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90’s:不为乌合不从众 >

第6部分

90’s:不为乌合不从众-第6部分

小说: 90’s:不为乌合不从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ぷ鞯脑惫ひ惨欢ㄊ俏奘瞿昵岬木艿挠判愕娜春廖奚裳院盟埔瞧鞯腁。

    当你我刚刚迈入大学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和那种别人告诉你怎么做、做别人希望我们做的事情的生活模式说再见的时候。当然,每个人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不得不做的事情,可除此之外,在离开宁静的象牙塔之前,是否能够静下来,想想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自己到底做可以多少事情,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而不是毫无准备地被推入社会的洪流,不由自主的在惯性地被动推动下,毫无知觉地往前走,在一张张“考题”面前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一大波僵尸袭来,如何拒腐防变?

    9。0禅录:

    因循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它扼杀了生命的可能性。佛陀有10大弟子,也是各不相同,各有智慧神通。

    德山宣鉴少年出家,精于佛典。他最熟读一本金刚经,时人称其为周金刚。他曾对人说:「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可是拜龙潭禅师为师后,却把经典都烧掉,惭愧自己以前的肤浅。

    真正的人生,不是考试,也不是读课本,世间本无法,我们又依的是个什么法?

    考研:非命运扭轮,亦非避风港

    大学生的出路已经被简简单单地划分成了三种:工作、出国、考研。而根据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这三者之间又有着先后与优劣之别:出国优先,一般般的人找工作,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再考研。

    在这样的语境下,考研似乎成了两类人的选择,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命运扭轮,有的人本科学校或工作情况不尽如人意,希望研究生去到更好的学校,一举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种是避风港。有的人本科储备不足,没有做好走上社会的准备,以考研来逃避社会。

    还是两个故事。
第8章节:
    认识A,是在一个考研辅导班上。那时,已经是他考北京大学研究生的第四年。他住在北大南门附近一间逼仄且阴暗的出租屋里,每天的生活就是看书睡觉吃饭,在北京大学当了一名蹭课生。A周六末总共兼了7份家教,以贴补生活。有一次,他一天做了四份家教,回家时却遇到了北京那场百年不遇的大雨。当时又累又困的A,躲雨不及,被雨一淋,在路上就发起高烧,倒在了避雨的那家超市门口。最后还是好心人把他送到了医院。

    28岁的年纪,却一无所有,日复一日的在小房子里面做着越来越遥远的梦。这是A,为了考研究生不惜一切。

    曾经在A的小屋里和他聊天。阴暗中,他的眼神空洞且疲惫。A考研的原因很简单,他的本科院校不好,毕业了工作去向也不满意。而因为工作的不尽如人意,女朋友也离他而去。他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己的平台和起跑线低人一等。所以他想考上北大,打上北大的标签,他以此来改变命运。这四年,第一年是充满希望,第二年是卧薪尝胆。可等到了第三第四年,他自己也说不上为了什么坚持,更多的可能是骑虎难下,为了面子,为了家人的期待。因为一个并不让人喜悦的故事层层传回家乡的那个小县城,已然变成了:“儿子在北京上北大。”

    A把考研当做命运扭轮,自己却被这个轮子搅了进去,虽不至于粉身碎骨,可却也是挣扎无助。

    而B把考研当做避难港。他的经历可能和很多人相似,在浑然不觉中度过了大学四年,等到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根本没有做好准备。B找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在培训阶段就感到不适应。一方面,他有些看不上这份参与人员鱼龙混杂的销售工作,另外一个方面,他发现自己的能力连这份他看不上的工作都无法胜任。于是做出了考研的决定。

    B没有做好走上社会的准备,恐惧社会。20年来,B作为一个学生,在学校这张保护伞下,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不独立承担责任的生活模式。在今年考研还省下最后一个月的时候,B放弃了冲刺,因为准备不足。

    A今年的考研,也失败了。

    考研作为一个人生新起点,一个重大抉择,。心态最是重要。一件事情,如不知道为何扛枪为谁打仗,如不能端正态度,往往结果都不会尽如人意。

    今年我通过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考试。事后,很多朋友问及感受和经验,一概四个字回答:骑行北大。有些朋友考研不顺利,考不上北大或者类似的名校,首先就是输在心态上。很多朋友会习惯性地作一种类型的表达:“我一定要考上北大(或者xxx)。〃“我明年二战一定要上xxx”或者“考上xxx是我的梦想。这些人,把某个学校的研究生当做自己的梦想,当做自己的目标,当做自己的追求。

    这其实是一种未战先输的心态。梦想与追求是值得一个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轻易把哪个学校当做梦想。只能导致两种结局:一是很长时间都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在往复挫折中虚耗光阴;另外一种是考上了,梦想达成了,可是梦想也就结束了,剩下的研究生生活又陷入了迷茫状态。

    至于B,以逃避工作的心态去考研,更是不可取。作为成年人,很多责任是不得不承担的。生活中的困难无处不在,有很多困难更是无法逃避。害怕工作的困难,那么也会因害怕而无法应对考研中的困难。平心而论,考研对人的意志品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个有着畏难情绪的人很难应付。在考北大期间,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13小时左右,持续了大半年,同时在这期间还要面临各种诱惑,比如哪位朋友找到了好工作,哪位朋友出国去了好学校等等。以逃避的心态去参加研究生考试,往往免不得最后时刻也去逃避考研,一切归零。

    说到底,研究生,既不是某种追求与目的,不是你的命运扭轮,也不是某种替代选项,不是避难所。它不过为你的人生提供一个平台。它是一个工具,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服务休息区。所以,考北大研究生后,我说骑行北大,是把研究生学校当做一个工具,一辆自行车,骑在上面前行,去看人生一路的风景。

    究竟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考研?

    我以为,有这样几种考研的出发点:

    一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可以继续深造;

    二是确确实实认识到自己本科阶段的时光没有把握好,希望借助考研补全象牙塔里的时光的(不等同于逃避式考研);

    三是希望在有一份稳定保障基础上,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朋友(比如我,在研究生阶段开始写书);

    四是本科生阶段出国感觉条件还不成熟,可以等到研究生阶段借助更为广阔的平台与空间出国深造。

    做出读研究生的决定,是一个重大抉择。这意味着在相当一部分周围的朋友同学已经开始进行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身份转变的时候,放弃这个身份转变的机会,选择继续当学生。这样的选择,固然会让人获得很多东西,可是也会让人错过很多东西。如果不慎重考虑,正确认识,很有可能到头来一事无成、虚度时光。很有可能就算能够读完研究生,可是3年后出来发现同龄的朋友已经开始事业有所小成,自己却和毕业时一样,变化不大。

    考研,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它既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也不是人生风平浪静的避风港,只有端正态度的人,才能够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有所收获。

    9。0禅录:

    考研是一种心理的煎熬和意志的挑战。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一种“考研禅”。但是《坛经》有云:“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毕业之时,周围同学各显神通,纷纷有出路,而自己需要静下来看书,有着“禅定”的功夫和心态,实在打紧得很。

    口在外面,才在里面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门特长。

    有一些人,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失去了很多机会。而有的人,则因为能够灵活驾驭自己的语言,获得了别人得不到的机会。所以,如果说大学期间,知识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功课的话,那么口才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则可以和它平分天下。

    口头表达,在学习人文专业的朋友身上体现得更为关键。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走上一个不完全用得上所学专业知识的岗位,而在这些岗位上,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甚至都和大学所学专业无关,而和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关。

    这本书,本来不谈任何有关具体方法的东西,可是鉴于口头表达如此重要,在这里略谈一二。

    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年纪,或者尚在校园学习,或者刚刚走入社会,见识所限,经验所限,在很多时候会表现得露怯。当我们在一个学生社团或者工作面试中,很有可能十分的表达能力会因为紧张只剩下两分。一位大学舍友,所知极多,平时的一大乐趣就是没事儿看英文的维基百科。思维也极其活跃,和他讨论问题,往往会被他言语中的机辩征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到了与陌生人相处的时候,却十分沉默,经常一个人拿着手机坐在角落一语不发。

    发挥口才第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克服自己在面对陌生的人、场合、事物时的紧张感。面对陌生的东西时,人的第一本能是在自己的嘴上贴一张封条,让自己待在一个舒适区里,而不去面对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紧张与不安。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顺着这种倾向,那么就会在这个舒适区里面越陷越深,越来越不喜欢开口,就好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而不自知。本来就只有7分的口才这时还要扣去4分,还怎么能够获得别人的关心与注意?

    如何克服这样的一种倾向?首先应当避免“性格使然论”。

    我们经常会为我们的不善于表达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最常见的一个就是性格论,即“我的性格本来就是如此,这个人认识了对我也没多大用”或者“我的性格本来如此,我的能力会在工作和做实事儿中体现,不需要夸夸其谈”。

    有一次,我和一个社团的同伴去参加某地级市一位市领导与青年学生的座谈会,会后这位领导请我们吃饭,而席间我的这位在同龄人的社团里面非常活跃的同伴和平常判若两人,几乎很少说话。席后我问起他为什么表现地如此不同寻常,他说这个领导他认识了也没有用,距离他太远,所以他不想说话。结果后来,正是这位领导为我们社团提供了一笔赞助经费。而这位朋友,从他在吃饭时的行为表现来看,他更多地或许也是因为紧张,所以为自己顺理成章地找了一个借口。
第9章节:
    我们会为自己找借口,可是机会从来不会找借口。从走入社会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陷入了一张相互联系的网里面,一环扣着一环,一环和一环息息相关,你永远无法用自己局限的经验判断哪件事情或者哪个人在下一刻会和你发生联系。你也可能性格确实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但是但凡你想成功,你就需要克服自己的一切或真或假的毛病。

    发挥口才第一步,让借口离自己远一些。

    那么,究竟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口若悬河,无视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