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责任无小事-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非常有必要认真仔细地对所有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工进行尽可能明确、细致的设计描述,清晰界定各个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职责,并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防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蚁穴”,确保企业健康常青发展。
有了规章制度,就必须落实下去,建立和完善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引导机制,对于那些无视制度、不守规范的人要严惩不贷,使员工养成规则意识,按规章制度办事,按规章制度落实责任。
监督不力,则落实不力
监督是落实的灵魂,所有善于落实的人都会注意监督组织所制订的计划的落实情况。监督能够确保一个组织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表去实现目标。不断地监督和跟进,就能够有效地发现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并促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和纠正,以期按时完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
工作的监督如果得不到严肃的对待,清晰而间接的目标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监督与控制而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时机,使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前者是只要做了,做得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由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后者则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常见的如企业中的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问题,导致有事情的时候没人负责。
1997年,美国安然公司为了保证员工不断进步,采用了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5个等级,这些级别将决定员工的奖金和命运。但是,事与愿违,这套系统实际上形成了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有位老员工说:“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和某人是竞争对手的话,我为什么要去帮他呢?”到后来,这种压力拉动型的绩效评估机制也就逐步转化为一种拉帮结派的官僚系统。有些经理开始捏造问题,篡改记录,赶走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员工,公司的衰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没有人监督或监督的方法不正确,都会直接导致责任落实的不力,作为组织的管理者,一定要做好工作的监督控制工作。
一般情况下,工作监督控制通常有三种方式:其一是管理者依据工作计划、工作进度与事先预计,安排自己在合适的时间(便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时机)去跟踪检查;其二是约定执行者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汇报工作进度与相关情况及相关原因;其三是相关职能人员(跟单员、助理、品管员等)应在什么时候进行跟踪监控、回馈信息或递交报告等。
有句话说得很到位:抓住不落实的事+惩罚不落实的人=落实。监控,关键还在于如何处理监控的结果。对于监督的结果,好的要给予表扬、肯定甚至奖励,总结成功经验;坏的则要及时纠正,要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要追究责任。
最后,强化监控还必须要强化落实主体的监控意识。如果落实主体缺乏监控意识,监控就会形同虚设。因此,要对落实主体进行思想教育,时刻牢固地树立自觉接受他人监控、主动监控他人的监控意识。
。 想看书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