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

第14部分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第14部分

小说: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今日是端阳节?昨日为何不是,明日为何也不是?”

  “因为今日是五月初五日。”几个哥哥故意逗乐道。

  “我问的就是为什么五月五日是端阳节?”

  大家知道几个哥哥在故意逗乐,觉得好玩,便加入其中,抢答道:

  “因为今日有石榴花开,有艾蒿和菖蒲,还有棕叶可以果棕吃。”

  “昨天也有石榴花开,有艾蒿和菖蒲,还有棕叶,为何昨天不是?”岳飞尚在年幼,不解何为取笑逗乐,很不高兴他们的回答。

  待言笑已毕,众人见岳飞被愚笑得有些生气,故做正经问道:

  “我们这样作答,你不满意;那样作答,你也不满意,你到底问的是什么问题?”。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节  汩罗之遗风
大家一并戏耍小孩,有的虽没掺言,却在助笑。只有岳员外在念完那两句诗词后,一直默不作声。

  “我问的是两个问题,”岳飞遂望着岳员外问道:“爹爹,为什么五月五日是端阳节?为什么端阳节要裹粽吃?”

  “这样小的孩子,思路却甚是清楚。”岳员外故意慢吞吞地嚼着口里的粽子,掩饰内心的喜悦,待吞下后,道:

  “国人五月初五日吃粽,乃汩罗之遗风也。”

  说完,又小饮一口,把五月初五日端午节的由来,细细道来:

  “五月初五日是楚国贤臣屈原的忌辰。一千三四百年前,楚国贤臣屈原,面临亡国,又因遭人诬陷,被剥夺报效国家的权利,痛苦不堪,终日行吟泽畔。如此捱到五月初五日,悲愤不已,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自尽。在江边浣衣的农妇发现后,即刻奔告村里。时百姓大有敬贤之心,人们无不争先恐后,驾舟奋力追赶拯救。他们追至洞庭湖,到了长江入江口,仍不见踪迹,确认屈原已死去。因彼处是鱼米之乡,时江湖里的鱼又大又多,有的大得如小舟,多得在江中挤挤挨挨的。楚人担心鱼虾吃掉屈原躯体,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期喂饱鱼虾,保全完尸。明年,居住汩罗江边一农夫,梦见屈原对他说,阴间一如人间,种种不平,他三天两头挨饿。。。。。。农夫惊觉醒转,摇醒妻子,将梦中情景,与妻子说了。此日正是屈原的忌辰………五月初五。夫妻二人赶紧出门,广告远近居民,荆楚各地的人们便竹筒装满糯米,放在锅里煮熟,称为‘筒粽’,将‘筒粽’投入江湖,为屈原解饥。为了易于煮熟,渐用粽叶代替竹筒裹米,称为“角黍”,就是今日的粽子。夏五月,南方天热,采完棕叶,裹煮香棕,流汗不止。人们惟恐身体不洁,对贤臣不敬,又用艾蒿和菖蒲煎水洗澡,穿上干鞋净袜,把角黍装在竹蓝内,挎着登上龙舟,竞相划向江心,把粽子投入江湖中祭奠。自此,又成竞渡之习。此后,这一习俗风行全中国,家家裹粽,庆贺端阳。”

  岳飞听得入迷:

  “爹爹,再说一遍。”

  “明年这天再说。”

  岳飞问道:

  “我家的香粽与汩罗江香粽是一样的吗?”

  “我们家里裹的粽子比不得汩罗江香粽。汩罗江畔的香粽,那才是最正宗的,堪称天下第一棕。传说每值端阳,汩罗江畔粽子飘香百里;汩罗江上,龙舟竞渡,纵横如飞。。。。。。”

  姚氏言未尽,岳飞又问道:

  “好不令人向往!我们可不可以去汩罗吃香粽,看龙舟赛?”

  众人听后哈哈大笑:

  “你快去竹园和大雁打个商量,请求它们带你去那里。”

  姚氏见众人没个正经,一味拿孩子取笑,解围道:

  “彼处是渺渺茫茫遥远的去处。我们河朔人不可能去那里。”

  “汩罗在哪里?汩罗离我们汤阴多远?”岳飞问道。

  “我们在北方,汩罗在南方,有万水千山之隔。”

  岳飞又问道:“万水千山之隔,究竟有多远呢?” 

  “远得连做梦都到达不了那里。娘活了四十岁; 就不曾梦见过那里。”

  岳员外在旁补充说道:

  “盛传那里是鱼米之乡,我们孝悌里做远客的,有跑契丹黄龙府经商的,也不曾有人去过汨罗,就是因为路太遥远。”

  岳飞沉吟了半晌,口里冒出一个意外的问题:

  “陷害屈原的人,叫什么名字?” 

  “哎呦,”众人俱觉好笑,“谁还记得他们?你就会调笑哩,你是嫌我们今日笑得不够吧?” 

  姚氏却一板正经,说道:

  “你们真地不要笑,这里面还有个做人的大问题。那些陷害别人的人,虽说谋得一时恩宠富贵,风光虚荣好些时日,可是身后也不再有人记得他们了,只有屈原永垂不朽。所以,做人还是要做好人。”

  “哪样做才算好人?” 孩子们问道。

  姚氏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做人,要像我们竹园的竹子那样,笔笔挺挺有正气,猗猗森森有劲节。平生不要做皱眉事,晚来睡觉才安稳。”

  大家正说得热闹,吃得欢然,忽然岳飞望着二门,惊喜不已。

第五节 大理寺是什么东西
“王河朔来了!”只见岳飞从椅子上滑下,向王河朔跑去,拉着他直往他的座位走,道:

  “快来,快到我这里来。”

  姚氏早已添上碗箸,岳员外又搬来椅子,只听岳飞指着身旁的空处喊道:

  “放在我这里。”

  岳员外把椅子添在岳飞旁边,让王河朔坐下。

  姚氏挑了各种口味的香棕,堆在一只碗里,放在王河朔面前。王河朔双眼望着姚氏,摆着手道:

  “不要让我娘晓得,我在你家吃了棕子。”

  “不会。你只管放肆吃。”

  王河朔拿起箸,吃着粽子,高兴得不停地找话说。吃着吃着,他凑在岳飞耳边轻声问道:

  “你家粽子这样好吃,你娘怎地不要你‘吃细点’?”

  “吃细点?吃细点是什么意思啊?”岳飞没有听懂,反问道。

  “吃细点,就是少吃点,不要尽情吃。”姚氏道。

  岳飞问王河朔道:

  “我娘为什么要我吃细点?”

  “我家里一有好吃的,我娘就会要我们小孩子吃细点?”

  王河朔为何说这话,大家有些不大明白,望着王河朔看:

  “你娘怎么会让你少吃?”

  王河朔为何说这话,只有僧氏了解得最为深切:原来王河朔的母亲不是个勤俭营家的,单靠男子出外营生,无一别图,无一别业。一年到头,除了喂养三五只鸡,菜园里栽几颗蔬菜,栏里不养猪,坡上不放羊,端五不裹棕,十五无元宵。屋前屋后;杂草丛生,也不曾种棵果树;塘里淤泥积得岸平,也不思量养条鱼。终年吃点寡饭,不见时新果品。偶得可口菜倄,蒋氏就使劲要小孩少吃点。虽然孝悌里王氏也算是个巨姓人家,王河朔这一支人家,起初分得不少家产,却渐渐家道艰难,成了个破落户。里中有热心的,曾指着屋前屋后说,这里可以种瓜,那里可以种豆,都落得自讨没趣。那僧氏刚来时不知深浅,一日,天气晴朗,她被蒋氏叫去洗被套床单,见王家屋旁长满杂草的隙地很可惜,说:这儿栽几颗南瓜苗,那儿栽一排丝瓜秧,到六月夏天吃都吃不完,藤蔓还可以灭些暑气哩。蒋氏满面挣得通红,怒色道:

  “这个不用你教得,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一句话,把她推得老远。

  平日,僧氏言行有度,从不多嘴多舌,此时,在孩子面前更是忍住不说。

  王河朔因有粽吃兴奋,将家中之事,如坍河一泻,倾在桌面:

  “我家一有好吃的,我娘就要我们小孩吃细点。一次父亲带回猪肉,烧了一大钵,我夹了一大块,很快吃下,又伸手夹了一大块,我娘眼睛一瞪,厉声道:‘吃细点。’”

  王河朔边说边学着妈妈的样子,滑稽好笑,逗得小孩子家大笑。见大家笑,王河朔自己却不好意思,把头一偏,也跟着大笑起来。

  岳飞笑得手舞足动,不想衣袖在箸上一兜,扑碌地将碗盏打翻,滚在地上碎了。

  “啊也!儿啊,放仔细点唦。”姚氏说着,便弯腰边捡碎片。

  大人都附和道:

  “岁岁(碎碎)平安!”

  王河朔很奇怪,又问岳飞道:

  “你娘怎地不骂你?换成我娘,骂我猪胚,我不赶紧求饶的话,她会打死我。”

  散席前,王河朔摆着手,叮嘱大家道:

  “千万不要让我娘晓得。”

  “你娘晓得会怎样?”岳飞问道。

  “她会边打边骂:‘你就这么要赏,赏你的六(古音lu,与路字音同)。你只晓得要‘赏六’。我让你赏。’使劲骂。若我不高兴她骂,她又用棒槌打我,边打边骂‘我让你赏,我让你赏’。”宋时河朔人,把“六”字,念Lu,与“路”字音同。

  岳飞又问道:“‘赏六’(Lu)是什么意思?”

  王河朔想了一下,道:

  “我不晓得,反正是骂人的话。”

  “今日过节不说这个,好不吉利。”姚氏吃了一惊,又对王河朔道:

  “保证绝不会让你娘晓得。”

  随即席罢,王河朔才放心离去。

  明日,岳飞又问道:

  “娘,‘赏六’是什么意思?”

  “‘赏六’是骂人恶语。‘赏六’就是朝廷把犯人判为死囚,死囚上刑场前,大理寺上六道菜给他们吃,暗示‘上路’,就是押上死路的意思。死囚吃完六道菜,就押上刑场结果性命。犯人最恐惧上六道菜的那一天,一看见六道菜上来,已惧怕得半死。”

  “大理寺是什么东西?”岳飞又问道。

  “大理寺不是东西,它是一个机关,是朝廷审讯、关押犯人的地方。”姚氏解释完,遂叮嘱岳飞道:

  ‘赏六’是最刻毒的咒骂语,不好随便说的。”

  “了解了。放心,我不会乱说的。”岳飞答应姚氏后,总觉得还有问题没问得彻底,心里好不清爽,使劲地想了一阵,问道:

  “朝廷把什么样的人认做犯人?把什么样的犯人判为死囚?”

   。 想看书来

第六节  一匹小马
“坏人。”姚氏脱口而出,转念又道,“也不尽然,也有好人,有像屈原那样的贤臣。”

  “大理寺会不会抓我的弟弟?”岳飞的小手摸着姚氏的大腹说道。

  “弟弟?也许是个妹妹啊。”

  原来姚氏生下岳飞时,里中之人都称叹道:

  “岳员外生得此子,无非积德所招。” 

  今姚氏再次得孕,里中之人都说岳飞是个福孩儿,必招来个弟弟。

  端午节后,姚氏果然又生下一个儿子,谐着岳飞的名字,为仲子取名岳翱。

  过了三朝,蚕已吐丝结茧,正是缫丝时节,家中一片繁忙,煮茧、缫丝,不分昼夜。蚕茧似乎在没完没了地生出丝线,蚕丝在暴风雨般的缫丝声中,绕也绕不完。惟恐蚕蛹变成蚕蛾,破开蚕茧,毁了蚕茧,姚氏便走下床来,把新生儿放在摇窝里,帮着煮茧、缫丝,忙了好一阵。不待满月,姚氏上机织绸, 织到半夜。这织绸单调乏味、费时费工,邻近的几户人家,搬来岳宅一起织绸,晚上可省些灯油蜡烛,白日说笑说笑,也好减些困乏,历年如此。

  一日,姚氏和众邻织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