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628部分

帝国风云-第628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在战争结束之前,加强了对俄国的渗透,意图在战争结束之后控制俄国
    问题是,中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可能容忍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俄国
    结果就是,中德在俄国的斗争愈演愈烈
    在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里,俄国临时政府换了七位代总理,其中五人遭刺杀,两人意外身亡在此期间,俄国临时政府内部也分裂成了两个派别,即亲德派与亲华派,且两个派别行同水火
    可以说,在这几个月里,俄国最常见的事情就是政治家遭到谋杀了
    根据战后统计,在这几个月里,俄国有数百名政治家遭到刺杀,其中五十八人是临时政府中部长级以上官员
    可以说,这种混乱的局面,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俄国的局势动荡不安
    甚至可以说,这差点酿成俄国在正式成立之后就爆发内战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不是俄国是战败国,在战后没有组建军事力量的权力,恐怕内战就会在其成立的那一天打响
    只是,这也不能阻止俄国走向动乱
    大战结束之后,中德分割俄国的秘密协议生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十七个少数民族国家先后宣布独立受此影响,俄国临时政府在这一个月内换了三位代总理,而且原因都是没能阻止国家分裂
    在既成事实面前,俄国的政治家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只是,少数民族纷纷宣布独立,对俄国的政治局面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这就是,任何一位政治家在上台之前,要想获得足够多的支持,都必须以统一俄国为基本政治目的
    结果就是,俄国的第一位民选总理就以统一为己任
    要命的是,这是一位极为短命的总理在其当选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宣誓就职,就在一次群众集会中遇刺身亡
    显然,这是一个糟糕的开始
    接下来,又有三位总理要么遇刺,要么在意外事故中身亡
    直到一九五二年,俄国才迎来了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总理,即第一个在任时间过了一年的总理
    只是,这并不表示俄国的动荡局面已经结束
    这位温和的总理在任一年之后,就暴出了性丑闻,随后引咎辞职,而在选举中,亲德政党与亲华政党都没有能够获得多数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俄国的最重要的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即俄罗斯民族复兴党
    这个政党既不亲德,也不亲华,但是却奉行极为极端的政治纲领,即以可以采取的任何方式谋求俄罗斯大统一
    在一九五三年的大选中,俄罗斯民族复兴党赢得了国民议会百分之六十的席位
    由此开始,俄罗斯民族复兴党成为了未来四十年内,俄罗斯唯一的执政党,也是唯一的全国性大党
    俄罗斯出现这样的局面,正是中德斗争的直接结果
    说白了,在中德都不愿意放弃俄罗斯的情况下,任何亲德与亲华政党都会在斗争中被民众所唾弃,也就给了俄罗斯复兴党机会
    看上去,这与中国最初想要达到的目的一样,即俄罗斯拥有了很大的独立性
    只是,看得深入一些就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中国想要的俄罗斯,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了野心的俄罗斯
    显然,这样的俄罗斯,只会导致地区局势不稳,让周边国家严重不安
    重要的是,这也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想要得到的俄罗斯
    由此,必然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即中德都得加强在欧亚地区的影响力与军事存在,同时提防两个潜在对手
    从某种一样上讲,俄国正是中德走向对抗的直接原因
    只不过,在中德关系中,俄国绝对不是引发全面对抗的最重要原因,毕竟有十几个兴国家围绕着俄罗斯,而且俄罗斯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对中德的核心利益构成威胁,也就没有成为焦点的基础
    让中德彻底决裂的是另外一个战败国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三章 反差
    这个国家,就是与欧洲大陆隔着一条狭窄海峡的英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的战略价值远在俄国之上。
    虽然在处置俄国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表现得很有攻击性,甚至是咄咄逼人,但是并没有改变一个基本事实,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战略弱势的一方,其总体战略是防御性的,而中国则是战略强势的一方,总体战略是攻击性的。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重点是维护其既得利益,而中国的战略重点则是获取更多的利益。说得直接一点,中国的总体战略是包围德意志第二帝国,尽可能的压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势力范围,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总体战略则是突破中国的战略包围圈,扩大势力范围。
    从这个角度看,俄国的战略价值并不明显。
    原因很简单,俄国所在的欧亚大陆是一块封闭空间,而且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防线已经形成,不管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该方向上投入多少力量,都不可能改变已经被中国封锁的事实,所能收获的利益极其有限。
    相反,英国则完全不一样了。
    可以说,英国的战后形态,直接决定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如果英国在战后被中国控制,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将不可避免的沦落为欧洲的地区性强国,而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控制英国,也就能够获得与中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基础条件。
    由此可见,英国才是战后世界秩序的核心。
    有趣的是,英国的结局与俄国截然相反。
    单纯从战略角度讲,中国应该尽力保证英国的完整性,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应该设法肢解英国。主要就是,如果中德在英国展开斗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与英国投入中国怀抱相比,设法把英国肢解成几个国家,而且每一个都弱小到难以成为中国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马前卒,显然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更加有利,而一个完整的、强大的英国必然会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称霸欧洲、甚至是统一欧洲的主要障碍。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坚决反对分裂英国。
    显然。这肯定不是处于战略上的考虑,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个其他因素。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所扮演的角色。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首先要确保的就是欧洲霸主地位。问题是,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是战败国。严格说来,在西欧地区总共只有两个战败国,即法国与比利时,而比利时过于弱小,法国则遭到重创。也就是说。这两个战败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没有威胁,同时在欧洲的影响力也跌到了谷底。相反,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外,在欧洲拥有强大影响力的都是战胜国,包括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与希腊,而这些国家肯定不会像战败的法国那样听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摆布,特别是意大利,肯定会谋求在欧洲获得足够大的发言权。
    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想成为欧洲霸主,就得采取一些手段。
    显然。武力手段行不通。
    不管怎么样,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不可能把枪口对准同盟国集团成员国,这么做等于自取灭亡。
    经济上,德意志第二帝国自身的问题都很多,也就谈不上援助欧洲国家了。
    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只能在政治上想办法。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想成为欧洲霸主,而且主导欧洲事务。就必须用行动来维护所有欧洲国家的利益,并且为所有欧洲国家制订一个奋斗目标,而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实现欧洲的大统一。
    显然。英国也是欧洲国家。
    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称霸欧洲的道路上。不但不能把英国排除在外,还要保证英国的完整。
    更重要的是,只有保护好英国,才能让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的民众相信,德意志第二帝国确实是在维护欧洲的利益,为欧洲民众创造福利,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欧洲的强权地位。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能支持分裂英国。
    当然,中国也不会支持分裂英国。
    前面已经提到,只有一个完整的英国,才有能力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才能够成为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国扩张的桥头堡。
    关键是,中国必须获得英国的统治权。
    可以说,在英国发生的事情是中国在大战末期最成功的一次政治军事行动。
    英国战败的时候,中国并表示主要占领国,当时只动用远征航空兵,夺取了英国南部地区的几座机场。随后在与德意协商占领英国的时候,中国也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仅仅保留了这几座机场,以及朴茨茅斯港与斯卡帕湾的进驻权。
    只是,对于随后的行动来说,这些军事基地已经足够了。
    英国战败后的头半年内,中国就向英国运送了近五十万吨粮食,其中半数是通过空运到达英国的。
    接下来,中国在英国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无偿为英国民众提供救助。
    相对而言,五十万吨粮食不算多,可是意义却十分重大。
    要知道,在这半年之内,只有中国往英国运送了粮食,而且无偿的把这些粮食分发给正在忍饥挨饿的英国民众。
    当然,这只是个开始。
    随后,在英国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渐修复,特别是从朴茨茅斯港到英国各地的铁路基本上恢复运行之后,中国加大了对英国的援助。
    到一九四八年,中国输入英国的粮食达到了五百万吨!
    这是个什么意思?
    一九四八年的时候,英国本土的粮食生产基本上恢复了正常,只是英国一直是粮食进口国,无法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而中国提供的五百万吨粮食,正好弥补了英国粮食产量的缺口。
    正是如此,英国成为了几个主要战败国中,第一个不再挨饿的国家。
    当数千万英国民众不再挨饿的时候,重建工作自然全面开展。
    结果就是,英国是众多战败国中,除日本之外,第一个进行战后重建的国家,而且其重建力度超过了日本。
    主要就是,英国民众的自觉性相当高。
    必须承认,英国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在灾难面前,几乎每一个英国人都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当然,英国能够迅速开始重建,与中国的援助密不可分。
    在一九四八年,中国除了为英国补上了粮食缺口之外,还以赊欠的方式,为英国提供了大量重建用的设备与物资,其中包括上万台工程设备、八百万吨水泥、一百五十万吨建筑用钢材、一千二百万吨原油与燃油。除了提供物资之外,中国还力所能及的帮助英国恢复工业生产,特别是与重建有关的工业。到一九四八年底,英国已有上百座大型工厂复产,其钢铁产量达到了五百万吨,水泥产量达到了一千七百万吨,而化工产品达到了六百万吨,此外其轻工业也有所恢复。在帮助英国工业恢复生产的时候,中国提供的不仅仅是设备,还有技术与资金。当然,利用这个机会,中国企业也进军英国,而中国企业的投资,占到了英国所获外资的百分之八十。
    经济层面上的交往,决定了中国与英国的基本关系。
    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