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帝国陆军扩军这件事上,冯承乾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已经初见成效。
第十七章 战略大师
一八八八年九月九日,在德皇腓特烈三世亲自主持下,帝国总参谋部秘密举行了一次后来十分闻名的战略沙盘推演。
参与推演的是以毛奇为首的帝国陆军,以及由冯承乾为首的帝国海军。
德意志第二帝国从未公布这次推演的结果,只是从参与人员就看得出来,这次沙盘推演意义非凡。
毛奇身边有瓦德西,还有施利芬,都是成名已久的帝国名将。
冯承乾身边,却是一帮二三十岁的年轻军官。只是,二十多年后,这些军官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帝国名将。
扮演假想敌的军官名单是:埃里希-鲁登道夫,伯恩哈德-迪姆林,巴伐利亚王子鲁普雷希特,海因里希王子,符腾堡的阿尔布雷希特,费里克斯-伯斯梅尔,亚历山大-弗里坦格-罗林霍芬,奥托-贝洛,埃里希-法尔肯海因,弗里茨-贝洛,约希亚斯-黑林根,格奥尔格-布鲁赫米勒,马克斯-霍夫曼。
当然,当时负责策划德军作战的军官中,也不乏名将。
推演开始前,瓦德西放出豪言,将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败下阵来。
结果,这次推演没有在二十四小时内结束,而是足足花了一个星期。
虽然最终判定德军集团获胜,但是冯承乾率领的一批年轻军官,着实让自视甚高的毛奇与瓦德西等人大开眼界。
更重要的是,没有让德皇腓特烈三世失望。
推演结束后,腓特烈三世当场表彰了鲁登道夫等人,提升了他们的军衔,连还为预备役军官的霍夫曼都破格晋升为陆军少尉。
这场推演的第一个结果,就是毛奇在九月底正式提出辞职。
腓特烈三世没再挽留,让毛奇元帅回家养老,由瓦德西出任帝国总参谋长,施利芬升任帝国陆军军需总监。
在庆祝瓦德西升任帝国总参谋长的宴会上,冯承乾把注意力放在了施利芬身上。
此时的施利芬,只是一个配角。
冯承乾知道,再过几年,施利芬就会成为主角,而由他提出,而且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帝国军事战略计划,将使他成为帝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战略家,并且一举打下帝国在今后数十年的军事战略。
“上将,恭喜了。”升任军需总监的同时,施利芬也拿到了帝国陆军上将军衔。
“伯爵客气了,也应该恭喜你。”
冯承乾笑了笑,见到一下涌现出如此多年轻有为的将才,德皇腓特烈三世在高兴之余也授予冯承乾帝国海军少将军衔。
这只是荣誉军衔,在拿到帝国海军学校的毕业证之前,冯承乾仍然是文职官员。
“想必要不了几年,上将就将成为帝国总参谋长。”冯承乾朝四周看了一眼,说道,“到时候,肯定会有一场更加豪华的宴会。”
“伯爵,我可没有想过。”跟瓦德西相比,施利芬非常低调。
“想没想过不重要,如果不是上将,恐怕瓦德西将军也成不了总参谋长。”
“此话怎讲?”
“如果上将的计划能够得到贯彻,推演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我只是协助元帅,如何谈得上是我的功劳呢?”
“上将太客气了,就我所知,你才是真正的策划者。”
施利芬勉强笑了笑,没对冯承乾这句话给出回答。
“我很想知道,如果上将的计划得到了贯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恐怕,那得等到战争爆发之后了。”
“也未必得上战场才知道结果。”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上将在推演中提出的战略规划,以西攻东守为主,即集中兵力攻打法国,以侧翼打包抄的方式,绕过法国的边境防线,经荷兰与比利时从北部入侵法国。该计划的核心在于速战速决,以比当年色当会战还要快的速度击败法军,挥师巴黎。迫使法国投降之后,再移师东线,重拳出击,一举击溃俄军。”
施利芬没有开口,这确实是他的战略构想。
“有一点我没有搞明白,上将准备花多少时间击败法国?”
“这得由实际情况决定。”
“什么情况?”
施利芬知道冯承乾有备而来,不问出个缘由来,肯定不会罢休。“以我所见,主要得由东线的战况决定。”
“上将的意思是,德军能在东线守多久,就能在西线攻多久?”
施利芬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上将有没有想过,俄军根本不可能攻破我们的东部防线呢?”
“这”
“我们能在东西两线之间迅速调动兵力,并且集中兵力发动战略进攻,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基础,即帝国有着较为完善的铁路网。”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俄国的欧洲地区有类似的铁路网吗?如果帝国在东部首先进行防御,就能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而俄国却没有进攻的基础。”
施利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由此可见,俄国在东线很难有所作为。关键就是,帝国能否在西线速胜,而不是打成持久消耗战。”
“伯爵的意思是?”
“如果是我,会把重兵集中在西线,在东线只留很少的兵力,大约占帝国陆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这也太冒险了吧?”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有多大的风险,就有多大的收获。”
“可是”
“我明白上将的意思,东普鲁士是帝国的根本,如果东普鲁士失守,恐怕我们会被容克贵族生吞活剥。”
施利芬苦笑了起来,他也是这个意思。
“问题是,如果不在西线集中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上将的战略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
“这”
“如果我没看错,上将这份计划的核心是右翼突击,猛攻法军左翼,避免在正面战场上与法军作战,然后直捣黄龙,攻占巴黎,迫使法国投降。这种大回旋式的进攻,最注重的就是兵力投入。”
“伯爵说得没错,兵力调动当属第一。”
“问题是,攻入法国之后,我们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这”
“上将忘了,我们能在西线投入重兵,依托的是强大的本土铁路网,可是从比利时进入法国,根本就没有可以支撑大兵团进攻的铁路网。就算有,也会遭到敌人破坏,很难为我所用。”
“伯爵的意思是”
“很明显,帝国军队越是深入法国,后勤保障越是跟不上,兵团作战的压力就越大,最终将寸步难行。”
施利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还真忽略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速战速决将是西线取胜的关键,任何拖延都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如果西线打成持久消耗战,上将还认为,我们能够在东线取得胜利吗?”
“这”
“如果东西两线都打成了持久消耗战,以帝国的实力,恐怕最多三年,就会因为物资枯竭而战败。”
“伯爵所言有理,必须得速战速决,也就得把兵力集中到西线上。”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上将,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伯爵的意思是”
“能在短期内击败法国自然再好不过,问题是,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击败法国,西线肯定会变成士兵的坟墓。”冯承乾看了施利芬一眼,说道,“那么,上将有多少把握在开战后的几个星期内击败法国呢?”
“这”
“我们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即在法国已露败像的情况下,英国会不会参战,会不会向欧陆派遣远征军。”
施利芬的眉头跳了几下,神色显得更加严峻了。
“如果会,那么情况将对我们更加不利,甚至使我们丧失在西线迅速取胜的机会。”
施利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开始认真思考冯承乾提出的问题。
“上将,我觉得很有必要制订一份备用计划。”
“备用计划?”
“如果西线不能速战速决,就只能把希望放在东线上,以雷霆之势击败俄国,解决腹背受敌的问题,再在西线跟英法决战。”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不可否认,英国的援助会使法国实力大增,但是英国的优势在海上,不在陆地上。如果能够赶在英国完成战争动员之前击败法国,我们依然能够取得胜利。即便不能,我们也有希望在资源枯竭之前迫使英法媾和。”
“果真如此的话,就得制订一份更加详细的战略计划,而且不仅仅是军事计划。”
“上将所言极是,作为帝国军人,我们必须考虑得比其他人更加长远一些,备好完全之策,才能应对不时之需。”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所幸的是,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至少法俄现在还没有向我们开战的资本。”
“伯爵盛名在外,并非虚传。只是伯爵甘愿负责海军,是否有点屈才了?”
“上将言重了,对于陆军,我还是个门外汉。有上将这样的统帅,帝国陆军必然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两人都笑了起来,施利芬对冯承乾多了几份好感。
第十八章 委曲求全
受推演影响,腓特烈三世没有批准五十万扩军计划,只是象征性的扩充了十万。
这件事,也正是促使毛奇元帅辞职的直接原因。
腓特烈三世没再挽留毛奇,以毛奇健康不佳为由,当即批准辞职请求,任命瓦德西为帝国总参谋长。
这样一来,等于给俾斯麦发出了警告。
结果就是,在审议年度财政预算的时候,俾斯麦做出重大让步,不但批准了高达十亿帝国马克的海军军费,还按照腓特烈三世的授意,把陆军军费压缩到一百亿帝国马克,而不是毛奇申请的一百二十亿。
趁此机会,威廉皇储正式向腓特烈三世提出扩建基尔运河。
腓特烈三世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关系到国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是钱从哪里来?
除了钱,还有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问题,即劳动力。
不同于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新兴工业国,劳动力短缺一直是阻碍发展的大问题。
当然,最积极的不是腓特烈三世,而是冯承乾。
扩建基尔运河,受益者除了帝国的资本家,还有帝国海军。
只是,必须解决资金与劳动力。
资金的事,腓特烈三世让俾斯麦负责,主要还是通过银行融资,让帝国资本家参与运河修建工作。
劳动力的问题,冯承乾主动找到了腓特烈三世。
“引进劳动力?”
“陛下,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获得足够的劳动力,而不是在乎从哪里获得劳动力。”冯承乾早就有了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找到适当的机会。“我们不是英国,没有像印度那样的殖民地,也就不可能指望从殖民地获得劳动力。可是并非没有补救措施,大清就有不少的剩余劳动力。”
腓特烈三世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冯承乾会这么说。
“陛下也许觉得我有私心,可是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我没有怀疑你,只是大清的那些人”
“只要是人,就是劳动力,欠缺的只是适当的培训。”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尝试了。”
“尝试?”
“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就雇佣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