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选集(一)-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仍在为玉佛寺的命运担扰。*首发*
夜运国宝
经过一天激烈的“拉锯战”。入夜,玉佛寺门外呈现出激战前夜的寂静。困守在玉佛寺里的和尚、职工,笼罩在一片惊恐、绝望的气氛中。因为中外闻名宏伟庄严的玉锦寺,很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片瓦砾废墟。
沉着、稳重的老黄;这时也坐立不安了。他抽着烟,踱着不安的方步。平素静心寡欲的苇舫法师,这时头顶上渗出了黄豆般大的汗珠,已无法平心静气了。十万火急,玉佛寺的存亡就取决于今晚的努力了。有一点已肯定:单靠寺内的力量无济于事,必须动用社会的力量。经过一番紧张的商谈,老黄和苇肪制定了两条保护措施:一、立即转移文物,妥为保藏;二、争取外界的援助,坚决保护玉佛寺。
寺里的僧人和外界联系不多、只有老黄亲自出马了。这么晚了,去找谁呢?老黄一翻通信录,找到了当地区政府一位统战部长的家庭地址。他把那位统战部长,从床上拖起来,一说明原委,这位部长也着急了,他为难地说:“夜已深了,到哪里去找一大批人搬文物呢?只好到天亮以后再说了,”
“不行!天一亮全完了。”老黄以不容商量的口气,催逼他必须想出办法来。”你想想,这里附近有没有开夜班的工厂?”
这位干部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说:“走,找国棉一厂去,那里我有熟人。”
老黄和这位干部风风火火赶到国棉一厂时,已是子夜了。当夜值班的是一位该厂的党委书记,他一听老黄的求援,二话没说.当即表示保护玉佛寺义不容辞,还决定让出该厂在曹家渡桥旁的一问可单独封锁的仓库,存放玉佛寺的文物。为了慎重起见,党委书记紧急召开了厂里的党员。干部的战前动员会。老黄谈了保护国家文物的重要性.,说这是每一个**人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末了,厂党委书记把转移文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分派给大家,并强调对整个行动和保藏文物的地点要严守秘密的纪律。
深夜十二点半,国棉一厂几辆大卡车开到了玉佛寺。苇舫法师担任现场总指挥,人们争分夺秒,搬的搬.装的装,钉箱的钉箱,共装了九十九箱寸物.苇舫法师亲自一一检点,贴上封条。文物中有全部龙藏经卷,金粉书写的梵文贝叶经,碛砂藏残卷,康熙、干隆的诗词御笔,玉雕卧佛等等稀世之宝。苇舫法师还关照厨房,烧出一碗碗上等的什锦素面,慰劳厂里的同志,但他们却顾不上吃。一直忙到东方鱼肚白,玉佛寺里所藏的一失不可再得的珍贵文物,总算暂时找到了安身之地了。
唯独一尊一吨多重的名贵玉佛无法可想,挪又挪不动,遮又遮不住,苇舫法师又烦难了,这尊玉佛可是玉佛寺的象征,玉佛寺正由她而闻名天下,一旦玉佛遭毁,寺将焉存?好在人多主意多,七嘴八舌,倒也凑出一道妙计,只好阴错阳差,“宝像,,来护玉佛了。这尊玉佛有个大龛子,三面镶玻璃,先在玻璃上贴满红纸,再在正名贴上一幅“宝像”,两边是“万岁”的大标语,布置得如同一个“忠”字台,而玉佛就躲藏在“宝像”的后面。在那时,似乎有条不成文的“规律”,谁损坏“宝像”,谁就是现行反革命,无需经过侦察破案,抓起来就是。那么,还有谁比躲在“宝像”后面的玉佛更安全呢?
劫后余生
第二天上午,在持太平斧的造反者还没来到之前,路人惊异地发现:玉佛寺墙头挂出两面红旗,上面分别用黄颜色写着:“xx机关红卫兵团”、“xx学校红卫兵团,”在微风吹拂中飘舞。山门正中也贴出了巨幅的“勒令”告示:
“玉佛寺已由本兵团联合接管,任何造反组织或非本兵团人员,一概不准擅自入内,违者格杀不论?特此勒令。”.
寺院里的两大兵团,究竟有多少人马实力?只有天晓得,这又是老黄炮制的空城计。一队队红卫兵开拔过来,只见寺院内不时有黑烟冒起,里面还传出阵阵震耳的口号声,他们无不懊丧跺脚,仅仅是晚了一步,这份“好事”被人抢跑了。他们在寺外徘徊了一阵,转而又开步离去,去别处寻找可供他们发泄的地盘。其实,玉佛寺内窜起的黑烟,那是在烧废纸,不过加了点香油罢了;那震耳的口号声,无非是和尚们拉着嗓门,在拼命叫唤而已。这真叫:韦陀护法无术,和尚御敌有方。
玉佛寺终于脱离了“危险期”,而保寺人却遭殃了。*首发*
保护玉佛寺的老黄被隔离审查,关进了牛棚,其中有一条罪名是:欺骗红卫兵,与和尚穿一一条裤子,丧失**员的立场。罪孽不轻,他又被送入农场接受改造,最后被罚战“高温”,折腾了整整十年。
苇舫法师更惨。工宣队进驻玉佛寺后异想天开,竟然要苇舫法师交代出玉佛寺底下有个国民党的军火仓库,还有一条什么通向江湾机场的秘密地道。把他斗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苇舫法师本来身患重病,但驻寺的工宣队仍要狠抓“阶级斗争”,一天呗批斗三五次,不在话下。在苇舫法师病危期间,还在病床旁搞“莫须有”的逼供讯。老和尚不堪折磨,呼一声“冤哪!”一命呜呼,魂归西天去了。
玉佛寺,终于保住了。
今天,老法师们一忆及当年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无感慨地说:“那真是个无法无天的年代,菩萨保不住和尚,和尚保不住寺庙·······”
鹅毛扇与八卦衣
有人说诸葛亮是南阳人,有人说诸葛亮是襄阳人,要说诸葛亮的老家呀,可是在山东。他自幼父母双亡,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山东大旱,六谷不收,便跟随叔父逃荒南下,来到襄阳隆中定居下来。
诸葛亮自幼聪明,读书过目不忘,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五经四书无所不通。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听说南阳卧龙岗有个黄员外,他家后花园有座藏,藏有古今奇书。求知心切的诸葛亮,便辞别了叔父,亲到南阳。
黄员外名叫黄承彦,虽说家有万贯,可是常常闲不住。他有个爱鹅的嗜好?养鹅千只,晨出晚归,整日里在白河中放牧。据说,他有个怪脾性,家内虽藏奇书,可是从不外借。
诸葛亮来到南阳,并没有去拜访黄员外,却在卧龙岗上搭了个茅庵,刨地开荒务起农来。黄员外在岗下白河滩头牧鹅,时常走上岗去和诸葛亮交谈,谈话投机,便成了好友。黄员外觉得诸葛亮是个忠诚老实、知书达礼、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从心眼里喜爱,想把自己的爱女许配给诸葛亮,便央人说合。诸葛亮答应了,定了这门亲。
后来,黄员外帮助诸葛亮在卧龙岗上盖了新房,择定吉日,给诸葛亮完婚。吉日那天,唢呐笙笛吹得可热闹了,花轿抬着黄小姐绕着卧龙岗转了三圈!可是乡亲们议论纷纷,都说黄员外小气,家有万贯钱财,如今爱女出嫁,就是不陪金山银山,嫁妆也得摆三里,可是竟然出入意料,仅仅陪送了一只大板箱。
花轿上岗,在诸葛亮门前落了轿。洞房中,诸葛亮揭下黄小姐的盖头一看,黄小姐又黑又瘦,鼻子两边还有雀斑麻点,长得很丑。诸葛亮拍着那只送来的大板箱,望着丑妻笑着说:“躬耕卧龙岗,白水朝我来,不求颜如玉,单为书箱开。”
黄小姐掏出钥匙晃着说:“躬耕志士爹爹爱,嫁女陪送奇书来,金黄钥匙交给你,但愿造出管仲来。”
诸葛亮接过钥匙,打开箱子一看,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真是一箱从没见过的儒门以外的奇书,这一下可把诸葛亮喜坏了。从此,诸葛亮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网*首发*诸葛亮读罢那箱奇书.仰天长叹了一声,黄小姐问他为何长叹,他说,奇书虽全,可惜不见《孙子兵法》。黄小姐笑了笑,没有回话。隔了几天,黄小姐画了一张八卦阵图递给丈夫说:“想带兵打仗吗?破一破这八卦阵,看一看你的帅才。”诸葛亮夺过八卦阵图,细审慢攻,月余功夫便把那八卦阵破了。夫妻两个和睦相处,常在桌上摆阵,共商攻克之法。后来叔父有病,诸葛亮便领着妻子离开南阳,去襄阳看望叔父。
这时,正遇上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关羽、强飞来南阳请诸葛亮,听说诸葛亮去了襄阳隆中,便星夜赶去“三顾”求见。诸葛亮无奈,只好出山,只是觉得没读《孙子兵法》,出山带兵有点心虚。这时,黄小姐拿出一件衣衫,说:“这是我给怀绣的一件八卦衣,外面是八卦图案,里面缝的针脚是八卦阵图,穿在身上,免得领兵摆阵时遗忘。当初爹爹陪送奇书时,独把那《孙子兵法》抽掉,伯的是你学会兵法,不遇好主,出师不明,虽沙场卖力,也落不了个好名声。今刘皇叔振兴汉室,让你辅佐,我想爹爹准会愿意的。你穿着这八卦衣去见他,他看到我支持你,准会把那网*首发*《孙子兵法》送给你的。”
当下诸葛亮穿上八卦衣,和刘、关、张一起离开襄阳隆中,来到了南阳。诸葛亮把刘、关、张安置在岗上家中,便独自走下岗去拜望岳父。黄员外一听门婿要出山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心里非常喜欢,立即宰了两只大白鹅,给门婿清炖饯行;又用鹅毛做了把大扇子,连同《孙子兵法》一并交给门婿,谆谆告诫说:“你出去辅佐刘皇叔,振兴汉室,拯救百姓,岳父清炖鹅肉与你饯行,又做鹅毛羽扇给你,是让你今后军务在身,不要懒惰,不要粗心大意,要随时记着‘机警’两字。鹅是最机警的,风吹叶响,稍有动静它便知晓。”
诸葛亮辞别了岳父,摇着鹅毛扇上岗了。刘备望着,不解其意,笑着问道:“寒冬腊月,摇扇子为何呀?”诸葛亮说:“刘皇叔‘三顾’恩重,出师用兵,好扇风点火呀。”
君臣们说笑着离开了南阳,直奔新野而去。网*首发*
诸葛亮出师用兵,不忘妻子、岳父的一片挚情,打了很多胜仗。后来的军师也学着诸葛亮的样子,穿起八卦衣,拿起鹅毛扇来。
银元祸
红山县近来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一块银元起风波,
三家人亡家又破;
汗水换钱钱是福,
邪门捞钱钱是祸。
这首歌谣说的是这个县最近发生的一件奇特的案子。
离红山县城七十里的南山脚下,有座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靠山屯。屯东有条小河沟,沟那边住着两户人家:后院姓刘,前院姓沙。
沙家的户主叫沙大发。只因他为人刁滑,心眼多,再加上前些年队里穷,一直到三十八岁,还是光棍一条。前年实行责任制后,他拚着劲干了一年,腰里攒了几百块钱,才托人在山南讨了个寡妇。结婚不久,那寡妇便怀了孕。眼看着老婆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沙大发心里象倒了蜜糖罐——甜透了。为了不让老婆坐月子时再受烟熏火燎之苦,他决定盖间灶间。
这天下午,他拉上架子车,带上老虎耙,来到离屯三里多路的一座荒庄上。这庄子因解放前遭土匪烧毁了,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