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旗夫人的发迹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伤感,出门的时候,宋存厚,简敏也是带上一脸欢喜。
文氏却是对简敏说,“本来以为你们会留在边城,日后我也能看顾你们一二。却没想到。”没想到却被指派到江宁。文氏想着宋存厚升官,简敏的身份不一样了,日后应酬少不了的,自己也能带带简敏,却不想一道旨意下来,原来的盘算都成了空。
“我给你留意一下。你们到江宁去,要收拾的东西不少,丫鬟奴仆都要带上。但你的身份已经是从五品的官夫人,日后交际应酬是少不了的。这些,我现在是没办法教你,我替你找一个得用的婆子在身边,你有什么不懂的就多问问吧。”
简敏欢喜应下来。其实简敏自己心里也发虚,交际应酬,在家里的时候,因为庶女出身,很多事情本来就轮不到简敏来应酬的,等到即将出嫁,又因为嫁的丈夫,地位不高,官夫人必须的应酬本领,文氏不过泛泛一讲,也没仔细教导,现在地位不同了,临时抱佛脚却是来不及了。唯有指望文氏能给他找一个好一点的婆子,日后好帮忙照应。
文氏身边的郑妈妈,简敏是不指望的,但是其他的婆子,怎么着都是文氏身边带出来的,总比自己睁眼瞎要来得好。
简敏还在文氏房里说话,二房许氏却使唤了丫鬟过来找简敏。
文氏一听,打发丫鬟下去,便对简敏说,“你二婶要是有什么事情请托你,你大可以推说不清楚。实在推不过,你就说现在不清楚情况,一切等到江宁安顿下来再细说。”
简敏向文氏福了福身,“还请母亲指点我一二。”
“二房还能有什么事。不过就是眼睛掉进钱袋子里罢了。”文氏拿起茶杯凉凉说了一句。“女婿现在是从五品,手里有了自己的卫所。而江宁,也是富裕之地,最重要的是,江宁也是海贸之地。你二婶看来也想从海贸里面分一杯羹。只不过她不想想。你们初到江宁,根基未稳,而江宁的海贸从来都是把持在世家大族手里,你们过去,别人不给你们一个下马威就是好的了。总之,你听我一句,海贸一事,你们不可以贸贸然插手。一切需要谋定而后动。”
简敏听了,把文氏的话记在心头,决定回家和宋存厚好好说说。
等到简敏向二房许氏请安的时候,许氏却是半点没有提海贸之事,只是拉着简敏的手,一边用帕子抹眼睛,一边捶胸口说不舍得。
“好好养大的两个闺女儿,现在都要到南方去了。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这话听着,仿佛简宁和简敏都是许氏生的一样。
“这是圣上的旨意。”
许氏自然知道这是圣上的旨意,“圣上也是皇恩厚重。江宁是一个好地方。你们过去之后,一定要好生办差,千万不能出差错。”
这话让简敏听着心里膈应。
“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找光哥儿,我已经让你二伯父写信过去,让光哥儿送嫁后,不用着急回来,等你们过去江宁了,一切安置好再说。手上要是银钱不够,尽管找光哥儿要,这人生路不熟的,各种人情关系,自然要银钱来打点。”
要了银钱之后怎么还,只怕不容易吧。简敏心里暗暗想,脸上却是笑着连连点头。“谢过二婶。”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以后要是有什么好事儿,也别忘记了二婶才是。”许氏捂着嘴笑。
原来话在这里等着自己。但简敏却不能不笑着回答,“这是自然的。”先答应了,以后怎么行事,以后再说。
等辞别了许氏,又到正堂向简老太太磕头。简老太太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漠。端坐着受了简敏的礼,嘱托了两句,好好办差,就打发简敏离开。
简敏回答宋家,把文氏的话一一告诉宋存厚。
“今日岳山大人也和我说起海贸的事。岳山大人的意思是,海贸固然利润大,但是海贸一事和帝都里的高门世族牵扯甚深,而海军中,我更是两眼一抹黑。贸然插手只会惹祸,还不如一切萧规曹随。”
简敏听了眉毛直跳,“这江宁怎么听着像是龙潭虎穴似的。”
宋存厚却是笑了,“既是龙潭虎穴,夫人可愿意陪我闯一闯。”
简敏轻轻推了宋存厚一把,“我要是不陪你去,你还想找谁陪着你。”
宋存厚反手握住简敏的手,“如此,为夫还有什么可怕的。”
简敏笑着扑入宋存厚怀里。龙潭也好,虎穴也罢。圣旨已下,他们只能听令行事。但无论前路如何,有良人相陪,心路已安。
作者有话要说:
☆、陈太傅
把衣服被铺装入箱笼,马桶,家私都要带上,原来打好的要送到新屋子那边的家私直接装上车,拉走。新买的院子也托人转卖出去,不过消息才放出去一天,谭夫人托人上门直接把院子用一千两买下来。宋家一买一卖,赚了八百两。
原来在厨房做事的李婆子不愿意去南方,宋氏就封了二十两银子给她,让她带着孙子回家,算是好聚好散。木青和香兰依旧留在边城为简敏打理田庄。小六,碧水,碧沙是要跟着到南方去的。
简敏原来想着等搬家后再去买丫鬟,如此一来,丫鬟也不用买了,等到了南方再考虑。
因为想着要搬家,家里的东西基本都收拾好,现在变成去南方,家私杂物装车也不算麻烦,几天的功夫就准备得七七八八了。
至于离开的日期,宋氏是有心想挑一个好日子的,但奈何黄历上面的吉日,利于出行的肯定是被钦差挑了先,但宋家又必须赶在钦差离开前赴任,宋氏无奈,只能挑上一个不好不坏的日子。还特意到庙里求了菩萨,祈求一路顺泰。
文氏这边也赶着日子把简敏需要的人送过来。送人来的是蔡氏。简敏迎了蔡氏进门。
“婆婆知道你们启程的时间赶,让我今日把人给你们送过来。”说着,蔡氏就让身后的婆子和小丫鬟给简敏和宋氏磕头。
“张妈妈在婆婆身边伺候的日子不短,事情也做的不错。两个小丫鬟都是调教好的。婆婆说,让老太太看看,要是觉得不好,再换两个人过来给老太太使唤。”
宋氏哪里会觉得不好,宋氏自从上次经历过宋晟捉周礼那一次,一直心有余辜,那天来的客人,夫人,哪一个不是地位比她高,哪一个不是比她有脸面的,那些人从前,宋氏只是听听名字就觉得了不得,没想到一天还能够和他们平起平坐。那天就够把宋氏折腾到够,幸好有许氏在身边支撑着,勉强应付过去,不过也令宋氏明白,高门富太太之间的交往,不是自己能玩得转的,还是必须有人帮忙。
对于文氏送来的人,宋氏是千肯百愿的。而且文氏还不要她给钱,卖身契都给她送来的。宋氏自然向文氏再三道谢。
简敏扫一眼跪在下面的婆子和两个丫鬟。婆子大约五十开外,身上收拾得很干净,头发上插了两根银钗。两个小丫鬟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跪在地上的时候,眼睛一直安静看着地面,安分得紧。
简敏心里一跳,蔡氏送来的婆子是文氏身边另一个得用的妈妈,张妈妈。文氏身边的郑妈妈负责帮文氏管理内院丫鬟,还有文氏贴身的首饰,衣服,张妈妈却是文氏的耳目,专门帮文氏探听各房消息,还有在各家各户之间送礼往来的事情。
简敏万万没想到文氏居然把如此得用的张妈妈送给自己。不由得看向蔡氏。蔡氏冲简敏先是点点头,然后又轻轻摇头,示意简敏别出声。
宋氏留了蔡氏在家里吃了饭,才让蔡氏回去。出门的时候,蔡氏才轻声告诉简敏。
“这事是张妈妈在婆婆面前求来的。张妈妈听说婆婆要帮你找去南边的人,自己主动求到婆婆面前。张妈妈的男人几年前已经去了,唯一的女人嫁了人,听说跟着相公到南方做生意去了。张妈妈想着女儿,想跟着去南方的心思不是一天两天的了,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自然是求到婆婆面前。婆婆想着,张妈妈做事是不错的,以后,家里送礼往来之事,你只怕要经历不少,有张妈妈帮衬着也是好的。而且张妈妈的女婿在江宁做生意,妹夫在江宁任千户。只凭这重关系,便能让张妈妈让你尽心尽力。婆婆还让我交待你,要是张妈妈做得好,过几年,等你把事情都熟络了,就把身契还给她,算是尽了宾主之谊。”
简敏听了连连称是。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来。张妈妈,她是打过无数次交道的。虽然是文氏身边得用的人,不过为人行事却是没错的,说话更是得体,否则,文氏也不会让她出面,替自己出门走礼。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启程那天。这时候,谭夫人却是给简敏下了帖子,说是请她过府一聚。
当天,简敏收拾妥当就坐上谭府派来的马车。直至到了谭府,谭夫人派了婆子在门口迎了简敏进府。
在谭夫人的内室,分宾主坐下。
“知道妹妹这段时间忙着收拾,实在不方便打扰你。想着这些天,妹妹该是收拾妥当了,才让人请了妹妹过府,聚一聚。妹妹这趟到江宁去,路途遥远,我这里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妹妹,只给妹妹准备了一些药材,皮料,还望妹妹不要嫌弃。”
简敏连忙要推脱,谭夫人再三坚持,只能收下来。
谭夫人喝了一口茶又问,“早前就听说妹妹有心要买两个丫鬟回家照顾老太太,如今人可选好了。”
简敏心里一转,谭夫人怎么突然问起这个。“的确是有这个打算。不过,我母亲前些日子送来了婆子和丫鬟。我想着,家里的下人也有好几个了,暂时就不准备再买人了。”
“宋千户也是从五品的官身了,家里只有几个下人怎么足够。不说别的,单说出门在外,身边就跟着一个小厮,总归是不妥的。”
谭夫人抬头坦然面对简敏,“妹妹莫笑话我,我这是和妹妹交浅言深。虽然和妹妹见面的次数不多,不过呢,妹妹为人高义。于危难时屡屡伸出扶助之手,于我,于将军而言,都是有大恩的。”
简敏一听,立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谭夫人这是拿陈家来说事。
“我家相公在谭将军麾下效力,得谭将军重用才有今日之功。姐姐所说的,妹妹只怕受不起。”
“妹妹是明白人。我也不怕把话给妹妹说道清楚了。”谭夫人声音响起之事,简敏眼尾扫过房间,发现原来侍候在房间内的丫鬟已经悄悄退下去。
“之前托付妹妹照顾的陈家姐妹是大有来历。”
简敏心里暗道,我自然知道他们有来历,否则怎么能够使动堂堂二品将军为他们效力。心里如此想,但是耳朵里把谭夫人的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
“陈氏姐妹的祖父,曾是当朝太傅,入职内阁。”
谭夫人的话有如惊雷在简敏耳边响起。简敏这才发觉,自己和宋存厚竟然在不知不觉间牵连入一个无法控制的局面当中。
“陈太傅曾经辅助圣上登基,不过五年前,因为贪墨案被彻查。陈太傅在朝堂上以死明志,不过圣上还是发落了陈家,成年男丁被赐毒酒,女眷发配边关。”谭夫人说起这事,语气淡淡的,仿佛和她毫无关系,但简敏却发现谭夫人捉着帕子的手在用力扯着帕子。
“可怜陈家一门忠烈,陈太傅更是忠心耿耿,一直心系圣上,却没想到落到如此下场。朝堂上有大人为陈家鸣不平,但上的折子都被留中,上折子的人没多久就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