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兑现咱们国家的老百姓在进入二十世纪是能够全面越温脱贫的这个宣言和承诺,为了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从上到下不得不认真对待,不得不如实核算和预测,可咱们城口县算去算来,就是存在无法交帐的可能性。这是个天大的问题啊,谁开得起这个国际玩笑?可是,要交上这笔帐,还得拿硬米米说话。这对于贫穷的城口来说,能够交上满意的答卷吗?
, txt小说上传分享
86。艰巨的政治任务(2)
要能向联合国交帐,要能在国际社会重塑声威,唯有说话算数,唯有说一不二。可是,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城口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要使老百姓凭借艰苦的自然环境,摘掉穷帽子进入新世纪,其任务之艰巨,压力之沉重,令人难以想象。因为这需要实打实的增收,需要实打实的拿得出符合要求和国际标准的硬米米。
当然,只要条件具备,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也并非难于上青天;不说别的,倘若交通便捷,善于组织和发动,从资源的角度来说,哪怕一把野草野菜,也能变它几块零散的现米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也无论加工业,还是商贸业,只要善于规划和经营,只要辛苦一点儿,哪一条门路不能为广大农户提供发财致富的机遇和平台?据此调查,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那就是启动资金,若是这东西多一点儿,他们就可以多买种子化肥农药,就可以多养几只鸡,多喂一头猪,多放几只羊。这正如人的身体,不怕有毛病,不怕缺少微生素之类的营养元素,关键要找到毛病的根源和出处,到底需要什么,然后针锋相对,对症下药,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贫困问题也一样,既然知道了农村农业农民贫困的根源在于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技术等最基本的营养元素,那么提供本钱便是医治贫困的最佳药方。可本钱从哪儿来?国家不是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开发办公室吗?扶贫办下达扶贫项目计划就是政府专门疹治贫困根源的最好办法,只要把脉一拿,就可以开药方,就可以把药方交给专家组进行集体研究决策,然后,让医生、护士等去完成剩下的工作任务。
农业银行就是专门承担这项护理工作的医生和护士,直接提供药品,还亲自打针输液。如果纯粹的社会服务倒也罢了,但问题还在于必须遵守“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这一铁的制度和原则,不仅要把贷款像药品一样卖给老百姓,而且最终还得在老百姓体魄健壮之后从他们手里连本带息还回来。如果把关不好,损失之后还得自己负责。农业银行虽然已经商业化了,但其命运还控制在国家的手中,国家要你活下来,你就可以安心的活下来;如果不听话,不让你活也是轻而易举小菜一碟。何况,你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广大人民群众维护了你,支持了你,难道在人民需要你的时候你连一点儿社会责任也不敢担当?现在,你所在的地区人民贫困,需要你伸出援助之手,你能袖手旁观么?这就是政治任务,你愿意也得做,不愿意也得做,一切行动必须听从指挥。
就这样,城口县三万多户建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就落到农业银行的头上,经过总体规划后,必须在半个月以内向他们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共计一千一百四十万元,户平达到四百元以上,时间就定在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只有在这时候及时发放到位,才不会误农时,才能让广大农民真正把钱用在火口上,才能发挥扶贫贷款的最大效应。再说额度,虽然叫小额,但也不能小得连一袋化肥都买不起吧,至少也得买几头猪几只羊啊,最起码也要有个三五百元。有了这样的规划,当年就可以增收一两百元,还怕打不胜这场越温脱贫的攻坚战?
这可把农业银行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不说别的,就是凭证也要几大车,全凭手工处理,还要直接把贷款发放到农户家里去。至于收不收得回来,那是你农行自己的事,反正财政是帮农户贴了利息的,不少你一分一厘,这就是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最高的标准。
李达作为分管信贷的副行长,成为农户小额扶贫贷款发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全行员工除了留守营业门市的,余剩八十多人分成四个小组,分片包乡,背包带据,仿佛军队一般,排成队伍,直接深入到村村社社,实行流水作业,不分早晚,发,发,发!不管昼夜,放,放,放!星期天到了,心头想的却是政治任务;节假日来了,牵挂的却是老百姓如何脱贫的问题。那些填写凭证的员工,尽管把手都写得又酸又麻又软,可还是咬着牙巴骨坚持着,不时把手伸一伸,又继续填下去。
窗户外面的农户,即使乡政府安排了专门人员维护治安和秩序,可他们还是想方设法从后面挤到前面,巴不得最先拿到钱。在时间紧任务重农户拥挤的情况下,尽管农行工作人员把声音都宣传哑了,再三申明和强调扶贫贷款必须偿还的政策和原则,可农民依然心存希望和幻想,甚至振振有词的宣扬道,既然是扶贫贷款,就一定不会偿还,咱们的社会就是好,国家就是知道农民的疾苦,口头上虽然大张旗鼓讲明必须还,还,还,实际上就是要农民得到实惠,就是给农民朋友发几个零花钱压岁钱。于是,那些不是建卡贫困户的农民,也来围山打猎,希望见者有份。只听得吵闹声,争执声,寻问声,什么声音都有;只见讨说法的,要公平和公正的,骂爹骂娘的,什么怪象都有。
那些把钱领到手里的农民可高兴啦,张扬着,欢呼着,车转身就去购买实用的种子化肥农药或者猪头牲口,真正把扶贫贷款用在了火口上,还一个劲的宣传和鼓励道,不要辜负党和国家的一片苦心啊,一定要争气呀,一定要脱贫致富才对得起国家和社会呀。
可是,少部分农民却不当回事,仿佛国家和社会欠他们的,党和政府该给他们,车转身就把钱拿去打酒喝,拿去上了牌桌子,几个小时下来,扶贫贷款就化为乌有,真他妈的不像话不叫人!对于这种人,李达等农行人,除了叹息和无奈,除了失望和惋惜,能有别的办法么?心里骂道,这样的人以后就是再困难也莫想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扶持!
半个月后,不,二十多天后,农行总算完成了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再立新功,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又一次写下辉煌的篇章。到年末,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城口全县人民全部越温脱贫,拿着这张满意的答卷,终于在国际社会上扬了眉吐了气。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发放扶贫贷款的过程中,农行员工是以什么样的精神心系群众,心系党和国家呢?过中的酸甜苦辣又有多少人领会?当扶贫贷款到期之后,会像政策宣传的那样,农民们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偿还么?扶贫贷款又将给李达等直接责任人以及社会信用环境带来什么影响?
87。大姐你别走
阳春三月,风光旖旎,李达带领队伍负责以小镇营业所为中心的九个乡镇小额扶贫贷款发放任务,已经有二十多天没有休息,远远超出原定计划半个月的时间。三月八日这天,该给女同胞放半天假,可女同胞们眼看着仅需最后一天的时间就能全面完成放贷任务,大家一伙计,不如干脆把贷款放完了之后连续休息两天,还可以想农民所想,急农户所急,把自己最宝贵的节日和时间奉献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不是更有纪念意义么?
为了这个更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为了这个更具有纪念意义的服务,农行工作组连中午也顾上不歇息,在镇政府的伙食团里,几个人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就把饭刨完,接着排成一列,坐在“一”字形的办公桌前,又开始流水作业。
农行工作组里有位五十多岁的大姐,姓任名明月,性格活泼开朗,泼辣大放,声音也特别的洪亮,人人都称她任乐天,乐观得哪怕天塌下来也能用双手接住。
任大姐负责受理农户小额农贷申请书,许多稍稍上了一点年纪的农民朋友识字不多,填个申请表都奈它不何,任大姐就接过农户的户口簿,验身正名后,亲自帮助农民填好申请书,然后让申请人签上名字,按上手印,再将申请书传递到下一个环节。
农民朋友排着长长的队伍,依次而来,都巴不得尽早把贷款拿到手里,只见前面的还没受理完毕,后面的又把户口簿递了上来。任大姐不仅没有一点儿怨言,而且来者不拒,热情接待,时不时还和农民朋友开开玩笑,人们在紧张而忙碌的情况下,总可以激起轻松的笑声与活泼的气氛。由于工作紧张,写字的右手一会酸软,一会儿麻木,一会儿胀痛,任大姐只好不时把手伸一伸,接着写下去。
镇政府也为农行工作组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决定在这场发放小额农贷的收官战役结束的晚上,为农行工作组好好的办一次庆功宴。根据镇长的安排,伙食团长早已专程到农村去买回上档的白酒、土鸡、腊肉和野生鲜鱼。
眼看着夜幕已经来临,伙食团各种美味佳肴已经就绪,只等待着大家一结束就马上开席。
这时,农行员工已经连续奋战七个多小时候,从中午工作以来,除了中途上厕所,一直没有停歇过,早已饿得肚肠不安分起来,咕噜咕噜的催着他们把饭吃了再说吧。
可是,他们安抚着自己的饥荒,心里说道,忍一忍吧,还有五十人五十笔业务,只需要五十分钟了,把这最后五十人的业务一办完就可以吃晚饭了。
就这样,五十人,五十分钟;四十人,四十分钟;三十人,三十分钟……十人、九人、八人……越来越接近最后的时刻。
可越到最后的时刻,越是心急、越是兴奋,任大姐开始大声的倒计时:“七、六、五、四、三、二……”在受理完最后一笔贷款申请书后,她怀着无比激动和兴奋的神情,充满胜利的喜悦,一站而起,双手伸向天空,大声的吼道:“嗬!嗬!嗬!!结束——”就在她把那个“束”字拖得老长老长,就要拖完最后那特别悦耳的音符时,眼前突然一黑,栽倒下去。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连忙把她扶起来,在卫生院医生的护送下,紧急赶往县医院。农行的工作组哪里还顾得上饥饿和劳累,哪里还顾得上去享受镇政府那一顿十分热情而隆重的晚餐?也跟着一道往县城返去。救护车上,除了医生,还有李达和另外两名女同志。一路上,两名女同志不时轻声的呼唤着:“任大姐!任大姐!”可是,没有一点回应。过一会儿,李达也轻轻的呼唤道:“任大姐!任乐天!任乐天!你是任乐天吗?”可是,没有任何的反应。
过一会儿,李达又摇着任大姐,轻声的呼唤道:“任大姐,任大姐!你要挺住啊,你叫任乐天啊,千万给我挺住啊!”
又问医生:“任大姐病情严重吗?该没有生命危险吧?”
医生安慰道:“看来问题严重得很,可能是脑溢血,能不能挽救得回来,就看她的造化了。”
李达不相信这是真的,他喃喃地说:“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是脑溢血,不可能是脑溢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