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隆起-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上述民营企业家的“悲壮”相比,有“红色民营企业家”之称的蒋锡培则更显机智与幸运,在企业发展的20年时间里,把“红帽子”戴了又取、取了又戴,而企业却在这眼花缭乱的戴取之间飞速发展。
1991年,蒋锡培在家乡某个开发区建厂。这个家庭式小作坊,主要产品只有照明用电线,生意却出奇得好,成立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462万元,第二年更是达到了1800多万元。但在考虑扩大生产规模时,蒋锡培却遭到了银行的“白眼”。 蒋清晰地记得当时去拜访一位银行行长:抱着一大堆甲鱼、鲑鱼等特产,蒋告诉行长自己有多得不得了的订单,银行资金投入进去一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是行长也很无奈:“小蒋啊,不是我不支持你,国家的政策我也不能违背啊。”
蒋锡培灵机一动,主动向当地的乡政府提出改制,把自办企业变为了乡办企业。1992年后,正是江苏及沿海地带“戴红帽子”现象盛行的时期,一顶“红帽子”,意味着从银行贷款、职工福利,到税收,都可以得到政策支持。但是要获得这顶帽子,却要付出“所有权”的代价。
为了企业的发展,蒋锡培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事实证明,这顶“小红帽”为蒋锡培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因为大量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远东集团在1994年销售规模第一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江苏宜兴最大的企业。
但不久,乡镇企业产权不清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开明的当地政府主动提出了退出。于是,在政府文件下发后3个月,远东迅速完成资产评估,年末全面推行股份制改革,在宜兴市第一个摘掉了“红帽子”。此后的1995、1996年的生产效率得以爆发式增长——2年时间远东利润同比分别增长和。
1996年的一次偶然机会,蒋锡培再次戴上了“红帽子”。经过近一年16次之多的谈判,华能、华电、中国电网、江苏电力等大型国企决定和远东集团一起共同投资亿元,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在当时,这被政府视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突破,而远东也借四大国企的入股,迅速实现同行业第一。
2001年,在国退民进的潮流中,蒋锡培又成功摘掉了第二顶“红帽子”。远东与华能等国有股、集体股股东签署协议,回购68%的国有股和7%的集体股,远东再次实现民营化。
蒋锡培对时机拿捏得当,在“红帽子”的戴与摘之间显得游刃有余,最终把“红帽子”变成他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最佳“魔术道具”。
像蒋锡培一样,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家在前两年掀起了一股“脱帽”热潮。2006年10月中旬,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座谈会上透露,工商总局正在研究名为集体实为私人投资企业的变更登记工作,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钟攸平所说的“名为集体实为私人投资企业”,正是通常所说的“红帽子”企业。中央部委层面出手研究为“红帽子”企业“摘帽”,这还是第一次。
第二章 首富们的肉搏战(27)
其实早在2005年末,国务院高层就曾在一份内参上批示,要求认真研究,努力解决好名为集体企业实为私人投资企业的变更登记问题。国务院最终确定,由工商总局负责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据国家工商总局人士介绍,在过去的五六年间,山东省有1万多家集体企业摘掉了“红帽子”,全国其他地区“红帽子”企业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
“洋帽子”满天飞
而近年来,很多民营企业又掀起了一股戴“洋帽子”的潮流。比如,本来是“土著”的内企,却纷纷跑到“鸟不拉屎”的某些太平洋深处的小岛上去注册,然后摇身变为外资企业;更有本来发展势头良好的民企,选择了直接向外资出让企业控制权。此举为的就是取得和外企一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据了解,中国目前吸引的外资中,至少有20%是“假外资”,这种投机现象人为地扩大了外汇供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在2006年被外资收购的中国企业名单上,我们可以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字:水井坊、统一润滑油、苏泊尔、德力西、家世界、五星电器……根据有关数据表明:2005年发生在中国的并购总额高达618亿美元,但到了2006年,这一数字迅速变成1006亿美元,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股权交易金额比2005年的增幅高达63%,远远高于全球同期水平。而外资的收购狂潮,是推进这个数额暴增的重要原因。以至于在业内流传这样一个笑话:在纽约飞往北京的一架飞机的商务舱内,十个乘客中竟有九个人是来中国收购企业的。另外一个人本来是来中国旅游的,但他在首都机场下了飞机后,马上又买票飞回纽约。他干吗去了?回去借钱去了!
面对满天飞舞的“洋帽子”,很多人表现出担忧,去年关于凯雷收购徐工案的激烈争论,便是一次集中爆发。但面对众人的担忧和责难,苏泊尔总裁苏显泽有自己的算盘:“如果利用国际的成本来融合中国的资源,让别人支付我们国际化的代价,是否会事半功倍呢?”
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源:作为非国民的外企,却能享受超国民的待遇,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只有24%和15%,在低税率基础上还有“两免三减半”和行业特殊减半优惠;而属于真正国民的内企,却一直遭遇非国民的冷遇,要交纳高达33%的企业所得税。
中国的企业所得税一直像一个“怪胎”。导致这个“怪胎”产生的是两部法律——一部是针对内资企业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另一部是针对外资企业实行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根据这两部法律,内资企业统一税率33%,内资微利企业享受27%和18%的照顾税率;外资企业所得税率为24%和15%,在低税率基础上还有“两免三减半”和行业特殊减半优惠,再加上税前扣除标准和退税优惠的不同。综合各种因素计算,外资企业实际税负为11%左右,内资企业综合税负在20%至24%之间,是外资企业税负的两倍有余。
给外企一双善飞的翅膀,却给内企一副沉重的脚镣,你让他们如何同台竞争?一个国家的企业所得税却分为两种,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也是世贸组织不允许的,更不符合公平公正的发展竞争原则。“双轨税制”造成了内外资企业之间、投资地区不同的外资企业之间税负相差悬殊,这种做法有悖于公平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阻碍了内资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的进程,大大制约了内资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抑制或冲击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实在是弊多利少。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外资创造了中国约33%的GDP,却只缴纳了中国约20%的税收;而外资企业所带来的就业机会,更是比他们挤垮的内资企业所造成的下岗工人少得多!
第二章 首富们的肉搏战(28)
而奇怪的是,这种“媚外贱内”的事情,却在中国持续存在了十数年而得不到更改。真是一大怪事!
“土帽子”开始吃香
“怪事”在近期似乎有了改变的极大可能——在2006年12月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上,《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经过表决,决定提请第二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而在今年年初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企业所得税法》终获通过。这表明,在不久的将来,两税将合二为一,税率统一为25%。
这个看似理所应当的结果背后,却是各个利益相关方激烈的角逐。
首先感到难以适从的是外资企业。早在2005年1月14日,便有54家在华跨国公司针对两税合一可能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联合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了一份报告,要求“取消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应有一个5到10年的过渡期”。据有关资料显示:作为外资企业的西门子集团,每年从税收的优惠政策中的获益大概占销售额的5%,按照2006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504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计算,西门子集团至少从中获益亿元人民币。如果两税合并,这部分巨额利益将烟消云散。
而两税合并的出台,来自国内的最大阻力是商务部。商务部由外经贸部门脱胎而来,吸引外资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一直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境外投资充满自豪感。而取消外企优惠政策可能带来的外资外逸,无疑是对他们成果的抹杀。所以商务部一再强调,外资对于中国的作用非常深远,应该继续大力增加外资数量,而中国面临世界范围激烈的引资竞争,对于外资的优惠政策还不宜全部取消。否则,外资有可能加速流向越南和韩国等优惠非常明显的国家。2005年7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就明确提出,现阶段中国相对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资源又短缺,在没有相对稳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况下,应该继续保持吸引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而一些地方政府对两税合并也极为排斥。我国的各种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都有各种各样繁杂的税收优惠措施。近年来,国内各地对外资的争夺愈演愈烈,近乎白热化,招商引资一直是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方面。对于东部的一些地区,外资已经成为经济和财税的支柱。而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除了充裕的土地供应和日益扩张的广阔市场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两税合并的大风一刮,逐利而居的外资企业肯定会更加谨慎。
而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是“苦孩子”,他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的挣扎更令人瞠目。而两税合一的法案通过后,很多国内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欢迎态度,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更是感到欢欣鼓舞。2008年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深深地感慨说:“两税合一,我们民营企业家盼了十多年了!”相信更多取得平等待遇的民营企业家们,会把头上的“红帽子”、“洋帽子”抛开,重新戴回让自己感到舒坦的“土帽子”。
从“红帽子”到“洋帽子”再到“土帽子”,这背后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和政策的更迭。但愿以后的中国企业界,不再发生“张冠李戴”的怪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首富们的私生活(1)
◎富豪们的奢华与克俭
无钱束缚手脚,有财放纵性情。
有钱了自然得享受。在国外,每到度假旺季,像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AOL…时代华纳集团前副主席特德?特纳等有着*精力和梦想的企业家们,都会暂时抛开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光着身子泡在他们的帆船上,成天浪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则热衷狩猎,在其美国的故居里至今仍摆放着从非洲打回的猎物标本……
更有好事者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计算如何挥霍他高达590多亿美元的天价财富,结论是:可以买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万部劳斯莱斯产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而比尔?盖茨最奢华之举,便是斥资亿美元和近10年的时间和心血,在美国西雅图打造的“未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