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道途三千 >

第1部分

道途三千-第1部分

小说: 道途三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声明,这东西当真是可看可不看,与情节无关。如果有时间有兴趣,也不妨一看。随便谈谈关于我这本书的构架以及一些想法吧。

    第一次发文,什么都不懂,只懂埋头码字,还是朋友有心提醒,我才知道,原来第一次上传,还得有个两千以上以供审核,我一看,楔子才六百多个字,不行啊,于是就写下了这么一篇东西。关于道,关于佛,关于那个世界。算是对世界观的一点阐述吧。

    构思这个故事,有挺久了。一切源自自己的一个想法。关于漫天神佛,关于道。说到“道”,大家想必有很多话说。道教自五斗米教而始,传于今rì,有千百年历史了。虽然诸子百家之中,儒教对中华民族影响最深远,但是,儒教并不算典型意义上的宗教。而佛教,一则并非源自本土,二则讲求出家,出世,看破红尘,方才遁入空门。所以说,只有道教,才是中华民族的本土入世宗教。关于道的说法,实在多不胜数,最闻名的莫过于那句“道可道,非常道。”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会其中真意,但是基本没有不会这句话的。老君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dú lì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或许是最全面的关于道的阐述。由这句话,我们可以勉强做出这么个判断,所谓道,就是“混沌”,就是宇宙大爆炸前那团浆糊。

    但是,这么说来,和我们通常意义理解的,所谓“求道”,“得道”,有些出入。总不成求道求得一团混沌吧。勉强给一个说法的话,这里所谓“求道得道”的“道”,是指“天道”。

    而什么又是“天道”?道家有句话,这么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很显然,话中的意思是,“道”是脱胎于自然的。那么可以这么理解,所谓“得道”,就是掌握了自然规律,或者说更高于自然规律的,一种天地星辰山川草木万物生灵的,一种至高法则。这么说来,就好理解多了。“求道”是求索那至高规律,“得道”则是掌握了这种至高法则。“得道”的人,有大神通大智慧大~法力,便如同学会了使用方程,就能解决很多数学问题一般,掌握了这法则,就能为常人所不能为。

    我曾经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关于漫天神佛,关于那些虚无缥缈的因果循环之说,前生来世之说。漫天神佛,如果真的存在,受凡人香火敬仰,可是,当凡人遭受灾难,而于那些神佛不过举手之劳时,那些神佛哪儿去了。不要用什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来敷衍,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漫天神佛即使真的存在,拜你又有何用,关键时候你又帮不上忙。如果神佛并不存在,那就更没有拜的必要了。对此,一度颇有些费解。不过后来也释然了,不论神佛是否真的存在,拜,是一种信仰,一种jīng神寄托。神佛,或许只是人本身jīng神世界在物质世界的一个投影吧。

    道家,讲的是修今生。佛家,讲的是修来世。相比之下,我觉得道家更靠谱,至少从我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勤勉修行的话,我更希望这一辈子便能有结果。而我仇恨的坏人,也最好这一世便遭业报,让我能看得见,心里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道教的影响,也更深远。太上老君,原始三清,玉皇大帝,灶王爷,阎罗王,牛头马面无常鬼,乃至亲人过世做的头七五七之类的,都是源自道教文化的。而关于佛教,普通人除了能数得上来几个名字,想来也不甚了解。至少我觉得佛家那“六道轮回”——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么划分,不如道家的“五道”——神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来的简洁。对于什么阿修罗,乾达婆,迦楼罗,都只是听着耳熟,并不了解,毗卢遮那佛就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释迦牟尼是化身佛,大rì如来是报身佛,这还是为了写小说查资料才知道的。毕竟是异族宗教,语言障碍,是天然的鸿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应该是属于倾向道家的一派。

    好了,废话这么多,也有必要说说关于我这本书了。

    在我想来,在我的这个书中世界里,那些漫天神佛,是有的,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得道。他们虽然有大神通大智慧大~法力,但是,终究跳不出人的范畴,仍然有七情六yù,有人xìng的种种缺点,或者妒忌,或者执著,不一而足。修道之人,清心寡yù,但是“求道求道”,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最大的yù望么?抱着一个大yù,而讲清心寡yù,不显得很矛盾么?所以,在我的设定里,真正得道的,几乎没有。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没有,鸿钧老祖,天生天养。有一种说法,鸿钧就是道的化身,开天辟地的盘古,就是他的弟子,奉他之命开天的。个人偏向于这种说法,因而书中,也采用这个设定。

    个人很不喜欢小白文那套打怪升级的系统,所以,我尽可能地弱化所谓“升级系统”在文中的存在,但是,毕竟还是少不了的,但我会尽可能地少提及。

    不过还是罗列一下吧。

    道——初境元境极境化境空境无境有境真境道

    佛——觉xìng法xìng根xìng小乘圆满华严真如如来藏菩提

    还想解释一点,这是我第一本书,而受作文的影响,自己在写作方面,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再加上刚开始写作,思路没打开,所以这么一点恶习在前两章体现的尤为明显,那就是,过多的写景,关乎情节的内容并不多,显得华而不实。对于这一点,在写作过程中自己也意识到,也有朋友提醒过,所以,在后边,就大大改善了,如果前两章,看得觉着累的话,可以适当跳过的。但是……如果这么一篇东西你都能看到这里,想必也不会对前两章无法容忍吧……

    说废话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眨眼间两千多个字了。哎……

    每天三千,跟大神自然是比不得的。我写文很慢,平均的话,800字一小时,写一章,看起来可能就几分钟,但我要写足足四个小时。伤不起。

    还有就是关于情节发展。本来对于主角的来历,也就是文殊转世这一点,并不想太早提及的,只是考虑到,我的文属于慢热,不提前给点有料的内容,可能留不住读者,无奈这下,也只得交代了。

    现在的进度是第一卷,这一卷,我姑且称之为《少年行》吧,没有太出彩的情节,但是主要人物,会一一粉墨登场。而这一卷,我更多的笔力,倾注在塑造他们的xìng格上。后边,会更jīng彩的。慢热,慢热,哎,慢热的chūn天,还会回来的吧。

    我写文,绝对不可能是那种爽文,喜欢那种极尽YY,通天彻地,越级打怪,美女全收的,出门左转不送。主角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也不会刻意虐主。

    总之,希望我倾注了心血的这本书,能有人喜欢吧。我会用心创作好,喜欢的朋友也请不吝笔墨,三言两语,鼓励也罢,批评也罢,我都欢迎之至。一个人单机qq没意思。一个人写书没人看,也一样。

    PS:一时想不起来要PS什么,想起来再说吧。

    最后,送上最初版的,也是不太讨喜版的简介——

    道参今生,佛修来世,魔主生灭。大道三千,无正无邪,无善无恶。清修,苦行,杀戮,轮回,千途万路,道之所存,无处不在,漫天神佛,却终求之难得。世上本无神佛,不过一群修行有得之人,有大神通大~法力大智慧,却如凡俗之人一般,七情六yù,虽可摒弃,求道之心,实为大yù。跳出轮回,超脱天道,终如镜花水月。天道无情,人有情,人xìng,神xìng,取舍两难。



………【楔子】………

    神州浩渺,万物长生,rì月轮转,天地大德。

    相传,这世间,原本并无天地之分,只有混混沌沌一团,不知何物,亦不知其源,不知其始。老君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dú lì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后有盘古,执巨斧,化分yīn阳,辟地开天,身化rì月星辰,山川河流。

    神农氏注jīng气于土石草木,始有飞禽走兽。女娲氏塑泥人于灵河洛水,终成万物灵长。

    人生于世,眼见周遭天地,rì升月落,chūn夏秋冬,或雨骤风狂,或雷鸣电闪,或青山巍峨,或江河滔天,时有地龙翻身,时有天狗噬月,便以为这天地之间,有神明所在,执掌rì月,手握yīn阳,令四季有序。亦有jīng怪妖魔,与神相对,控灾难,拘魂魄,使乾坤无常。于是求神拜佛,以期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人,为万物之灵长,却终限于先天,地崩山摧,洪水猛兽,在天地威能之下,苦苦挣扎求存,举步维艰。又及人生苦短,岁月匆匆易逝,遂妄求长生之念。历经漫长久远的岁月,集众多大智慧者艰辛努力,竟真的摸索出一套修行之方,参悟天道,效仿自然,吞吐天地灵气,吸取rì月jīng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其中甚者,能驾驭雷霆,飞天遁地,千百年不朽。寻常凡俗之人,遂以为神,筑庙修祠,顶礼膜拜,香火鼎旺。修行之风,亦rì渐旺盛。

    然修行法门,多为不传之秘,门阀之见,却人千里。修行高深者,寻深山大渊而居,以避尘世浊气,其所在,非常人所能履及。天长rì久,求仙访道之风,渐渐淡漠。又数百年,仙佛神怪之说,沦为茶余饭后之笑谈。



………【第一章 灵台】………

    三月初晴,天朗气清。

    和煦的风肆意地舞动,扬起纷纷落英。随风飘洒的丝丝柳絮,如天上无暇的云朵谪堕人间,如梦似幻,仿入画境。风雨才歇,天sè湛蓝,层层薄云的缝隙里,投shè出点点金光。莺飞草长,万物更新。远处青山叠翠,云遮雾绕,飘渺而虚幻。近前浅草才没马蹄,带着生机的翠sè和虽不浓郁却独有的芬香,沁人心脾。偶尔瞧见几棵大树,也是郁郁葱葱,虽不成林,也颇有一种恬淡而闲适之感。

    这片天地间,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极目远视,只见着直到云山之下,不知穷处。小路上行人颇多,达官贵人有之,喧攘攘一大群人呼啦啦驶过;平头百姓有之,夫妇二人携着幼子,或是三两孝子搀着双亲。偶尔得见三两猎户樵夫,背一大捆柴火,或是拎几只野兔麂子,满载而归,想来此地物产颇丰,山水灵秀。

    此刻,路上正行着一支队伍。队伍正中,是一驾马车,虽不见装帧多么华贵,但雕纹轩窗,行进间平稳之极,显见也是出自名家之手。马车周遭,一行护卫策马跟随,众星拱月将马车护在中间。看众护卫皆孔武有力,进退有序,颇有章法。路上行人,见着这一行队伍,心知非富即贵,皆避让而走。

    行进间,马车的帘子忽然被掀开,探出一张宜喜宜嗔的娇俏容颜,眉如柳叶,双目灵动,帘子垂下来的流苏半掩额间,煞是好看。先于俏脸而来的是一串清脆的嗓音,“李大哥,夫人问,还有多久才到灵台寺啊?都行了半晌了还没到呐。”

    行在队伍最前之人闻声回头,只见其人方面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