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名人的那些事儿-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退一步进两步
在被监禁的日子里,罗蒙诺索夫依靠朋友们的关怀帮助顽强地支撑着。他继续翻译沃尔夫的《物理学》,他认真地写作《冶金学》一书。他恳求朋友设法弄到牛顿的《物理学》和《通用算术》。他思索着他感兴趣的一切问题。但是,严酷的现实境遇是不会让他逍遥自在的。科学院有权有势的老爷们不给罗蒙诺索夫发薪水。彼得堡的秋天寒气逼人,罗蒙诺索夫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境地。他有时被冻得浑身发抖,饿得眼冒金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提起笔来给科学院的掌权人写了一封信:
“鄙人已有年余未曾得到科学院的一文薪金,我因而处于极端困苦之中。现在鄙人身患重病,不仅无钱买药,就连每天起码的生活费用都无着落。”
利赫曼带回来了科学院的复信:“鉴于罗蒙诺索夫无钱使用,准予给他5个卢布。”
他看了这个由舒马赫尔签名的纸条,禁不住冷笑了一下。他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冷酷无情。他很想知道科学院最近发生的事情。利赫曼告诉他,舒马赫尔官复原职了,纳尔托夫又去主持原来的工作,最近发布了有关您的一个命令。他将这份命令递给他:鉴于罗蒙诺索夫副教授所获得的良好教育,兹对他免予惩处,并予以释放。但在宣布其过分无礼的行为的同时,要求他向教授们赔礼道歉;由于他在委员会和学术会议上干出的那些*无耻的勾当,决定将其薪俸扣发一半;罗蒙诺索夫还必须对枢密院办公厅立下保证:“下不违例,如若再犯,甘愿受罚。”
罗蒙诺索夫读完后,倔强地昂着头,呼吸急促,脸涨得通红,眼睛里迸射出愤怒的光。利赫曼悄悄地说:“请想想吧,舍此就没有您的实验室,也不会有教授职称。您如果不承认所犯的过错,您将依然会受到监视。”他碰了一下罗蒙诺索夫的手,微笑着看着他。“认错吧,罗蒙诺索夫先生我受委托转告您,在学术会议上您应该怎么做。您要按照所有的格式写好致歉书,就像教授老爷们要求的那样。”说完,他期待着罗蒙诺索夫的回答。罗蒙诺索夫的大脑急速地分析着眼前的局势,他明白了利赫曼的良苦用意。他眼前呈现出了他梦寐以求的实验室。多少个不眠之夜,一直到微小的细节都仔细考虑过的实验室,如今又有了希望。这时,他挥手一抓,像是一把要抓住实验室的形象,然后,迅速坐到自己的桌旁,抓起笔,铺开纸,一字不改地用非常漂亮的拉丁文写出了“保证书”。
利赫曼教授会心地笑着,他为自己的朋友的执著精神而感动,更为自己的朋友懂得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而庆幸。
1744年1月27日,罗蒙诺索夫在科学院会议上当众宣读了“保证书。”会后,他得到了获释的命令,长时间的家庭监禁解除了。他重新获得了自由。他很快又写了一份关于建立化学实验室的请示,随即递交科学院办公室。尽管这个获释第一天的行动又惹怒了科学院舒马赫尔院长,书面批复:“递交该呈文的罗蒙诺索夫副教授,任何事情也不准许他做。”但是该请示显示了他为*科学事业斗争到底的决心。
罗蒙诺索夫从未在任何困难面前低过头,而且从不忘记他既定的目标。他从抵制继母对学习的干扰,到反抗父亲对他的外出求学的阻挠;从突破出身贫寒的障碍,挤进莫斯科的救主学校,到被破格保送到圣彼得堡科学院;从凭借品学兼优获取留学德国的机会,到战胜在弗赖堡的挫折历尽艰辛返回祖国;从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当杂差,到获取了物理学副教授的职称……他的人生的足迹总是向着一个终极延伸。当他向那些鄙视他的渔民出身的人忏悔和公开认罪的同时,实际上却感到与建立*科学体系,以及在*提倡人民教育的目标,更接近了一步。他没有自己的庇护人,他从大海边走来,一身海腥味,一副破旧的行装标识了他的社会地位和现实生活状况,但是他丰富的知识,超凡的智慧,好学不倦的精神给他带来了福音。他相信科学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
也许是苦尽甜来吧。1744年春天取代了寒冬,罗蒙诺索夫的命运出现了转机。这一年的初夏,他的妻子丽兹白特带着女儿凯金卡来到*科学院。夫妻两地分居三年后一朝团圆,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活泼可爱的女儿怯生生地看着从没有见过面的父亲,使罗蒙诺索夫感到对妻子和女儿欠帐太多了。自从回国后,他因为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保障,连给妻子写信的勇气也没有,三年光阴,妻子思念他的心与日俱增,竟通过*驻德大使馆找到了他。他多少有点内疚。丽兹白特理解丈夫的处境,她依然深深地爱他,用她的温柔抚慰他的时而焦燥,时而忧虑的心。
科学院对丽兹白特的到来表示了特别的关照,专门为罗蒙诺索夫安排家室拨了一套住宅。罗蒙诺索夫搬进了分给他的新住宅,他在丽兹白特信赖的目光下,心情好极了。就在这种好心情里,罗蒙诺索夫接到通知:实验室批准了。这个好消息带给他大展宏图的希望。
一年之后,1745年7月1日颁发了谕旨:化学实验室将由女皇陛下办公厅负担建造费用。使他的构想得以变成现实。他亲自监造,督促工程的进度。这座不大的建筑物——长14米,宽10。5米,坐落在科学院的花园里,在他家的旁边。经过了3个年头,实验室峻工,并交付使用了。从这一天开始,罗蒙诺索夫开始留在实验室过夜了。
应当庆贺的第二个胜利是,1745年8月,罗蒙诺索夫被授予化学教授职称,他荣幸地成为科学院院士。从此他以和别人同等权力的院士身份,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了代表会议。他终于牢牢地站稳了脚根,他意识到,他的祖国需要他,世界上任何力量也剥夺不了他追求科学的权利。他炽烈地、大公无私地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十一永不满足的人
罗蒙诺索夫的面前总是待解的未知数,他自幼形成的爱刨根问底的性格,使他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现有结论的人。探索物质微粒的强烈愿望主宰着他,他为此而苦苦思索。他执迷于物理学,他沉溺于用实验证实那些困扰着人们的为什么。他认为物理学的实质就是研究物质的结构,也即是研究围绕着我们的可见的自然界的结构问题;而自然界,或是我们所见的一切物质,都是由被称为“原子”的不可见的微粒组成的。而所有这些原子——自然界的元素,则具有延伸性,非渗透性,此外,还有能量和运动的特性。
他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的质量守恒实验。他用明晰的语言阐释了他的伟大发现:
物质守恒定律与运动守恒定律是不可分离的。一切物质经过各种化学变化都是不变的。如果取少量的银,通过硝酸使其与盐化合,然后再从那个盐里把盐取出来,银的重量依然不变。在我看来,从这一法则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会无影无踪地消逝,而且在整个自然界,什么东西也不会消灭,只不过是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而已。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变动总是这样的:一个物体失去多少,另一个物体就会得到多少。因此,如果哪里损失一些物质,那么另一个地方一定会增添一些物质。你熬多少小时夜,就损失多少小时睡眠。这个普遍的自然法则也可以推广到运动定理上去;由于一个物体总是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别的物体,它自己失去多少力,受它推动的另一个物体就接受多少力。这就是不可动摇的一条宇宙法则。
罗蒙诺索夫的伟大发现震动了整个欧洲。在圣彼得堡科学院,那些囿于陈旧学说的教授先生们对这个伟大发现极力诋毁,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挠科学真理的光辉。罗蒙诺索夫勇敢地前进,他高举*科学的旗帜,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冶金学、地质学、语言学及诗歌和绘画艺术等众多的领域拓荒,他勇敢地*了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领域,凭借他的勤奋和才华创造了*科学的崭新时代。罗蒙诺夫具有下列成就:
——1750年《论热与冷的起因》问世。这部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不断发展的热的分子动力论。
——1751年9月发表《论化学的用途》,文章的全名是“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1751年9月6日在帝国科学院公开学术会议上论述化学用途的演讲”。他在该文中全面阐述了自己对化学的任务、化学在工业生产发展中的意义、*发展化学的途径等问题的观点。
——1752年《论玻璃用途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技术和自然科学所持的进步观点。这封散文体的书信采用了诗歌的形式。这是罗蒙诺索夫最感人的诗篇之一。
——1753年末《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论电的作用引起的大气现象》一书。书中载有罗蒙诺索夫收集的实验数据。他在1752年的一份报告书中提到过这类实验:“曾就大气放电现象进行观测,危险殊多。”这些实验证明了天空闪电和电火花的性质完全相同。
——1754年开始写作《俄语语法》一书,次年完成。该书第一版于1757年问世。
——1760年完成《论北极海冰的成因》的论文。这一年4月30日,瑞典科学院选举罗蒙诺索夫为名誉院士。瑞典科学院称赞他“学识宏大博深,功绩卓著,于学术界久负盛名,当前致力于各门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之改进与阐述,治学勤奋,成绩斐然,瑞典皇家科学院得与此稀世奇才合作共事,亲密无间,深感荣幸之至,受益匪浅……”
除上述成就之外,罗蒙诺索夫致力于发展*的科学教育事业。他从1746年首次改用俄语讲课,以利他的学生学会和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这在*的教育史上被称为“大胆创举”。继此之后,他在长期教学生涯中,总是把传授知识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结合起来。他不止一次大声疾呼: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限的。这种认识越是无比深奥,我们越要专心致志地索它。这和无底夜空的深渊有着共同之点。
为了使*的科学事业人才兴旺,后继有人,他提出了创建莫斯科大学的构想,并努力实现这一构想。他说:“我首先考虑的是我们的教育事业,为了不使我们落在其他文明民族的后边,必须指出这样的前进道路。”他多次发表意见,说明很有必要开办一所新的大学,他还草拟出一份教学大纲,破例废除了神学课。他写道:“神学毫无用处,谁也不需要它。”在罗蒙诺索夫的倡导和直接参与下,莫斯科大学建立起来了。1755年莫斯科大学正式开学上课。这所大学采取了比彼得堡大学*得多的办学方式,显示出了诱人的生气。
罗蒙诺索夫对绘画艺术充满兴趣。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威尼斯玻璃工艺品和罗马的镶嵌工艺品。他被光彩夺目的镶嵌工艺品迷住了,简直神出九天之外。从这一时刻起,他醉心于镶嵌画的创作了。他把花园深处的那座小房子辟为画室了。他用玻璃片在画板上镶嵌人物形象和自然背景,创作了组画——《彼得大帝》。为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罗蒙诺索夫进行了2184次试验,研究镶嵌工艺品的结构,最后,他创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