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电视湘军-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这里建的不只是个广电中心,广电中心纯粹是个行政机关,孤零零地建在这个地方干什么。我一定要建这么个媒体,形成这么个产业链。我一开始就给大家讲,这个地方要有几万人,所以竖这个楼的同时我就在构思另外一些东西,其中就包括世界之窗。你看后来,如果没有世界之窗,就没有海底世界,没有会展中心,没有那些房地产,后来全带起来了,方圆几十里都热起来了。”
第六章 给湖南一个世界(4)
对于魏文彬和他的马栏山来说,世界之窗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项目,关键在于它完全契合他在马栏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构想。魏文彬所要打造的是一个影视文化产业园区,世界之窗安放在这里是和谐的,可以与影视工业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相互烘托、相互抬举的关系,它既具有一座主题文化公园的功能,还可以成为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并且公园的文化演出活动也可以与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发生良好的互动,此外,双方还有无穷创意可以互相生发并且实现创意资源的共享。
然而问题是,世界之窗成为了魏文彬的目标,长沙却没有进入对方的视野。
魏文彬多方打听,想要找到通往马志明的桥梁,最后是在省委书记王茂林的亲自陪同下飞赴香港晤见中旅集团高层。尽管如此,第一次会晤并无显著成效。对方认为,长沙不是适合世界之窗的地方,其一非一线旅游城市,其二距离深圳不远,在这里再建一个世界之窗,客流量是个问题,单纯从旅游工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道致命的硬伤。魏文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长沙孤零零地建一个世界之窗也许不是一个明智的投资行为,但是如果把它跟整个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联系起来考虑,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但当时的问题是,魏文彬热情贩卖的只是他脑海中的一幅宏伟蓝图,现实中的马栏山还只是一片荒山野岭。所以对方只是客气地表示,愿意找机会来湖南看一看。这种表示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赴湘考察实际上并未正式列入对方的日程表。
简言之,第一次接触的结果是:此路不通。但是,如果魏文彬就此止步,他就不是魏文彬,而马栏山也就不是后来的马栏山了。事实上,魏文彬在马栏山上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变不可能为可能。从不可能到可能,在常人眼中总是有一道天堑存在,而魏文彬将怎样实现天堑之上的跨越呢?
6.4 亲自给马志明拎包打伞
魏文彬相信,人的意志,其实都不是真正的铁板一块,就算是,轻轻地耐心地锻烧,也有望改变它的形状。
尽管他清楚地知道,马志明表示愿意找机会来湖南看看不过是普通的客套之辞,但是他假话当成真话听,一遍遍致电邀请,用各种说辞把马志明“忽悠”到了长沙。
马志明终于同意赴湘一行,并无合作上的承诺,事实上马志明那次行程安排了两站,一是长沙,二是桂林,对世界之窗的项目来说,桂林作为国内一线旅游城市,其竞争优势显然远远超过长沙,所有人都认为马志明到长沙不过虚应故事,完全是因为湖南方面盛情难却,于是顺水推舟顺道一访。
魏文彬同意这种分析与判断,但不同意因此以虚对虚,恰恰相反,他要以实对虚,争取化虚为实。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他一贯的作风。
魏文彬亲自前往黄花机场迎接马志明一行。
马志明一下飞机,魏文彬立即趋步上前,接过了马志明手中的公文包。奇怪的是,他身边随行者甚众,但是无人出手代劳。原因在于,马志明一行从香港启程之前,魏文彬曾专门召*议研究接待方案,大到参观线路的设计,小到拎包打伞的细节,精心的程度,不亚于打造一台面向千万观众的文艺晚会时对节目流程的推敲。讨论接待陪同人员的分工时,魏文彬出人意料地宣布:为马志明拎包打伞的工作,由他亲自来做。
第六章 给湖南一个世界(5)
中国的官员,多有派头十足、排场十足者,一出门,前呼后拥,想进门,前面有人打帘,想抽烟,旁边有人点火,想喝茶,马上有人来探温度。本来极其朴素谦和的人,做了几年官,也很容易变成对别人的服务安之若素。魏文彬显然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并且对此有所戒备,所以说话不打官腔,做事不讲官体。后面的事实证明,正是他的某些“不得体”,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分数。
马志明一行造访湖南是在1995年的端午前后,这是一个多雨的季节,除了拎包,魏文彬还有很多机会来为马志明撑伞。等到撑伞的一幕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有心的人便会觉察到魏文彬事先做此安排的奥妙,不得不叹服他的敏感、细腻与丰富。他具有极高的情商,虑事极细,也极善攻心。
撑伞是一个富含情感意味的动作。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撑伞,是关切和爱护的最直接的表达,很容易让对*到温暖与亲切。更加微妙的是,两个人共用一把伞,那就势必造成一种亲密距离,造成一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感觉,感情上易于迅速贴近。同时,为他人撑伞,又是一个高难动作。雨伞是否适时撑开在对方的头顶,撑到什么高度,向对方身体的偏移幅度,都是难于把握的技术细节。太过拘谨不敢靠近不行,太过殷勤靠过去太多也不好。你若个子比对方矮,就要不辞劳苦地高举手臂,你若个子比对方高,就要适当躬身前行。
魏文彬的个子比马志明矮,为马志明撑伞的时候,手臂举得很高,辛苦的姿势,令观者印象深刻,以至于许多年以后,覃晓光仍然清楚地记得魏文彬为马志明撑伞的情景。他说他的个子比魏老板高一些,很想上前替他担负撑伞的工作,但是情知魏老板用心良苦,不敢造次。
许多年以后,湖南广电声名雀起,魏文彬名满天下,提起这件事情,他并没有任何不自在,坦率地说:“是啊是啊,我给他拎包,打伞,那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跟尊严有什么关系呢?你不要理解成我有求于他所以屈尊这样做,其一,他是一个长辈,大我将近二十岁,我伺候他一下,有什么关系呢?其二,他是商界的前辈,我刚刚开始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摸索,我在他面前执弟子礼,也没有什么不妥当。”
这就是魏文彬。任何时候,他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逻辑。而在这样的逻辑指引之下,他逐渐接近坚硬岩石的最柔软处。
6.5 一场争取前排就座的战斗
魏文彬调动了一切力量来确保马志明湖南之行的顺畅、舒适和愉悦。马志明乘坐的车辆,是长沙当时唯一的五星级宾馆华天大酒店最高级的礼宾车,湖南省绝无仅有的一辆劳斯莱斯;马志明一行前往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时,公路正在大修,交通拥堵严重,魏文彬的秘书杨国兴亲督警车开道,“那就是把路上的车硬往两边扒,生生地开条缝出来让我们的车队走啊。”马志明一路上感受了交通状况的糟糕,但同时也看到了湖南致力于交通状况改善的努力,尤其看到了湖南广电厅的特殊能量。
魏文彬明里暗里,随时随地要将他的特殊能量发挥到极致。这里所谓的特殊能量,倒也不是全指“特权”,对于魏文彬来说,更强大的动力,来源于不惧艰难、勇于追求超现实目标的心理能量。
马志明一行造访湖南期间,正逢端午佳节。端午是中国重要的节日,对于湖南更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表征,它所纪念的人,是湖湘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最伟岸的身影之一。恰巧这一年,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暨第五届岳阳国际龙舟节在岳阳南湖赛场举行。魏文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绝佳的时机来向马志明一行充分展示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湖南丰富的旅游资源。
第六章 给湖南一个世界(6)
这次大赛是世界龙舟运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国际性正规比赛,也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世界龙舟锦标赛。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新西兰、瑞典、印尼、南非等十二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的三十七支龙舟队,九百七十六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参赛,同时还举行中国民间龙舟赛,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三十支各具特色的龙舟队参加比赛。出席开幕式的有不少重量级人物,包括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刘华秋、全国侨联副主席暨党委书记陈彬潘以及中国龙舟协会主席路金栋等。
如此隆重盛大的文化性体育赛事为魏文彬的接待活动增添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节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题:马志明是个赶巧而来的“不速之客”,不是大赛组委会的正式嘉宾,未被列入正式接待计划。
魏文彬向他的“公关”团队下了一道包含三个层级目标的命令:第一,要将马志明的名字添进省政府的嘉宾名册;第二,要让马志明坐上开幕式的主席台;第三,在此基础上,还要争取“前排就座”。
新闻与公关本来就是密切相关的事业。魏文彬手下庞大的记者队伍,就是一支庞大的公关队伍,第一、二个目标因此得以顺利实现。但是,第三个目标属于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专门为此打前站的工作人员报告,国家级省部级的重量级嘉宾人数众多,马志明顶多能够坐在第三排,前排挤无可挤。魏文彬在电话里简单地指示:“不行,再想办法。”
这是一个近乎蛮横的命令与要求。当各路达官显贵政要名流纷至沓来的时候,各种微妙的关系很难平衡,当时总理其事的省长助理翁晖,一个头有两个大。这时有人说,反正上了主席台,也就行了,第一排不第一排,不那么要紧,算了,别折腾了。魏文彬对这种说法根本不予理睬,一到岳阳,就要过座次表来亲自研究,发现了仅有的一种可能性:中央某位领导的夫人随丈夫在前排就座,这是前排唯一可动的一个座位。有人说,这不太好吧,座次表都发出去了,调谁都不好。这的确是极为微妙的时候,但是魏文彬似乎天生就有走钢丝的瘾并且的确拥有不一般的平衡能力。他一面亲自打电话跟省政府的相关领导力陈这次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一面派人跟会务组软磨硬泡、建言献策,一面派出手下“巧言令色”者直接去找首长夫人,协助会务组积极沟通,避免发生任何不愉快。
魏文彬用了绣花般的细致功夫来对付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微妙复杂的座位调整问题,事情最后出乎意料地顺利,首长夫人对湖南广电的良苦用心深表理解,十分爽快地接受了调换座位的安排。接下来的事情容易之至,只需报会务组同意之后,将两个人的座位牌悄悄对换即可,对大局不产生任何影响。
对别人的容忍与配合抱以乐观的估计,这是具备强大心理能量的一种表现。在这种心理能量的支撑之下,他可以义无反顾地扑向一个目标,不知道什么叫怯懦,什么叫知难而退。他可以“霸蛮”到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甚至觉得他缺乏自知之明。但是他那看似缺乏自知之明的目标常常出人意料地得以实现。要理解魏文彬这样一个人,也许应该重新理解“自知之明”这样一个概念:有时候,所谓“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