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 >

第39部分

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第39部分

小说: 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锏�38的84次方之巨,它大于10的132次方,即1后面有132个0,与整个世界中原子的总数相近。我们知道,迄今为止宇宙大约才存在了10的18次方秒钟,估算出的组合数字表明,哪怕启用最高速的Pentium Pro微电脑计算,恐怕算到宇宙毁灭的那一刻,还是算不出如何走第一步!  实际上,电脑棋力除了运算速度之外,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下棋时使用广阔的开局库和残局库。多少代人类大师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可以轻易地储存在硬盘上并且在开局阶段采用。即使是个人电脑程序也懂得几千万个开局局面,并且对这些局面的每一个都有完全的统计(比如出现过那些着法、用哪些着法胜过、使用过的人有多少,等等)。程序经常是连走15到20步之后才第一次需要计算。如果没有从这些人类的开局知识精华中受益,程序将实力大减。当电脑从数目庞大的、从国际象棋历史积累下来的开局知识中取得坚实优势之时,它们也从对局的另一端搜索中受益。  残局数据库——C语言之父——肯·汤普森在80年代就开始生成和储存棋盘上剩四至五子的所有符合规则的残局。一个典型的五子残局,比如王双象对王单马,包含总数121万个局面。加上一只移动不连续的兵,这个数字增加到335万。汤普森编写程序产生所有符合规则的局面并计算出每个残局可能的强制变化。他还以一种方式把结果压缩,使得一张标准的CD…ROM能存放大约20个残局。电脑使用这些残局数据库,可以把每个残局走得绝对完美,就象上帝一样。对于棋盘出现子力及数目符合的任何局面,电脑可以立刻知道该胜、该和还是该负,并且知道要多少步。它经常宣布15步棋之后取胜或将死,而执输棋那一种颜色的则能够最优化地防守。深蓝使用了汤普森的残局数据库。  “深蓝”小组收集了一种开局数据库,为该系统提供了象棋大师在过去100年间所进行的开局范例。除开局数据库外还应有终局数据库,终局数据库只在棋盘上仅剩五粒子时才被激活。该数据库提供数十亿场终局。  l “深蓝之父”何许人也?  对于在世纪之战中,向“深蓝”弃子投诚,卡斯帕洛夫曾经感叹地表示,仿佛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暗中帮助“深蓝”,他要向全人类表达自己深深的歉意。  其实,并非有什么“上帝之手”,击败卡斯帕洛夫的战绩应该归功于“深蓝”设计师许峰雄博士。  “深蓝之父”许峰雄出生于中国的台湾,从小就喜欢研究各种希奇古怪的事物,尤其是特别喜欢下国际象棋。曾经有一次,他在看了一部电视剧,其中的一个情节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主人公的棋艺并不怎么高明,可是他却利用电脑战胜了一个棋艺了得的国际象棋高手。许峰雄从此暗下决心,一定要亲手制造出这么一台这样的计算机。  光阴荏苒,许峰雄1982年大学毕业。虽然他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不过还能够熟练地应用电脑,但是他知道,只有在美国,才有可能研究能与人下棋的超级电脑。于是他毅然选择到著名学府卡内基·梅隆大学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因为这所大学不仅是全球国际象棋的研究中心,而且曾研制出世界第一台能够下国际象棋的电脑。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许峰雄见识了那台能下国际象棋的电脑,但他觉得这家伙太差劲,只会“见招拆招”,而且速度很慢。许峰雄心想,靠这种技术永远不可能战胜棋王,他必须改用贝尔实验室新研制的最新芯片来设计自己的机器。  此后,许峰雄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究工作。1986年,他应邀回台湾作学术讲演,就在这短短一个月内,许峰雄积累多年的思路清晰起来。趁着那些思想的火花,他设计出了一台不仅能算出棋路,而且还能摸清对手战术意图的电脑,这在当时已是了不起的技术突破。许峰雄设计的第一台能下棋的电脑叫“蕊验”。1987年,他设计的电脑在与其它电脑的角逐中获得冠军,第二年,他把“蕊验”电脑升级为“深思”,首次战胜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本特·拉尔森,赢得电脑界同行一片喝彩声。  许峰雄和他的“深思”引起了IBM公司的极大的关注,认识到这项研究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1989年,许峰雄和他的两名助手带着有250多个芯片,每秒能计算750万步棋的“深思”电脑,来到IBM公司设在纽约的电脑研究中心,继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许峰雄博士最终目标是要挑战世界冠军,然而,就在他来到IBM公司的当年,“深思”电脑第一次与卡斯帕洛夫交手,完全抵挡不住“第一高手”的凌厉攻势。许峰雄下决心继续改进和完善他的机器。他锲而不舍地攻克各种难关,甚至在餐厅吃饭和在篮球场上打球时,他的大脑也在思考着技术问题。  1995年,一种最新型的超级电脑在许峰雄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正式诞生,“学名”为“IBM AS/6000 SP大规模多用途并行处理机”,计算速度达到了每秒钟1亿棋步。它的最大特点是32个处理器采用“并行处理”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IBM公司为这台机器起了一个能代表“蓝色巨人”形象的名称“Deep Blue”,译作“深蓝”。  1996年2月,在美国费城,许峰雄指挥“深蓝”与卡斯帕罗夫再次交锋。这场比赛设有50万美元的奖金,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卡斯帕罗夫拒绝与对手四六分成,而坚持胜者拿全部奖金,愿以10:1或者100:1的比例打赌。 卡斯帕洛夫到底不愧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棋手”,他稳扎稳打,以3胜2平1负的战绩再次战胜了电脑。不过,双方作战的过程十分艰难,许峰雄从“深蓝”的进步中看到了曙光。在以后的一年里,许峰雄和另外四位电脑科学家决心把“深蓝”改造成“更深的蓝”。他们给电脑输入了近两百万局国际象棋程序,再次提高了它的运算速度,使它每秒能分析2亿步棋。不仅如此,在IBM公司的沃森研究中心,许峰雄还为它举办了一年多的“棋艺培训班”,由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本杰明为它当“陪练”,找出某些棋局的弱点,然后再修改程序。  “深蓝”究竟行不行?1997年的决战前夕,许峰雄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今天的“孩子”与去年的母亲“深蓝”对一局。在走到第16步时,“孩子”出了一个怪招,使许峰雄他们百思不解。不过不用担心,18步棋后,“孩子”就战胜了“母亲”,看来“孩子”的智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棋局的理解已经超出了设计者们原定的目标。许峰雄高兴地说:“去年我还不是那么确信,但这次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取胜。”因为“如果一年前的‘深蓝’还是一个呀呀学语的婴儿的话,那么现在的‘深蓝’已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深蓝”没有辜负许峰雄博士的期望,终于为它的创造者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  时至今日,人机大战的胜负已经决出分晓,可由此引起的热门话题仍在继续。卡斯帕罗夫自然很不服气,他表示愿意与电脑再比比高低,并表示这是为了维护人类的尊严,当然在备战过程中,他将借助电脑。难怪世界排名第二的印度棋手阿南德笑着说:“这是一场像人的机器同一个像机器的人之间的决斗。”  l “深蓝”的胜利最终是人脑的胜利  与众多人担心相左,另外却有大批的人坚持认为,从下棋的过程看,深蓝只是计算机在  计算力量上超过了人类——这一点我们从小小的计算器上就早有领教,而不是在智力上胜过了人类。  “深蓝”说到底是一个机器,人类的防线不但没有崩溃,而且应该说是向前进了一步。  有人打趣说,如果有一天,它的智慧变得忘乎所以的话,仅仅把它后面的电源插头拔掉,一切便万事大吉。“深蓝”目前进行的仅仅是并行操作和线性搜寻,还远远谈不上“智能”,它不能自己选择目标,也不能进行多元的价值取舍。它甚至不具备人类的一些简单的思维功能,而思维正是人类的最大优点。  计算机技术,不管哪一天人类设计制造出比“深蓝”更富“智慧”的机器,它仍远远落后于人脑的潜力。  “深蓝”仅仅是 IBM公司在它的科研领域中一小部分,它仅仅是一种科学试验,仅仅用来证明人类的智能如何来开发、来利用。“深蓝”的胜利最终是人脑的胜利。  幕后大笑的人——IBM  就在全世界的为机器厉害还是人类厉害的问题争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关起门来偷着乐的就是IBM公司了。  据报道,卡斯帕罗夫的兵败也引起了公众对“深蓝”创造者的浓厚兴趣,人类最伟大的象棋大师以:的比分败在一台电脑手下,顿时成为万众关注的最热门的新闻,仅在因特网上就有2700万人,络绎不绝地前往有关站点探究。世界媒体的报道推波助澜,“人机大战”引起了全球各种媒体的密切关注,美国的《时代周刊》、《纽约时报》,英国的《卫报》,中国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不惜篇幅,热情地加以报道。IBM甚至单独为这场比赛申请了一个站点:详细报道每天的战况,每天全世界有上千万的用户访问该站点,关注棋局的发展,对此发表自己的讲解和观点。无论棋界,还是计算机界,IBM再一次名声大振。1997年5 月23日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沙龙》,邀请社会经济学家、哲学家、计算机专家,以及热心的观众,对“人机大战”的前前后后,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专题讨论。国内的各个中文站点,如∥也在新闻中推出主题,满足各个网上发烧友畅所欲言的要求。  IBM公司为这次比赛共投入资金1000万美元,出资110万美元作为比赛的奖金,胜者得奖金70万。比赛后卡斯帕罗夫得到奖金40万美元,而70万等于发给了其本公司。由于这次大战,使得 IBM又一次成为媒体的热门,由于传媒在有“人机大战”的众多报道中,经常提到IBM的名字,据估算,IBM由此所节约的广告费大约有1亿美元左右。  尽管IBM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谨慎地称,难以断言“深蓝”的名声大噪对增加销售额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不管怎样“深蓝”的历史性胜利当时就给IBM带来初步的物质成果:比赛结束第二天,纽约证券交易所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上扬了个百分点,按照当时价格计算,仅仅股票价格的上涨,就为IBM带来多达 2亿美元的收益。  IBM 是名副其实的大赢家,无论“人机大战”结果如何,IBM公司都达到了其商业目的,取得广告效应。  对于IBM公司而言,无论卡斯帕罗夫和“深蓝”谁胜谁负,结果并不重要,最终的赢家只有一个———就是IBM。道理说来的非常简单,消费者不会因为卡斯帕罗夫胜了,就认为IBM电脑“弱智”;也不会因为卡斯帕罗夫输了,就把IBM电脑视为“洪水猛兽”,不买电脑了。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 IBM真的希望通过让“深蓝”与卡氏这样的象棋绝顶高手对弈以取得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展,它完全可以常请卡氏作为顾问,而不必如此兴师动众。IBM 真正的意图是为自己作广告宣传而已。而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这场棋赛是演给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软件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看的。该报在一篇评论中说:“现在‘深蓝’已经打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