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汇源内幕 >

第3部分

汇源内幕-第3部分

小说: 汇源内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故乡”
朱新礼出名了,江西修水人也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他们说:“这里是朱新礼的第二故乡。”
  说起这“第二故乡”的来历,还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11岁那年,朱新礼去了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为膝下无子女的伯父做继子。他就不能再跟老家的小伙伴们玩了。
  去修水县伯父家,朱新礼是不愿意的:为什么兄弟六个人,偏偏选了我送给伯父呢?他认为是父亲不喜欢自己。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新礼啊!你们兄弟六个,就你最机灵。你去,我跟你娘才能放心点啊!”似懂非懂的朱新礼只好乖乖地去了。
  在修水县,朱新礼备受想家的煎熬:想父母、想兄弟、想小伙伴,想家里的那只狗——那是朱新礼从小带在身边的。
  朱新礼至今仍爱狗,他喜欢狗的那股忠诚劲儿。那时候还没有电话,跟家里唯一的联系是写信。因为识字不多,不会写的字就画一个框。不会写“狗”字,他就索性画一只小狗在纸上。父亲看到信的时候,常常哭笑不得。
  不过,父亲还是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每次都把他的信解释给朱新礼的母亲和兄弟们听,并耐心地回信给他。
  那时候,朱新礼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收到家里寄来的信,他每天都在期盼家里的信。
  其间,朱新礼也回过家一次。
  但是,15岁的那年,朱新礼又被“赶”回了伯父身旁。在伯父家,从小善于称“王”的他,又结识了一帮好伙伴。
  这时候的朱新礼,个头比同龄的男孩子都高。在家读书的时候,朱新礼是班长、少先队大队长。
  他最大的爱好还是读书。县城的图书馆离伯父家不远,朱新礼一有时间就去泡图书馆。那段时间,他读了不少书。
  17岁的时候,朱新礼又回到了山东老家。
  而这时候,家乡的小伙伴们都已经长大了。朱新礼想当兵,但未能如愿。
  业余时间,善吹拉弹唱的朱新礼在村里组织了一个毛泽东思想业余宣传队,自任队长。而王延胜却去当了兵,离开了家乡,两个人自此很少见面。谁能想到,30年后,王延胜也加入了汇源,两个幼年的好伙伴又成了汇源“战壕”里的兄弟。
  

“不安分守己”的村主任(1)
朱新礼20多岁的时候,决心学一门“手艺”。农村是需要“手艺”人的,一招鲜吃遍天。他报名参加了临沂的一所机械技校,学习开车、修车。自小喜欢钻研的他,发挥了特长,对车摆弄得很是娴熟。日后他常常自豪地说:“我当时可以把整个拖拉机拆卸开,然后再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安装起来。”
  1982年,朱新礼承包了汽车。不经意间,他又创造了一个纪录——他所开的那辆汽车,是整个沂源县农村的第一辆“解放”牌。
  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吃苦耐劳的毅力,朱新礼把汽车运输搞得有声有色。承包之后的第一年,他赚了5万多元!到了第二年,他足足赚了20多万元!
  在当时的中国农村,“万元户”是整整一代农民的“终极目标”。而此时朱新礼的“身价”,足以顶得上20多个“万元户”!
  那可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啊,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能有如此雄厚的家业,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抱着小富即安的心态,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关起门来“偷着乐”的生活,绝非朱新礼的追求。他有更大的抱负,有着更宽广的胸怀:“一个人富起来不算什么本事,让周围的乡亲们都跟着沾光,那才叫有能耐!”
  1984年,通过车辆承包初露锋芒的朱新礼,在村民们和上级领导的一致举荐下,当选了东里东村村委会主任。不管是自己的家人,还是亲戚朋友,都不赞成他接手这个穷山村的烂摊子:“放着大汽车不开,在这个穷山沟当个村主任能有什么前途呢?”但朱新礼却不这么看。在他看来,恰恰是这个有着800多户人家、3 000多人口、人均不到4分地的小山村,能给他更大的舞台,让他实现那个伟大而极具魄力的“共同富裕”之梦。同时,他要检验一下自己的能耐。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现实毕竟是现实。在这个四县接壤的东里村,祖祖辈辈都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乡亲们,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之外,几乎想不出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改变穷困的现状,吃得饱、穿得暖就是好日子。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接受命运的安排。
  放眼整个中国农村,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六个年头。
  6年前的那个冬天,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群被穷困日子吓怕了的农民,铤而走险地进行了“包产到户”的伟大创举。冒着杀头之罪,订立“攻守同盟”,开始向贫穷、饥饿宣战。一个名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生事物迅速蔓延神州大地,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但是,这种在某些地方“一包就灵”的崭新机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于是,以南方的华西村与北方的大邱庄为代表的另外一个群体,开始探索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路线,用一种产业化的眼光去审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了解到整个时代的基本背景之后,镜头再回到朱新礼和他领导的东里村中来。像当年充满一腔豪情的热血青年一样,这位新上任的村长,开始了他的“三把火”。
  上任之后的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朱新礼将他想了很久的一个建议郑重地提了出来:“改革开放已经好几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政策允许走发家致富之路。我觉得大力发展农副业是一个好出路……我们把所有的地再集中起来,不种粮食了,全部种上葡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不安分守己”的村主任(2)
这个破天荒的建议还没说完,村民们的反应可以想像。台下一片嘈杂,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嚷起来:“不种庄稼,我们吃什么?”“种葡萄?真是笑话,谁有经验啊?站出来瞧瞧……”
  会场炸开了锅,质疑、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村民们情绪激动,都恨不得马上揪住朱新礼,把他问得瞠目结舌才罢休。祖祖辈辈靠种庄稼为生的村民们,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个年轻的村主任为什么会如此“不安分守己”。第一次大会,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第一把“火”就这么被熄灭了,朱新礼不甘心,他一定要证明给村民们看。那种勇往直前、一如既往的豪迈,犹如几百年前向教会宣战的哥白尼证明“囚禁了哥白尼,地球一样会自转”一般……
  自幼在书香门第长大的朱新礼,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一个读书人特有的“政治天赋”——他深谙这样一个道理:农民是最讲实惠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动不了人,必须弄个样板出来,让他们瞧瞧,这就叫“以点带面”。他决定“拉拢”党员干部,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不久,他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党员会议,给村里的党员、村干部提了个要求:把你们家里的地全部交出来。
  交出来不等于无偿地“没收”,朱新礼承诺:村里将会按人头计算,给每户人家的每一口人,每年免费发放500斤面粉。村民们掐着指头一算:我这个4分地,粮食产量再好也收不出500斤面粉啊!值!点头答应了,把自家的地交了出来。但是对于朱新礼那个“荒诞”的想法——大面积种植葡萄,仍然觉得不靠谱。早已胸有成竹的朱新礼决定推行第二个计划:带领党员们出去看看,见见世面。
  他自己开着大客车,带着这群党员、老干部,到胶东去参观考察。在当时,那里是齐鲁大地上最富庶的地方,而胶东大泽山的农民正是靠种葡萄发了家,20世纪80年代有名的电影《喜盈门》就是在此地拍摄的。
  一番考察后回来,朱新礼组织大家开会。他强压着自己心头的激动,苦口婆心地劝大家说:“我们这一趟回来,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收获?我这一路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啊!同样是农村,大家都看到了,同样是地不多,同样是农民,同样是以土地为生。看看人家吃的、穿的,再看看我们吃的、穿的,咱们就甘心过穷日子吗?难道我们天生就该是穷命吗?”
  此时此刻,一起出去考察的党员和乡亲们,全都沉默了……
  这些深受震撼的党员干部们,是心服口服了。他们开始对朱新礼这个刚刚30出头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了:他不是个唯利是图的暴发户,而是一个心系乡亲们的好带头人啊!
  于是,这帮党员干部们开始说服自己的亲戚朋友,让他们主动把地交出来。很快,朱新礼就带领大家把地全部种上了葡萄。当然,仍有一些持怀疑、观望的人冷嘲热讽:“让朱新礼天天吃葡萄吧!”
  朱新礼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毕竟乡亲们祖祖辈辈种粮食,根本没有种葡萄的经验。
  他不但要不断给大家打气做思想工作,还要跑出去考察葡萄栽种管理和市场变化新情况。回来,再手把手地教村民们种葡萄。这期间,他曾在一个月内8次亲自驾驶大客车载着乡亲们外出参观学习。
  其实,精明的朱新礼在提出收回土地种葡萄之前,早已认识到当地半山丘的沙质土地种粮食产量低,而当地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葡萄个大、味甜,是村民致富的好门道。

“不安分守己”的村主任(3)
果不其然,在朱新礼的发动下,有800多户人家的东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因种葡萄成了万元户。一时间,周边乡镇纷纷效仿。沂源葡萄打入了广州、深圳等市场,葡萄种植业带动了包装、运输、服务、种植、种苗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紧接着,朱新礼对原有的村办企业进行了整合,又陆续创办了面粉厂、轧钢厂、橡胶厂、砖瓦厂等企业。三年之内,东里村已陆续成立了27个村办企业。除了种葡萄之外,每家每户的富余劳动力都被安排到这些村办工厂去上班,祖祖辈辈的农民在家门口当上了“工人”。
  东里村的乡亲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朱新礼自己也没想到。
  从1985年开始,东里村不再靠国家的救济粮吃饭。
  又过了一年,这个昔日远近闻名的穷村庄竟破天荒地向国家上交了上百万元的税金。
  再后来,东里村的存款在全县的农村中名列榜首。
  东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还成了令人羡慕的电话村,一个800户人家的小山村,竟然安装了400部电话,而且还是程控电话,并接上了总机。那时候电话很少,在农村更是稀罕,有趣的是,一位公社武装部长紧张地质疑:“在农民家里装电话,与台湾联系怎么办?”
  1986年,朱新礼当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他被各级政府邀请去做经验报告,足迹遍及整个临沂地区13个县(当时的沂源县在行政区
  划上属临沂地区)。
  然而不久之后,有人把朱新礼告了。
  有人把朱新礼在东里村施行的“新政”,包括如何收回土地,如何放弃种粮食,如何种植葡萄等,整理成材料,用8分钱的邮票寄到了北京。后来,上级派了一个调查组来了解情况问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