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名人的那些事儿-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份到达季夫里斯。1837年,莱蒙托夫开始记录有关阿希克·克里布的民间神话(《阿希克…克里布》),他努力再现东方语言的色彩和“土耳其”说书人的心理活动;诗人在《捷列克的恩赐》、《哥萨克摇篮曲》和《逃亡者》中揭示了高加索民族的性格。在皮亚季戈尔斯克,莱蒙托夫遇见了莫斯科寄宿学校的旧交·M·萨京以及别林斯基和·B·迈尔医生(《梅丽公爵小姐》中韦尔纳医生的原型);结识了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C·И·克里夫佐夫、B·M·戈利岑、B··利哈廖夫和M·A·纳济莫夫),与A·И·奥多耶夫斯基过从甚密(1840年写下《追忆A·И·奥多耶夫斯基》)。
六绘画创作期
在流放期间和以后的日子里,从小痴迷绘画的莱蒙托夫的艺术天分充分展露出来。他的画主要是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种类有风景画、风俗画、肖像画和讽刺画,其中又以高加索题材的画为最佳。
经过外祖母的多方奔走和向A·X·本肯多夫疏通,莱蒙托夫的流放时间缩短了。1837年10月莱蒙托夫接到调往格罗德诺骠骑兵团(诺夫哥罗德州)、然后调回位于皇村的禁军骠骑兵团的命令。1838年1月下旬,莱蒙托夫回到圣彼得堡。1838…1841年是他在文坛名声大噪的几年。他很快*普希金文学圈,认识了B·A·茹科夫斯基、П·A·维亚泽母斯基、П·A·普列特尼奥夫和B·A·索洛古布,卡拉姆津家庭接纳。最后一次流放前,莱蒙托夫在卡拉姆津家中阅读了《乌云》。1840年,其生前唯一一部诗集和《当代英雄》在圣彼得堡发行。不算上剧本和未完成的散文体小说,到1840年,莱蒙托夫留给世人的作品包括约400首诗歌和30首长诗。其中绝大多数是在诗人死后发表的。
七小说创作期
1838…1840年,诗人加入“16人小组”…一个由小圈子行为规则和成员的政治对立情绪联合起来的军界年轻贵族团体。这一阶段,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体小说中似乎运用了普希金的一些方法。但莱蒙托夫散文体小说的基本架构(诗歌亦是如此)在许多方面与普希金是对立的;普希金散文体小说的简约和诗歌“和谐准确”的风格不是他的特点。莱蒙托夫并没有与普希金的圈子结成密切的关系:无论茹科夫斯基、维亚泽姆斯基,还是普列捷尼奥夫,远非所有人都接受他的创作。“有选择”地接受他的还有正在形成的莫斯科斯拉夫主义小组。莱蒙托夫也在仔细观察未来斯拉夫主义者(A·C·霍米亚科夫、Ю·Ф·萨马林)的活动,与他们保持着私人关系,还在《莫斯科维亚人》(1841年)上发表叙事诗《争吵》,但对待他们理论中的社会哲学基础却态度冷漠(《祖国》1841年)。
与莱蒙托夫关系最牢固的是《祖国纪事》杂志社。正是这家杂志刊登了他生前和死后发表的大部分诗篇,以及《贝拉》、《宿命论者》和《塔曼》。
1840年2月,在公爵夫人拉瓦尔的舞会上,莱蒙托夫与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发生冲突;直接原因是上流社会的竞争…两人都对M·A·谢尔巴托娃公爵夫人感兴趣,而公爵夫人更喜欢莱蒙托夫。争执超出了私人范畴,上升到捍卫国家尊严的层面。2月18日举行的决斗以双方和解结束。但莱蒙托夫还是被交给了军事法庭,朋友和文学界的相识纷纷前来探狱。在此期间,对莱蒙托夫与巴兰特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新的解释,这恶化了事态的发展。1840年4月,上面发布将诗人调往高加索现役军队田加骑兵团的调令。他6月份才踏人斯塔夫罗波尔高加索军队司令格拉别的房间,7月份就参加了与高加索山民的小型战斗和血腥的瓦列里克战役。
莱蒙托夫1841年2月初,莱蒙诺夫得到两个月的休假,返回彼得堡。他因作战勇猛而被推荐受奖,但尼古拉一世拒绝了推荐。诗人在首都度过的3个月中备受关怀;他有很多创作计划,打算退役并重新投身到文学活动中。在高加索接触到的东方精神生活令他感兴趣;在自己的一些作品中,他触及到了“东方世界观”的问题(《塔马拉》、《争吵》)。1841年4月14日,没有得到延期许可的莱蒙托夫回到高加索。5月,他来到皮亚季戈尔斯克,获准在矿泉停留疗养。在这里,他写下一系列诗篇:《梦》、《悬崖》、《他们相爱……》、《塔马拉》、《约会》、《叶》、《我独自上路……》、《海的公主》和《预言家》。
在皮亚季戈尔斯克,莱蒙托夫找到了过去的老友,其中还有士官生学校的同学马丁诺夫。一次,在韦尔济林的家庭晚会上,莱蒙托夫的玩笑激怒了马丁诺夫。争吵过后马丁诺夫发出决斗的挑战;莱蒙托夫对这个小争执并未在意,接受了挑战,他没打算向同学开枪,结果自己被一枪打死。莱蒙托夫被安葬在塔尔罕内的家族墓穴中。
………【第二十五章 罗蒙诺索夫】………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1。19…1765。4。15),*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出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卡亚省杰尼索夫卡村一个渔民家庭。1730年到莫斯科考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1735年转入圣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学习。1736年又被送到德国留学。1741年回圣彼得堡科学院,任物理学副教授。1745年8月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和化学教授。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创建了*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55年创办了莫斯科大学。1760年他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7*年当选为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1765年4月15日卒于圣彼得堡。
罗蒙诺索夫生平
1711年11月19日,罗蒙诺索夫诞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霍尔莫果尔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个富裕的渔民。阿尔汉格尔斯克是当时*最大的海港城市,英、荷等国的商船经常来往于此,这种环境对他从小的兴趣和志向颇有影响。他从10岁起就协助父亲捕鱼,与狂风恶浪搏斗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美妙幻化的自然景色开阔了他的视野。罗蒙诺索夫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目不识丁的父亲不能给他以任何帮助。他只能向邻居学习识字,如饥似渴地阅读所能得到的一切书籍。
1730年,年青的罗蒙诺索夫到莫斯科冒充贵族子弟考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他不顾生活条件的艰苦,无视贵族子弟的歧视,发愤学习,不久成为该学院成绩最优异的学生。1735年,他被保送到圣彼得堡科学院读书。1736年秋天被学院派往德意志学习矿业,先入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等,后到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学。1741年,罗蒙诺索夫回到彼得堡科学院,从此,他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1745年8月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和化学教授。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创建了*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55年创办了莫斯科大学。1760年他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7*年当选为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
罗蒙诺索夫对祖国有着深切的爱。他毕生的活动就是为了改变*的落后面貌。当时,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一些外国人,看不起科学文化落后的*。罗蒙诺索夫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为*科学文化的独立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俄罗斯大地能够诞生自己的柏拉图和智力灵敏的牛顿。”
他不仅用这诗来激励别人,也用来激励自己。
他只活了54岁,1765年4月15日逝世,只工作了24年,但他把每一分钟都献给了祖国。他对物理、化学都有杰出的贡献,对语言学、文学和哲学都有所建树,对历史、天文、地质、矿物、航海都有所研究。为后人留下很多重要著作,给俄罗斯文化增添了光彩。
罗蒙诺索夫的主要事迹
一爱刨根问底的孩子
1711年的一天,濒临白海的杰尼索夫卡村村边的小木房传出了婴儿坠地的第一声啼哭,那响亮得几乎惊天动地的哭声。瓦西里·多罗费依奇·罗蒙诺索夫听着儿子的哭声,激动得跺脚,过道的地板被踩得咯吱直响。阿莲娜·伊万诺芙娜听见了刚刚降生的儿子的啼哭,她忘记了疼痛,她爱怜地看了儿子一会儿,含着幸福的微笑睡着了。
好消息很快在附近传开了,全村的人纷纷向瓦西里·多罗费依奇·罗蒙诺索夫夫妇祝福。祝贺他们喜得贵子,祝福阿莲娜·伊万诺芙娜母子健康平安。该给孩子起名字了,瓦西里·多罗费依奇夫妇给儿子取名为: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阿莲娜·伊万诺芙娜则疼爱地称呼儿子为米舒特卡或米申卡。
罗蒙诺索夫的父母是一对恩爱夫妻。父亲是一个能干的渔民,身材高大,宽宽的肩膀,粗壮的胳膊,一双有力的大手。他不识字,是个大老粗,为人严厉,性格刚毅,但做事精明,具有勤劳的美德。他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疼妻爱子,对妻子的请求总是让她满意。他反对儿子读书,但由于妻子坚持,他就不反对;他不识字,常说:“我是大老粗,这不,也活到今天了。”但妻子要他给买一本《圣经》,他亲自跑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大街去订书。他疼爱儿子,每次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摇篮边,用那只饱经海风吹打,海水浸泡而变得粗糙的手*着孩子绸缎般的软发。儿子渐渐长大,他看到儿子天资聪慧,自豪地向妻子夸赞儿子:“准是个机灵鬼。”他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像他一样挑家过日子,继承下他的家业,成为一个出众的渔民。
因为没有文化,罗蒙诺索夫的父亲眼光短浅,甚至有些愚昧。他反对儿子读书,认为读书识字没啥用处。他宁愿花很多的钱给儿子买鹿皮袄穿,也不给儿子买喜欢的书。他要求儿子听他的话,依照他的心意做事,儿子的请求不合他的意愿就是说上一百次他也不答应。每当他对像他一样倔强而任性的儿子大发雷霆的时候,只有罗蒙诺索夫的母亲能设法平息他的怒火。罗蒙诺索夫走上科学之路的奠基人是生他爱他抚育他的母亲——阿莲娜·伊万诺芙娜。
阿莲娜·伊万诺芙娜是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她生在一个神职人员家里,她跟父亲学会了识字。她性格温柔,聪颖贤淑。她嫁给罗蒙诺索夫的父亲后,用她的一颗温柔的心创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她爱自己的丈夫,以女性的温柔抚慰丈夫的身心。丈夫在家的日子,她每天都要做好可口的饭菜,丈夫出海打渔去了,她每天为他祈祷,企盼他平安归来。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她同村里的姑娘、媳妇们相处得如同姐妹。她虔诚地信仰*,把家中的神龛圣像揩擦得一尘不染。她干家务活利索,比如,洗衣,做饭,做针线,补渔网……还能把儿子照看好。每天晚上忙完家务,她的功课就是小心翼翼地把《圣经》放在干净的桌子上,拨亮灯,屏住气静心地阅读起来。
罗蒙诺索夫*着母亲的*长大,他躺在摇篮里,眨着一双黑亮亮的眼睛看着母亲的微笑,听母亲和他说话,听母亲为他唱歌。阿莲娜·伊万诺芙娜觉得她说的所有的话,儿子都能听懂,她唱的每一支歌,儿子都欣赏得了。事实上,这正是无意识的对罗蒙诺索夫的早期智力开发。
罗蒙诺索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