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孤星--韩信传奇-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汉王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萧何也只好暂且让韩信忍耐些时日了,他相信总会有适宜的机会来说服刘邦的。
① 马镫出现以前,在中原地区的作战中,骑兵应该还不能作为主力兵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4小节、月下追贤(上)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项羽率大军东归不久,韩信的预见终于得到应验了,山东地区果然又起了兵戈。韩信不能不在心里嘀咕:我韩信建功立业的机会又来了。
这年的五、六月间(汉元年,前206),一向与项羽不和的齐相国田荣与其弟田横,因极为不满项羽对齐国的瓜分政策,于是就举兵起来攻打新近被项羽封为诸侯王的田市、田都、田安等人;而且还派兵帮助心生怨隙的陈馀打跑了自己先前的生死之交、而今的死敌常山王张耳,又把被改封为代王的赵王歇迎接了回来继续做他的赵王,由陈馀任赵相并兼领代国,操纵赵、代两国的实权。这一下可把个项羽给惹恼了,于是他在彭城身子还没暖热就又起大军去*齐国的田氏兄弟。这一次他也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忤逆他西楚霸王应该会得到个什么下场。
得知山东大乱的消息,远在汉中的这些来投靠刘邦的大小将领们也都坐不住了,他们眼见刘邦已无东顾之心,而且即使刘邦有东顾之心也无东顾之力,茫茫秦川也已经被个能征善战的章邯给堵死了,他们只得再寻找其他的出头之路了,当然很多人也是想家了。所以短短一个月中,汉军就走失了数十位将领和数千名士卒,把个汉王刘邦是急得整天团团转,可是却丝毫没有办法。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贤臣,这时的刘邦便格外地想念起奇谋迭出的张良来了,他想若是张良能在自己的身边该有多好,岂不胜却他人无数。
作为相国和刘邦股肱的萧何自然也非常着急,他也知道那些将领们的担心和思虑并不是多余的,于是他就向韩信问计,他已然将韩信视为一棵救命稻草。韩信乃道:“章邯所在的雍城扼秦川之要冲,确是阻断了我军东向的去路,且章邯乃一硬骨头,除非出一支奇兵则其人难以战胜。”他又进一步说道,雍城其地势险要,更是汉军东向关中的一块重要跳板,只有先夺取它才有可能进一步定鼎关中:“(雍城)居四山之中,五水之会。陇关西阻,益门南扼,当关中之心膂,为长安之右辅……规关中者,此其先资也。”
韩信的地图的确不是白看的,萧何也不能不再一次向韩信的超人识见深表钦佩,他的心开始温暖起来——他也明白:若是汉军起用韩信,则章邯在明,而韩信在暗,汉军一鼓作气,三秦则不难定也。因此萧何也不能不再一次向刘邦力荐韩信,可是这个刘邦也被萧何闹得烦了,他干脆就躲着不见。
萧何失望之余竟忍不住把汉王的短见说与了韩信,不过他还是比任何人了解刘邦,韩信应该多给他些时间。只是这个立功心切的韩信确实有些等不急了,他心里虽然晓得服侍一位明主才是最重要的,可是依然流露出了分明的去意;由于接触太少,那刘邦确实还没给他留下过什么深刻的印象。尤其,他已从不少人口中听闻田横此人倒也比较贤德,手下更不乏奋死之士①,而且他如今也正在用人之际,说不定自己到他帐下就会马上有用武之地,尤其这一次他要和项羽对阵了。
萧何自然是想把韩信留住,但他又拿不出什么充分且能让人信服的理由,对于刘邦的信任那也只是他的直觉而已,不能同他人分享的。而韩信也固执地认为,环顾汉军之中,也应该惟有他才真正有把握击败章邯,否则刘邦野心再大也只能坐死汉中。而刘邦又是那样固执着不肯早些起用他,绝望中的韩信终于再也忍耐不下去了。
韩信的心情竟是那样急迫,他那年轻的天才的心底尚有一份躁动。
这是七月里一个清朗的月夜,韩信悄悄地骑上自己的坐马向北而去。
萧何对韩信很不放心,生怕他也一走了之,虽然韩信并未明确表示去意,但萧何还是能够感受到他的那强烈的功名之心,他甚至不愿受到半点羁绊(这样的人也只能作大将)。所以少不得就会派人监视一下韩信,有时更会亲自来探视一番。当这晚他确定韩信已经动身东归之时,于是急忙让人备了快马向北追去。他晓得必须自己亲自前往,有些话他两个必须当面挑明了才成,结果竟整整追了一夜。
第二天的时候,根据以往的经验,便有人报告刘邦说萧何丞相也逃跑了,这无异于狠狠地雷了他一下,于是这泼性不改的刘邦当场竟不顾身份地大骂道:“娘的!连老萧这厮都不跟着老子混了,这……这他娘的不是想要了老子的命吗?!狗日里,大不了都散伙……都走了吧,走了干净!你们他娘的都走吧……操!都赶紧滚吧……”连带着身边的人也都跟着倒了霉。这刘邦也真是想不明白,这已位极人臣的萧何究竟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难道,自己真的让他很失望吗?
这刘邦平日里除了张良就最是器重萧何了,从萧何的职位上也可以看出来,而且他们又是故友旧识、贫贱之交,所以无论于情于事,萧何这一走便令个刘邦像失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和痛惜。他开始有些后悔平日里不听萧何的忠益之言了,小小一个汉中的确让大家委屈了。
而也就在这天上午,萧何终于在一家山间的客栈里追上了正在歇息中的韩信,这一次萧何便什么多余的话也没说,他只是信誓旦旦地向韩信保证,如果自己不能将韩信立即举荐为汉军的大将,那么他就宁愿以一死来谢罪:“何何惜一死,愿得将军垂顾也”,他居然已改称韩信为将军。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韩信感动之余,他确乎已没有理由不跟着萧何回去。这份知己之情,足以令他铭记一生。
只是他也忽略了,萧何除了是一个有血有肉、识见非凡的人以外,他更是一个不因私废公、一切皆着眼于公的出色政治家。
① “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群人身上。。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4小节、月下追贤(下)
第三天的时候,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了。
未作片刻休息,萧何赶紧去面见了刘邦,而那刘邦狂喜之余,更忍不住很是发了一通火,最后他骂骂咧咧地对萧何说道:“你老子里不是有本事吗,跑都跑了,还回来个什么玩意儿?你家里老婆孩子的该等急了吧……”
“回汉王,臣怎么敢跑呢?!汉王待臣后恩,臣又怎么忍心能跑呢?!臣是去追一个人了。”
“追人?追他娘的哪个?”
“韩信!”
“老萧啊老萧,你说咱两个你还……你可别扯淡了!这都跑了快一百个将军了,你都不去给老子追一个,今天你却跟老子说你是去追一个J*韩信了,唬老子的是吧?”
“臣怎么敢欺骗大王呢。诸将易得,而一韩信却至为难求啊……”
“狗屁!怎么个难求法儿,老子倒要听听!”
“回大王,韩信其人,放眼当今天下也恐难再找出第二个似他这般思度弘远、器量惊人之士了,可谓国士无双!而且……”
“哦!老子想起来了,你好象已经跟老子说过很多回这事儿了啊,也怪老子没有细察!”刘邦觉得这一次有必要仔细地倾听一下萧何了。
“韩信此人对于兵法、战阵皆熟谙之极,胸中韬略亦非人所测……如果大王一辈子愿意就只呆在汉中,那么大王就用不着韩信;而如果大王想东向去同诸侯争夺天下,那么这韩信就非用不可。愿大王明见!”
“操蛋,这不明摆着的道理嘛,老子怎么可能愿意一辈子呆在这么个让人窝憋的鬼地方呢?即使老子真的愿意,你们这帮老臣背地里也能把老子咒死啊!争,一定要争,争口气……”
“那就是说大王很想东向争夺天下了是吧,如此,若大王能着即起用韩信,他则立马留下;否则,谁也挡不了他的去路。”
“好吧,老子将就着信你一回,谁让老子欠着你们的呢!那就让韩信这小子凑和着当个将军吧。”
“非也,若大王只是让他做一名普通的将军,那韩信还是要走,韩信志不在此,器亦不甘为此!”
“这可着实让老子难办了,要不老子把汉王之位就让予他吧,咱们都走……或者,老子自己走……”
“大王何出此言?!难道大王不愿与何等赌一遭吗?天下无必成之事,而今朝难得之契机,成败荣辱,固在此一举,大王当下定决心也!”
“操!老子用他做大将总行了吧!”只要萧何在,刘邦管不了那么多了,况且刘邦先前跟他老爹一样,那就是爱赌。
萧何脸上终于展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如此则幸甚,实乃我汉之福也!大王之福也!”
这时候,决心既已下定,刘邦便想马上召见韩信并授予他授大将的印信:“那你让韩信这小子就赶紧得给老子进来吧。”
可是萧何又板起面孔,出来阻止道:“不可!臣有一言不得不以实相告!”
“怎么那么多废话?老子记得你从前可是很干脆啊!赶紧说……”
“臣昧言:大王平日里素慢无礼,就像今天这样拜一位大将却跟呼唤一个三岁小儿一样,不能郑重其事,又如何威服于人,这也就是韩信不信任大王而所以逃亡的缘故啊!而今,如果大王诚心想拜韩信为大将,那么我们就需要搞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以彰显出大王您的一片敬贤爱贤重贤之心,亦借此树立韩将军不二之权威!愿大王三思!”
“那你究竟想让老子……啊,不!本王、本王,哈哈……你想要本王怎么做呢?”
“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好的,本王全依你!哈哈……看来本王是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喽!”
终于,苦尽而甘来,天不弃韩信!他就这样迎来了自己人生命运的真正转折。
也由此,他更自负自己的前世就是天上的那颗闪亮的孤星了,而且他这辈子还将继续闪亮下去。就像常被感情所左右一样,这都是他无可违逆的宿命。
第5小节、高瞻远瞩(上)
再过两天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日子,于是刘邦和萧何商定就把登坛拜大将之事放在这一天举行。
当萧何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知韩信时,他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为这一天似乎等待得已太久太久,然而又好象并不太久,他不免总以为也许自己还会等待下去;从古至今,历览前贤,还真的未见有太过年轻的英雄,姜太公、管仲、伍子胥、乐毅等等似乎都经历过不少曲折、坎坷;只是到了今天,他的同龄人项羽却是个例外,不得不说:时势造英雄,所谓不虚也,而真英雄亦当创时势也……他竭力地压制住自己内心的亢奋,只是在萧何面前装作淡淡一笑,然后便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而浑身却禁不住有些发抖,咬字都特别的重浊:“萧相国,谢您的提携之恩!此生何以为报……我韩信一定不会辜负了您与汉王……”
韩信似乎还想再行大礼,萧何微笑着将他连忙扶起:“如今该称你为韩大将军①了,任重道远,一切就全拜托将军了!”
两个人的目光顿时有力地交汇到了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