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苗疆道事 >

第421部分

苗疆道事-第421部分

小说: 苗疆道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夜无话,次日我召集所有人到场开了一个简会,然后分配任务,有努尔陪着阿伊紫洛下乡,调查位于沿湖、滨海、河泛、内涝等地区大面积的荒滩或抛荒地里,是否还有未孵化的虫卵,以及是否会再有大规模蝗灾的可能性,而徐淡定则带队走访在蝗灾中死亡的死者家庭,探听背后的故事,至于我,则带着张励耘、林豪和小白狐儿单独前往位于西南部的淄博潭溪山,探知蝗虫神秘消失之谜。

    任务分配完毕之后,各小组准备就绪,然后出发,跟车的当地司机叫做小满,刚刚加入宗教局不久的年轻人,而且还是华东神学院毕业的大学生。

    华东神学院表面上是教会学校,其实跟宗教局一样,一套牌子两个班子,是专门培养高级定制人才的场所,前身跟巫山后备培训学校差不多,我跟小满聊了两句,这才晓得前巫山培训学校已然升格为华东神学院了,我想在日益注重学历的当前局面下,我是否联络一下戴校长,看看能不能给我弄给博士之类的学历,日后也好有些竞争?

    反正像我们这些官面上的在职人员,这些硕士啊、博士之类的,有谁认真读,不过都是些福利,对不?

    此言荒诞,小满倒也不好接,只是敬畏地笑道:〃领导,像你这样的,又何必去弄个没啥意义的博士呢,你倘若到我们学校去,定然就是一教授呢。〃

    小满熟路,不过车却是林豪在开,一路飞奔,不多时就到了淄博与青州交接的潭溪山,这儿距当年摆茶摊写故事的蒲松龄故里不远,远看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古树盘桓,白鸟栖居,绝岩怪柏,林壑优美,倒也是个不错的去处,而听小满给我们介绍,说明昭阳太子曾经在这里避难读过书,而著名的农民军领袖唐赛儿也在这里揭竿起义,算是个蛮有历史渊源的地方。

    我们将车停在了峨庄乡石沟村,徒步前往潭溪山,一路走来,方才发现绿意越来越浓,并没有蝗虫肆虐过后的痕迹,这让我们有点儿奇怪,不过之前我们走的是公路,跟蝗虫迁徒的方向并不一样,不晓得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不过瞧见此情此景,我却也晓得在这潭溪山中定然还是会有收获的,这儿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竟然能够让肆掠成灾的蝗虫悉数消失不见呢?

    进山之前,我们稍微吃了一点儿干粮,然后围着大山的边界开始搜寻,五人仔细搜寻,终于在下午的时候发现了蝗虫进山的路线,但见相隔一条河,河对岸草木不生,光秃秃的泥土地,而在对岸则是一片青葱,生机盎然。

    这情形有点儿奇怪,我让张励耘和林豪等人收集植物、泥土和水质保留,然后试图在附近找到目击者,不过这儿临山,并无人家居住,我们搜寻了好一会儿,方才在下游找到一户人,在院子外面招呼了两声,走出老眼昏花的独眼老头来,问什么事。当我们说明来意之后,那老头招呼我们在院子前的石桌坐下,又朝屋子里面喊道:〃狗蛋,来客人了,弄点水和吃的来。〃

    这话儿一落,里面跑出了一个七八岁、留着马桶盖头的小男孩,抱着大茶壶和一个大盘子来,放在桌子上,我瞧过去,却见这竟然是一盘椒盐蚱蜢。

    蚱蜢即蝗虫,却见这些肆虐的害虫被炸得焦黄酥脆,香气扑人,独眼老头给我们倒上茶,然后说道:〃来,尝一个新鲜,咱们乡下人家,也没有什么好招待客人的,水甜,这蚱蜢子弄得也想,自家花生油炸得〃

    说着这话,难免又要感激一下新社会,我盛情难却,吃了一个,却发现香脆酥口,忍不住又吃了两个,在看别人,却是根本就停不下来的节奏。我们吃着这椒盐蚱蜢的小食,那独眼老汉则摇着蒲扇说道:〃蝗灾好多年都没有见过了,这两年倒是闹了两回,而且还都是在咱们这潭溪山落了户,我上次去庙里问,师傅告诉我,说是因为这山里住着一位大仙,专门驱除瘟疫〃

    我苦笑着喝了杯大碗茶,不知道说才好,要晓得我是过来听目击证言的,而不是听这老人家摆龙门阵,讲故事,当下制住,问他前段时间发生蝗灾的时候,他可曾瞧见什么异状?

    独眼老头摇头,说那蝗虫行进,都是在夜里,他关好门窗,早上一觉醒来,就等着捡蝗虫了,什么都没有瞧着。

    我无奈苦笑,这时在外面巡查的小白狐儿跑过来对我说道:〃哥哥,你过来看,我发现了那蝗虫行走的迹象了。〃我听闻,匆匆与这老乡告别,接着出去一看,却见小白狐儿竟然找到一条路,从山林直入,走了一两里路,瞧见那儿确实有大量的虫尸累积。瞧见此景,我不再多言,带队一直往前走,发现越往里走,那虫尸便越发的多了,别处稀松寻常之处,此刻却堆积颇高。

    走到两片林子的交界之时,却见到前方有飞泉瀑布,一泄而下,而那清潭之上,竟然堆叠了超过一米多高的蝗虫尸体,其他人还欲前行,我却伸手拦住众人,感觉心跳一阵加速,仿佛有某种极为熟悉的东西,就在前方。

    旁人瞧见我一脸紧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堆积的虫尸看着密密麻麻,不过却也不用这般模样,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听到小白狐儿一声大叫:〃胖妞!〃

    小白狐儿叫完,人便朝着前方冲去,而我顺着她的方向瞧去,却见到一个小猴子出现在那瀑布之下,正警戒地朝着这边望来。
黑暗年代 第三十二章 鲁东四雄
    听到有人谈及东营蝗灾之事,我不由得驻足停了下来,见到此刻夸夸其谈的,却正是一个腆着肚子的中年胖子,他穿着一件假皮革的大衣,抱着一大茶杯正口沫四溅地说着话,旁边聚集了一群人,却听那人说道:〃说到这东营蝗灾,正如那江淮吸血虫一般,几十年都不怎么瞧见了,也不知道怎么了,这两年却是频频发生,不但粮食减产,而且还死了人,你想想,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旁边有一老头不屑地说道:〃倘若真的死了人,报纸上不早就说了,还等你还这里掰扯?哼,真是扯淡!〃

    被人鄙视了,那胖子倒也不生气,左右瞧了一眼,看见周围的人都竖着耳朵听呢,边故作神秘地低声说道:〃您说的是,倘若报纸上面登出来了,就由不到我来讲了,这事儿也巧了,正巧我认识几个海客……诸位可晓得什么是海客?那就是常年出海的人,这些人不为捕鱼,而是做的海上的买卖,见多识广,我这才知晓的……这事儿忒怪了,不合常规,方才低调处置,据说这次死的人还给赔了钱,至于多少,这个我可就不知道了。〃

    我眯着眼睛瞧着这胖子侃大山,心中有略微有些惊异,的确,有的时候,为了避免普通民众恐慌,所以在舆论宣传方面,有关部门的确有做过一些控制,然而这中年胖子看着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或者跑码头的业务员,他竟然能够知道得这么深入,而且还连死了多少人都晓得……虽然并不准确……这着实让人有些怀疑。

    我心中估量,却不动声色地在旁边听着,这时不停地有人问起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两年老是闹蝗灾呢?

    胖子似乎也就等着人问起此事,被人一问,立刻像被挠到了痒痒之处,矜持了一会儿,这才低声说道:〃所谓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这天灾也是**,肯定是要有人来负责的对不?你看古时候,但凡出现点地震啊日食之类的,皇帝就要下罪己诏呢,我说……〃

    听到他这一套话,我便皱起了眉头来。

    我们的社会在剧烈变动,有人得意,有人失落,自然也有人变成了愤青,张口闭口就是天下纵论,便仿佛自己成了天下间落子应答的棋手一般,而现实中又得不到满足,说些牢骚话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在这样的天灾面前,还散播这样的谣言,是在有些讨厌了。

    当然,讨厌归讨厌,我倒也不会将人给抓起来,一来这事儿也不归我管,二来这世道倘若连点牢骚话都不让讲,也实在是有些乏味。

    这人的话没有什么深度,我也懒得听了,正要离开,却听那人滔滔不绝地说道:〃说起来今年出的怪事还挺多,你们知道吧,湘湖今年发大水,在岳阳那边,居然落了龙。龙,这个你们总晓得吧?龙是什么,那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呢,我听他们说,足有七八丈,二十多米,全身鳞甲,脑袋上面还有一根角,当时整个乡的人都跑过去看呢,只可惜后来给部队收走了……所以说,有的东西,你们根本不知道,还说报纸呢,哼!〃

    听到这话,我便下了一个决定,往回走,看到张励耘和赵中华两个人在过道吸烟,便把他们叫过来,让两人去将胖子给带到我们包厢里。

    岳阳落龙的事件我知道,不过听说是军方和民顾委处理的,跟我们没有多大联系,毕竟能够插手这事儿的不止我们一家,讲究的是一个先到先得,不过胖子竟然还知道这事儿,实在是有些东西可以问一问的。

    张励耘和赵中华还以为我找他们要烟呢,接到命令,弄清楚人之后,便摩拳擦掌地走了过去。

    我回到包厢,刚刚跟同车厢的努尔和徐淡定讲明此事,那门就被敲响了,我应了一声,刚才在车厢里口沫飞溅的中年胖子就给张励耘和赵中华给架了进来,一脸惊惶地说道:〃大哥,大哥,有话好好说,咱能别这样么?〃

    我不知道张励耘两人是怎么跟他说的,弄得他这副模样,于是和颜悦色地对他说道:〃这位同志,刚才正好路过,听到阁下高谈阔论,一时间心生好奇,就想让人叫你过来问一问,你别害怕,我们可不是坏人。〃

    许是我笑得温和,而且张励耘和赵中华将门关上之后,却也将他的胳膊给放了下来,胖子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我又从床头掏出一包中华来,递了一根给他,张励耘还贴心地给他点上,那胖子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将肺里的空气润了一下,这才放松了一点儿,指着手上这根说道:〃咦?是真的,好烟啊,抽一口,人都要飘了起来。这位大兄弟,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请人也不是这样的啊,我差点就要喊乘警来了……〃

    我指着旁边的下铺示意他坐下,然后笑着说道:〃手下不懂事,你别介意,闲话不多扯,我对你刚才说的海客很感兴趣,能讲一讲么?〃

    见到我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中要点,胖子的小眼睛转了一下,瞧见包厢里面五个男人皆气度不凡,感觉都不好惹,这才犹豫地说道:〃他、他们都是跑江湖认识的朋友……〃

    从这胖子的口中,我得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鲁东省沿海一带,特别是在渤海湾这片地区,有很多大庄子,这些庄子自明末清初就开始结社自保,一直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如此,这些人盛世为民,乱世为贼,十足的土豪,不管世道如何风云变化,倒也像那田间地头的杂草,坚强地活了下来,这些庄子在民国时期最为鼎盛,当时八家最有名的庄子自立为〃八连营〃,却是这鲁东之地,能与孔府、岱庙和崂山并立的势力。

    胖子有一个远方表兄认识这八连营的人,上回在省城碰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