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汉朝旧事 >

第32部分

汉朝旧事-第32部分

小说: 汉朝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水上列阵的汉军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赵军。

  竟然忘记了颤抖,忘记了害怕,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

  后退会死,力拼也许能活。

  无法估量,一个人一旦面临死亡,他的潜能有多大。

  据说,它能让哑巴说话;能让瘫痪者重新走路;能让八十岁的老太太跳过数丈的悬崖。

  汉军士兵们的眼神里闪现出一种逼人的寒光。

  两万多人的汉军新兵,求生意志越来越浓烈。

  赵军争先恐后地奔向两水之间。

  小小的半岛型地域一时竟拥挤不堪,赵军数十万人的队形也无法展开。

  啊呀,大哥,别挤我。小弟新来,让俺多杀些汉兵,立些功劳。赵兵甲说道。

  滚你娘的,新兵蛋子,一边站去。哪里轮得到你立功的份!赵兵乙骂道

  赵军为抢功劳争得不亦乐乎。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汉军的头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砍,他们死死顶住了赵军的攻击。

  怎么回事,汉军的战斗力突然大幅提升?部将问陈馀道。

  不用怕,汉军是困兽犹斗,命令你的部下加强进攻!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撑到什么时候?陈馀说道。

  赵军的攻势更加猛烈,可是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赵军无论怎么攻,汉军就是不后退半步。

  战场陷入胶着状态。

  陈馀来回的踱着方步:怎么搞的,韩信这小子到底使了什么变戏法,我早已打听到这是些汉军新兵。怎会有如此的战斗力?难道原先的情报有误?不会的,看汉军列阵的架势也不像是一只训练有素的军队。居然能支撑这么久?

  此时的韩信反倒气定神闲,战局到目前为止,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这是一个好兆头。

  大将军,赵军攻击越来越猛,我军已成困兽之势。长此下去,对我军不利呀!张耳有点慌乱的说道。

  韩信笑道:常山王,您还会不了解您的这位义弟,本帅可以断言,赵军快沉不住气了。两军相逢勇者胜。

  张耳将信将疑。

  两军你来我往的从早晨直杀到中午。

  到了晌午,陈馀见还是毫无进展,心想:将士们苦战一上午,十分疲惫,再加上韩信诡计多端,若再耗下去,指不定出什么乱子。先拖住他,回去吃个饱饭,再收拾他不迟。

  于是他下令退出战场,回营吃饭。

  撤吧,相国喊大家回营吃饭啦!传令官高呼。

  早就该吃饭了,打了一上午也没见占到什么便宜,肚子都快饿扁了!赵兵纷纷嘟囔道。

  赵军开始后撤。等大军快撤退到营寨门前时,望见满寨子的汉军旗帜,顿时傻了眼。

  所有人在一刹那同时明白了一件事:这哪是回营吃饭,这是进屠宰场!

  这时候不知道谁又喊了声:老巢被端啦,凶多吉少啊!

  大家正心慌中,汉军一队人马从旁杀出。

  这一下,赵军斗志全消,军心大乱。

  陈馀更是大惊失色,马上下令:有胆敢逃跑者格杀勿论。

  这时候,汉军又从后杀来。

  赵军将士更加慌乱,开始四散逃跑。

  任凭陈馀怎么叫唤,砍杀几个逃跑的士卒,可还是阻止不住士兵们乱窜。

  败了!败了!

  战场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最可怕的就是军心大乱。

  陈馀为他的轻敌和仁义付出了代价,十几万部队在一刹那迅速崩盘,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失败的讯号像瘟疫一样在赵军中传播,赵军的军心已经完全乱了。

  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上看到,某某大将要砍掉某某士卒将领之类的,常常会抛出一个罪名:惑乱军心。

  这说明军心有多重要。

  再举个例子,比如淝水之战,前秦八十万人马在淝水西岸布阵,秦军为了引诱晋军渡河,佯退,不料晋军间谍在秦军后退的时候大喊:“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军心大乱,诱敌之计竟然变成逃跑比赛。

  想想看,当大军准备回营吃饭的时候,这本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突然发现巢穴被人占了,心理落差迅速跳水。

  在心理上,这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赵军军心一乱,阵型也跟着乱,士卒们也不管那么多了,活命要紧,所以都撒开腿丫子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陈馀见无法挽回局面,只能率领部分人马往汦水方向逃去,在汦水边上,早有一队人马在那里侯着,前有伏敌,后有追兵,结果可想而知,陈馀战死,赵王歇被俘。

  至此,井陉之战以韩信的圆满成功结束。

  韩信从此威震天下。

  原赵国谋士李左车(名将李牧的后代),在韩信的特殊关照下,被活捉,且无罪释放。作为见面礼,他建议韩信先安抚赵国百姓,再招抚燕国。韩信采纳了他的意见,燕国果然望风而降。

  汉军大获全胜,诸将对韩信的指挥才能是赞不绝口,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弱小的汉军能这么快获得胜利?

  韩信事后指出了其中的奥妙: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

  翻译一下,意思就是:汉军新兵就跟老百姓一样,如果不让他们面临绝境,为生存而战,他们都会跑掉的。还怎么用兵?还怎么打仗?

  井陉之战的胜利证明韩信玩军事已经玩得有多高明!

  战役时间不长,但一环扣一环,哪一环出错,韩信就得死无葬身之地了。

  如果你还觉得这没什么,那么我前面说过,韩信是考虑万一的名将,我们就以万一来发几个问题?看能不能更有说服力!

  第一个万一:万一陈馀突然想通在井陉道夹击或者埋伏汉军呢?

  第二个万一:万一赵军在等汉军先锋军通过后,就马上发动攻击分而击之呢?

  第三个万一:万一汉军新兵死也要跳进河里死呢?

  第四个万一:万一守营赵军不空巢出动抢功劳呢?

  第五个万一:万一赵军就跟汉军死磕不吃饭,汉军能顶得住吗?

  有这些问题你若还觉得没什么,我除了能喊句“即生你,何生信”之外,就只能昏过去了。井陉之战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赌局,韩信的能耐就在于他经过缜密的思考后将这些赌博式的万一变成了不可能的一万。

  用明代散文家茅坤的话来给他个评价吧:韩信,兵仙也,然哉!《史记钞》

第43章:战争根源之制度斗争
韩信的捷报传到荥阳,刘邦大喜。

  随同捷报传来的,有功劳簿,还有韩信为张耳请封为赵王的文书。

  这封请封书貌似合情合理,其实隐藏着一个不愉快的信号,它让刘邦心里有点不舒服。

  张耳封什么王,自有寡人定夺,你韩信凑什么热闹?刘邦心想。    

  刘邦虽说心里觉得有些便扭,但还是同意了;不同意也没办法。

  韩信与刘邦的关系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

  一个月后,又传来好消息,随何忽悠团不负众望,大功告成,英布反楚降汉。要知道,英布部队的战斗力是威震天下的,他的加盟使汉军的军力提升了不小的档次。

  而彭越早就跟刘邦眉来眼去,所以很爽快地归附了刘邦。

  至此,张良的重用三雄的战略构想宣告完成。

  虽然荥阳一线仍然很苦,但汉军在大局面上渐渐好转。

  楚军高层对形势的微妙变化也有所察觉,于是,加快了进攻的节奏,发动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狂潮。

  这么一来,刘邦在荥阳的日子更加痛苦。粮道被时不时切断,士兵们经常食不果腹。

  郦食其见此情形,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这个主意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被断定为馊主意,既然是馊主意,而且没实施,那就跟废话差不多,本来连记述都没必要,但经典史籍中都是白纸黑字记得一清二楚,而且资治通鉴里还特别附上一大段评论,因此,可以断定,这不是废话。

  郦食其建议刘邦复立六国,封六国后人,团结六国的力量一起进攻楚国。

  病急乱投医,刘邦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命令郦老头赶紧去刻六国大印,准备分封。

  郦生前脚刚走,张良后脚进来,而且是刚刚从外面办完事赶回来。

  来得好巧,要是来晚一步,就可能酿成大错。

  刘邦这个人好就好在,有什么大的决策,基本上不会独占决策权,而是能问问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张良的意见。

  于是,他把刚才郦生的建议转告张良。

  没想到,张良一听,脸色都变了,说道:这绝对是馊主意!

  刘邦很迷惑!

  他马上拿起席上的筷子给刘邦比划起来,之所以说是馊主意,理由有八条。概括起来就一个意思:汉军实力尙弱,复立六国后人会削弱自己的力量,树立新的对手,六国后人人脉极深,渊源极广,很多六国的遗老遗少们还对他们念念不忘,到时候,即使把项羽打败了,六国要是不听话,不是又得头疼?时代在变,以前行得通的做法现在行不通了。

  刘邦听完后,马上喷饭,原以为这是招妙棋,没想到竟是个赔本的买卖,于是背后把郦生狂骂一通,下令取消先前的命令。

  乍看下来,确实是件小事,然而小事却隐含着大的道理。

  郦食其脑袋中的分封制思想代表着当时的一种思潮,新生的思想家张良曾经因为秦王朝的迅速败亡而否定郡县制,认同分封制,但在不断地失望与斗争中,他终于明白过来:回到完全的分封制不可行。

  所以说,郦食其和张良的不同意见代表着两种不同思潮的斗争,归根到底代表着两种制度的斗争。

  众所周知,封建,封建,即是封土建国的意思。分封制下,诸侯国名义上归属天子,但天子与诸侯国是各自为政的。

  西周时,天子有话语权,还能号令诸侯,诸侯国出于道义还是规规矩矩,该朝拜还得朝拜,该纳贡也还得纳贡,东周以后,诸侯国日益强盛,周室日益衰微,周天子成了摆设,成了工具!

  周代分封制的恶果最终把社会送入争战不止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个时代,名义上还有个周天子,实际上天子已经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曾为要不要实行分封制而召开过大型研讨会,最后始皇帝力排众议,全面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秦朝灭亡后,项羽搞回分封制,没过多久,天下又大乱。

  短时间内,政权更迭迅速,制度换来换去。天下大乱,表面上有很多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上还是归根于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套用很政治的语言来表述:旧势力是不会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

  因为本文不是政论文,这里就不做过多地分析。

  总而言之,旧势力的阴魂一时之内不会散去,制度斗争也将继续缠绕着大汉王朝而蹒跚前行,在这场斗争中,无数人将为之头破血流,粉身碎骨,汉王朝也将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44章:陈平的水平
战争还在继续。

  刘邦每天感受着来自战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