解决生计问题,都到江南地区打短工,或者做长工。范大伯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已经二十来岁,尚未娶亲。那时,一般的人,结婚年龄都在十七八岁。二十来岁不结婚,就算年龄大了,家里人就着慌了。
那时,农村中有个习惯,叫‘家有长子,国有大臣’。说的是,家中的长男,要分担家中较大的责任,付出更大的代价。于是,这范大伯一家商量,让范家老大到江南去做长工,相当于现在的打工。因为那时做长工,一年有好几担稻呢。做个三四年,回家砌房结婚,是足够的了。
却说这中国古代,是个农业社会。那时,没有工厂,所谓打工,實际就是跟人家种田,即做长工。关于做长工这个事,有必要认真解釋一下。由于多年来的不實的宣传,把这长工说得如何如何的苦,好像是奴隶中的奴隶。这實际是胡说八道,一点儿也不符合事實的。
在古时候,田多的人家,實际上要雇两种工。一种是长工,一种是短工。长工,又叫‘大伙计’;短工,又叫‘小伙计’。一个有百十亩田的人家,一般只雇一个‘大伙计’,即长工。但是要雇若干‘小伙计’,即短工。这‘大伙计’,實际就是个生产负责人,相当于个‘生产厂长’、‘业务经理’似的。他是被长期雇用的,所以叫‘长工’。而‘小伙计’的雇用时间,是不固定的,可长可短,这要根据季节和农活的需要来确定。而雇用‘小伙计’,一般由‘大伙计’提出需要量,再由家主去招请。
所以,这‘大伙计’,对家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出的价钱也高。不然的话,这范家怎么叫范大出去做‘大伙计’,并指望几年能够赚足钱,回家砌房结婚呢。但是,这‘大伙计’也是不好当的。这百十亩田,一年中,哪块种麦,种什么麦。哪块种豆,种什么豆。春天,何时育秧,何时插秧,何时除草,何时收割。今天要干什么活,明天干什么活。还有那养猪、养鸡、养鸭等等。责任重大。这‘大伙计’,要样样内行,处处领阵,不是闹着玩的。如果搞得不好,没脸要工钱,还坏了名声,将来没人雇你的。
却说这范家老大,我们就叫他‘范大’吧。他从小就种田,各项农活是在行的,农业知识是丰富的,是一把好手。况且,二十来岁,正当身强力壮,有的是力气。现在的年青人可能有点不解,二十来岁就这么历害了。现在的小孩,二十来岁还在上学呢,甚至时常调皮撒娇呢。看官有所不知,那时的小孩,很少上学,从小种田,成熟得早。有些历害的孩子,十六七岁,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是现在的孩子不能理解的。
由于这范大有这等能耐,经人介绍,到了一个顾姓人家做‘大伙计’。要问这范大在顾家,做出什么样的事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上回说到,【范家老大去打工如愿当上大伙计】。这回说的是,【范大帮忙去烧火大嫂尖叫惊范大】
却说在这以往的影视剧中,那地主富农的形象,都是头戴瓜皮小帽,身着绫罗绸缎,手提鸟笼,整天地晃悠。看到哪个女人漂亮,不是强抢就是弓虽。女干。这样的人,也许是有的,就像现在有些黑矿,专门找那低智商者做工,百般虐待,又不給钱。但是,大部分的田多的人家,不是这样的。那家主也是要劳动的,只是不干那些重体力活而已。
话说这中国古代,在这江南地区的土地大户中,更有一种特殊的现象。这就是,除了那些几千亩、上万亩土地的大家族,他们全家生活在一起,花天酒地而外;那大部分的,有个几十亩、上百亩土地的人家,那男主人反倒外出做生意,把这个土地交給女主人打理,就像现在,妇女在家种责任田,男人外出打工一样。那时,没有农业机械,一个妇女怎么能种得了这么多的田。所以,要找一个‘大伙计’负责生产,再找一些‘小伙计’做工。这范大所做的顾家,就是这样的一户人家。
这范大第一次做‘大伙计’,责任重大,处处谨慎小心,把个土地还打理得不错。话说到了初夏的时刻,这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田里的麦子要收割,麦子要脱粒进仓。这田里要耕地、施肥、上水、插秧。真是起五更睡半夜,甚至起三更睡半夜。
在这夏收夏插的大忙季节,那女主人比伙计们还要睡得少,因为,这大小伙计都是管饭的。每天早上,那女主人早早起床,做好了早饭,才去叫伙计们起床吃饭。到了晚上,伙计们睡了,那女主人还要收拾碗筷,准备第二天的早饭。如此等等。一个夏收夏插的农忙下来,人都要瘦一圈的。
为了增强体力,保障伙计们有力气干活,一般早上就吃米饭。最多的一天,要吃五顿饭。分别是,早上三四点吃早饭,七八点吃早晌【应该是食字加个向字,电脑中没有】,十一点左右吃中饭。下午三四点吃午晌,七八点吃晚饭。所以要吃这么多顿,一是因为体力消耗大,要补充营养;二是因为,干重活不能吃得太饱,要少吃多餐,吃得太饱,反而做不动,还可能伤害身体的。
为了调剂口味,这主家有时也让伙计们在早上吃粥的,因为这粥滋润吗。但是,光吃粥是不行的,营养不够,不到下一顿,就饿了,怎么干活。所以,凡是早上吃粥,必定要做米饼給伙计们吃的。那时,人们的生活苦,一年到头,也是很少吃到米饼的。况且,这农村中土法做的米饼,又甜又香,确實好吃。这喝粥吃米饼,相当于现在早上到茶馆吃早点差不多,是对伙计们的一种犒赏。
话说这一日,这家女主人,我们就叫她顾大嫂吧,要来做米饼犒赏伙计们。由于这做米饼,竟引出一个奇怪的事来。
却说这乡间的米饼,在这长江下游的两岸地区,又叫‘糟饼’。这‘糟饼’二字,十分的传神。这‘糟’字,在新华字典里有四种解釋,一、酒渣子,二、用酒或酒渣子腌制的食品,三、物体烂了,四、【比喻义】事情坏了。實际上,在长江下游两岸,这‘糟’字还有一个义项,即把‘将米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食品’,也加个‘糟’字。这‘糟’字,實际含义就是经过发酵的意思。例如,那糯米制成的酒酿,是制取米甜酒的半成品,可以直接食用的。当地人,就把这直接饮用酒酿叫‘喝糟酒’。
这米饼是用米粉做的,也要经过发酵的,所以叫‘糟饼’,也有叫‘米饭饼’的。要做这‘糟饼’,先用米粉与水,和成像稠粥一样的形状,加入‘酵头’。这‘酵头’,就是以前做饼时,特意留下的、未下锅烤熟的、已发酵过的、但已经晒干了的原料。用现代的科学眼光来看,實际上就是保存一个‘发酵细菌的菌种团’。这‘酵头’放在和好的原料里,发酵就更快了,质量也更好了。在冬天,这盛放做饼原料的容器,还要用棉被捂好,保持温度,才能更好地发酵。夏季天暖,当然就不要了。
本来这‘糟饼’的原料,就是像稠粥一样的,不像那做馒头的原料,能够成形的。经过发酵以后,由于生化反应,那做饼的原料,会更稀一点,叫‘饧’【音形】了。由于这做‘糟饼’的原料,是个稀里糊涂的样子,在锅中烤这饼时,一般就用手捞这原料往锅里淋,这样,既快又容易成形。大家知道,古代是没有煤气的,全烧草,即庄稼的秸杆。这样,必须两个人配合,一个人烧火,一个人做饼。
话说这顾大嫂要做‘糟饼’給伙计们吃,要为伙计们改善伙食,要犒劳犒劳伙计们,因为这伙计们在大忙之中辛苦了吗。于是,这顾大嫂就对范大说道,‘范大师傅,明天早上辛苦你一下。你起个早,帮我烧个火,我要做饼給你们吃’。虽说这范大白天工作很累,总是想多睡一会儿。但他终究是个‘生产厂长’,是个伙计,那顾大嫂才是‘法人代表’呢。这范大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也没办法,当然只有点头了。
却说到了三更时分,这范大就努力地睁开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厨房走去。那顾大嫂早已在厨房中准备了。这范大赶紧到灶门口烧起火来。这顾大嫂一边做饼,一边指挥着范大。一锅饼还没有完全淋好时,就叫范大‘火小一点’。饼全都淋好了,盖好锅盖,就叫范大‘大火烧’。饼要出锅了,就叫范大‘停一下’。这样一锅一锅又一锅,不知做了多少锅。
那范大机械地烧着火,睡眼惺忪,打着磕睡,實际处于半睡眠状态。忽听顾大嫂尖声大叫道,‘不好,范师傅,快来呀’。这范大猛地一惊,一步跨出灶门口,盯着顾大嫂一看,大吃一惊,磕睡全无。要问这范大看到了什么。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
上回说到,【范大帮忙去烧火大嫂尖叫惊范大】。这回说的是,【
却说这范大,正在磕睡打盹地烧着火,忽听得顾大嫂尖叫起来。他一步跨出灶门口,盯着顾大嫂一看,呆了。
话说在这中国古代,人们穿的衣服,跟现在是不同的。这上身穿的衣服,大都是对面襟,钮扣是用布做的。这种式样,在唐装中还保留着。这下身穿的裤子,跟现在更有较大的差别。大家都知道,这人体是臀部大,腰部略小的。这对于女人来说,腰围的尺寸与那臀围的尺寸,差距就更大了。那时,没有松紧带,也没有拉链。所以,那时做的裤子,为了便于穿脱,腰部是很大的,因为先要穿过臀部吗,不大是不行的。但是,等这裤子穿过臀部,到了腰部,那裤腰就显得有点大了。于是,就用手打个褶,然后系上裤带。这种裤子,有个专门的名称,叫‘一把抓’。
那时,系的裤带子也与现在不同。现在的裤带子,基本都是皮革做的,有个金属搭扣,相互配合很是紧密结實。以往没有金工机械,裤带子實际上就是一根用布条做的绳子。这绳子是没有弹性的,不可能随着腹部地收缩运动而自行调节,使裤子紧帖在身上的。
在中国古代,不仅这裤子和裤带子与现在不一样,那系裤子的方法也与现在不同。现在的西装裤子,在腰部都有五个搭扣。这皮革裤带子,穿过搭扣,然后系好十分的结實。以前那大大腰的、‘一把抓’的裤子,穿上以后,在腹部打个褶,布条裤带子一绕,打个蝴蝶结,就行了。
话说这江南地区,气温较高。到了夏天,气温更高,常常是三四十度的。那时的小孩,夏天常是光屁股的。这成年人,一般上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