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问题"孩子调查 >

第26部分

中国"问题"孩子调查-第26部分

小说: 中国"问题"孩子调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报道,2006年5月,海南一小学为学生能考出高分数,老师竟带着学生集体到神庙求神保佑。老师为分数的迫切心情真是“苍天可鉴”!
  其三是社会就业中用人单位唯学历论的推波助澜。近十几年来,唯学历论在一些用人单位愈演愈烈,唯名校、唯热门专业、唯高学历,把不少有实际能力的人拒之于就业大门之外。前一段曾流传某工厂招收门卫,其前提条件是大学本科毕业;某街道办事处招收一收发员,必须是名牌大学图书管理专业毕业,还要有学士学位。不知这是笑话还是事实,但这种现象肯定存在。正是这种用人上机械呆板的唯学历论,才从最根本上导致了千千万万赵大明这样逼孩子读死书家庭的出现。这是家庭的悲剧呢?还是教育或社会的悲剧?
  马克家的教育模式在美国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美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他们重学历但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美国的大学包括国际著名学府,在招收新生时,都十分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他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有到社区义务劳动的习惯,孩子通过义务劳动,一是很早就开始接受社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不至于像我们一些孩子麦子韭菜分不清,机械臂当作变形金刚,让人啼笑皆非;二是有打义工的记录,学校录取时可做参考。没有这类记录,在进入大学时就会被认为缺少实际能力,除了参加社区劳动,像马克那样,他们还非常注重孩子不同个性和潜能的发掘。可以说他们的教育是比较宽松的,但又是充满活力和充分体现创造性的,在这种环境中,创造型人才的各种潜能是很容易被挖掘出来而不是被葬送掉。
  

教育孩子是一项社会工程(3)
不仅是学校教育,美国的企业也非常注重为创造型人才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挖掘潜能的机会。在美国著名的Google公司,大多数办公室都没有锁,任何人都可以进去,而且可以很多人自由组合,分享一个办公室,员工们会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平等的公司,工作环境很宽松,适合于自己创造力的发挥。此外,你可能很难想象,在著名的Google公司并不重视学历,却只注重员工是不是想学习、是不是有潜力、是不是有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这就足以决定了Google的发展是充分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的,Google没理由不得到迅速的发展。
  但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环境目前为创新型人才的诞生和成长又提供了多少便利条件和适宜的土壤呢?恐怕没有多少人会乐观。
  中国人并不笨,只要有土壤,中国人的创造力常常是惊人的。如近年在我国异军突起的国有企业奇瑞公司,曾有过8个月内设计出两款新轿车的奇迹。而参与设计的主要人员,正好来自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集团。他们在东风集团决心全面合资、准备拆散技术中心的情况下出走,来到了“小弟弟”奇瑞公司,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创新的天地。据统计,在近8年时间内,奇瑞已经自主开发多款轿车投放市场,出口轿车全国第一,已在10多个国家建厂,依靠的就是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这就是观念和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在缩小与创新型国家科技与经济实力差距之前,我们认为首先是要缩小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教育观念的差距,这是十分关键的,没有创新意识,何来创新行为,何来创新动力?而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好在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一些新课标教科书已实质性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各科教材加大了拓展教材内容的来源和范围的力度,力求构筑开放的内容体系,提供尽量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参与的、合作的、体验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培养素质型人才打好基础。如果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无疑会为我国的教育革命迎来一个春天。
  可我们仍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突出表现在素质教育多年来一直雷声大雨点小,阻力重重,如果不下决心从真正意义上彻底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大力提倡启发教育、创新教育、个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其次,家长的教子观念一定要转变,不要眼睛只盯着学分,硬把孩子往应试教育那条老路上拉。其三,社会就业环境的改善很重要,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上要切实改唯学历论为重基础知识、重能力、重实践、重创新。这样,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就不会眼睛再只盯着孩子的考分、只盯着名校,不切实际地逼孩子去死读书,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和潜能发挥了。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千秋大业也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立即行动,我们没有时间再等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后记
本书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反映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纪实性教育专著。全书结合当前中央对青少年问题的高度重视、广大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教育的充分关注,用个案与现象结合、陈述与探源互动的手法,力求全方位反映青少年成长中的苦恼和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全书纪实性强、信息量大、公众关注度高。
  写作此书的最初动因完全是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教育的责任,尤其是对孩子的责任。
  在我国,目前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是什么?无疑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否,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教育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但令许多家长和老师苦恼的是:孩子越来越难管,越大越不听话,成长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孩子到底怎么啦?孩子是花朵、是朝阳,孩子的成长问题怎么突然就成了成人社会一个解不开的揪心疙瘩?也成了孩子一个难以摆脱的梦魇?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萌动了对当代青少年成长进行一次全方位调查的想法。
  我们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诸多家长、老师、学校领导、孩子和社会上有识之士的赞同,他们或向我们讲述教子的故事,或向我们讲述成长的烦恼,或用各种方式对我们的采访和写作给以大力的支持。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深深感动,没有他们的多方支持和配合,就不可能有本书的问世。
  本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全面反映孩子成长中的各类问题,系统揭示令人触目惊心、不容忽视的现象;下部则针对问题寻根探源,从多个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的写作只是一种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能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孩子成长的关注。
  本书成书之前,曾有少量章节被《报告文学》等刊物以报告文学形式摘要推出,在全国产生积极反响,许多读者朋友来信来电,表示希望能尽快看到本书的全部内容。在读者朋友的重托下,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重视下,这本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希望它能得到您的关注,并一同来探讨孩子成长这一当务之急和千秋大计。
  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还先后得到我国著名作家野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范春萍老师、张娟娟编辑、《报告文学》杂志社徐晓珂主任、著名平民教子专家库金会等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此外袁海、张晨、陈惠民、牛建生、刘萍、李宏、孙玉秀、李国均、纪书明、姚定敏、林福田、王楫才、赵芝原、李杼平、王正华、孙志等领导、老师和朋友也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书中还少量引用和摘录了国内一些报刊媒体公开的信息资料,也特向这些媒体和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  者
  2006年6月22日
  ??
  ??
  ??
  ??
  2
  1
  154
  155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