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决胜金融危机 >

第14部分

决胜金融危机-第14部分

小说: 决胜金融危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货膨胀,只要我们创造收入的能力还在,我们就有机会重新规划我们的未来;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或家人遭遇疾病或意外等风险,却没有提前做好财务上的准备,所造成的损失对于我们和家人而言就是“万劫不复”的。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最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利益同在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金融危机无论对中国保险监管机构、保险公司还是投保人而言,都是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金融危机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1)
况杰(普汇创展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合伙人)
  据报道,1990~199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27%,而1996~2006年年均增长只有104%,同前期相比下降了一倍多。根据统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大量是来自出口,1990年到1996年,GDP年均净增长额中有117%来自贸易顺差,而1997年至2003年,贸易顺差占GDP净增长比例高达38%。2007年,我国GDP净增长28115亿元人民币,而当年贸易顺差19665亿元人民币(按年中汇率计算),经济增长的70%来自国外需求。也就是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给国内零售业提供同步增长,而这种增长模式的最终结果才真的很可怕。
  专家分析:内需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大部分农民、大部分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一个巨大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水平非常低。
  1危机带给消费市场的总体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定数量的白领阶层,所谓的“中产阶级”将有可能退回到低收入群体中,消费能力将明显下降。同时,调查显示,中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部分的65%来自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总收入中接近40%来自务工收入。随着房地产业的持续不景气和相当数量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倒闭,大量建筑业和加工业的农民工将失业。农民的纯收入有可能不会增长。
  我国零售业的困难在于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流动资本等于甚至大于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一旦销售出现萎缩,恐怕资金链会成为首要问题。这对大量没有上市的零售企业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同时,我国零售业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选址布局不尽合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管理比较粗放,流程控制与成本控制水平低,服务价值链延伸得不够长,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都是影响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瓶颈。
  22008年的各零售业指标预示了什么?
  杨永强(中盛投资集团总裁)
  行业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批发零售业销售将依然维持较高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08年1~8月份,国内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39亿元,名义同比增长219%;其中,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68亿元,名义同比增长232%,实际同比增长177%,实际增速再创新高。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8月份同比分别增长203%、276%和274%。从具体商品类别零售额看,粮油、肉禽蛋类由于CPI回落,零售额增速也相应回落,增速仍维持20%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295%,比7月份有所加快,总体看今年以来增幅变动比较稳定;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家电、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速回落,建筑装潢材料类已出现负增长。
  消费是经济周期的滞后指标,从经验值看,GDP达到高峰一年后,零售业才相应达到增速高峰。所以相对可以保证的是,2007年居民收入高速增长对2008年消费增长的影响依然存在并有足够保障。
  但是,零售类上市公司因为内涵式和外延式增长的放缓,2008年四季度财务表现很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从上半年部分百货和超市业上市公司的展店进度看,开店速度并没有达到公司年初计划,势必拖累公司外延式增长速度。分析原因,一是经营成本上升导致的现金流下降,使得公司普遍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二是虽然公司与多家开发商签订了购买和租赁物业协议,但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可能拖累了部分开发项目的进度并且导致交付日程延期。 。。

五、金融危机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2)
消费物价指数(CPI)持续回落,历史经验表明,CPI处于下降通道时,通常伴随着消费的强劲反弹。
  2008中期全行业净利润增速38%,重点跟踪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46%,重点公司全年仍有望保持整体40%左右的净利润增速,比2007年回落5~10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的存在、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都将对消费增速构成一定的压力。毕竟,中国仍然处于漫长的工业化进程中,抑制了消费的先导性;高储蓄倾向造成的农村消费能力长时间内的不足和城市消费倾向的递减,势必具有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如果不出现急剧通胀或者不利于消费环境的重大事件,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会随着GDP增速下滑而放缓,但仍能体现出高于GDP的增长。尽管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CPI一直高位运行,加上上半年受地震、连续阴雨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零售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有所放缓。但是,随着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以及房贷政策的出台,消费者信心止跌企稳;而CPI的放缓,一般也将伴随着居民消费较强的反弹意愿;毕竟,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驱动、社会保障力度加大等推动消费持续繁荣的长期趋势性因素并没有发生变化,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可以维持相对稳定。
  预计2009年以后,消费环境将面临比2008年更大的压力。
  从行业估值来看,增长预期变化是目前最大的风险,行业高估值时代已成过去。
  就算是以收入复合增长率10%、利润复合增长率20%的较为保守的零售业增长水平来考察零售业的长期投资价值,从整个时间序列来看,行业估值水平也已经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百货、超市、家电连锁、农批市场2008年动态市盈率依次分别为198、276、205、1549倍,整体动态市盈率平均值214倍。其中,业态最为成熟的百货类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最低,超市类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最高,高成长是超市业态获得高估值溢价的主要原因。
  高增长支撑高估值,增长预期变化是行业估值最大的风险因素。过去中国商业零售股的高估值溢价,实际反映了行业长期的高增长预期,消费股每年60%~70%的高增长,为它们赢得了大于30倍的高市盈率。而一旦增长预期发生变化,特别是整体经济形势发生改变时,投资者将会作出超调反应。
  对于行业目前的历史低市盈率和低估值溢价区间,我们认为,市场愿意为零售股付出溢价,是因为在中国依然巨大的内生需求的支撑下,投资者对以零售、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行业有着稳定和持续增长的预期,而其抗周期的特征又决定了商业零售股比较稳定的市盈率水平。但是,不可忽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引发的零售商业估值下降的可能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六、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1)
李开发(经济学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
  这个话题有多种不同观点。笔者作为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学者,持有的观点与其他人不相同。“次贷”危机是美国的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危机。贷款类的投资公司,为了刺激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对大量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提供了住房贷款,然后为了规避风险,又把贷款出售给其他风险投资公司。由于美国近两年经济环境出现了具大变化,大量购买住房且缺少偿还能力的个人不能偿还贷款,引起了投资公司的经济危机,同时又影响到那些购买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其他投资公司与银行,结果形成连锁反应的一场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危机出现在房地产相关的金融领域。
  1中国经济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笔者与其他学者专家不同的观点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于房地产业,连累到金融领域,由于风险层层打包,因此危机放大,影响了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但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在房地产领域引起,并不具有太大的经济泡沫,其危机放大主要在金融层面。美国的房地产贷款由于严格的法律规划与责任承担制度,没有发展暴利行为,且持续时间与规模也不大,主要问题出在贷款连锁打包领域。美国的制造业及其他涉及核心竞争力领域并未受其影响。美国的“次贷”危机大约影响中国的出口创汇的美元储备,有半数左右受此影响,目前损失情况尚无法准确计算。
  然而,中国遇到的这场危机不同。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困难主要可能是由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引起的。
  1998年,国家在房地产开发与拉动内需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鼓励商品房开发,用商品房制度来改变过去多年已经形成的福利房制度。但当时仍允许单位建房与集资建房等多种形式。在对市场的房价调控方面,政府认为如果房价超过城市居民年收入的四倍要给购房人补贴。当时对房地产业没有突出的扶持政策,因此房地产虽然也发展得较快,但房价依然在较合理的范围内。2003年后,为抓紧拉动内需,消化居民的存款,促进大宗消费品商品房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国家出台了若干鼓励房地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要是,购房的抵押贷款制度,房地产的预售制度,土地出让制度。房地产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但是应当说明,中国是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中的国家,旧的体制并未完全消除,新的体制也未完全建立。像所有转型期的国家一样,这种体制容易造成管理失控等多种情况。所以在这种转轨时期,房地产政策在好的初衷面前出现了走偏现象。
  它产生的时间较长,从2003年起算,至今已经有五年时间。由于中国房地产业的暴利之高,近五年中,银行贷款向房地产业倾斜,全社会的企业资金向房地产流动,(企业以实现利润为天职)全社会个人的资金向房地产业流动。四年多时间里,通过阴阳合同,使得购房者不付首付或少付首付,使得银行系统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同时,由于制造业利润率过低,企业与个人的投资全部向房地产业流动。
  这些年来,由于房地产业连年暴利,直到2007年10月份以后,这种情况才暂停蹿升的势头。房地产连年暴利,使得房地产业占用金融资金的比例直线上升。由于房地产业的占用资金率往往与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相类似,许多城市房地产业资金占用超过全社会的40%甚至50%更多,而正常情况则在15%以内。房地产业占用流动资金过多,使得其他产业每况愈下,到2007年下半年开始,首先在珠三角与长三角出口创汇企业中出现破产潮。目前这种势头正在向内地延伸。

六、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