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风雨人生 >

第9部分

风雨人生-第9部分

小说: 风雨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李达想,别人在你急需的时候帮助了你,现在不仅应当及时把钱还给人家,而且在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还应当鼎力相助。可是,作为才参加工作的人,每月就只有那么一两百元的工资,也不可能一下就还得清啊。何况,自己还要吃,还要穿,还要应酬呢。如果不催得那么紧,当然可以缓一缓,每月慢慢地凑合,陆续消化,不至于增添很多的利息。

  但不管怎样,对人家催得很紧的那些债务,李达必须立即还给他们。如姨父借的一千元和亲戚朋友借的几十上百元的零星债务,加起来需要两千多元。

  没过几天,姨父果然打来电话,问李达能不能把那一千元借款还了。李达说:“姨父啊,现在还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我会立即设法还给你。”

  倘若做个无赖,或者说有心机的话,李达完全可以推延。可是他不想这样做,而是他觉得农村的这些亲戚朋友确实都很困难,都没有余钱剩米,都差钱用,都希望李达能够早些还给他们。

  李达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他也希望能够提前偿还这些债务,开始寻思着怎样才能弄到钱。

  有一天,李达看到单位的退休职工付叔在营业门市转存一笔定期存款,本金两千元。他灵机一动,心想,付叔存钱不就是为了安全和利息吗?那时的存款利息非常可观,一年期的年利率是百分之十点九八,也就是说,一千块钱一年就可以获得一百零九块八角的利息收入。当然,贷款利息就更高了。李达和付叔已经混得非常熟悉,关系也处得十分融洽,他连忙找到付叔,把自己家里欠债的原因和还债的打算及想法毫不隐瞒的告诉付叔,说:“希望得到付叔的帮助,反正你那钱暂时不用,存在银行是为了获得利息收入,何不借给我周转周转,我照样按时还给你,照样把利息一分不少的付给你。”

  付叔早已对李达的经历有所了解,认为李达这个年青人还不错,能够从农村出来参加银行工作真是不容易;李达的工作能力和表现也有目共睹,大家对李达都很喜欢和信任,认为李达是个大有作为的年青人,单位对李达的前途也充满了厚望。这一点,付叔毫不怀疑。再说,把钱借给李达,即使到时候万一扯皮,你李达还逃得了吗?所以,根本就不担心收不回来。付叔觉得李达可靠,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当李达对他提出这个请求时,付叔没有讲条件就把刚存的两千元钱借给了李达。李达连忙拿回去还了姨父和其他急需用钱的债主。

  然而,要债的人却接踵而至,如其中一位老师借给他的五百元和信用社那一千元贷款催得特别紧要。李达不知如何应对,想来想去,他干脆把家里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文云主任,希望从银行借一笔五千元的贷款出来,把老家那边的债务全部还清,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文云主任想,李达虽然参加工作不久,但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个诚实可靠的人,是个能够承担责任和很守信用的人;如果能够帮助李达把家里的债务还清,李达就没有后顾之忧,就能更加安心地努力工作。于是,经过商量,大家同意了李达的申请。

  李达就这样从银行借出五千元贷款,除了三叔那三千三百元借款暂时欠着,把老家那边所有的零星债务一股脑儿地还个精光。

  老家的债务是还完了,但这边的新债却背上了,并且每个月仅利息就要一百多元。这对于李达来说,压力可不小啊,他每月的工资收入,除去利息支出和生活必要开支,根本就所剩无几。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别人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你,你总不至于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却见事不救吧。就这样,李达一参加工作就被债务束缚得紧紧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2。喜忧掺半三农情
为了完成全年任务,在年终即将到来的时候,李达把所有的贷款催收目标拟成清单,根据分布地域,作好上门催收的时间安排,并决定深入到农户家中了解为何不能按时偿还的原因。

  第一次出门是个天气阴沉的日子,李达和文云主任一道,选择贷款农户最集中的大庙村。大庙村看似在营业所附近,实则山高坡陡,看到屋,走得哭,这是大山深处对农户居住环境和崎岖山路十分贴切和形象的写照。他们从北边上山,眼看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是农舍,可走起来却好半天也到达不了目的地。每到一户农家,主人都表现出非常热情的态度,对贷款的情况毫不避讳,非常坦诚的告诉他们,家里当年的庄稼如何,收入有多少,遇到了哪些自然灾害,将怎样分期还款等等。所到之处,无不如此,李达深深的感受到,农户并不是不讲信用,而是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无论种植,还是养殖,科技含量极低,靠天吃饭的传统意识和方法决定了山里农村无法获得预想一样的收成,广大农户和自己的老家一样,无不生活在贫困落后的状态之中。

  中午,他们来到半山上的张姓欠贷户家,老张还是在五年前贷了三百元修建住房,至今本金一分没降。经过交谈,李达了解到老张是个思路清晰的人,他不仅身强力壮,除了把一亩三分地经营得十分到位,而且凭借木工手艺,每年能挣四五百元。可是,老张的妻子却是个老病汉,看了很多医生,吃了不少偏方,都没有多大的效果,挣得的钱全都给妻子治病花去了。尽管如此,他每年都坚持把当年的利息结得一分不剩。

  李达把老张的家境一看,知道这笔贷款眼前没有归还的希望,便和老张约定了还款时间,催促文主任赶往下一户。

  老张却拉着李达的手,热情的挽留道:“已经是中午时候,你们一定要吃了饭才能走。”

  李达执意要离开,文云主任却一点也不客气,对李达说:“既然老张留我们吃午饭,我们就吃了再走吧。做农村工作,只能是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必须不居一格随俗为便,否则,工作很难开展。”

  见文云主任要留下来,李达也只好入乡随俗。

  文云对李达还说:“我们搞农金工作,无论走到哪里,渴了不愁找不到水喝,饿了不愁找不到饭吃。这就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地方。”

  老张见文云和李达两人同意留下来吃午饭,简直高兴得像是遇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无不感到一种荣幸。他口无遮拦的说:“也只有你们来了,我才会真心实意的招待你们呢,你们才是真正支持农民的贴心人啊,要是那些收税的和收缴计划生育罚款的人,就是来讨口水喝,我也不想搭理。”

  听到这话,李达觉得自己到营业所工作算是走对了路,一种神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又见老张连忙催促妻子烧茶办饭,自己却出去买了一块新鲜的猪肉和两斤老白干。中午,又再三劝酒,硬是让文云和李达喝得满脸红霞才罢休。

  午饭之后,李达和文云继续沿着崎岖的山路往上爬,越往山上走,路越难行。冬天的天气短,等他们到达居住在最高处的那户农家,已经被山上的浓浓雾气遮挡了视野;而地上却是厚厚的一层积雪。天色明显就要黑下来,他们决定摸清情况后赶紧下山。 

  就在这时,一条黑色的看家狗恶狠狠地猛扑而来。听到狗吠声,从低矮的木屋里出来一位年青小伙子,连忙把狗赶到一边去。那小伙子姓乔,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他便成了家里的主人。

  李达和文云随小伙子走进木屋,只见火塘边燃烧着熊熊的柴火,这是高山人家冬天取暖的唯一方法。火塘边坐着一位老妇人,听有客人进屋,老妇人满脸堆着热情的笑容,在火光的映照下,可以看出她的双目已经失明。妇人便是小伙子的母亲,母子俩相依为命。听了来意之后,妇人更加热情欣喜,对已经欠了五年的贷款不置可否,说那贷款是丈夫生前买牛做生意贷的,结果买的牛死了,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背了一身债。这不,丈夫也在两年前生病去世。不过,她非常感激,说营业所的同志知道她家里出了事,有困难,一直都没有过分的催逼过。她爽快的对儿子说:“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这钱是该还的时候了。今年家里喂了两头肥猪,原本打算自己吃一头,卖一头为你订亲,我看,就先把贷款还了再说吧。”

  儿子很听母亲的话,也非常明理,信心十足道:“我还年青,亲事可以暂缓,只要不背帐,不愁挣不到钱讨不不到媳妇!”

  听他们这么一说,文云和李达都感动不已,高山之上居然还有这么通情达理的老妇盲人,令人钦佩啊。

  眼看天色已晚,他们拒绝了主人家的再三挽留,迎着夜色下得山来,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

  第二天,山上飞着雪,山下落着雨。下午上班后,乔氏小伙子和另一个帮忙的人果然背来一头猪肉。他们原本想把这头猪肉卖给肉贩子,以便把贷款还了,可是,因为路途遥远,三步一溜,五步一滑,好不容易才下山,肉贩子却以天时已晚市场已罢的为由,以期宰他一回。就在这时,恰巧被文云主任碰上。得知详情后,文云主任连忙叫他背到营业所来,给营业所的职工每人安排一块,按最高的市场价格计算,不让他吃半点亏。就这样,一次性收清了那笔贷款,小伙子如释重负,感激不尽。

  亲身经历和感受了农户偿还贷款的态度和决心之后,李达更加认识到农民的艰难困苦和淳朴品质。农民根本就不缺少诚信,只是自然环境限制了农民的视野和思路,他们拥有的是坚韧和挺拔的精神,可惜,缺少挣钱的门路。

  而在接下来的春耕生产调查工作中,却是另一种震撼。李达发现农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相当强烈,但农户在产业方面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其实,从银行出来的信贷资金并不少,支持“三农”的项目也说得上名目繁多,但农户并没有直接从银行取得现金支持,而是受行政计划的极端干预,以项目的名义获取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支持,然后承担相应的贷款。这种方式虽然减轻了银行的工作压力,但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行政为农民选择和规划的项目不切合气候、土壤、技术、市场等实际情况。还有就是挪用信贷资金,如用贷款完成税收任务就是非常典型的弊端。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农户很难通过这些项目得到实惠和效益。比如,规划的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项目,不分青红皂白,不管高山、中山还是低山,也不管是平地、陡坡还是瘦土,一刀切地要求家家户户人平达到好多好多亩,结果,不是因为气候不宜而产量极低,就是因为缺乏技术而遭受损失,许多农户极不情愿,前面种下去,后面拔起来,干脆就把那些用贷款高价从外地买来的苗木当柴烧,结果是种了好几年,一块地反反复复种了好几次,到头来还是空白一片,不仅种植失败,而且粮食歉收,得不偿失。还比如,政府规划的山羊、黄牛等养殖项目,一些乡镇根本就没有把这些资金用在项目上,而是挪作它用;待到下半年,县里、地区或者省里下来检查验收时,乡村两级干部来个夜过巴州,就从其它地方借来山羊和黄牛滥竽充数,一群群肥壮的山羊和黄牛非常壮观的被驱赶到公路上,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