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钱-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践承诺而付出双倍代价。我也要告诉你:那一定值回票价!这一个项目的对象,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而且往来越频繁,就越能建立信用,越能扩张额度——越用越好用,越开口越简单,越借越过瘾,欲罢借而不能!
我有这么一个当年借钱的对象,某次在很久不见的场合相遇:“好怀念以前你到处借钱的时候,我们还常常可以见面。”
“呸呸呸,你希望我一直借下去呀!#&☆*……!好啦好啦!下次别人要借钱的时候,我也来找你总成了吧?”
你一定以为这是开玩笑?错了。最近我们见面的原因,就是我帮别人向他借钱。而且多年不借,一借就是125万,半年期。他就连是谁要用,开谁的支票都不问,只看见我在支票后面背书,就汇款了。
信用,是到处免签证的大国外交护照。
二、像多头股市一样的利润
人家借钱给你图些什么?你的第一个答案或许是“交情”,但更多人应该会回答:“利息”。
是的,重利轻别离,重赏得勇夫,钱使鬼推磨。给人足够吸引力的利得,当然是顺利借到钱的基本条件。
说来理所当然,道理人人知道。只不过真的在现实的借钱过程当中,却有太多人顾此失彼、瞻前顾后、顾盼得失……顾到人财两失。人失,指的是失了面子;财失,指的是利息没少付。
“拜托帮帮忙啦,我保证没有下一次了”这是最烂的开场白,退此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我可以付你利息呀!”废话,本来就该付利息。
“没那么多?那就只好向你先借9万了,哎……”犯忌讳:千万别羞辱你的对象,别显出你的失望,要知道每多一块钱就离解决问题进了一步。“先”?一个字就可以让你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对了,那个利息,能不能看在我们老朋友……算两分好不好?”捏一把冷汗,你到底是来借钱还是来买菜?
“好吧好吧,我不说了。就跟上次一样,两分半就两分半吧。”上次?下次?马上让人知道前面说的话也是放屁。
“……所以,利息是1900?2000?……”哎,真的不会算还敢出来借钱?假的不会算就更糟了。就是要算错也千万记得:只能错付多,不要错付少了。
“哎呀,你看看我,你算得没错,利息是2200才对啦。”切记,别让借给你钱的对方来计算利息,否则你一定会为此支付服务费。
“那这样,我付你一个月2100利息啦。扣个60好不好?”这样子还借得到钱的人都是靠祖上有德。60?真的有这样的二百五,满街都是,而且还经常埋怨,怪大家都不帮他忙。
“好嘛好嘛,我照付你利息就是了啦。我是说……”就别说了吧,已经说了两次了。切记,别在对方面前提“利息”这个字眼。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
请相信,在金钱往来的过程里,没有人不是心知肚明的。
刚刚这些错误你会犯吗?不会最好。你以为没有这样的人?太多人在捉襟见肘、阮囊羞涩、穷困潦倒的时刻还四处碰壁。这绝对不会没有原因。错犯多了,可能更会“人财再两失”:人再失,指的更是失去借钱的对象——以后别再来了。财再失,指的更是失去财务调度的目的——跳票了,垮了。
付利息,要像替子女付学费一样地心甘情愿。最好还能若无其事、理所当然。最高境界是付得让对方心悦诚服,让对方收到手软。我的一位女性友人,经常供我调度周转,双方已经早就是超过金钱往来的交情了。
“哎哟,我看你每个月付给我的利息那么高,怎么办呀?行不行呀?……”她是真心的替我忧虑。
“我是应急的钱。付给你的是小钱。我可以安心忙我的事,你就稳稳的别担心啦!”这是付利息的最高境界示范。
三、像保险行业一路的服务
你会开车吗?如有必要,会开快车吗?车开得够好吗?路够熟吗?
“五大条件”(2)
你以为我在劝你去开出租车?当然不是。我是在确认你有多少“服务人的本事”?想顺利借到钱,的确要有卓越的服务业的精神和本领。
一个好的保险经纪人最好要熟悉各行各业,在各领域都有熟人、熟地方。包括生老病死、吃喝玩乐、婚丧喜庆、灯红酒绿……甚至包括人力资源、房屋中介、婚友介绍、外劳聘雇……为什么?因为这样你会需要他,因为他“会服务”!
“会服务”对于借钱这件事的重要性,就像开银行的便利性一样。它不是成功借到钱的必要条件,却是“完美”借到钱的相对条件。
借钱的“完美”是什么?我用以下的“借钱百字诀”来告诉你:
想谁谁就报到,开口就借得到,要多少有多少,不低头不求饶。
期限越长越好,利息越低越好,抵押越小越好,消息越少越好。
过程新速实简,条件轻松扼要,气氛和乐融洽,出门好比在家。
交情越借越深,感情越交越好,宾主要能尽欢,意未尽情未了。
这100个字的最后4字是:借是不借。
没有问号,因为无须怀疑。既能保持姿态优雅,又能始终可进可退。借是不借?借是——不借。有借好像没借,最高境界。你以为做不到?我,已、经、做、到。
我为什么可以做到?因为我“会服务”!因为我有服务的本领。虽然是去向人家开口借钱,但是同时我可以为人家的家事作咨询,为人家的生意出意见,为人家的计划提供资源,为人家的需求找到出口。甚至最起码,假如人家什么都不缺,我还可以在人家的身边添和谐、增气氛……
具体地讲,去借钱的同时,也要关心人家的需要:身体状况?家人平安?住家环境?公关事宜?买东西有没有折扣?看医生有没有熟人?饭馆餐厅有没有好介绍?甚至分享最近听到的好笑话,告知自己最近的好消息,提供增进健康的小贴士,搬弄茶余饭后的马路八卦……
总之,千万别把借钱当成是只为了借钱。要记得,他借给你钱,只是回馈你所提供的诸多服务之一而已。“礼尚往来”,让“借钱”成为“全面关系正常化”中间微不足道、轻描淡写的一环而已。做到这一点,你就没有不能开口的人,没有借不到的钱。
四、像上市公司一级的蓝图
“什么样的人可以借到钱?”答案是:“会还钱的人。”
“什么样的人可以有钱还?”答案是:“会赚钱的人。”
“什么样的人可以有钱赚?”答案是:“有赚钱计划的人。”
所以,想要顺利借到钱,可千万别露出一副“我就是要借”的无赖样,也不能表现出“先借我再说”的猴急相,更不能摆出一脸“到底借不借”的流氓嘴脸,包括和你的家人开口也是一样。很多人连最身边的亲人都不愿意伸出援手,就是因为忘记这一点,而自认为“理所当然”。任何事情变得理所当然,就一点味道都没有了。金钱往来是如此,爱又何尝不是?
《孝经新语》:理所当然非为孝。
那么我们要表现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正确的呢?首先,要让借钱给你的人,对你有正面的评价。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
借钱给明摆着还不起的人不叫做“借钱”,叫做“施舍”。一般人对于施舍这件事,可就没有那么大方了。更何况,你说不一定是要人家施舍你3次、5次、100次?所以我们必须展现出“是急不是穷”的姿势,要提供出“钱即将要来”的信息,要明确传达“我有把握”的态度。给人家“可以放心”的充分理由,创造他把钱义无反顾掏出来的“冲动”。
其次,要让借钱给你的人对你有实在的放心。光是自吹自擂未必能够服众,而且西洋镜一定很容易拆穿。“冲动”很容易一瞬间冷却,“放心”缺乏实证基础很快会变成担心。这时候,你要提出周详的还款计划,包括借款期限、摊还期数、利息计算、担保条件、兑现工具等等。
以上所说的只能让你“看起来是负责的”。更重要的是,让人家相信你“的确是办得到的”。这就要靠接下来我说的,请你拟定好说法,包括:
★ 钱在哪里?
★ 能赚多少钱?
★ 什么时候赚得到?
★ 有没有风险?
★ 如果赚不到的备用计划是什么?
★ 为什么你承担得起利息?
★ 为什么你现在非要这笔钱不可?
还有还有,最要紧的:
★ 为什么一定要向他借?
最后,还要加强信心:“我的支票是铁票”,“我把这些先放在你这里”,“我的公司已经经营11年了”,“我下个星期把计划书给你看,你给我点意见”。总而言之,一定要显现出“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对了。
有些时候,最好还留一点余韵,话话家常、冲淡钱味,让船过水无痕:“我们下个月的家庭旅游可要记得……”,“你上回打听的医生我找到了……”,“我们的小孩应该一起去报名那个夏令营……”,这个准则绝对不只适用于借钱,举凡做生意、谈合作、接洽事情,甚至谈恋爱、论婚嫁……规划一张详尽的蓝图,描绘一块清晰的大饼是一定要的啦!
五、像手足相连一家的情感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五大条件”(3)
要想让借钱给你的人,用看家人,用看挚爱的眼神看你。你就要做一个“可爱”的人。
不是叫你耍白痴、装可爱,是要你真的做到值得人家灌溉、投资、照顾、拯救,要连他的家人都看得眼红(当然要面面俱到,想办法治疗他们的红眼病以减少阻力),要连他自己都说得出帮你的理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连你自己都相信:你是值得人家这样对待你的,你真的有那么“可爱”。
基本上有几个可以依循的轨迹:
“我是真的很努力,你随时可以来看看……”那你就要随时准备好,不是临时抱佛脚。
“如果成功,我一定会报答你……”那你就不要怕人家嫌烦,有机会就表达出来。
“我谢谢你如家人一般待我,但我只以恩人看您……”那你千万别得意忘形,造次冒进,有些距离要永远有礼地保持。
“请等待我,用有朝一日的成绩来彰显你……”,那你要记得常把努力的进程,用具体的证据呈现给人家。
以上的对白或许现在看来肉麻,那是因为它被独立呈现在这里。而在自然生活的情境里,当它有机会浮上你心头的时候,希望你就是那样想的。
做一个可爱的人,好处多多。这绝对不仅仅只有方便开口借钱而已。
第一,自己会爱自己。可爱到自己都觉得可以爱,那就真太可爱了。
第二,会认识更多新人。爱你的人会爱屋及乌,很有机会把你引荐给其他人。于是领域更宽广,机会更增加。
第三,改变人生走向。做一个可爱的人会导引你向正面积极的角度前进。你会惊讶于你之于周遭、周遭之于你的全面改变!
以上所提的5大项条件其实并行不悖。单一为之就可以让你的“借钱之旅”改头换面。如果你还能交叉运用、相辅相成,那么“借钱之旅”一帆风顺、鹏程万里非难事!举一个我自己融会贯通的实战经验:
1995年的某一个下午5点,我一如往常地为刚刚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