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剑 (上卷)-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乙碌暮蜕幸沧悦ψ徘宓憔壬恕C鞫谂怨劭矗南耄骸安恢庑┤耸呛卫赐罚纸绾未χ梦遥俊�
不多时,一个中年和尚走了过来,与那乞丐说了几句话。乞丐向明儿望来,和尚也转头向他望了一眼,微微点头,又说了几句话。明儿好奇心起,伸指节抵在眉心,偷听这两人的“对话”,但听那中年和尚说道:“三石,你确定就是这孩儿么?”乞丐道:“殿中就这一个孩子,又穿着泰山派道服,不会有错。”和尚又望了明儿一眼,眼光中不无惊讶好奇,说道:“老人家花了这许多功夫,交代我们一定得平安救出这孩子。你可知……”乞丐使眼色要他停口,摇头道:“我们前帮主欠老人家一份情。老人家交代的事情,我们只有舍命照办。”
明儿“听”得大奇,暗想:“莫非这些人来攻打火教,竟是为了救我?我有什么好救的?”又觉得“老人家”这三字好耳熟,努力回想,才想起在那求签的怪梦之中,那两个去求签的男子也曾提到过“老人家”。莫非他们所说的是同一个人?这老人家究竟是谁,为何世上这么多人都愿意替他卖命办事?
明儿正想着,那和尚和乞丐已改变话题,谈论起该如何脱身,如何潜行回到藏身处,好让火教无迹可循,无法找上门复仇等等。明儿这一日一夜之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比起过去在大雁观中一成不变的清闲日子实是天差地远,只感到身心疲倦已极,将馒头往怀中一塞,打了个呵欠,拉紧衣衫,缩在地上沉沉睡去。
正文 药仙收徒(1)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8…2 7:37:32 本章字数:938
药仙收徒
这一觉直睡到了清晨,明儿感到有人用力摇晃着自己。他揉揉眼睛,睁眼见到面前一张污秽的大脸,正是那橘皮脸乞丐。乞丐道:“天快亮了。你是泰山派的,这儿就在泰山脚下,你该认得路回去。好自为之吧。”说完便转身踏步而去。
明儿坐起身四下望望,见昨夜在此的和尚和乞丐们都已走得不知去向,那橘皮脸乞丐也快步钻入树林,不见影踪,只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当地。他知道此处离那火教庙宇甚远,应属安全,但毕竟不敢久留,当即跳起身,快步往山上走去。
他踏入深山古林之中,才感到安心了些,却也不知自己可以去往何方。泰山派自是不能回去的了,一回去定要被长方玉境等捉起,送去独圣峰做人质,或干脆杀了灭口。他想自己也没有别的去处,只能先回大雁观,再做打算。
泰山占地极广,明儿不辨方向,徒步往山腰的大雁观走去。他晚间爬到树上歇息,饿了便采野果果腹,在山中迷了好几次路,直到第四日的清晨,才终于来到大雁观所在的山腰。还没来到山门,便见前面围了个巨大的木棚,将整座观都遮住了。他抬眼望去,看不到太白殿的屋顶,只见到木棚里正大兴土木。他见一个工人扛着一捆木材走过,便向工人探问:“这位大哥,这儿在干什么呀?”工人道:“七八日前一把大火,把个大雁观烧平了。”明儿一惊,忙问:“观里的道人呢?”工人摇头道:“听说烧死了好些,没死的都四散逃了。”
明儿呆了一阵,又问:“那这儿在建什么?”工人道:“山下当家的吩咐,将这观改建成庙,要供奉什么火天大神。”明儿全身一凉,知道这大雁观就将成为火教的庙堂了。烧了一个,又兴一个,看来这火教当真如野草一般,烧之不尽,灭之不绝。
他点头示谢,信步往山上走去,走着走着便来到了小丘上的古井旁。他回头望向山下大雁观焦黑的废墟,心想:“谁料得到,我们十五个糊里糊涂被泰山派挑走的替死鬼,竟然全部幸存,而当时留下来的却遭了殃?如此后果,我竟全然未能预知!”他呆望一阵,猜想王牟老道士、张焦道士等若未烧死,多半也已逃散无踪,自己借以栖身多年的道观就此荡然无存。天下茫茫,自己孑然一身,还有何处可去?
他正感到悲哀,忽听身后一个苍老的声音唤道:“明儿!”
正文 药仙收徒(2)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8…2 7:37:33 本章字数:1001
明儿回过头,却见一个老人背着药篓子从树丛中走出,正是扬老。明儿大喜,仿佛见到至亲一般一跃而起,快步迎上前去。扬老拉起他的手,满面担忧之色,观望了他半晌,才问道:“好孩子,这些日子你都到哪儿去了?”
明儿听见扬老语气中流露出的真诚关怀,心头一暖,虽想展颜一笑,此刻却如何笑得出来?只能答道:“我去了泰山派。”
扬老一呆,他已听说泰山派受火教围堵屠杀,死了不少弟子,最后归降了火教,长方道长将独生儿子送上独圣峰去做人质等事情。他忙问道:“你怎的去了泰山派?”
明儿说了泰山派来大雁观捉替死鬼的原委,又说了自己被火教当成玉泉押下山的前后。扬老脸色更加沉重,数日前丐帮与少林联手歼灭位在山脚镇中的火教庙堂,这事他亦有所听闻,没想到这孩子也卷入了这场血腥险恶的一役,而竟能保全一条性命,实是天幸。他紧握着明儿的手,说道:“你逃出来后,便回了大雁观?”明儿点点头,回头望了那焦黑的废墟一眼,泪水忍不住涌上眼眶。
扬老摇了摇头,说道:“不过几天前的事,我一听说大雁观出事,立即便来找你。当时这儿一片混乱,没人说得出众道人生死如何。但我总不相信你会葬身火窟,仍旧每日来这古井望望,今儿总算等到了你。”
明儿再也忍耐不住,投入扬老怀中,哇一声哭了出来。他自有记忆起便从没哭过,不是因为他个性特别坚强,而是因为他身边从没有一个亲人长辈能让他这般尽情哭泣。扬老怜悯这孩子孤苦无依,伸手轻轻拍着他的背脊,柔声道:“孩子,别害怕,跟我回家去吧。”
于是明儿便跟着扬钟山,来到了他山上的居处。但见扬老所住的数间木屋矗立在山巅之上,半隐在云雾之中。明儿远远便听到劈柴之声,来到门前,才见到一个黝黑精瘦、干枯如柴的汉子在屋旁砍柴,年纪约莫五十来岁。汉子听到人来,只抬头望了一眼,并不吭声。扬老吩咐道:“老刘,这孩子叫做明儿,此后便住在家中了。劳你将书房整理整理,让他睡在书房的炕上吧。”老刘点点头,一言不发,回身进去了。
扬老放下背上药篓,唤道:“刘嫂!烦你替我将药篓拿去后边。”但听厨下一人大声应道:“来了!”声音洪亮,人未到,声先到。不多时,便见一个身形矮胖的中年妇人从厨房后转了出来,圆脸上配着一张阔嘴,一双小眼向明儿打量了一阵,忽然大声说道:“瘦得像只猴儿似的!是你挑嘴,还是他们不给你东西吃?”
正文 药仙收徒(3)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8…2 7:37:34 本章字数:1035
明儿被她的洪亮声音吓了一跳,连忙答道:“是我老饿,怎都吃不饱。”刘嫂啐了一声,大声道:“这年纪的孩子哪有吃得饱的?接连丰年,什么人刻薄到不让孩子吃饱?这世道啊……人心啊……”她咕哝着接过药篓,走回厨下去了。
扬老对明儿微笑道:“老刘和刘嫂两个跟了我许多年了,平日帮忙干些砍柴挑水、打扫洗衣、煮饭煎药的活儿。他们会好好照顾你的。”明儿点了点头,却不大明白他们会好好照顾自己是什么意思。他住在大雁观这许多年,吃的穿的向来是自己照顾自己,从不需烦扰他人。又听扬老道:“我家中就这四口人,我和老刘、刘嫂,还有小女。她体弱多病,平日多在屋中休息,晚上我再领你见她吧。”
当晚晚饭过后,扬老便领明儿见了他的女儿扬仪。扬仪是个二十来岁的女子,瘦削苍白,难掩病容,但眉目清秀,气质脱俗,一双漆黑的眼中满是灵气,竟是个少见的美女。明儿后来才知道,扬仪虽体弱多病,却酷爱诗书,即使在病榻上也不忘读经批史,吟诗作对,是以虽足不出户,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气质。
明儿就此便在扬老家中住了下来。他在大雁观待了数年,惯于与一众粗陋惫懒的道人睡通铺、干粗活、吃陋食,此时他不但有自己的房间和炕铺,而且每日吃得饱、穿得足,处境实是天壤之别。加上身边几个大人都对他十分关怀体贴,令他颇有点受宠若惊之感。他自觉不该受人照顾太多,总卷起袖子来帮忙干活,砍柴挑水、洗衣做饭、锄草拔药他都来得。家中四个大人不料他一个孩子也能做这许多活儿,都十分惊讶。
然而最令明儿安心的,却是身边各人的纯善心思。他这回离开大雁观,见识到泰山派众人的自私无情,目睹了火教的残暴迷信,更亲身经历了正邪双方的残酷厮杀。此时住在扬老家中,他见扬老心思纯正,专心医治爱女之余,整日便沉浸于医书草药,更无他念;老刘和刘嫂都是纯朴老实的乡下人,对明儿的关怀出于一片真心;扬仪则更令明儿感到由衷地亲近喜爱。他从刘嫂口中得知,扬仪自出娘胎便病魔缠身,几乎没能活下来,多亏扬老的神妙医术和悉心照顾,她才能活到今日。但她始终无法如常人般出外走动,一日中大半时候都躺在密不通风的闺房中休养。她虽极少出户,见闻却广博如海,躺在床上时总手不释卷,房中书柜里放满了扬老四处替她搜购回来的奇书秘籍。她常常讲些从书中读来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奇给明儿听,有时也会读一两段诗词歌赋,向他解说其中意境。明儿最爱听她谈诗论词,说古道史,他总觉得她的心思是在天上徜徉,不是在人间徘徊。
正文 药仙收徒(4)
紫雨阁 更新时间:2010…8…2 7:37:35 本章字数:860
明儿起初颇觉不惯,他竟不知世间能有如此单纯善良的人心,能有如许对他不但毫无恶意,甚且颇为关怀的人。他渐渐习惯后,便衷心感到世上再没有比这山上更加平和美好的地方了。
明儿刚到来时,曾问过扬老:“您为什么要收留我?”扬老一呆,摸了摸胡子说道:“你是个好孩子。你那时跟我无亲无故,却不辞辛苦带我去找草药。眼下你孤身一人,无处可去,我当然要收留你了。”明儿听了,心中甚是感动。在他身周众人之中,扬老是第一个真正关怀他的人,明儿也对扬老产生由衷的感佩敬爱,当扬老如自己的亲爷爷一般。
偶尔扬老下山出诊,便将明儿带在身边。他注意到这孩子对医药之道十分敏锐,颇有天分,便决定正式收明儿为徒,传授他医经药理。明儿原本便对各种花草观察入微,分辨仔细,经过扬老的指点解说,不出数月,便将整座山上的千百种药草记得滚瓜烂熟。扬老又开始教他读医书,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到《千金方要》,一本本讲解读诵。明儿起先识字不多,便由扬老念给他听。他过耳不忘,扬老读过数遍后,明儿便可从头到尾记下。扬老又拿出经脉针灸图来,教他经脉之理,针灸之术。
如此又是数月过去,明儿学得认真,扬老也教得起劲。扬老见明儿资质殊异,十分爱才,心想医道绝不能只由纸上谈兵习得,必得实地行诊观症,累积经验,从做中学,那才是真才实料的本领,于是他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