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娶大脚女人-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和观念上,下面例子当中那些###的妇女们就可以恰当地说明这一问题。
语言和文化都不是静止的,不管谚语想让我们相信什么。有关男女特征的观念因人们的地位、经验以及对自己处境的认识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不断地引用有关女人的谚语肯定可以起到一种强化意识的作用——例如,###的一些女性群体在研习了笔者早期出版的从整个撒哈拉以南地区收集来的谚语集(‘Source of All Evil’。 African Proverbs and Sayings About Women,1991年在内罗毕出版,1992年在约翰内斯堡出版。)之后,给出版社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其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女人写道:开会的时候,她们就讨论谚语,关于女人生命中的各个阶段、女人的生活本质和力量的谚语。她们发现:谚语让人着迷,一方面谚语可以反映出她们自己内心深处关于“做女人”的想法;另一方面又可以直接反映出男人的优越性。经过热烈讨论,她们开始把谚语中的这些信息颠倒过来,把每一条谚语中的“男人”都换成了“女人”、“女人”换成了“男人”。这种看似滑稽的作法可以引人哈哈大笑,但同时也可以使人大开眼界,认识到她们自己的处境。她们的这种方法很实用,不是为了逃避或抵制遗传下来的口头传统,而是要对这些传统加以重新利用。她们不仅成功地揭露出其中所隐含的意义,而且也成功地颠覆了这些含义。于是,对她们来说,研究谚语就是回顾“传统”,就是展望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的两性关系。这种反思文化传统的方法既使人耳目一新而又有的放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13)
谚语是动荡多变的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我们的“传统”各种各样,在决定要将哪一部分传统传给子孙后代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历史的教训。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比以前更加紧密;而且与以前相比,我们了解其他文化传统的途径更多了,因此对其他传统的了解也就更多了。我们认识到了我们之间的共同点,但我们更多地认识到了我们各自的文化差异。现在全球化和移民浪潮对各地的实际情况施加了许多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联合起来——不同(性别和文化)的人们一起——重新来考察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这样做是非常有意义的。'91'
我们的首要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该如何从包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表达观念、撰写文章和开会讨论呢?我们就是那些家庭的成员(曾在第一章中讨论过),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但现在我们却要聚集在一些匪人所思的地方,用一些出乎意料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这种相聚真是令人吃惊啊。同样令人吃惊的是谚语本身,和我们一样,谚语也都来自世界各地,也都要聚在同一本书中进行交流。由于全球化的发展,整个世界开始了交流,但是这种交流仍然植根于人们已有的共同之处:男性或女性的身体以及人类的基本需要——自有史以来人们共同的基本需要。
我们看到,谚语中反复出现两种主要的男人观和女人观。男人们是无情的暴君、不知羞耻的投机者,既不可靠,又非常可怕。女人不仅是令人同情的牺牲品,同时也极其强大。她们的力量就在于迷人的美貌、令人敬畏的(生育)创造力、极强的工作能力和坚定的意志。这两种矛盾的性别观都在谚语中有所反映,一种既明确又直接,另一种却非常隐秘。我们还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由于男女角色和男女领域的不断融合,谚语中所想象的世界在某些方面也迅速发生了变化,但在另外一些方面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缓慢。
我们在通向世界公民的路上已经前进了多远?本书所做的比较研究也许可以成为一盏明灯,给今后的两性研究以启发。就像今天的男人和女人们一样,为了弄清楚我们想去往何处、不想去往何处,我们必须首先知道我们来自何方。愿经验这位老迈的“万学之母”及其所孕育出来的谚语给我们指明方向。
电子书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