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世纪精选-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elville)是美国最大的皮鞋零售商,年销售额肯定超过10亿美元,当然不是一家小公司。但是,它们仍旧不是特别引人注意,这尤其是因为它们用很多品牌而不是公司的名字进行销售。因此,它们就能够建立起一个跨国的生产分工网络,而同时又不会成为工会、政府或报纸攻击的目标。
一家中型而不是大型的企业具有参与生产分工所需的灵活性。这样的分工要求快速转变的能力——能够快速地在设计、生产和营销等方面转变。在这方面,必须提前10年来“计划”的大型企业(不是因为市场的要求,而是因为企业自身的规模和复杂性)处于明显的劣势。
规模非常巨大的企业能够利用的一个因素将是价值递减,换句话说,就是以自有资本进行投资的能力。明天的成功的多国公司将以营销能力而不是投资能力为基础。而在这一点上,中等规模的企业有着明显的优势。
要想利用这些优势,明天的多国公司将必须按照非常不同于今天的“多国公司”的方式来组织。它不是要成为一家“跨国的公司”,而是必须要成为一个“跨国联盟”。
它将是一家管理和营销公司。最重要的是,它将组织生产和分销。它将围绕两个焦点来组织:科技(或设计)和营销。只要它是在本土或者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里“制造”,它就将集中于那些劳动密集度最低的生产阶段。当地的“子公司”将不再像传统上那样是一家仅在其国内生产和销售公司全系列产品的子公司。相反,跨国联盟将越来越多地组织跨国界和跨市场的生产,以便最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资源。劳动密集的生产阶段将越来越多地在劳动力丰富的地方完成,并且将越来越多地由转包商而不是“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来完成。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将来自于对营销而不是对资本的控制。
这将要求新的体系结构。在目前的金字塔结构中,一个中央最高管理层控制着很多单位,各个单位都参与完全相同的活动;而在未来的结构中,最高管理层将充当整合力量。它的控制将通过营销而不是法定权力来实现;它将指挥一支交响乐队而不是一支军队。一个“跨国联盟”将既要求整个集团有更有力的最高管理层,又要求各个组成部分有更大的自主权和责任。它将要求组织理论所谓的“系统组织”,而不是传统的组织结构——无论是职能组织还是传统的分散化。的确,仿效日本的实践可能不是一个坏主意——在日本的模式中,很多企业的制造和营销是分离的,被分别组织成两家独立的公司。建立一家单独的公司来设计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同时产品的制造被组织成一系列的支持性运营,这或许是很可取的做法。
第3章 管理巨变: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动态(15)
请参见拙著《管理:使命、责任、实务》(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新型跨国公司的政治因素甚至会更加不同于组织的政治因素。传统上,多国公司一直尽力避免与发展中国家扯上关系。对发展中国家有限且增长缓慢的市场进行投资,这不是特别有吸引力;而且,在一个像秘鲁或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里做生意,其成本被证明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多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并不是特别有利可图。认为设于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会把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做首要目标,这是错误的;再也没有比这更背离事实的了。他们大多遭受了损失或遇到了麻烦——除了少数的例外,比如制药行业。(之所以会有这个例外,是因为一个像哥伦比亚这样的穷国,负担不起现代化的医学院、医院以及医疗保健的成本。然而,他们能够买得起药品——药品本身产生的效果仅相当于现代化医疗效果的2/5,仅占总成本的6%~8%左右。)
明天,对多国公司来说,发展中国家将变得日益重要,尽管迄今为止它们一直都不重要。它们将提供制造业劳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联盟的成员单位,应该会日益成为发达国家市场上交易商品的来源。因此,母公司会越来越依赖于发展中国家。反过来说,发达国家中的跨国*络也会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年轻人的就业机会来源。事实将会证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作为它们通向发达国家以及全球市场的渠道,跨国公司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今,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和墨西哥)的政府都把自己国民的资本投资,作为一家外国企业在本国创建分支的一个条件。这简直就意味着穷国的政府坚持要补贴来自富国的企业——这也是让国内资本参与的要求唯一能够达到的目的。但是这种要求还是不得要领:应该对来自海外的企业提出的要求是,他们要能够创造出口收入以及基于出口的就业机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多少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明白这一点。不过,有些国家和地区也已经开始清醒,这恰恰可以解释为什么南美洲西海岸加入安第斯条约(Andean Pact)的那些国家又在吸引外资。
营销无法远程操作。想在一个完全不同并且比本土市场发达得多的市场上成功地进行销售,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必须向发达国家“销售”劳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还将需要一个对发达国家的政府、公众舆论以及工会有影响力的代理人。他们将需要发达社会及其政治制度的一分子。换句话说,他们将需要一家被发达社会(他们的劳动成果将被销往那里)作为公民接受的跨国公司。因此,发展中国家将变得更加依赖于新型的跨国公司,而这必定会给他们造成严重的政治紧张。那违背他们所有的浮夸言论,会伤害他们内心深处的所有情感。那会公开这样一个事实:在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中,再也没有所谓的“主权”。
与此同时,新型跨国公司与其祖国——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将发生改变。传统上,祖国一直支持设在本国境内的多国公司。今后不会再是这种情况了——至少对基地在美国的多国公司来说是这样。这恰恰是因为“多国公司”正在变成“跨国公司”,变成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一个象征。(关于这一点也请参见后面的第4章。)跨国公司将日益超越传统的政治界线,挑战传统的政治概念。它将促使祖国把重点放在雇佣技术型人才上,而不是放在为体力劳动者创造低收入、低技术的传统就业岗位上;它将以设计、技术、管理和营销作为交换,经销在发展中国家制造的产品;它将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而不是抱着“国民经济”的幻觉不放。因此,对跨国联盟及其管理层来说,真正的政治问题将越来越多地存在于发达国家,涉及其政治家和工会领袖,最重要的是,这会触及已经彻底过时了的18世纪和19世纪的国际经济学的传统概念和衡量方法。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3章 管理巨变: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动态(16)
新的消费市场
同它们对国际经济和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起来,人口结构和人口动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显得很温和。但是,这些影响绝对不是无关紧要的。在发达国家里,人口动态引起了消费市场的重新调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多个市场”却没有“统一市场”。例如在当时的美国,不同的区域性市场之间几乎仍旧毫无联系。直到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之前,加利福尼亚尤其是南加利福尼亚都还没有成为整个美国市场的一部分。不过,当时还存在着界线分明的“阶层”市场。西尔斯百货的经营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农民是一个人数众多但分散的市场;就个体而言这个市场很贫穷,但作为一个大众市场,它却极具潜力。如今的人们,尤其是生活在发达国家里的人们,没有谁能够想象到“上层阶级”在1914年之前意味着什么。要想知道答案,你得到印度去看看——在那里,只占2%的英语人口构成了一个分散的、多少还算富有的市场。他们不是大量地购买相同的商品,而是购买不同的商品,比如英文报纸、照相机、手表或者汽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种“上层市场”在每一个发达国家里都是一个真正的、自给自足的市场,但今后却不会再有了。
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形成了“全国”市场——比较而言,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市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这段时间里,营销的成功直接依赖于全国市场及其划分的形成——西尔斯百货和通用汽车就是这样的例证。
在1920年,通用汽车的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最早意识到,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按照社会经济收入群体来划分的全国市场——从被斯隆视为二手车市场的占总人口50%的“低收入”群体,到将要成为凯迪拉克(Cadillac)的市场的极少数的“高收入”群体。在新车的市场中,斯隆把市场划分成了5个类别。他的5个汽车品牌(雪佛兰、庞帝亚克、奥兹莫比尔、别克和凯迪拉克)分别针对于特定的收入等级,但又彼此有重叠,因为消费者能够在自己的经济和生命周期中提升收入水平。几年后,社会和市场分析的早期定量方法,也就是维也纳的一些市场和民意分析师,比如后来都到了美国的夏洛特·比勒(Charlotte Buehler)和保罗·费利克斯·拉扎斯菲尔德(Paul Felix Lazarsfeld)等人的成果,为斯隆早在1920年就已经形成了的直觉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经验数据。
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市场明显是按照社会经济群体划分的,以至于在美国,随便拿出一户人家,一个经过训练的市场调查人员一眼就能根据他们家汽车的牌子和出厂年份以及独院住宅的租金,说出他们家的消费等级和消费水平。
然后到了1950年,就在几乎人人都已经把社会经济收入划分接受为自然法则时,一种新的消费市场划分——附带着也是一种新的民意划分——叠加在了社会经济收入群体之上,这就是按照“生活方式”的划分。
埃德塞尔(Edsel)原本是福特汽车公司为超越最大竞争对手通用汽车而制定的十年计划的最后一步,后来却成为面向传统的社会经济收入划分设计的最后一款车型。当这款车型凄凉地沦为失败者时,福特公司第一个意识到,消费市场的一次根本性转变已经开始了。
第3章 管理巨变: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动态(17)
福特以雷鸟(Thunderbird)、野马(Mustang)和翼虎(M*erick)等“生活方式汽车”的形式做出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还只排名老三、几乎被边缘化的福特汽车公司,居然迅速地变成了实力雄厚的老二,并且在美国之外成了众多跨国汽车公司中的领导者。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汽车的牌子和价格已经与社会经济收入划分没有多大关系了,而是已经变成了一个首先按照生活方式划分的问题,至少是在购买新汽车而非二手车的群体当中。汽车和地位不再相互关联,但汽车和生活方式却已经联系得非常紧密。
在20世纪70年代,一种新的消费市场划分已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