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成长:一个女人的成长2-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1 只问耕耘
有位朋友说,你们总是劝我们要如何如何尽父母的责任,否则孩子就会有问题。可是我观察了很多家庭,很不合逻辑,也很不合道理,甚至让人想不通。譬如说孩子们读书吧,有些父母克尽己责,对孩子们关心爱护,并且注意他们的心理发展,自己也常读《如何做父母》之类的文章。可是孩子并不曾好好地用功,以交给母亲一张很光彩的成绩单。
有些父母忙着打牌应酬,根本不管孩子,他们甚至连孩子今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完都不知道。但是人家的小孩就会自动自发,书读得很好,一张张的奖状拿回家,这是什么道理?
我不否认这些事实,但是往更深一层去分析,往更远一点去观察,事情绝不是像表面那么单纯的。多少孩子在小学时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家里缺少爱与温暖,他到初中时,极可能一眨眼之间,就变得前后判若两人。功课退步,染上坏习惯,交不良的朋友等等,这种例子太多啦!
就算这孩子能把持自己,始终努力不懈,保持最好的成绩。但是他内心的不平衡,感情的不满足,却极可能影响到性格的发展,结果变成一个偏激的人。或是善妒善疑,或是冷酷无情。这种人即使不为非作歹,跟他一起生活的人说不定会痛苦一辈子。
而那些有完整的家,有爱他的双亲的孩子,即使功课不好,但是他会身心均衡地发展,成为一个内外都很正常的人。等到他自己懂得努力时,他可能会有很难预料的成就。所以只要我们真尽了责,把眼光放远点。不用担心,人生长得很,盖棺才能定论呢。
同时据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有些家庭不温暖的孩子,常会拿用功读书,好成绩希望博得父母的爱顾。如果他长期努力,仍然得不到预期后果的话,这种情绪也许会转变为愤恨。而一个心中常怀愤恨的人,绝不是家庭和社会之福。
我们结婚生子,就有责任爱护他们,照顾他们。我们不仅是要延续人类的生命,而且要培养比上一代人类更优秀的生命。我们应该有这份觉醒呀!
82 替别人教育另一半
任何一个婚姻有了问题,大都绝不能把过错归于丈夫或妻子单方面。但是我发现决定婚姻的幸与不幸,有一种很奇妙的现象,不幸的婚姻大多是归咎丈夫,幸福的婚姻则大多要归功于妻子。这并不是说女人比男人好,而是男人从小多半没接受过做丈夫和做父亲的教育。
第三节(5)
家庭里普遍的情形是,女孩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中了解家对她的意义,以及她对家的责任。最常见的是她必须帮母亲做家事,或是照顾弟妹,甚至代替母亲侍候父亲一些日常生活时的小事情。在当时,她们也许并不高兴做这些,但是只要母亲公平而且让她们留下一些愉快的回忆,将来她们自己做妻子和母亲时,自然而然不会“离题太远”。
可是男孩在家就大不相同,他们很少被要求对家和家人付出什么,或尽什么义务。父母亲大多数只要求男孩子读好书,为将来立足社会奠好基础,其他都可以马虎点。一个男孩成长以后能赚钱养家就足够了,如果他懂得体贴妻子,懂得对家尽赚钱以外的责任,那是他妻子额外的“幸运”。
我见过不少只把薪金交给妻子,孩子读几年级都得想半天才能回答的男人,当然别期望他们分担教养孩子的责任,也别期望他们懂得怎样体贴妻子的辛劳了。但是社会和家庭的形态都在逐渐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在逐渐改变,家将可能是夫妻两人共同主持的一个“单位”。今天有很多年轻的妻子已经不能像她们的祖母那样“忍受”丈夫单独在外应酬,而把她们搁在厨房里洗碗筷。不管人们同意不同意,这种趋势不是谁能阻拦得了的。同时今天的儿童教育专家们也在呼吁应该多注意他们的孩子,孩子才能正常发展。许多男人不是“存心”不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而是他们没机会学,不懂得怎样做。
所以父母亲对男孩子,除了教导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最好也教导他们怎样“当家”。做做家事虽然只是不足道的小事,可是让他们也了解这是对家的义务。父母外出的时候,也不妨让男孩看看家,或让他们照顾弟妹,甚至下厨试做一两样小菜等等。父母亲不但是在教导子女,也是在替将来人家教导妻子和母亲,丈夫和父亲。过分的疼爱姑息不但害了他们自己,也害了人家的女儿或儿子呢。
83 一张唱片
一个人由单身找到伴侣,整天(已不敢说是终生)生活在一起,为了彼此适应,就得放弃或改变一些已成的习惯甚或嗜好。等有了孩子以后,放弃或改变可能更多些,若是不能,冲突就难免了。但事实上有的冲突却是由于固执成见,同时不肯放开心胸去接受不同的东西。
有位父亲告诉我他自己的经验。他是个古典音乐迷,单身时就有了不少唱片,唱机也是他的重要财产之一。婚后虽曾为了这嗜好跟妻子闹过气——譬如为了听音乐不肯睡觉什么的,但经过争执、协调之后,终于相安下来。却没想到两个儿子到了十几岁时,竟在这方面造成了一条又宽又深的沟。他不能忍受儿子们的“疯狂音乐”,他不准儿子们用他的名贵唱机听那些“吵死人”的唱片,当然儿子们也“看不起”他那些老古董。
为这种音乐上的代沟,他们父子曾有好几年不愉快,虽然父子们的感情不坏,但就不能碰这个敏感的题目。直到前些时他过生日,儿子们送他一张唱片,而且恳求他无论如何要耐心听完。原来那是英国皇家爱乐交响乐团演奏的一张“古典爵士”,刚一听到他几乎气得要跳起来:这简直是亵渎古典音乐。儿子们已预料他会有这种反应,就笑着要他继续听。他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用一种鲜活、跳跃的强烈的新形式出现,不觉渐渐地感到有一种很微妙的激动充满内心,而且血液循环似乎也快了起来。这经验是他已经遗忘了的,他开始喜欢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节(6)
由这张唱片引起的转变是,他不再那么斩钉截铁地反对儿子们的音乐,也更客观地看年轻人的世界。虽然他还是古典音乐迷,但他知道音乐也能用别的方式达到让人着迷的程度。所有的事物都该从不同的观点去了解,他觉得跟儿子们更亲近了。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例子,如果举一反三,相信两代之间的任何问题都能用类似的方法解决。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们来说,这例子也显示出所有两代之间的问题,并不全都是非要靠父母来主动解决的。
84 给孩子一颗“好”心
一位朋友露着他那“所向无敌”的微笑,从提包里拿出一篇稿子说:“看看我写的散文。”他的微笑就是清纯得像个婴儿。那篇散文很短,写他的后院和那只在朋友间知名且通人性的公鸡。就在不到一千字的文章中,我人虽坐在闹市的餐馆里,整个神志却随着他的笔进入一个简单、温暖、踏实的,充满了生机的世界。读完发现餐馆外的霓虹灯,往来的汽车都显得格外的虚浮,刺眼,也刺耳。
出了餐馆走在人虽多却绝对彼此漠不关心的街道上,心里还在想着那只公鸡。橱窗里全无生命的模特儿,无头的、或瞪着死鱼眼的,仿佛一下子变得既丑又可怕。摆出各种姿态的服装,似乎是有幽灵在里面撑着,但又被钉住了领口和袖子,不能动弹。而朋友后院里连那小蚂蚁也是生机盎然的。
我忽然觉得今天的大部分人,都离那简单、温暖、踏实的生活太远太远了。人们以添置东西,增加生活的“项目”为炫耀的方法,结果忙得心掏空了,身体却百病丛生。家里东西多了,却阻隔了家人间的接触。我又想起下午听说有位“都市人”坚持不卖他家周围的几千坪土地给别人盖房子。当年他为逃避市尘,在一个荒僻的山边买了一片地,下班和假日在家过“纯农人”的生活。没想到都市发展的脚一步步踏近他家,荒僻的地方马上就有千百户人家,小径辟成大马路,他无力阻止,却绝不为钱放弃自己能做主的一片地,作为跟市尘间的距离。
我好佩服那些有毅力坚持生活简单的人,在这个花花世界里,这些人才是实实在在地活着的。这样的父母才能给他们的孩子最温暖的感情,最踏实的生活教育,他们绝不会成为精神病科的病人,也许他们的孩子会在朋友间受影响,免不了有一阵子迷恋花花世界,但他们有坚实的根基,自不会迷失。
当然,没有人能完全抗拒,或根本不理会这文明世界,那也未免过分偏激。不过若缺少一种定力,只把物质追求当成人生唯一目标,那是会活得既辛苦又不快乐的。因此我们都对那像婴儿一样微笑的朋友说:你应该谢谢你父母给你这样一颗心!
85 亲情
有一个名叫小梦的女孩,在“距联考三十六天”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我,但是我一直放在案头,不是忘了,而是不知该如何回答她。
她是一个“承受了太多爱与关怀的女孩,永远也无法了解考试分数的重要性,它控制了一家人的喜怒哀乐,而她的快乐是建筑在接近满分的试卷中的”。
妈妈冒雨接她回家,她得到的温馨慰语是:“考期不远了,千万不能感冒啊。”
她被车撞倒了,父母疼爱地扶起她来说:“哎呀,真倒霉!不过还好没受伤,可是这下子功课又耽误了!”
弟弟到她房间去玩,母亲听到了上来就给那五岁的孩子两巴掌,大吼着:“你干什么,原来姐姐成绩退步,都是你在吵她!”她看看弟弟的表情,忍不住哭了。
她拿着演讲比赛的冠军杯回家时,父母说她浪费时间,她抱着获全县比赛优胜的壁报,合唱冠军奖牌回家时,父母咒骂学校活动太多。她从没拆过自己的信,甚至有时连看都没看就被妈妈拿走了,凡是打电话来找她的,一律都说不在,什么课外读物都不准看。
她是被爱着的,但是一切受用总是有目的,于是她的快乐也是假的,她的笑里滴着血泪……
也许这只是一个学生在联考前夕由焦虑而引起惶恐,甚或患了“幻想*”症,那么我期望她能榜上有名,一切的症状就会消失了。但是万一……那我真不知她怎样生活下去!
说父母的爱是有目的的,也许会冤枉父母们,但是敏感的孩子们要求的爱是完全的,无私的,不带任何条件的,难道亲情不就是这样吗?如果我们能这样爱我们的孩子,他们也会同样不为任何目的来爱我们,来爱他们自己的下一代。
放榜的日子比考试前更难承受。对于那些榜上无名的学生家长,我想只好承认一件事,那就是总有人要落榜的,而不是为什么别人能考上你就不能?另外要承认总有别的路可走,而不是考不上看你怎么办?('E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