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特工绝地厮杀:潜伏-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枚真炸弹的结构非常复杂,如果你遇到真炸弹却没有拆掉,我只能表示遗憾了,那个时候要想四肢完整地走出来是不可能的。”
有几个人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眼尖的孙立虎继续把弯起的嘴角朝上抬了抬:“我知道这个方法有点残忍,但是你们要理解,我们之所以站在这里是为了能去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能力,不是他妈的用来训练的!而是用来保家卫国的,光训练有个屁用!记住了你们不是唱戏卖艺的,军人也不是一个用来谋生的职业!别以为你晃晃枪别人就不敢来侵犯我们的领土了!和平年代算什么?告诉你们,没有真正的和平年代,枪声随时都可能响起,我们不仅要应对,还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三) 丛林拆弹(2)
“现在!”他继续说,“我给你们五秒钟的考虑时间,愿意参加这项考核的站到我左边,不愿意参加这项考核的站到我右边——你们放心,如果有谁不愿意这么早见识战场我也不会勉强他,但是你们记住,出去以后一定要谨记守则!”
毫无疑问队员们全都站到了他左边。
拆弹开始。
二十个人分两批进去,每次进去十个人,一个小时后出来。孙立虎说,愿意先进去还是后进去都由自己选择,但是人数必须协调好,保持每批十个。
那么谁先进去谁后进去?先进去的人率先面临考验,有可能率先碰到真炸弹,率先被炸弹炸飞。不管第一批进去的人把真炸弹拆了还是引爆了,对后面一批进去的人来说都是好事。但问题是如果第一批的人把真炸弹拆了,第二批的人不可能知道,照样非常紧张,经过漫长的等待只会让他们更加紧张;如果是他们把真炸弹给弄爆了——分两种情况,一是弄爆了一颗或者两颗,二是三颗全弄爆。弄爆了一两颗的话,谁都会想着自己拆的是不是下一颗,还是紧张。这么说只有三颗全被第一批的引爆,第二批进去的人才能保证安然无恙,可是当你看到自己战友血淋淋地走出来或者躺在地上的时候,还能保持手不颤抖吗?
千头万绪,这其实就是赌博,一场和生命的赌博,所以说怎么考虑都是多余,干脆大家将评判标准定成最原始也是最直观的:先闯进去的就是勇士,后进去的就是懦夫。
孙立虎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今天他故意这么做,放开手,让平时纪律严明的他们自己选择,就是为了从头到尾考验一下这群人的心理素质,具体到每个人的心理素质。
短暂的骚动过后,大家发现还是想当勇士的多,不好分配,没有办法,为了不耽误时间,大家决定采取通用的方法,奇数编号的第一批,偶数编号的第二批。
偶数编号的人只好悻悻地退了下来,眼看着奇数编号的人冲进去当勇士。
可是这个时候,奇数编号里的一个人举手示意了一下,然后退到第二批。
这人是秦远,他的退后引起了片刻的骚动。
有人说:“咦?这小子不是一向厉害得很吗?怎么不敢第一批冲进去?”
“厉害那是平时装的呗,你看他那样,真要上去还不吓尿裤子了?”
“嘿,他不去我去!”
“我去!我的编号跟他最靠近!”
……
秦远的调整让本来已经准备好的两批人耽误了一小会儿。大家抬头看孙立虎,孙立虎依旧面无表情,示意他们继续。
这一个月的培训效果显然不错,遇到分歧的时候,这些人心领神会,只互相揣测了一下,就换了一位上去。
第一批拆弹开始了。
孙立虎静声观察,不光观察这进去的十个人,同时也观察等在外面的这十个人。观察他们做什么?因为一个人在面临危险和等待危险的时候反应又是不一样的。好比是一个已经判刑的犯人和一个等待判刑的犯人,从某些角度来说,等待更加让人恐慌。孙立虎就是要看看他们这个时候的反应:动作、目光、神情,从他们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当中来观察他们的性格和心理。
孙立虎就这么的认真,以认真到偏执的态度来对待这场考核。当然这也符合他一贯的铁血风格。此时孙立虎的神色,乍一看是面无表情,但是再看他的眉毛——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孙立虎的眉毛会自己动。不需要用肌肉和皮肤牵扯,他的眉毛可以做出自发的、灵活的、神经质的、毫无规律的跳动。毫无规律是指眉毛跳动的节奏让人捉摸不定,但是跳动的原因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 丛林拆弹(3)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孙立虎的眉毛跳动只有这么两次:第一次是部队为一位军委领导开追悼大会,连长坐在孙立虎旁边,他发现当主持人在宣读追悼词的时候这个人的眉毛不停地上蹿下跳,起初连长以为自己看花眼了,直到他看见孙立虎垂下来的鼻涕,他才知道这是真的,这也是唯一一次看到孙立虎流泪(眼泪没看到,只看见鼻涕了);第二次是在孙立虎的婚礼上,当时很多官兵都过去了,婚礼举行到中间的时候,大家起哄要求新娘咬新郎的耳朵,连长特意转到孙立虎的正面,发现他的眉毛在跳动,跳得像要燃烧。
如今孙立虎的眉毛又开始跳了,那两道浓浓的黑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快忽慢,像波浪,像拳击,又像是印第安舞蹈……反正程度远远比前两次厉害得多。
按照他眉毛跳动的逻辑来看:一次是葬礼,一次是婚礼,这次考核的重要性足以和葬礼婚礼抗衡。
三十天的流血训练,每个人都不想白费。队员们也非常紧张,成败在此一刻。
孙立虎观察外面的这十个队员,按顺序来。
第一名士兵,他身体的重心几乎全部压在右脚上,导致身子倾斜,左肩比右肩高出两指,此外他眼神涣散。
第二名士兵,拳头握得很紧,是即将出击的感觉。
第三名士兵,太阳穴高高隆起,肯定他在用力咬牙。
第四名士兵,目光沉静,但又透着一股自信,成竹在胸的表情。
第五名士兵,微微踮起脚尖,观望着树林里的动静。
……
这些人的表情都在他意料之中的,训练场上见惯了的。有的让他欣慰,有的让他担心有的让他失望,每一张脸他都紧紧地记着,对应着脑海里的编号。
但是秦远的表情让他看不懂:这个人低垂着头、闭着眼睛、甚至堵着耳朵……不看,不听,不管,这是什么姿势?这是在干什么?在显摆?不把这次考核当回事?不把真炸弹当回事?不把孙立虎当回事?不把纪律当回事?这成什么样子!
如果在以前,孙立虎一定会为这个姿势发火,但因为这个人是秦远,所以他觉得这个姿势肯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包括刚才他从第一批退到第二批,这种看似窝囊的行为孙立虎也没有责怪他。孙立虎知道,实际情况肯定不像表面那么回事。
在孙立虎的心里,秦远的神奇已经逐渐跟他祖父的神奇靠近,都是那么的让人匪夷所思,同时又那么的让人神往。
在孙立虎观察的间隙,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又一分一分地过去了,然后又一刻钟一刻钟地过去了……这中间,树林里一共传来了五次爆炸声,每一次都让人心惊肉跳。但幸好大家都听出来了:这是假炸弹爆炸的声音,没有真炸弹那么响、那么脆、那么轰轰烈烈。每响一声,树林里就走出一个垂头丧气的队员来,响声就意味着任务失败。
剩下五名队员,直到时间用尽,才先后走出来。五个人当中,只有三个人顺利地完成了拆六枚炸弹的考核任务,其他三人拆二、三、四枚不等。
外面的人松了口气,不管后面如何,目前来说,总算没有人受伤。
轮到第二批上了。
孙立虎开始观察这十名任务结束的士兵,其实他一点都不担心有人被炸死,倒不是说这真炸弹是个骗局或者这真炸弹威力不大,而是因为他知道,绝对没有人会碰上那三枚真炸弹。
那三枚炸弹他放得太隐蔽了!
前面的十名队员,因为任务结束,孙立虎允许他们坐在地上休息,甚至还跟他们交流,尤其是那三个完成任务的,孙立虎详细地问他们从发现到拆除每一枚炸弹的详细经过和心理过程。
不过因为大家还关注着树林里的动静——毕竟真炸弹一枚都没有爆炸,所以他们说得很小声,一只耳朵听这边的话,另一只耳朵听树林里的动静。
如同第一批的情况,时间滴滴答答地过去,树林里偶尔有一声爆炸传来,把外面的这些人(当然不包括孙立虎)惊得几乎跟着一颤,不过随后就看到有相应的人走出来,大家一面为他们叹息一面又为他们庆幸。
两个小时结束。
假炸弹总共引爆了四枚,先出来四个人。随后又出来五个人,其中也是三个完成了拆五枚炸弹的任务。
问题是,还有一个人呢?
那个秦远呢?
是啊!他怎么没出来?
既没听到爆炸声,也没听到其他声音,就算没完成六枚的任务,他也不能不服从时间安排吧?
孙立虎干脆朝空中放了一声信号枪,还没反应。
大家面面相觑。进去找?不行,都说里面有三枚真炸弹的,在这儿干等?那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让孙立虎和十九个队员等一个不守时间的人,这算什么?
孙立虎凝神思考,没有朝树林里去。看来他是要等。
这可让人烦躁了。还好,烦躁的时间不长。过了大约五分钟,轰然一声巨响传来!
是炸弹!
是真的炸弹!
这种声音对拆弹人员来说最恐怖不过了。
在他们听觉神经里,这声音代表着失败、耻辱、死亡。
难道是秦远遇到真炸弹了?被炸飞了?此刻众人的脑海里一片疑问和惊慌,虽然平时觉得这小子太孤僻冷漠,但是他真要死了的话,大家还是万分舍不得的,此刻全都将他的缺点抛在脑后,反倒是他敏捷的身手、清秀的眉目、果断而又准确得让人咋舌的判断历历在目。
秦远不能死。大家急切地望着孙立虎,就等他一声令下冲进树林里找了。
(四) 生死未卜(1)
一向沉稳的孙立虎此刻心里也有些慌乱,想想炸弹放的位置,再想想刚才的声音,孙立虎有点害怕了,真的那么不巧,出人命了吗?他皱了皱眉头,让这十九名队员在外面等着,他自己进去看看。
有几名队员要跟他一起进去,孙立虎不让,因为里面埋了不少假炸弹,他们跟过去容易碰到,而孙立虎知道这些炸弹的埋放位置,不会碰到。
孙立虎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嘀咕,难不成他真的找到了?要知道这三枚炸弹、地雷放得可是极度隐秘。
这三枚炸弹、地雷放在这么几个地方:一颗地雷埋在淤泥地的边上,这片淤泥地不大,圆形,半径三四米,但是淤泥陷得很深,一般经过的人肯定会绕过去,从边上走过的时候,在软硬地交接的地方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地雷,当然孙立虎并没有放到那么容易被他们踩到的地方,否则真炸到这些人怎么办?只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点到为止。因此他把地雷往里埋了一些,要想踩到它还得朝淤泥地中央走个一两步,谁会这样呢?
第二枚是定时炸弹,绑在一棵老榆树的树干上,半米高的地方,刚好放在凹进去的树槽里,外面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