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力-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有机会,我会让大家看看全版本。
徐克 燃起风的影像传奇(8)
《星》:《七剑》在你的创作中占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徐:我觉得它是最新的状态。人在经过很多阶段以后,会有一个理念,就是怎样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东西。好像现在的武侠世界做了很多相同的东西,而且我们在琢磨特点时一直朝着市场导向,我觉得电影要市场导向也要有个人风格。如何从饱满状态里跳出来看这个类型的电影,这等于我另一个开始。
《星》:之前看过你的访谈说到《七剑》会跟我们现在的生活很接近,现在生活和武侠怎么结合?
徐:我觉得《七剑》和我以往的武侠电影很不一样,过去我的电影会和现实生活比较脱离,但《七剑》跟我们的生活比较接近,主要在写人的价值观的或者感情方面的东西。我觉得人在社会里面都会面对一些生活和事业压力,在《七剑》里面的人物都会遇到。过往,我们所谓江湖武林是讲一些恩仇的关系,反而《七剑》讲的是靠近我们现实的一些想法,我在琢磨,能不能把感受变成武侠?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也让人感觉到身在江湖,只不过我们没有所谓这种武侠人物出现而已。
《星》:具体在人物设置上怎么结合?
徐:其实这里面的反派风火连城就是一个企业家,他组织了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替他赚钱,他很有企业发展经销的能力。不但可以做谈判,还做一些很有经营头脑的行为。其实在那个武侠世界里,还是个经济主导的世界,一个武林高手没有经济能力的话,也会有生活压力。大侠也要挣钱,这种概念是,一个剑客一辈子,他怎么来面对当前的生活?比如说他曾是个武林高手,杀过很多人,那他往后就不再杀人了,当他要重入江湖,就要面对很多压力,要过自己那关。
《星》:这里面有你的人生体验吗?
徐:有,我是导演,也有自己的公司。在写这个剧本时,已经把感受投射进去,每个角落都有。我希望在《七剑》的武侠世界里面,观众会有一种人生体验,生活感受。武侠其实是我们平时生活的一种心态的平衡,有时我们追寻一些激情,追寻一种精神解脱,所以进入武侠世界里,而武侠世界有很多类型,《七剑》就接近这种生活化的感觉。
《星》:如果您把风火连城形容为一个企业家的话,您会把这些大侠形容为现代生活的什么角色?
徐:很不现实的艺术家(笑)。和我会有点儿相似,都是凭着热情去做事,自己觉得很正义感地去做一些跟他没关系的事情(笑)。但我觉得这个世界挺需要这种人,有了他们,世界才有了很多不同的可能。我们现在的世界都给企业家设定了,很规律化,也很枯燥乏味,现代的流行文化每年都有设定好的产品,可是一些比较脱轨的艺术家会有奇怪的想法,不论音乐也好,电影也好,会让我们整个感觉不一样。在这一点上,《七剑》就是给人这种感觉的。
《星》:这部片子比较少用特技,武打都比较真实。它真实到什么程度?
徐:武侠世界怎么真实它还是武侠世界,不会真实得像你在街上看到打架那样。但它给你的感觉就是一个武林高手,他能做的难度一般人做不到。好像看奥林匹克,一个高手运动员能做的动作会让你吃惊,可是你不会要求普通人去做。我觉得武林世界也是运动场,对于运动也好,对于战斗力策略也好,它本身就有一个对战、决斗的感觉。《七剑》的动作其实就是显示人的弱点,一般的武林世界就是一直在打,没有确定人有没有什么弱点,但《七剑》里面把人的限制性提出来了。就是说,你可以是个武林高手,可是在打斗时如果你的战略失败,你会碰到很多问题。你可能会遇到一个人,他的武功未必高,可是他的战略很高,他完全可以把你的兵器夺走。比如在一场戏里,甄子丹和孙红雷打,甄子丹武功很高,可是孙红雷能够一下子把他的剑拿走,很意外的。
徐克 燃起风的影像传奇(9)
《星》:杨采妮扮演的武元英在片中有抽烟斗嚼烟丝的细节,这是她第二次在你电影中以中性形象出场,为什么又设定她为中性气质?
徐:其实说不上中性。她的男朋友是陆毅嘛,一个年轻人生活在那样的环境,我感觉她就会去做男人喜欢的事,比如抽烟斗啊,嚼烟丝啊,或者练武啊,去认识新的女朋友啊(笑)。她的剑叫“天瀑剑”,两边滑动,攻防一体,很难揣摩剑的动态,用这把剑的人如果没有弹性反而会伤了自己。用那把剑的人一定要放开所谓看事情的角度,武元英以前不会放开看,她用那把剑时就领悟到了,原来生命不是在看一个东西,而是在看整个生命。杨采妮的外形给人感觉很柔弱,但在戏里就要把这感觉改掉,要独立,我想她是比较辛苦,因为跟人对打时这个女侠每次都不成功,每次都很危险。这个人物让你感觉到她的成长是从失败中来的,我挺喜欢这个角色,武侠世界不一定永远是打斗,也和人物情怀成长有关。所以最后她跟着其他六剑出发到别处,她的一番话也挺(让人)感动的。她觉得自己要去见识一下,不要呆在一个角落里不出去。
《星》:七把剑都是你自己设计的,构思从哪儿来?
徐:我不懂,不算是懂剑(笑)。但我很喜欢剑,也很喜欢耍剑的人,所以会有比较多的想法。为什么会是七把剑?不是六把或是八把?七把剑的互相关系是什么?当时我们是想这七把剑相当于一个小纵队,每个人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功能,就像踢足球有前锋、后卫等等,所以设计出七把不同性质以及精神状态不大一样的剑。一开始我从特工队、游击队那种感觉去想的。然后再从人物性格去想。每把剑给的人物都有它的意思在里面,根据剧情需要,剑在他手上会变成这样,故事发展就会怎么样,这点是反反复复的。
《星》:最先确定的是哪把剑?
徐:是甄子丹的由龙剑。这把剑是最锋利,也杀气最重。它会响,原因在于剑就是人,人是有不停频率的生物,我们现在看不到,但是我们心脏、脉搏在跳,血在流,我就想设计成剑会产生一种频率,它一响别人知道它在那里就会躲开,避免屠杀太多人。第二把设计的剑是青干剑,我把青干剑做成跟由龙剑完全相反的剑,因为由龙剑很精致、复杂,而且是一把很高贵的剑,是王者的剑。青干剑完全是烂铁,连剑形都看不出来。在我的设计里这把剑会反光,可是在电影里我们没采取这个。青干剑是一把带磁性的剑,而且这把剑是用天上的陨石打出来的,它本身的金属很坚固,所以不易打造,师傅打了很久才打了一半。可是因为应急,就让杨云骢带下山了。
《星》:听说如果让你选择,这是你最想选择的剑,为什么?
徐:对。我喜欢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事。我比较喜欢它的可能性的空间,因为它让你有很多幻想。它只拔过一次。这个一次太重要了。而且这个剑看来完全不让人喜欢,因为似乎杀伤力很重,所以没人提防它,也没人对它感兴趣。这把剑就精彩在这里。
《星》:你允许演员有这种即兴发挥,出乎您意料的也可以?
徐:是。导演一个脑袋里想的东西不可能包含一切。还有一个必要性是演员本身也要把自己的血肉加在角色里面。我选演员有几个可能。一是从演员身上找这个人物,也有可能是人物接近谁就找谁,也有可能是这个人演得很特别,就是说没人想到他会这样演,举个例子,东方不败,没有人想到林青霞会演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徐克 燃起风的影像传奇(10)
《星》:《七剑》和你的《刀》,在风格上有没有对比和延续的关系?
徐:《刀》也写实,它是一种暴力的写实,里面也牵涉到一种人的*。《七剑》的写实是*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它都是在描写人的精神状态。
《星》:您觉得刀跟剑这两种兵器最大的对比是什么?
徐:我觉得刀是攻击性的兵器,剑除了攻击,还有其它意义,它能代表王者风范,包括修养和内涵。剑比较薄,不是可以痛击的那种兵器,很有战略性空间,所以比其它兵器难处理。剑成为兵器之王是因为它能用最少的动作、最短的时间产生最具破坏力的攻势。剑法,是说人要以性情潜意识修为和技术并行修练,剑客要心怀城府,要有王者之风。
《星》:你怎么看待“武”和“侠”?
徐:在现代社会里,“武”和“侠”是不存在的。在现实社会,“武”是本领,“侠”是希望。“武”包括了一切科技的发明和知识,“侠”就是宗教、信念、或者法律。我想借《七剑》给观众不同的感受,武侠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武术,武术源于生活,里面有文学、医学、思想和梦想。《七剑》不是描述英雄的电影,而是叙述人如何去挑战自己,然后成为英雄的电影。
《星》:如果不拍电影的话,你会做什么?
徐:画画。我喜欢画人。
关于徐克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徐克建立了两个功绩,一是参与了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促进了香港电影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跟上了世界电影发展的潮流;另一个功绩是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电影风格。
徐克在杀入电影界开创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显示出两种风格,一种以《第一类型危险》为代表,一种以《蝶变》为代表。《第一类型危险》来自青少年成长题材,这是自法国新浪潮电影开创的母题,如特吕弗的《四百下》,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新浪潮电影比徐克表现得更愤怒、更暴力、更直观地表达颠覆一切的情绪。与此相比,法国新浪潮大师戈达尔的代表作《筋疲力尽》反倒显得文雅收敛。这部影片当时一度被禁止发行,徐克的这条创新之路就被堵死了。他似乎被迫只能沿着《蝶变》的方向前行。普遍认为,《蝶变》是武侠片与科幻片的嫁接,师从胡金铨的《侠女》和希区柯克的《鸟》,杂糅美国西部片和日本武士片,但是却过多地带有先锋派的未来主义色彩和黑色电影风格。
徐克的成长经历颇为动荡,他在越南出生成长,正处于炮火连天的越南战争时期,后来移民香港正赶上受内地“*”影响,到美国留学恰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这可能在他内心留下一种乱世情怀。回到香港发展,急于表达存在主义的天下大乱之感。但是,他的观念与当时香港大众的感觉格格不入,由于经济起飞,社会安定,人们普遍充满乐观和自信,明知前途未卜,也不愿有人一语道破,破坏他们的美梦。像《蝶变》这样用表现主义强调危机四伏的晦涩影片,无法满足他们的观赏欲望,因此票房并不成功。
徐克不得不改弦易辙,探索新奇的艺术形式为香港观众制造梦幻。他监制或导演的影片为香港制造了一批英雄形象,如周润发的小马哥,填补了李小龙留下的空缺,使香港观众找到了虚构的认同对象。
进入八十年代后,黄百鸣、石天等人合作成立了新艺城电影公司,大力推行“新商业电影”,遵循大制作的明快密集,将摩登豪华的阵容与搞笑动作的场面设计共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