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1983-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家报纸的总编是不是脑袋进水了?随着戈文的目光一一掠过这些评论,他不由的在心中泛起一阵怒火,这份行时间仅仅才三个月的上海地方报纸简直就是想靠着博取群中的眼球来出位,看看这些评论都写了些什么!
不管是读者来信还是所谓的理论界和思想界专家在评论里都不约而同的有着相同的观点,他们都叫嚣着《羊城晚报》这样的做法是在煽动群众,是赤1uo1uo的宣扬资本主义的伪善……
这其中观点最尖刻的就是一个叫做段启刚的资深评论家,他表在《新周刊》上的评论语言之尖锐内容之大胆绝对可以让人瞠目结舌。
“……作为全国有数的大型办刊《羊城晚报》竟然在社论中鼓吹个人生命价值论,其反动的嘴脸浮于言表。早在1957年前后,我国就曾开展过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大批判。在这场大讨论中,理论界统一了步调,一直承认人道主义就是反动的地主、资产阶级的人xìng论。人道主义和阶级斗争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说人道主义就是阶级投降主义,是对**的背叛!现在《羊城晚报》竟然公然宣扬人道主义jīng神,这样的言论、这样的报刊,就是潜伏在人民群众内部的间谍,是……”
cao!一直都很好脾气的戈文看到这里不由的骂出一句脏话来,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这报纸简直太无耻了!到底是什么总编能做出这样的丑态来!还说《羊城晚报》误导群众,尼玛的,这些文章不也是在误导群众吗!
编辑部里关于此事的讨论仍然在继续,一个个xiao道消息漫天飞舞,好的、坏的都似模似样,戈文从来没有现这些老男人老nv人竟然也是这么的八卦。
于是戈文就在这样烦躁的心情中度过了一天。
*********************
ps1:
来个互动游戏吧:
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家报社的总编,这个总编可以有着8o年代人的僵化、刻板、教条思维,也可以是怀着某种目的(如讨好某个领导)……
不管怎样,你们要在自己的报纸上表达对《羊城晚报》社论的反对,嗯,就像是这章叛儿写的那样。
要是有筒子能带入到理论界、思想界的身上,从哲学的角度贬斥《羊城晚报》的社论的话,那就更妙了。
有兴趣的筒子们可以在书评区留言,把你代表的报社观点写出来(一段话就行了,尽可能的模仿报纸上的体裁,如读者来信、评论、专栏等),同时要加上xx报xx版,以及自己带入的总编名字。
写的好的段落,叛儿会cha入到这一章,同时被选中的总编就当做一个龙套吧。
参考资料:百度:张华: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这就是xiao说里大学生救掏粪老人情节的来源,生在1982年)
突然间想起这么一个活动,是因为叛儿现想要写点有深度的东西简直就是在自己挖坑埋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叛儿写到现在现这一章有点写不下去了。自己在本章中写的那些报社观点,太不像了。泪……
………【第45章 《光明日报》的态度】………
戈文的这篇名为《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社论在表的第三天终于jī起了一线新闻媒体的反应。不过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这些报纸上的评论并不简简单单的赞成或者是反对《羊城晚报》的这篇社论,而是聘请了思想界及理论界的一些国内著名的学者来撰文讨论人道主义是否应该重新认识,要知道在六七十年代人道主义确实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人xìng论,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光明日报》可以说是“大学生勇救掉入粪坑的掏粪老人”事件的主要报道媒体,早在事件之初,《光明日报》就以头版二条用三行题表了大学生张华光荣献身勇救掏粪老农的消息,并在消息后配有专mén的编后。此后,关于大学生张华的消息更是占据了《光明日报》重要版面的最显著位置。比如二版整版配评论员文章表长篇通讯,比如头版半版配编者按表的评论,当社会上出现大学生救一个掏粪的老人到底值不值得的讨论时,《光明日报》更是每天在报纸的版面上撰写关于大学生张华的文章,报道、通讯、各地学习体会等等,几乎所有的新闻体裁都使用上了。而这也正是“大学生勇救掉入粪坑的掏粪老人”事件能成为社会讨论焦点的关键原因。
面对《羊城晚报》社论赤1uo1uo打脸的行为,7月21日,《光明日报》终于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不同于那些地方报纸的评论报道,《光明日报》的手段称得上是光明正大,让人无比的信服。
7月21日的《光明日报》邀请了两位理论界思想界的知名学者在其二版上表自己的观点,由这两位学者所撰写的文章最后,署名都是“我国著名理论家、思想家xxx同志”,其后更是附有该同志的相关介绍。这样的增加自己报刊信服力的手段倒是让戈文大开眼界。
“我国理论界在六七十年代对于人道主义的批判受时代的限制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这才是真正的学者专家,瞧,人家一句废话都没有,直接将那《新周报》上所谓的段专家一巴掌拍死。看到这里戈文心中暗暗高兴,可惜看不到那个所谓自称是资深评论家的段启刚的嘴脸,想必看到《光明日报》后,他的脸sè一定很好看吧?
“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了人道主义的内容和xìng质,而且是彻底的人道主义、是真正的人道主义。……马克思理论所提出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的学说才是科学的人xìng论和人道主义,而7月19日《羊城晚报》社论所提出的‘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提倡的肤浅的人道主义jīng神,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合适的!……”
擦,当我没说,这家伙比起那个段启刚也好不到哪去!
戈文没好气的将目光投向另一篇所谓的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心目中已经开始对《光敏日报》产生了一点点不满和担心。若《光明日报》真的是因为被《羊城晚报》的社论驳了面子而故意找些反对的文章出来,这倒没啥大不了的,怕就怕《光明日报》刊登这样的文章是不是象征着什么,要知道《光明日报》是**中央的机关报之一,是直接由中宣部领导的官方新闻媒体之一啊!
“人道主义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位,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人道主义用以观察历史的准绳,始终是人类的天xìng。这种人类本xìng往往被解释成永恒的、不变的。
人道主义曾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人道主义是一种伪善的主义,是替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服务的主义。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人道主义,一方面要肯定人道主义尤其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要让人道主义转变成为无政fǔ主义,那将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灾难。
……”
这一位专家学者说的似乎是正确的,可为什么我感到这么别扭呢?戈文皱起了眉头,然后他有细细的将这篇文章看了一遍,然后才现了其中的奥妙:hún蛋,这是污蔑!虽然这篇文章中通篇都是让人正确认识个人生命价值、认识人道主义,可是字里行间一直都在暗暗的正对戈文的那篇社论,并危言耸听说提倡个人生命价值就是在宣扬无政fǔ主义。
妈的,越是有文化的人就心眼越坏!看着眼前的《光明日报》,戈文情不自禁的骂了起来。
除了《光明日报》针对《羊城晚报》社论的文章登载了意味深长貌似反对的观点外,《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一线新闻报纸也都针对《羊城晚报》的社论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是大多数报纸都避而不谈《羊城晚报》的社论究竟是对还是错,舆论导向全部集中到由“个人生命价值”重新引出的人道主义这个概念。这些报纸不是自己的编辑表评论便是邀请理论界思想界的学者专家来讨论这个问题。
至此一场关于人道主义讨论的热netgdang的开展起来。
戈文知道虽然现在看起来一团和气,可是这场讨论关系重大,不管是自己还是《羊城晚报》若是在这场讨论中站在了失败的那一方,那么随之而来的可能便是一场严厉的打击。这样的观点却是从《收获》编辑部的编辑们的口中得出的结论。
今天编辑部的一个编辑一放下电话,就出了大声的感叹:看来《羊城晚报》这次真的捅了一个马蜂窝啊。我听一个北京的老同学说,这场讨论似乎惊动了上面的一个大领导了。啧啧,看这讨论热闹的,人道主义**,归根到底不就是姓共还是姓资嘛!
*****************
感谢书友月下酒筒子的打赏!
还有,第44章ps的活动竟然没有一个人参加,我倒……
………【第46章 大学生们的态度(补完)】………
《收获》编辑部外绿树成荫,天上阳光灿烂。路上的行人匆匆忙忙的走过,似乎生怕1ang费了哪怕一秒钟。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振奋的神sè,对他们而言,只有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前几年的提醒吊胆,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好,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日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好,生活看起来是如此的美妙。谁也不会去关心什么社论什么人道主义jīng神,拿东西能当饭吃吗?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吗?
普通人的想法是朴素的、现实的,他们关注的只是自己的生活圈,至于7月19日开始爆出来的《羊城晚报》社论事件,与他们距离太远,不论那一种观点获得胜利,到时候学习一下、贯彻执行一下就好了,听政fǔ的话,跟着党走不会有错。
可是在知识分子和社会jīng英分子层面上,《羊城晚报》社论事件却是一件大事,一副对联可以深刻的代表知识分子的xìng格——“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个知识分子总是怀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理,更勿论现在这些保存着良知和责任感的纯朴人们。
《羊城晚报》社论事件说起来只是一个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事情,可是更深层的却是讨论个人与集体、**和人道主义的大问题。没有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所有人可以不去想不去管,可是既然将这个问题拿了出来、摆在了桌面上讨论,那就必须要找出一个真理来,不管是mao主席时代还是邓老时代“实事求是”都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所以每一个自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的人们都密切的关注着事态的展。莎士比亚说过,每一个观众的眼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在每一个知识分子的脑海中,《羊城晚报》提出的“个人生命价值”同样都有自己的想法。正确、错误这不同于生存还是毁灭,它并不是一个问题,每个人的境遇不同、xìng格不同,自然而然的每一个知识分子都有着自己的判断,所以相互间的研究讨论也是jīng彩纷呈,同样会争得目红耳赤,这一点从《收获》编辑部的编辑们分裂为两个阵地就可想而知。
不过不论平头百姓再怎么争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