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口诀-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正粉彩多富贵,足滑款识对器面。
康熙粉彩和青花,画的有层次,号称康熙时的青花五层次,像大画家画的。雍正粉彩多富贵细腻,足滑润,款识标准正对中轴线。早期康熙粉彩用肉眼能见小开片,深浅度也不均。这是因为那时的彩是用掺白色釉勾兑的,再加上是用胶水,所以开片又不均,有点像油画色。
182。好的粉彩
看蓝要正画工细,印写字款要沉重。
胎质细润滑削刀,描金红地常贵重。
注解
好的粉彩可以不看其他色,只看青色,即:钴料就可看出真伪及年代,因钴料的应用,有时代特征,这是鉴别粉彩的一个极好的方法。还可以通过看款识青料,因为款常常用青料,看胎质手感滑润、削刀技法、描金等,可基本断真伪,一般粉彩加描金的贵重。
183。雍正粉彩
雍正粉彩画工精,款识沉深字正清。
口底橘皮很明显,圈足滑润器不轻。
雍正粉彩虽然好,描金易掉红褐生。
注解
雍正粉彩历来受人欢迎,画工精细美观,款字工整、深沉、口内底部有橘皮纹,圈足有明显削刀痕的鱼脊背、滑润,器形美观大方,体重。但描金色显黄中带红褐色易掉金。尊、瓶体重。碗轻。
184。雍正粉彩比康熙精致
艳色淡雅柔软清,深浅薄厚软彩丰。
注解 粉彩一般都比五彩、斗彩淡雅柔软,薄厚分出浓重,轻淡。其主要特点是用玻璃白打底后再上色,这样烧出的色中就会有深浅度。
185。粉彩工艺特点
粉彩别名叫软彩,打底先用玻璃白。
玻璃白上涂色釉,低温烘烤两次来。
因受珐琅彩影响,早期粉彩油调排。
注解
粉彩也叫软彩,用玻璃白打底后上色,二次烧用低温烘烤,玻璃白可以使色彩按色浓淡均匀散开,玻璃质比五彩强。如花瓣深浅有致,十分美丽。粉彩比五彩烧制温度低30℃~60℃。所以也称软彩。早期粉彩用油调和。
186。雍正粉彩、斗彩都精致轻巧
雍正画工工艺细,华丽精致足滑腻。
粉彩斗彩各彩精,有款有字看料细。
注解
雍正画工工艺很细,器件精致华丽,足滑润、粉彩、斗彩及其他彩料器都比较精,雍正时有款识,所以要认真看形、胎、料再看款识就会得出结论。
187。珐琅彩
珐琅西欧传中国,金属着色多彩成。
色彩烧在白瓷上,红色用金非铁铜。
不用水胶却用油,低温烘烤官盛行。
凸出平面釉料厚,可见冰裂细纹成。
浓淡有致立体感,瓷胎珐琅康雍成。
注解
珐琅彩用铅、硼、硅作为基料。用金属着色,在一次烧好的白瓷上作画,红色用金不用铜,不用水也不用胶调色,而是用油调色,像油画一样从西方传入中国,先烧素坯,后在京城二次低温烘烤而成。釉面可见小冰裂纹。色泽浓淡有致,有立体感,珐琅器经康雍两代发展后成为非常好的瓷产品。由于硼的适量加入增加了亮度。
188。珐琅彩制作及釉色、款识
珐琅曾是宫中作,瓷上色地七种色。
白黄红蓝绿绛紫,先作素烧再上色。
胭红用金非铜铁,红色测显金红色。
胭红改用胶体红,氧化锑用出黄色。
色彩新创有九种,新彩老彩十几色。
色地上面花鸟虫,彩料娇艳华丽阔。
竹松梅莲山村花,御用款字专门作。
四字双行青蓝红,楷字字正宫中作。
注解
珐琅彩过去是在京城完成,首先在景德镇烧坯然后再运到京城上釉烧成,胭红用金不用铜,用油调色,黄色用锑,康雍将珐琅彩由九种色发展到十几种,所以珐琅彩工艺十分美丽,花鸟山村很好看,款识在御用时用青、蓝、红三色,楷书双行,专人书,也有印款。
189。珐琅彩传入及发展
珐琅西欧传中国,明末清初传给我。
油画技法涂铜器,名为珐琅传瓷国。
中国首用瓷器上,国画油画溶一伙。
两技更比一技好,瓷画飞跃强中国。
色彩艳丽釉色美,世界瓷史放花朵。
注解
珐琅彩是从西欧传入中国,以前是画在铜胎器表面,中国将这种技术应用到了瓷上。中国将国画和油画的技法溶为一体,使珐琅彩瓷成为瓷史上一朵绚丽的花朵。一般先在景德镇素烧成型后再运到京城绘画上色。
190。粉彩与珐琅彩之不同
粉彩用水和用胶,珐琅用油技艺高。
粉彩打底玻璃白,白釉打底珐琅招。
粉彩深浅玻璃白,深浅散开厚薄色。
釉面凸出有低高,深浅高低非都高。
珐琅油调凸出面,深浅都凸比面高。
珐琅面易开小片,粉彩开片釉厚高。
珐琅用硼亮明显,粉彩釉亮年久消。
注解
粉彩用水或用胶水调色,珐琅彩是用油,粉彩打底用玻璃白,珐琅彩直接画在白釉上,粉彩靠玻璃白散开色釉,珐琅彩靠厚薄勾对调色的,珐琅色釉高出平面,粉彩浅的地方几乎和平面一样高,珐琅有小的冰裂开片,粉彩只有厚的部位开片,而且以早期为多,到了后期釉厚的部位也不一定有小开片。珐琅彩是由于硼的适量加入而使釉面显得光亮。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一书第172页中介绍以锰、硼、硅组成色的基料后,再加上金属其他色料。这种技术使得珐琅彩成为一种新的彩瓷,过去珐琅技术一直是宫里拢断着。
191。珐琅彩制胎及挂彩过程
珐琅坯烧景德镇,图绘北京宫廷认。
配料精确铅硅硼,好料色釉外国进。
金红铜红铁红多,给氧温度严规训。
注解
珐琅彩是北京在素胎上绘制后,用800℃的温度烧制的,不是景德镇完成的,而是景德镇制坯运到京城后由宫内烧制的。
彩料有些是进口的,对各种料的烧制温度和给氧情况都不一样,是严格控制的。
砷是非金属元素,符号As旧名砒,灰白色,有金属光泽的结晶,质脆有毒,可作杀虫剂。硼是非金属,元素符号B,有结晶、非结晶两种,结晶的是透明立方体、有光泽、坚硬,是制造珐琅和玻璃的原料。
192。雍正珐琅彩(1)
雍正珐琅用四字,六字款识真不是。
红色用金不用铜,低温宫烧是真事。
注解
书中认为雍正珐琅款是四字不是六字,但在近些年发现有六字的,而且也很精致,近年海峡两岸都承认了带双圈的珐琅彩器件。
193。雍正珐琅彩(2)
雍正珐琅宫廷烧,双圈六字胎先烧。
运到北京上彩釉,珐琅此时严有着。
注解
2004年11月中旬投资报报道青花六字款为清雍正时景德镇预先烧成坯,运到北京再烧珐琅彩釉,所以说青料六字款双圈的珐琅彩是有的,不是假的。台湾故宫有一件。
194。雍正珐琅彩(3)
地白如雪生洁辉,薄如卵幕嘘云飞。
蝶有茸毛花有露,细字楷篆棱角感。
注解
雍正珐琅彩洁白如玉,薄如纸,形容吹之可动,书中称嘘之云动,可见画工很精细,蝴蝶有茸毛,花有露珠,字的笔画细、楷篆都是写的有角有棱的。
195。五彩、粉彩、珐琅彩的区别
五彩料中没有砷,珐琅粉彩都有砷。
五彩粉彩不含硼,珐琅硼多亮又新。
康熙珐琅直落地,雍正珐琅白地真。
注解
五彩中不含砷,珐琅彩和粉彩都含砷,而五彩粉彩不含硼,珐琅彩中含硼含的多,这就是颜料的根本不同,又加上各种色料和控制烧造温度不同,这是珐琅彩的制作特殊之处。康熙时期是落地珐琅彩,雍正以后是白地之上的珐琅彩,也就是玻璃白上的珐琅彩。
196。五彩断代妙招
明清彩瓷很盛行,五彩断代要分清。
可用青花断代妙,釉上清代釉下明。
注解
明代、清代彩瓷制作很兴盛。彩瓷的出现丰富了生活,也满足了皇室的欲望。五彩的出现更是增加了瓷器的品种及美感。一般来说明代是釉下青花,在同一瓷器上两次烧上青花的一般来说时清代烧制的有时称釉上再烧青花。这是断五彩瓷的一个标准。
197。雍、乾炉钧釉辨认
炉钧炉中低温显,蓝釉流淌蓝红点。
红点为佳红泛紫,乾隆点密多蓝点。
雍正紫红高粱红,要看款胎别走眼。
注解
炉钧在清代时期用700℃烧成,蓝釉流淌出现红点、蓝点,以红点多为佳品。雍正时红点泛紫色,称“高粱红”,而乾隆时期蓝点多,这是分代的标志。在鉴别时还要参照其他条件,如:款、底、足、胎等。
198。古瓷乌金釉辨认
乌金釉色黑又亮,很少有泡砂纸样。
泡儿像似豆油泡,那是清代以前相。
注解
康熙和清中早期和乌金釉的白釉料内都含紫金砂,釉色乌亮当看泡时,可见泡中有的泡色不是白亮而是有褐色的点,(因胎中含紫金土)再看其形、款(款的料色很重要),火石红、工艺、如接口、内外旋纹ˇ。一般釉子用三、四十倍显微镜看多似砂纸打过的样子,显白色点时,一般来说是不够代的。
199。古瓷茶叶末釉辨认
茶叶末釉黄青色,点点滴滴如茶沫。
泡儿少疏黄黑点,看胎看釉款釉色。
重要款底火烧红,器形轻重胎老过。
注解
茶叶末釉的色是点状的,鳝鱼黄色、泡儿少、稀疏,点中有黑有黄,有褐色,再看型、胎釉,火石红、底足重、就可以鉴别出真假,手摸釉面润滑。从釉足边上看沿着釉边有酱色、火石红。
200。茶叶末呈色与辨别
茶叶末釉铁呈色,紫金砂浆先蘸过。
做釉用铁很少量,铁铅呈色严操作。
用镜看泡泡难见,口沿有泡釉薄过。
好似砂绞松香膏,内有黑褐黄点末。
注解
茶叶末是清代雍正时烧制成功的,茶叶末是利用宋以前唐代铁烧青釉的技术,在胎、釉和温控上加以严格要求烧成的,非常漂亮,烧前先在胎上罩一层紫金砂浆,再罩一层釉,再烧;一般泡很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口沿上有泡,在釉层中见到像各种色粒,绞在松香油里一样,呈鳝鱼黄色。
201。古月轩
古月轩瓷美又细,古月轩款不写制。
康雍乾朝御烧做,藏瓷何处难寻觅。
古月轩款堆料款,查釉观色要细致。
注解
古月轩是清代有名的藏瓷地方的名称,但查不出在京城何地,但有一点古月轩的瓷不写制,古月轩是清代宫廷的高级瓷器的款识。但款不写制字的是对的,如果写其他款样,真的少、假得多。
202。乾隆画工精
乾隆艺高先画样,制瓷要靠瓷画匠。
一笔一画临摹迹,篆写款识不走样。 纹饰细画多繁密,一眼看去乾隆相。
注解
乾隆常由艺高的人先画出样,再用瓷画匠画在瓷上,一笔一画地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