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战斗历程(罗版)-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降那褰巳挝瘛N揖扇×司麓蚧饔胝瓮呓庀嘟岷系姆秸耄诠苋〉昧思馍阶印⒑炝俊籽罟档日蕉泛鸵廖崴氖毂N勒降氖だ钭椒耸准帜崮竞购屯露苯N谒孤诟仕啾蝗钭剑航馑偷轿诼衬酒耄髯迦嗣窀行唤夥啪陆艘淮蠛Γ沟灼较⒘朔嘶迹捕松缁嶂刃颉U蕉分斜猩朔送�448名,俘虏1502名(内有匪参谋、连长等若干份子228名),向部队和政府投降2万名左右(有十余部落),缴获机枪12挺,步枪199支,各种手枪24支,缴获羊46400多只,牛1500多头,骆驼2700多峰,这些牛羊骆驼均归还给牧民群众。
伊吾四十天保卫战,在四十六团一营副营长胡青山带领下,伊吾县城被土匪包围的40个日日夜夜中,二连的英雄们,冒着风沙,露宿在雪窝里,经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先后打退了敌人七次大规模的进攻和无数次袭击骚扰,给予匪徒以极大的杀伤,完成了保卫伊吾的光荣任务,钳制和挫败了敌人,有力配合了东、西两线兄弟部队剿匪的行动。受到彭总的通令嘉奖,二连被命名“钢铁二连”,胡青山同志被授予“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1950年野司指示,从十六师抽调康荫吾、马萍、高文普等150多名干部,组成一支高炮部队,经过短期训练,很快就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斗和国内防空的任务。配合作战部队击落过数架敌机。
1952年1月,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加强空军建设,六军奉命从所属部队抽调大批干部到西安组建西北空军和航空兵二十五师。罗元发任西北空军司令员,航空兵二十五师师长吴宗先、政委魏志明,参谋长姜玉昆。
1950年元旦前夕,毛主席要求部队到新疆后,主要的任务是要为各族人民办好事,要屯垦戌 边,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展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肩负起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工作队,又是生产队的光荣任务。一兵团进疆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在王震司令员的亲自领导和参加下,二军在南疆,六军在北疆,都将主要力量投入到大规模的生产建设中,1952年2月,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集体转业,改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办工厂,发展农牧业和工业生产,六军军直和十七师的指战员,在乌鲁木齐、昌吉等地修建了红雁池水库,和平渠和安宁渠等水利工程,十六师在哈密修建了红星一渠、红星二渠,开垦荒地十几万亩,引雪水下山,将千百年来干旱荒野、渺无人烟的戈壁滩,盐碱滩,改造成林木茂盛、渠道纵横,条田整齐,机车轰鸣的绿洲,牛羊成群,粮棉油满仓的好江南。同时,积极从技术,物资、人力等方面帮助各族农牧民,共同发展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疆军垦,是人民军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创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工交商建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联合体。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而且成为保卫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
1950年初解放军进疆时,新疆匪患迭起,原国民党骑兵第七师中的少数反动军官暗地与乌斯满(哈萨克族,国民党阿山地区专员)、尧乐博斯(维吾尔族,国民党哈密专员)、贾尼木汗(哈萨克族,国民党新疆省政府财政厅厅长)等匪徒相勾结,利用部队中的宗教、宗族关系煽动叛乱。从1950年3月初至6月20日,在王震将军的指挥下,六军军长罗元发任北疆剿匪前线指挥,分东、西两线进行大规模剿匪战斗,取得重大胜利。由新疆逃窜至甘肃敦煌、西安一带的乌斯满、尧乐博斯等少数残匪经新疆、甘肃部队联合清剿,于11月被歼灭,乌斯满于1951年2月19日在甘肃被捕获。至此,乌、尧叛乱全部被平息。
进疆大空运
1949年11月4日,罗元发、张贤约率领第六军,开始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史上规模空前的空运和车运。6日,军直和第十七师先遣队飞抵哈密、迪化,至1950年1月13日,该师除炮兵外,全部空运至迪化。这次空运共出动飞机1033架次,运兵12446人。车运从11月4日至翌年1月13日,从酒泉运至哈密,再从哈密运至迪化,从迪化运至伊宁、绥来。1月3日前。第十六师大部到达哈密、镇西、奇台、吐鲁番、鄯善等地。
率部进疆的第六军军长罗元发记述:“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六日开始,至一九五○年五月十五日止,我们从酒泉空运哈密的人员有二千九百零八名,由哈密空运迪化的有九千五百三十八名,共空运一万二千四百四十六名。从十一月四日开始车运,至一九五○年元月十三日,从酒泉运哈密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二名,从哈密运迪化时有六千五百五十名,从安西运哈密的有二千五百四十名,从迪化运伊宁的有二千四百九十二名(十七师五○团),从迪化运绥来的有二千一百一十二名(五十一团)。除十六师一部分三月底才开始运哈密外,其余均于一九五○年元月十三日全部到达指定位置。自十月二十三日起,全军两千零二十六匹牲口分三批进疆,经六十八天行程,于十二月底全部到达指定位置。至此,我六军进疆,胜利完成了。”
第六军指战员空运、车运进疆比较顺利,但是全军两千多匹骡马组成的骡马大队,经过60多个日日夜夜,行程三千多里,先曾“穿过吐鲁番的火焰山”,后又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历尽千辛万苦。罗元发在《战斗在大西北》一书中记述了骡马大队进疆途中的艰辛:“塞北荒漠,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飞沙走石,时而骄阳似火。在向导的指引下,一路行军还算顺利。但由于连日赶路,牲口掉膘很快,病号一天天增多。十七师和十六师;也已经拉长了距离。
一天晚上,部队刚刚宿营,又突然刮起了大风。它呼啸旋转,犹如千万头雄狮在广漠的大戈壁上怒吼。风虽大,但来去匆匆,转眼间便风回源头,沙落尘埃了。风过之后,荒野里出奇的冷,穿着皮大衣还觉得冷。十六师有个叫李来福的战士,他自己患了重感冒,从玉门出发时高烧不退,烧得满嘴都是燎泡。可他穿的皮大衣,却一直披在病马身上。还有些战士,连日走路,身体本来就很疲劳了,在行军时舍不得骑马;牵着马一路走一路拔草,宿营后再喂病马,真是爱马如命。”
“出了峡东,来到了黄风口。这里是绵延起伏的沙丘,抬眼几十里都是黄沙一片。沙漠行军,走一步退半步,疏松沙砾,陷得两腿酸软无力,加上干渴,人们的喉头直冒火;眼前金星乱飞,气喘不止,人在这时,光想睡觉,困乏得半步也挪不劫了……十六师的许会增同志鼓劲地说:同志们,咬紧牙关往前走啊,冲出去就是胜利!骡马刚登上一个大坡,只见西北方向又刮起了大风,他们凭一路的经验,战士们立即把战马赶在一个较凹的地方,骆驼围在四周,全部卧倒。
眨眼间,狂风遮天盖地而来,绿豆大的沙砾满天飞舞,战士们顾不得沙石打脸,紧紧抱住马脖子。此时本来才中午时刻,对面却看不到人影。大风一来,气温骤降,战士们都冻得全身直打寒战,话也说不成句了。一个多小时后,狂风终于过去了,骡马安全渡过了这一关,大家一面拍打着身上的沙尘,一面相视而笑。休息时,战士们只见对方嘴在动,却怎么也听不到声音,原来是两只耳朵里都灌满了沙子。”
第六军分三批进疆的2027匹骡马和骆驼,经过68天行程,于12月底全部抵达迪化、绥来、古牧等地指定地点。罗元发军长高兴地说:“在全军评奖大会上,两个骡马大队评出特功十四人,大功一百二十九人,小功一百五十人。望着这些可爱的战士,我引用王震司令员的话说‘……骡马呢,这支力量是我们屯垦戍边的保卫国防的本钱……’队伍里爆发出响亮的喊声‘战斗是英雄,生产争模范!’这震天撼地的声音,从巴里坤草原传到伊犁河谷,传遍了天山南北。”
一野挥师进疆
新疆军政当局宣布和平起义,实现了新疆和平解放的第一步。但是,国民党反动分子仍在加紧活动,妄图趁人民解放军尚未进疆之际,发动反革命叛乱,破坏和平解放,阻挠人民解放军进疆。
早在1949年9月10日,毛泽东就电示彭德怀,应“集中注意力争取于11月初、中旬由玉门向新疆进军”。10月5日,新疆临时政府主席包尔汉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本省危机四伏,情势严重,务希转饬西来之人民解放军兼程来新,以解危局,并慰人民之热望;同时更希多派政治工作人员偕来,以资推动。”为了巩固新疆和平起义成果,使各族人民免遭涂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火速入疆。
1949年9月28日,第一野战军前委发出“关于入新工作的指示”,指出:“这一永垂不朽的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将很光荣地落在一、二兵团之二、六两军、装甲车营的身上。”并就进军做出新的部署:“二军将要解放北疆之哈密、奇台、迪化与伊犁自治区。六军将进军南疆之吐鲁番、焉耆、库尔勒、阿克苏、和阗、于阗。除准备各地区之地方干部外,并须准备改造陶峙岳军队的政治干部。”当时王震考虑到第二军原来就隶属第一兵团建制,加上历史关系,应让第二军担负一些更艰巨的任务,便向野战军前委建议改变原来进军的部署。野战军前委批准了王震的建议,改第二军为左路军,进军南疆,第六军为右路军,进军北疆。
第二军、六军都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
第二军是由1928~1929年湘赣边区的赤卫队发展起来的,1930年编为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1932年发展为红八军,第四次反“围剿”后与红十八军合编为红六军团,第五次反“围剿”后为抗日先遣队之一突围北上,与红二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1935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时,红军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红六军团编入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旅长王震。1947年3月,第三五九旅编入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第二纵队,1949年6月13日编为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
第六军是1943年从八路军第—一五师、一二九师抽调部分兵力组建而成的。所属第十六师是第—一五师的一部分,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还有一部分是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到延安后整编为教导一旅、教导二旅。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旅抽调部分部队开赴华北、东北地区,合并为教导旅,旅长罗元发。所属第十七师,前身是鄂豫皖农民起义后组建的光山独立团,整编为红军后,参加过四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长征中两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历尽艰辛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1943年到延安担负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