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64部分

帝国风云-第164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十日,中日外交官进行了第三次会晤。
    在〖日〗本做出全面妥协后,美国国务卿正式出面,提出在十天之后,也就是八月二十日举行正式谈判。
    推迟十天,主要是中日双方都需要组建谈判代表团。
    趁这个机会,美国国务卿提出,〖中〗国应该暂时停止地面军事行动,并且降低对日封锁级别,准许第三国向〖日〗本运送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
    既然〖日〗本已经全面妥协,〖中〗国就没有理由继续施加压力。
    八月十二曰,吴铁生宣布暂时停火八天。
    当天,冯承乾也给海军下达了命令,准许实现通报了的、运送粮食等生活必须物资的第三国船只前往〖日〗本。
    正式谈判地点不在华盛顿,而是在马尼拉。
    原因很简单,十天之内,中日双方的高级官员只能到达马尼拉,到不了华盛顿,当时还没有跨越太平洋的空中航线呢。
    八月二十日,中日停战谈判第一次正式谈判在马尼拉举行。
    代表〖中〗国进行谈判的,正是周仁康外长。
    做为战胜方,周仁康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上午的第一次会晤中就提出,〖日〗本必须割让奄美诸岛、大隅诸岛与南库叶岛,并且在今后二十年内,向〖中〗国支付五点四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这个要求,让〖日〗本谈判代表目瞪口呆。
    要知道,这基本上是三十多年前签署的《马关条约》的翻版。
    也正是如此,停战谈判差点在当天上午就结束。
    所幸的是,最希望停战的是美国。
    当天下午,协助谈判的美国驻菲律宾总督就积极鼻动,在当晚举行宴会,借此机会给双方做工作。
    参加宴会的,还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特使里希特霍芬伯爵。
    对周仁康来说,里希特霍芬伯爵是老熟人了。要知道,在一九二八年之前,里希特霍芬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驻华大使。
    直到这个时候,冯承乾才意识到,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卷了进来。
    说得准确一点,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希望〖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获益太多,因为这已经危害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
    问题是,〖中〗国不能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否实现工业化、能否成为世界级大国,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关,或者说是由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决定。显然,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也没有成为世界级大国,因此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保持良好关系。
    同样的道理,此时的〖日〗本,不能没有美国的支持。
    也正是在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撮合下,这场关系到近五亿人的停战谈判,才没有在八月二十日终结。!。

第三十六章 利益博弈
    到一九三三年,〖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在同盟基础上。出现了很多矛盾。
    对突出的,就是经济上的矛盾。
    冯承乾回国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中〗国最大贸易国,〖中〗国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大投资国。到一九二八年前后,〖中〗国已经是德意志在远东地区的第一大贸易国、也是全球范围内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当然,英德贸易,主要得益于印度,即印度仍然是英国的附属领地,而英德贸易的绝大部分都是德印贸易。
    到一九二八年之后,中德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在一九二九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对德进口大幅度萎缩,而对德出口却大幅度增长。
    原因很简单,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寒流中,〖中〗国企业也非常注重出口。
    受劳动力价格、原料供应等影响,〖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远低于欧美列强,因此在一些次要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而在一些〖中〗国的传统产业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更是远超欧美列强。
    比如,在一九三零年,德意志第二帝固就从〖中〗国进口了近两亿帝国马克的陶瓷。
    到一九三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对华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即〖中〗国出口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货物超过了进口。
    显然,这不是什么好事。
    要知道,在第三方市场上,由于〖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已经对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构成了直接威胁。
    所幸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贸易领域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事实上,到一九三三年,〖中〗国的贸易额都远不如欧美列强,而且也只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与其他欧美列强的贸易往来并不频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竞争并不jī烈。
    这也可以理解,即〖中〗国在大搞基础建设的时候,已经有足够庞大的内需市场了。
    此外,〖中〗国的基础建设,也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创造了大量机会,当时德意志第二率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就是各种机械产品、以及与机械产品有关的技术专利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是该市场的主要占领者,不但〖中〗国企业所占份额不如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其他欧美强国也远远不如。
    这也很简单,即〖中〗国的基础建设大部分是政府项目,而中德关系又摆在这里。
    说得简单一些在〖中〗国企业无法提供相关产品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将首先考虑从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那里获取,而不是跟其他列强的企业合作。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在〖中〗国机械产品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并没受到影响。
    总体来说,在经济层面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主要获益者。
    也就是说,经济上的矛盾,对中德关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当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政治上。
    虽然冯承乾与德皇威廉二世(腓特烈三世在一九二四年退位,威廉皇储继承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称为威廉二世)的关系非同一般但是与欧洲王室一样,国家领袖的sī人关系并不能决定国家的关系。
    在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认为〖中〗国实现工业化,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了威胁甚至可以说,〖中〗国实现工业化对德意娄第二帝国有莫大的好处,比如分担了来自其他列强的压力。
    也正是如此,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支持〖中〗国进行工业化变革。别的不说,在一九二九年之前的五年里,威廉二世亲自施加影响,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主要企业向〖中〗国转让与无偿赠送了数千项工业技术专利,甚至连率国皇室都参与了援助〖中〗国的行动,威廉二世还在一九二五年访华的时候,用皇室基金为〖中〗国购买了一百多台现代化工业áng,当做见面礼赠送给了冯承乾。当然,冯承乾为了答谢德皇,也赠送了好几件国宝级文物。
    问题是,〖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太惊人了,特别是〖中〗国海军。
    战争爆发前,即三月初,威廉二世还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询问〖中〗国海军是否有能力击败〖日〗本海军,暗示冯承乾,只要提出需求,他会考虑再无偿赠送几艘主力舰,以增强〖中〗国海军的实力。
    当然,威廉二世此举,也不是没有目的。
    以当时的情况,威廉二世很有可能邀请冯承乾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国,替他打造一支更加强大的帝国海军。
    别忘了,腓特烈三世在的时候,已经下诏保留冯承乾的所有爵位。
    从法理上讲,冯承乾依然拥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籍,而且还是帝国贵族,因此回去为帝国效劳也在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是,威廉二世非常了解冯承乾,知道冯承乾才是帝国海军的理想统帅。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才非常委婉的谢绝了威廉二世伸来的援助之手。
    显然,冯承乾肯定不想欠威廉二世的人情,更不想回到德意志第二帝国,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拿国宝回赠威廉二世。
    也许,在这个时候,威廉二世认为〖中〗国海军肯定会吃败仗。
    甚至可以说,威廉二世希望〖中〗国海军战败,因为只有这样,冯承乾才会在绝望之中向他寻求帮助。
    这一点,在战争初期体现了出来。
    当时,〖中〗国海军已经向克虏伯公司订购了一批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而且合同上约定在三月底交付。结果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三月中旬,也就是战争爆发后,给克虏伯公司下了一份类似的订单,而克虏伯公司以帝国法律要求优先满足本国需求为由,没有在三月底向〖中〗国海军交货。如果这场战争打得再惨烈一些,或者说〖中〗国海军没有把航空作战当成主要打击手段,那么在击败〖日〗本海军之前,就会耗光所有大口径炮弹,从而不得不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求援。
    所幸的是,冯承乾压根就没有把主力舰放在首位。
    更重要的是,当时克虏伯公司在〖中〗国开办的工厂,已经能够生产技术含量低得多的航空炸弹了。
    总而言之,德皇在最初的时候,肯定希望〖中〗国海军吃点苦头。
    可惜的是,这一幕并没出现。
    由此,产生了一个结果,即〖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爆发出的能力,让威廉二世不得不重新衡量这个遥远的盟国,并且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政策,特别是冯承乾在战时采取的一些政策做出评估。
    当然,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中〗国是否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到益构成了威胁。
    显然,结果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一个强大的〖中〗国,依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否缺的奥援,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下一场世界大战的yīn影已经升起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需要像〖中〗国这样的盟友,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即在下一场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不见得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友。说白了,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中〗国联手打赢了下一场世界大战,两国将分别成为西方与东方的霸主,而接下来,两国就会为了争夺全球霸主的宝座,展开jī烈的竞争,甚至是兵刃相见。
    由此可见,如果把目光放到五十年之后,〖中〗国绝对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在对手。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转变。
    不可否认,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这个〖中〗国绝对不能强大到失去控制。
    说白了,〖中〗国可以变强大,但是必须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控制之下。
    问题是,如何才能证明〖中〗国依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控制之下呢?
    随着中日停战谈判开始,威廉二世、以及帝国首相马克斯亲王看到了这个机会,即通过这次谈判,来证明〖中〗国依然会照顾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并且会为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损失一些利益。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在这个时候介入进来,成为谈判的第三方。
    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愿意施加影响,肯定很受美国欢迎,因为美国确实没有多少能力左右〖中〗国,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大不一样了。
    别的不说,如果中德翻脸,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