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人成才的障碍-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我协调中应注意的是,存在着意识到的动机与未意识到的动机,这两类动机不协调会导致内心的失调。譬如,意识层次上的集体主义的社会倾向性和无意识层次上的个人主义的利己倾向性,即个性指向与社会指向的矛盾。自我协调最终是将预设的目标、动机与现有的能力、智力、性格协调一致。
自我协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面对失败,失败可以出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工作上的失败也包括学业上的失败。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使我们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通过考试成绩判断聪明程度、才华大小乃至发展潜能。然而,实际上考试成绩看不出潜能。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个“差生”。在他获奖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小柴昌俊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大学成绩单。16个科目中,拿优的只有2项,而且还是那种只要去上课就能拿到“优”的实验科目。
小柴昌俊是勉强毕业的学生。然而,他后来不仅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担任了日本东京大学初级粒子国际中心的名誉教授,而且在戴维斯研究的基础上证实并扩大了对中微子的探测成果,捕获到超新星大爆发时释放的中微子,并由此与美国的莱蒙德·戴维斯和里卡尔多·贾科尼共同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记者招待会上,小柴昌俊回忆说,“那时,大家一般都有半数以上的科目是优,我恐怕是班上最差的,但我一直相信成绩单并不能保证你的人生。虽然我的成绩不好,但有自己的强项,学习最重要的是主动性。”
小柴昌俊自称是以倒数第一的成绩大学毕业的,然而他后来却成了天体物理学研究领域里的真正第一。这说明,考试成绩只能显示在已知领域里掌握知识的水平,但无法反映一个人的潜在创新能力。所以,我们不必在意某次的考试挫折,不要过分看重一两次的学校成绩,因为不能把一个人在一段时间所做的事情归纳为一生来看,大学问家也有考试失败的时候,如数学家华罗庚当年数学也有不及格的时候。
判断成败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身的内在标准、周围环境的外在标准等。以不同标准来判断失败会得出差异很大的结论。面对困难时的选择一般包括放弃、适应、迂回,适应又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形式,积极的适应是主动采取一些调整自我行动的方案,消极的适应则只是被动地顺从。
面对失败首先要分析失败的原因,必须搞清所确立的目标与自身能力、潜力是否相符,由此确定是调整目标还是调整战略、战术。如果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目标大大高于自身的能力,就应该改换目标;如果能力比目标有富余,失败就显然是源自错误的战略战术。
任何成功者都曾经有过人生中的低谷,失败的时候也是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能量和增长智慧的最佳时节。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就能扭转自己的人生劣势。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懂得从自己的失败中获胜,从损失中盈利。客观地说,取舍都需要能力,而“舍”更需要悟性。一帆风顺的生活只能促成墨守成规的思维,而人生中的成功都是在经历了曲折坎坷之后才顿悟出来的。
生活中不遂己愿的事几乎处处都有,在职业生涯中也许会迫于客观条件而不得不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在学校生活阶段也常常要学习某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功课。如何让必须学却又不感兴趣的课程变得吸引人,这是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技能。我们无论学什么,都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如何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变无趣为有趣,是提高学习质量乃至生存质量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技能。
要提高生存的质量,则有必要学会在适应自己和适应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点。其含义是,一方面要调整自己以适应客观环境,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来选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譬如,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总之,适应环境应当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要良好地适应环境,我们的思维则要有足够的灵活性,遇事见“变”不怪,处“变”不惊,并具备迅速修正甚至完全改动原有计划的应变能力,既是一种创意性的思维能力,也是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既要意识到一些传统观念和习惯性做法的弊端而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其中,同时还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这显然是矛盾的,要在这种矛盾中掌握平衡则是一种综合能力,即综合了生存能力与创新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意味着我们既要学会适应环境,又要对所适应的环境抱有批判意识,这是超越现实环境、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必由之路。
具体到学习上,学生们既要按学校要求完成课业,又要看到现今教育的众多缺陷而在自己的学习安排中进行相应的弥补。具体到人格发展上,我们既要合群又要有自己的个性。具体到与他人的关系上,我们既要学会合作又要学会竞争。总之,自我管理技术就是在不改变自身基本能力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协调,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发展潜力,但每个人的发展方向是有差异的。就成功来说,具备什么能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搭配和使用自己所具备的这些能力,智慧正意味着善于分配和组合自身资源。
1选择学习目标(1)
从个人规划角度看,不争第一乃至不争上游的选择却是最经济的。因为不争当第一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即留有发展综合能力的时间和精力。
选择最适合的学习环境
2006年2月,某媒体以“15岁少年的理性判断”为题报道了一直以考取科大少年班为学习奋斗目标的少年倪世明,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2004年8月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但他却在读了一年之后决定退学回到原来的中学,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一个15岁的“神童”少年倪世明经过父母含辛茹苦的培养,自己勤奋努力的学习,好不容易才于2004年8月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又在社会各界慷慨解囊的资助下,总算凑足了学费,能进“少年班”学习了。谁知,才过了几个月,这位“神童”却主动退学了。(《报刊文摘》2006年2月17日)
倪世明从少年班退学的主要原因是,少年班只有数学、物理和计算机三个专业可以选择,而倪世明的最爱却是化学,从小就学着用化学、生物学的知识解释事物与现象,对化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渴望将来在化学领域里有大的作为。
在刚进科大少年班的4个月里,世明经历了一次期中考试和两个学科的期末考试,总体成绩中等偏下,其中计算机不及格。他深感从前的学习状况更适合自己,即在领先他人的环境下,能够有富余的时间加快学习的进度和额外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在少年班,他每天苦学苦赶,也只是勉强跟上进度,学习已经成了一副难以承受的重担,而更多的东西又是自己没兴趣学的。“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我可以重新选择吗?”在接连半个月的痛苦思索后,世明向父母提出了请求。
退学还是继续读书是关系重大的选择,世明说明了退学的5大理由:“第一,如果为了混一张少年班的文凭,我会接着念下去,照现在的进度我会毕业;第二,以我所学的专业来看,多少年以后,中国最多就是多了一个平庸的大学教师,而不是一个化学专家;第三,在中科大这段日子里,我太压抑了,心理上的优势已所剩无几,这样长期下去我会受不了的,说不定还会干出什么傻事;第四,退学后我可以再考上一所以化学专业闻名的大学,然后扎扎实实地学,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能广泛涉猎其他学校的教材,比在少年班疲于奔命强多了;再有,这些年来,为了爸妈的少年班梦,我牺牲了无数欢乐时光,和更多的本该属于我的梦。我有自己的梦想:有那么一天,在化学实验室里获得诺贝尔奖……”
倪世明向学校递交了退学报告,面对学校老师的劝说,他说:“每个人都有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历数前贤,哪个有出息的人不是因为找到了合脚的鞋子呢?比尔·盖茨,好好的法律不学,硬要去自学编程,他个人成功的意义在于,美国少了一位碌碌无为的律师,而世界上多了一位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技术专家……”
回到老家,他所受到的社会舆论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他是被作为神童宣传的。好在这个15岁的少年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他劝父母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主动退学可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更实际,也更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于是,世明回到了母校,进入高三尖子班继续读他的高中学业,并把高考目标锁定在北大化学系和吉大化学系基地班。
这个事例显示出倪世明的聪慧之处,即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想而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现有的成长环境是否有利于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他在选择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上不仅是理智的,而且确实做出了对自己的成长更为有利的选择。
很多时候,选择放弃比选择固守的效果要好得多。聪明的放弃是经营人生的一种策略。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小利,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实际上,成功的过程也是放弃的过程,即不断地放弃那些与成功不相干的事情。
何时应该放弃是需要考虑的。一般来说,只要达到足够的努力还不能成功,就需要考虑努力方向是否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并考虑是否选择放弃并及时调整以寻找新的努力方向。知道何时放弃,与知道何时必须坚持一样需要智慧。能在最合适的时间选择放弃的人,其实是最懂得认输的赢家。
1选择学习目标(2)
在生活中,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成功更多,因为从失败中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了解外界的客观环境。任何成功者的创业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少有人在最初的项目上一次成功,基本上都经历过许多次坎坷,包括进行过多次的业务转型。这是因为实际情况总是跟创业者最初的主观意愿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不断调整和转变,而每一次调整和转变都意味着一次放弃。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还会有新转变,还会面临新的放弃。所以,放弃不等于失败,可能还是一种新的成功的基石。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那些有科技创新成果而被保送、为国外知名大学录取、同企业签订专利合同的百余名同学,并不是学习成绩最拔尖的学生。这些因有科技创新成果而取得大学免试资格,以及获得日本国际发明奖、亚洲青少年发明奖、波兰国际发明博览会特等奖的同学,有不少人在平时的试卷上经常写下自己想出来的“非标准答案”,他们宁愿牺牲分数,也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想法。这些学生的发展策略是以牺牲一定的分数保住自己的创造力,
学校排名是中国学生最熟悉的情景,考第一名会赢得来自同学的钦佩和老师的赞赏,所得到的荣誉感是令人快乐的。然而,从个人规划角度看,不争第一乃至不争上游的选择却是最经济的。因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