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公主-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武:“在!”
文天祥:“你带五千人,多备火药硫磺易燃之物和弓弩,设伏于城北三十里外的阎王谷,那里是通往吉州的必经之地。待敌军败退,纵火烧之!”
吕武惊喜道:“大都督,我们也要火烧博望坡?”
文天祥:“是的!元贼欺我大宋无人,骄兵必败!我们也效法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吕武:“遵令!”接过令牌走出。
文天祥:“方兴曾是我勤王义军的先锋官,叛国投贼,罪在不赦!待我亲自出马,取他首级!刘沐!”
刘沐:“在!”
文天祥:“你可见机行事,若我胜,则挥军掩杀;若我败,则分兵接应!”
刘沐:“是!”
文天祥将剑拔出一半,又“刷”地送回剑匣:“备马!”
94 于都城外
城门打开,吊桥放下,文天祥率军驰出。
两军对阵。文天祥白甲白马,威风凛凛,挺枪跃马,来到阵前,大喝一声:“叛贼方兴,速来受死!”
方兴心虚,不敢出战,拉帅旗一角遮面。
帖木儿命令方兴:“方将军,速速出阵迎敌!怎么?怕死啦?违令者斩!”
方兴只得勉强出战,满脸虚汗地向文天祥抱拳道:“文丞相一向可好?丞相使元被扣,小弟实在无奈……”话未说完,突然,两道白光飞来。
文天祥把枪一横,身形后仰,一把飞刀被磕落在地,一把飞刀从耳边飞过。还没等文天祥坐直身子,方兴的大砍刀又劈了下来。文天祥横枪架住。
方兴本来心虚,见偷袭不成,乘两马错镫之机,拨马就跑。
文天祥直追入敌阵。
刘沐把双锏一指:“杀啊——”挥兵掩杀。
帖木儿让过方兴,抡起开山斧朝文天祥劈头砸来。文天祥镫底藏身,躲过斧头,枪尖直抵帖木儿左腋下,双膀较力,把帖木儿高高挑起,摔于马下,喝道:“绑了!”
文天祥见方兴正要转过一个山嘴,挽弓搭箭,正中马的后腿。那马疼痛难耐,昂首嘶鸣,把方兴掀翻在地。
文天祥枪抵方兴咽喉。
元军残兵奔至赣州路口,被刘洙乱箭射回,往北逃窜。
元兵乱马逃入山谷。山石上刻隶书:阎王谷。
吕武从草坡上见敌军果然逃入山谷,命令道:“点火!”
一捆捆着火的柴草滚下,一枝枝火箭飞过……
刘洙从背后杀来……
宋军大获全胜。
95 校军场
土台。旁边,一株高大的香樟树郁郁葱葱。
方兴被押到文天祥面前,跪地求饶。
文天祥跨上土台:“将士们,我军捷报频传,连克四县,可喜可贺!今天,就用叛贼方兴的这颗狗头来祭奠为国捐躯的勇士们。叛国者同此下场,人人诛之!生是大宋人,死也要做大宋的鬼!驱除鞑虏,保家卫国!”
全体将士振臂连续高呼:“驱除鞑虏,保家卫国!驱除鞑虏,保家卫国!……”(声音渐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1。战俘换马
96 帅帐
帖木儿被绑着押进帐来。
卫兵:“报!有元使求见!”
文天祥:“传!”
元军使者进来一揖。文天祥一惊道:“是你?”
帖木儿也大吃一惊。
监军黎贵达:“怎么,你们认识?”
文天祥:“不,不,不认识。”
月烈公主男装打扮灿然一笑:“想不到吧?”抱拳凛然说道,“我家李恒李大帅提出换回帖木儿元帅,两军交换战俘,条件由贵军来定。”
文天祥略一沉思:“那好,看在你家帖木儿元帅上次护送我到镇江一路款待的份上,那就称其体重,用等量黄金交换。战俘一换一,你方多出的2300人,一人换二马,如何?”
月烈公主犹豫片刻:“好吧。明日午时,在于山脚下、于水河边准时交换。”
帖木儿弯腰向文天祥道:“谢文大人不杀之恩!”
97 烛下
一只黑手握着毛笔在写字:“文天祥有通敌嫌疑……”
监军黎贵达将纸折叠好装入信封,附在随从耳边小声吩咐道:“你连夜送往福州,交给陈丞相。”
随从:“是!”
98 于山脚下、于水河边
“文”字帅旗迎风猎猎。
竖在地上的枪影由长变短,几成一点,日上中天,宋军严阵以待。
元军一人牵四马、八马一排,浩浩荡荡而来。
文天祥轻拈绺须,微微一笑。
元军用马驮来180斤黄金,牵来4600匹马。
身着男装的月烈公主伸出右手,文天祥犹豫了一下,也伸出右手,“啪!”地击在一处,双方成交。帖木儿和双方战俘获释。
月烈公主回眸一笑,策马驰去。
文天祥若有所失。
监军黎贵达竖起双手大拇指,夸张地赞道:“大都督,高啊,高!”
文天祥:“这是将士们齐心协力的结果,千万不可有骄傲情绪。”
刘沐“啪啪”拍了拍盛满黄金的驮篮朝文天祥说道:“这下咱们的骑军又多了一倍,这些黄金够买两个月粮草的啦。”
文天祥会意地笑了笑,拍了拍刘沐的肩膀道:“准备一下,向兴国进军。”
99 城墙
宋军奋勇杀敌,元军丢盔弃甲。
龙泉县城墙插上“文”字帅旗。
永新县城墙插上“文”字帅旗。
万安县城墙插上“文”字帅旗。
……
画外音:于都大捷,士气大振。文天祥又连克龙泉、永新、万安、兴国等十余县,占据江西大部。两湖、两江、两淮义军群起响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32。忽必烈选帅
100 大都(注:今北京),元朝堂
忽必烈(61岁)端坐龙椅。文武群臣两厢站立。
字幕:忽必烈,元世祖
忽必烈道:“北王叛乱已平,而江西文天祥十分猖獗。任命张弘范为征南都统帅,统一指挥蒙古军和汉军,调集13万大军,一举扫灭亡宋余寇。”
张弘范跪地谢恩道:“启奏圣上,圣上恩宠所加,臣不胜感荷圣主隆恩。只是国制无汉人典蒙古军者,臣为汉人,恐难节度,愿圣上另择良将为帅,臣愿为之前驱。”
忽必烈缓缓捻须,犹豫了。
丞相伯颜出班奏道:“张经略使之奏请,确见其忠于大元祖制之忠心,但法贵治世,并非一成不变。为杜绝蒙古将领轻慢主将之举,陛下当示以恩宠。”
忽必烈决断地说:“张爱卿,朕赐你锦衣一件、玉带一条,愿你早日平定江南,成不朽之大功。”
群臣大吃一惊,羡慕不已。
张弘范道:“臣得此殊荣,虽肝脑涂地无以报陛下。但军国大事,衣带派不上用场。如陛下以剑甲为赐,臣当为圣上早日取江南以还。”
“好!就依你。取朕的宝剑和铠甲来!”忽必烈从侍卫手中接过剑甲,微跛着脚走下台阶,亲手交给张弘范,亲切地说,“江南之事朕交与爱卿,有违令者,可斩之。”
张弘范叩头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早已热泪盈眶。
忽必烈:“爱卿可自选副帅,以早定江南。”
张弘范叩首道:“臣想请伯颜丞相代劳,请陛下允准。”
众人目光集中到伯颜身上。
忽必烈望着伯颜道:“准!”
伯颜:“陛下,不妥。微臣不能代劳。”
忽必烈:“伯颜爱卿,你可不要辜负了张元帅和朕对你的信任哟?”
伯颜:“那好吧,微臣推荐一人,然后由张元帅斟酌,最后由圣上裁夺。李恒如何?”
忽必烈:“知朕者,伯颜也。”
张弘范与伯颜相视一笑,点了点头。
忽必烈叮嘱道:“爱卿此去江南,当恩威并用,方可奏效。金银珠宝,朕不稀罕,只望卿能为朕收江南民心,收江南志士如文天祥、张世杰者来归。”
张弘范再次叩首道:“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101 路上
战马啸啸,百舟竞发。
张弘范率领13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 。。
33。海上朝廷
102 福州,南宋行朝
卫兵:“报!秀王在瑞安全军覆没,以身殉国!元军离福州200里下寨。”
杨太妃闻报,惊得茶盏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吓得小皇帝赵昰嘴巴撇了几撇,回头望见张世杰那张愤怒得发青、长满络腮胡子的脸,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没敢哭。
群臣束手无策。陈宜中不停地搓着手。
张世杰“刷”地跪倒:“太妃,待末将亲自出马,为秀王报仇雪恨!”
陆秀夫上前跪倒,三叩在地奏道:“太妃,行朝不可空虚,张枢密使不可远离,以安民心啊。”
杨太妃抚开垂帘问道:“诸位大人有何良策?”
臣甲:“誓与元贼血战到底!以死报国!”
臣乙:“你那是赌气。我看还是早点迁都为好。”
臣丙:“元贼的马上不了山,我看上山与敌周旋是条出路。”
臣丁:“干脆下海跑得远远的,让元贼找不到。”
陆秀夫站起身,忿忿地说:“好啦!大敌当前,不是高谈阔论的时候。现在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提出要打的,请推出堪当大任的将帅来;要坚守,请说出理由,是待援呢,还是等待困死?”
陆秀夫话未说完,众人又争论起来。
国舅杨亮节嚷道:“迁都等于逃跑,兴师动众,人心惶惶,我和陆大人护送圣上时在金华山中忍饥挨饿,躲了七天七夜,朝避元兵,夜防虎蛇,早就受够了!”
陈宜中咳了咳嗓子道:“虽然下海也未必十分妥当,但眼下时迫势危,也只好如此了。我们尚有大小海船两千艘,结为一体,如履平地。如元贼追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元贼纵有骑军百万,又奈我何?”
众人拍手称善:“这个法子好!”
杨太妃放下卷帘,擦去脸上的汗:“准奏!命张世杰为水军都督,明日登船,先去泉州!”
陈宜中补充道:“命文天祥部猛烈进攻,屏障朝廷撤退!”
陆秀夫欲言又止。
103 福州港
杨太妃和八岁的宋端宗带着五岁的广王昺,在宫娥、内侍的簇拥下,登上了最大的几艘楼船。
大小臣僚登上了后面的楼船。
18万将士随后依次登上了战舰。
码头,万头攒动,军民痛哭流涕。
海船迤逦数里,慢慢消失…… 。。
34。乱箭穿心
104 兴国城外,稻田
田头,两棵大树下,一群孩子坐在黑板前的草地上,跟着驼背银须、拄着拐杖的老儒陈龙复(70多岁)学认字,大声念着黑板上的几个繁体字:“驱除元贼 保家卫国”。
文天祥挽着裤腿、戴着草帽,正在和军民们一起插秧。一位老农掌着犁、吕武牵着两头瘦弱的水牛从旁边犁过。几只小燕子从牛背上飞过来飞过去。
文天祥直起腰擦把汗,望着水牛道:“老表,这牛怎么都这样瘦弱啊?”
老农:“大都督,您不知道,有钱人爱吃壮牛肉,屠户为赚钱就多杀壮牛。”
文天祥向牵牛的吕武喊道:“吕将军,你马上起草文告,禁止宰杀耕牛!”
吕武“吁——”的一声扯住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