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战略方向:大国金融方略-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人民币稳步升值将利大于弊
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概括起来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若要维持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实际上,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数属于居民日常用品,对于较高收入水平的发达国家居民来说,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产品涨价不会对销售额产生大的影响,只可能影响到销售量。实际上,如果产品价格能够卖贵一些,而销售收入并不因此下降,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在人民币升值后,会使外商投资成本上升,可能会引起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笔者认为,多年来我国通过提供各种超国民待遇以吸引外资的政策,并不是什么好政策。其实,我们早已不需要过多的外资了,中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在这种“大进大出”、“出大于进”的政策背后,反映的不过是中国资本运营能力整体低下的现实。当然,本币升值虽然可能增加外资成本,但在人民币保持稳定的慢速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也有利于国际资本流入,两种影响很可能相互抵消。
第三,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大量国际热钱就会乘虚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其实,控制热钱流动有很多办法。只要政策处理得当,我们完全能够做到“关门打狗”,充分利用热钱搞活和做大国内资本市场。不过,这对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确实是一个智力上的考验。
第四,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储备账面损失,但这一损失不是升值造成的,更与升值快与慢无关。而是人民币的价值,即购买力,与价格,即汇率,两者脱节造成的,人民币购买力与汇率不符,这损失已实际存在,不是账本不反映就不存在的,就如我们通货膨胀了,但是账面没有损失,当我们重新估价后出现损失,肯定不是重新估价的错误。这个问题,需要从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入手解决,具体在后面详细论述。
四、将计就计,不要害怕人民币升值(3)
第五,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对于中国城乡严重分割、“二元经济”特征明显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始终与社会稳定紧密相连,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国低层次的劳动者队伍庞大,近乎处于一种无限供给状态。多年来,中国充分利用这种廉价劳动力优势,将中国建立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建厂。这种状况,说白了实际就是中国为跨国公司廉价打工。而且,这种“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必然产生国际收支顺差。笔者认为,中国不能永远满足于充当外国打工仔的角色。因为,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隐含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劳动者工资收入低,加之他们闲暇时间少,导致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种状况又反过来制约了工资水平的提高。这种恶性循环产生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在广大老百姓收入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中国内需根本无法启动,建立“消费驱动型”的经济模式根本无从谈起,这又必然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企业被迫努力低价向国外出口,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高增长,低工资,低消费”的经济格局。
如何打破这一循环呢?笔者认为,必须从根本上调整战略方向,关键是改变经济结构。具体做法,第一,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第二,调整社会收入结构,显著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第三,开拓国内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人民币升值固然有上述不利的一面,但也有以下有利的一面。
第一,扩大我国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使中国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人民币升值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手中人民币“更值钱”了。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少的钱;或者花同样的钱,将能够办成更多的事情。购买进口产品,其价格将会变得“便宜”。人民币升值对老百姓购买国外商品和服务,显然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情。
第二,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从而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会增加人民币的国际储藏价值,有利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海外兼并收购和占领国际资源和市场。
第五,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3.汇率升值对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1)汇率升值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路走高,很多企业因此蒙受了汇兑损失。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8∶1的关口。这一突破,预示着人民币升值趋势仍将继续,汇率风险将会进一步增加,这必将对国内行业格局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将计就计,不要害怕人民币升值(4)
人民币升值对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大量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行业,如:航空、电力和电信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影响企业利润。而以外币计价的负债将因此下降,从而减轻了企业债务。
第二种类型,是销售产品、生产成本结构不同的行业。具体表现在:第一,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第二,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石油、石化、纺织和钢铁行业,这里要看采购成本下降能否弥补因产品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第三,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如:医药、家电、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其负面影响最大。
第三种类型,是间接受益行业,如:房地产、商业地产、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电力、供水和有线电视等行业。这些行业作为非贸易部门,纯粹以人民币计价资产,若人民币升值趋势持续,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和商业企业。
(2)国内企业应对汇率升值策略。面对新的外汇市场发展态势,国内企业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增强汇率风险意识,从多方面入手,主动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第一,利用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远期结售汇业务;2005年8月,又适时推出了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企业若能合理地使用这些风险管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规避汇率风险的。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各银行均可经营1年期汇率保值产品,且产品可进行多次展期;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要求商业银行开发1年期以上的远期汇率产品。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相信应对汇率波动的金融产品会越来越多。
第二,通过信用管理规避汇率风险。无论采取信用证还是非信用证结算,均可采取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的办法。通过银行保理和福费廷等产品,将远期出口应收账款提前买断,及时结汇。在中长期业务中,尽量采取“买方信贷”,少采用“卖方信贷”。通过“买方信贷”方式,在项目启动阶段将应收账款提前收回,从而先行兑换成人民币。增加“贷外汇还外汇”的业务,不与汇率发生联系,从而直接避免了汇率波动的风险,减少发生损失,但也要考虑利息负担。
第三,改善自身经营管理规避风险。灵活采取进口业务延后兑换付款,出口业务提前结汇兑换,注意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的币种搭配。增加出口贸易中美元以外货币结算,特别是欧元、日元的贸易结算,可以减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带来的损失。增加出口贸易中本币结算,以直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充分利用人民币信誉良好和币值趋升的态势,在周边国家和边贸中推广使用人民币本币结算的方法。对于出口业务,除了提前结汇,还可采取收取预付款的办法;对于进口业务,尽可能延期买汇,拖延付款买汇时间,从而减少人民币支出。
第四,合作双方合理分担汇率风险。对于流通型外贸企业,可采取“内外两头挤”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供货企业和国外买方。对于生产型企业,可采取“提高外销价”的方式。还可以直接通过合同制定汇率波动的分摊机制,通过修改与进口商的合同,采取滑动价格等办法合理分担和消化汇率升值风险。
第五,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已有上千家企业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便利,直接避免了汇率波动损失。银行可以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票据保险”产品及时卖断银行票据,提前结汇规避风险。随着出口贸易中本币业务结算增加,推动本币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承保工作。在中长期项目中,增加对“买方信贷”业务的承保业务规模。
。。
五、资本项目开放与国际资本流动(1)
1.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
从1996年12月1日开始,人民币实现了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比较宽松地对待引入资金,而对资金流出有诸多限制,但最近几年尤其是2002年之后明显地放松了;从证券投资来看,外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已经从100亿元放宽至300亿元。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也已放松。总体来看,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有了较大发展。
一般而言,人民币实现可兑换必须具备5个基本条件:宏观经济稳定、企业和银行有一定的竞争力、外汇储备充足、汇率稳定和金融制度完善。实际上这5个条件的弹性比较大,因此人民币已基本达到了上述5个条件。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加快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而人民币自由兑换又要求人民币汇率必须真实地反映其实际价值,这似乎又是同人民币价值稳定相矛盾的。在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如何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确实考验着金融主管部门的智慧。人民币价值稳定取决于多种因素。
第一,取决于中国现行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高能耗产业来发展出口导向性的经济,这种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从和谐社会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来看,政府必然要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因此,我国原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以后将会发生变化。此外,我国企业缺乏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