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状元-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朱江请夏燕去看电影《神话》。
朱江买了一束玫瑰花,他今天要向她展示自己男人的魅力。他将车开到距海关两百米处停下来,远远看见夏燕已走出来了,斜阳中的她朝气蓬勃,背了一只小挎包,微笑着走过来。朱江打开右边车门伸手从后座拿来一束玫瑰花送给夏燕,颜色是鲜红的,车内顿时暗香浮动。夏燕微笑着坐到副驾驶座上,接过朱江送的花束。
夏燕将花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眉头轻轻挑动,表情柔美,媚态怡人。温柔微妙的眼神如浮在水上的白色睡莲,让人怦然心动。
两个人都没有做声,车内散发出柔和的静谧和温馨。汽车上了高速,西边灯光通明,透过车窗映在夏燕脸上,多了几分妩媚,几分娇艳,美得让人产生狂想。她今天沉浸在花香和花艳之中,心情十分愉悦,脸上都起了红光,一笑两个酒窝衬得她媚态百生。
两个人对眼望了一下,露出青春而萌动的微笑。
“慢一点开,注意安全。”夏燕的声音如珠似兰,几乎溢满了朱江整个胸膛。
“知道了。”朱江轻轻回答。车融入人流、车流之中,向京门大戏院开去。
这天,朱江听夏燕的话,带了果篮按约定的时间,来到阳光城夏燕的家门口,他是第一次来拜见夏燕父母,因此心情忐忑不安,不知二老对他印象如何。门铃响过后,夏燕应了一句。大门*,朱江看见夏燕微笑着站在门口,接过他手中的果篮。从夏燕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二老会接受他的。他忐忑的心放下了一半,赶紧进门换鞋。
“是朱江来了吧。”夏燕的妈妈站在客厅,用慈祥的目光欢迎他。
夏燕冲母亲点点头。
朱江换好鞋后,彬彬有礼地向伯母点了一下头:“伯母,您好!”
他又朝刚从书房中走出来,头上白发稀疏的高个男人点头,估计是夏伯伯。
“是夏伯伯吧,朱江向您问好!”
二老见这个孩子挺有礼貌,而且他一身笔挺的黑西装,浅笑的脸庞,第一印象感觉十分舒服。
人啊,很奇怪,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能深深烙在人们心底,这在很多时候决定人们办事的成败。今天朱江的打扮和谈吐就给二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现在年轻人懂礼貌的不太多,看来朱江的为人还是不错的。”老头子转身对夏燕母亲咕噜了一句。这话不仅夏伯母听到了,连夏燕也听到了,夏燕望着她背后的朱江用手掩口笑了。
朱江进了夏燕的房间,他看到桌上摆着一颗星,拿起来一看是夏燕的奖牌,上面写着“XXX缉私奖章”。还有一本奖状。朱江用手指指这本本,对夏燕竖起了大拇指。
一张照片上有四个青春灿烂的女孩,朱江问:“这是谁啊?”
夏燕指给他看:“这都是高中的同学,那是阿芳,这是徐晓霜,这是董璐,这是我啊!”噢!朱江知道阿芳原来和她很要好,否则阿芳也不会介绍给他认识。读高中的夏燕那时候还未脱稚气,剪了短发,扬起了头。朱江站着给她扮了一个相,逗得夏燕笑得直不起腰来。照片背景是海面和礁石,站着穿着海关制服的夏燕十分清新,十分精神,朱江看了说:“真漂亮,不愧是巾帼英雄。”
“瞎说,不给你看了。”夏燕从他手中拿过镜框,半嗔半笑地说他,“这是在厦门海关查案件,我去核对进口物品时在鼓浪屿照的。”夏燕将照片背景告诉了朱江。
“这里风景优美,是名不虚传的人间天堂、度假圣地啊!”朱江又拿起照片爱不释手地细看。
在饭桌上,夏伯母边给朱江夹虾边说夏燕:“我这个阿囡,你不要看她平时文文弱弱,办起事来可是一丝不苟,拼命也要办成。”
“妈,你不要说了,人家都脸红了。”夏燕本来低了头剥虾,这会抬起头瞟了一眼朱江。朱江正盯着她看呢。
“我这个女儿,今后你交往多了就会知道,她外柔内刚,办事果断,处事有心计。就说在厦门那会儿,她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凭蛛丝马迹就查出了不少走私的汽车零件,事后,单位颁给了她一个奖章。”
朱江坐在椅子上边吃边点头称是,心里想,真是有幸,遇到了一个好姑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迎合思维——敲门砖(1)
1。 台湾老板的爱女
朱江在进入长三角短短两个月就打开了市场的一扇门,做了第一笔生意,对他、对公司都是鼓舞。对他本人而言,在三个月试用期间,首开纪录,旗开得胜,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对三一重工而言,四下江南都是无功而返,派出的第五批人终于在长三角落地开花,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成功的一半!
朱江在短暂兴奋之后,又投入了新的业务征程中。
他在浩瀚的信息大海中以敏锐和智慧的触角筛选出昆山某处正在建一个泵站,这是一个台资企业。从资料上看到他们需要一台37米的泵车和一台拖泵。事不宜迟,信息就是命令,要抢时间。这天,他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这个企业门口。
这是昆山到苏州的公路边上,也是繁忙的黄金水道边上的一个企业。一块沙场围起了几栋房屋,沿河的码头停靠着铁驳船,正在卸沙,卷扬机上的皮带将沙子源源不断地从船上输送到陆地,空中飞扬的沙子在沙丘上落了下来。
人声、机器声、叫喊声、金属器皿声汇集到了一起,杂乱无章的响声热闹非凡。
朱江看着眼前的情景,听着四边嘈杂的声响,职业的好奇心驱使他边走边看,转过了围墙,来到了简易公路边的大门口。
现在是下午三点多钟,正是最繁忙的时刻。
朱江走近门房,这是一间简易的小屋,确切一点讲是一间旧的民居瓦房,十五六平米左右。旁边是新的自动伸缩门挡着,可容两部卡车并排进去,场内停了五六辆汽车在等待装沙子。再往里面看,一片空旷的地上矗了一组罐子,看来,这里已安装好了水泥搅拌罐。听文新表兄讲他们急于买泵车,看来的确是迫在眉睫,朱江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急”字当头的情绪。
他紧跨几步走到门房,准备使出浑身解数来打开这扇大门。门房、传达的人员,就像这铁伸缩门一样,你按对了按钮,门就自然而然开了;一旦按错了,那就糟糕了,花三倍的劲和力都无济于事。他懂得这个道理,他也擅长“见面热”,这是他开门的特长。
两三个人屈膝围坐在门边闲聊,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朱江看在眼里,知道他们正在为某件事兴奋不已,他凑上去,说:“老兄,看来厂里生意很好。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他们看到这个小伙子笑着凑上来。
“哪里来的?”其中一位三十来岁的人随口问了一句。
“苏州。”朱江边说,边从口袋中掏出香烟一人递了一支。
三个人接烟,其中一个人接了后看了一下牌子。
“‘方塔’牌,好烟啊!”
朱江掏出打火机:“好烟是要识货的人来抽的。”随意的一句奉承话,惹得三个人哈哈大笑。
“我们都是老烟枪了,识货识货!”边上吸烟的人吸了一口,笑着说。
“你有什么事?”其中一个人边问边拖了一只方凳让朱江进去坐。
朱江跨进大门,坐下来,说:“我到前面一家企业谈事,路过这里,看到这里干得正热火朝天,一边装卸沙子,另外一边似乎在建厂。如今苏州昆山公路沿线建了不少新厂,看来,你们厂要大发了。”
“正是。我们这位台湾老总来得正是时候,自从他接手这个沙场,又申请建了泵站,业务就开始红火了,如今基建也拉开了场面。”穿厂服的老兄开了口,他应该是守门的,其余两个人应该是来凑热闹的。
“我们老总很精明,才四十多一点,办事、待人都一套一套的。”另外一位似乎在厂内做事,十分了解内情。
二、迎合思维——敲门砖(2)
正说着话,从里面开出一台三菱吉普车。
穿工作服的老兄,姓牛,朱江知道了他叫牛根生。这时,车喇叭响了,牛师傅按动了开门按钮,左手向汽车扬了扬手,示意出门。伸缩门缩进去了,汽车慢慢滑出大门,车上一个中年人笑着向牛师傅扬扬手。
牛师傅也笑笑目送汽车出门,然后回过身来坐定,话题就集中到老总身上来了。 “他叫洪天放,去年带了老婆来昆山,就在附近眉山雅舍租了一套房子住下来,天天开着这部三菱吉普上下班。他对我们工人很好,逢年过节按台湾风俗给大家发双薪和送礼物,大家做事也就比较卖命。他来了确实有一套办法,原来的沙场老板做得不好,他接手后,一天一个样,不愧是学经济管理的……”
牛师傅把他的老总宣扬成一个十足的好人、能人、高人。
“听说他和你们在同一个食堂吃饭?”边上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好奇地问。
“这有什么奇怪的,他们*节省是出了名的,另外和工人同吃可以体察民情,了解伙食好坏。不过我看后者才是真的。”牛师傅转过头去瞪了小伙子一眼,随手拿起一个青花瓷杯喝了一口茶。
“他太太来工厂吗?”另外一位穿夹克的青年问。
“他太太不常来,家里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儿需要照顾。”牛师傅显得很了解老总。
朱江坐在边上静静地听,这时,他掏出一包花生米来,自己抓了几粒往口中丢,同时,将花生米往桌上一放,对着大家招呼:“来,吃,这是我在前面摊子上买的,炒得还好,吃起来还脆、香。”
牛师傅听朱江一说,望了朱江一眼,笑了,顺手抓了一把,也往嘴里丢。
几个人都不客气地吃起来了,这是在闲聊时常会碰到的事,谁也不会问个一二三。
朱江想多了解洪老总的一些私事,所以变着法子问:“洪老总看来是有一个贤内助,会相夫教子。”
“洪老总的老婆确实贤惠,他这个家庭看来是美满的,可是,问题出在他那个女儿身上。”牛师傅卖关子,话到了关键部分就停住了。
那个小伙子却沉不住气,要听故事了,他问:“他女儿又怎么样?”
“唉!这个小妹妹在小时候得了一场病,之后就变成了哑巴,又不愿意见人,怕与人交谈交往,这叫什么……”牛师傅一时说不出这个词汇了,急得用手在头上抓头发。
“叫自闭症。”朱江笑着给牛师傅解了围。
“对!对!得了自闭症,至今还没有送到学校读书。洪老总急坏了。他夫人是讲闽南话的,普通话讲得不好,所以很少出门。托了人,也没有回应。”牛根生也为这个善良的老总着急。
“他太太怎么样想的?”穿夹克的年轻人发问了。
“她有什么想法,她从台湾来大陆,人生地不熟,还不全靠洪老总想办法。不过,我去过他家两次,这个女人很善良、很谦和,还好接近,她对我们工人也很关心。”牛根生很同情她。
“老牛!”门口来了一位大嫂,四十来岁。
“噢,吴嫂,进来坐一坐。”老牛抬起身子,朝门外望去。吴嫂五短身材,穿一件蓝色工作服,上面印着“眉山雅舍”几个字,一条牛仔裤把她的屁股绷得紧紧的。她手中提满了东西,左手是一袋鱼、香青菜,另一只手中是一袋熟食。
“不坐了,洪先生走了吗?”吴嫂抬头问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