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企业政治研究 >

第5部分

企业政治研究-第5部分

小说: 企业政治研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不是劳动者。不劳动者不其食,不劳而获便是剥削。那么,社会管理机构成员都是剥削者。可是,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却无论在政治上或文化上,都没法将这些机构的成员收入定位为剥削收入,哪怕是封建官吏的傣禄。不是剥削收入便是劳动收入,于是,问题交回到逻辑起点。

  怪圈之二:如果认定社会管理成员是劳动收入,那么社会管理成员的行为就是劳动;如果社会管理成员的行为是劳动,那么社会管理机构也是劳动组织。所以,企业与社会管理机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于是,问题又回到起点。

  等等悖论,毋须庸述。长时间以来,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些悖论当中。

  社会实际表明,企业固然具有劳动组织的特性,但企业行为并不是一般的组织劳动那么简单。因为,企业一旦建立并运行,便向社会全方位伸展出利益触脚,构建出此荣彼荣的利益网络;一个企业的倒掉,其利益影响范围绝不仅仅限于企业老板与员工,而是牵涉到这个企业方方面面的相关利益人。华尔街的雷曼,石家庄的三鹿,制造出一个个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触目惊心!即使关掉中国一个省级政府未必能产生如此的社会经济损失。

  1、经营是企业不变的内核

  前述推倒企业“经济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特性描述方式,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并不是经济组织,也并不意味着企业不是劳动组织,只是说“经济组织”和“劳动组织”的理论描述方式不能突显企业特性,并不能将企业与其它组织和机构区别开来,从而引起企业认识上的混乱。

  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企业的根本特点就是经营、做生意,就是通过做生意赚钱,这才是所有中外企业区别于其它组织机构的重要特征。中国民间的用语虽然比较俗,却往往比专家、大师的语言更为易懂,毋须注脚释义。汉语言里,“做生意”、“赚钱”与“经营”有着非常近似的语义,“做生意”、“赚钱”多用于口头表述,“经营”则多着一点阅读感觉上的学术意味。

  企业的出现,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做生意。企业不做生意,或做了生意不赚钱,是无法维持运转的,企业长期亏损就得关门。农民种地,种出来的粮食只是自家食用,肯定不能称为做生意;地主庄园规模很大,也种粮食,也植树林,也养猪牛,那都是为了满足自我生活的需求,不是为了出售。这类的行为肯定不是企业行为,这样的机构也肯定不是企业。

  很长时间来,我们的社会里一直给企业倡导一个理念,那就是要求企业一定要“满足社会需求”,这是一个非常温馨而理想的理念。其实,对企业而言,满足社会需求只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企业的目的是要赚钱。当然,如果企业的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且还坑害消费者,那也是不能真正赚到钱的,这小学生都懂的规律。可是,企业不赚钱,又拿什么去“满足社会需求”呢。

  中国文化的骨子里对赚钱是鄙视的,在情感上对赚钱有着近乎天然的抵触情绪,这是中国历代轻商的根本意识根源。情和理毕竟是有着质的区别的,情是一种个性体受,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对企业赚钱手段的特性要求,无可非议,而且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人情味。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企业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将目的与手段颠倒了关系,这是非常不实际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手段总是服从目的。如果强调“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那么,就会弱化赚钱的目的,甚至退居手段地位。按照手段服从目的规律,只要能“满足社会需求”,企业赚不赚钱是在其次的。其实,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的企业亏损问题,关键不在于国家能不能管企业,而在于颠倒了生意上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违背了生意特有的规律。

  企业的赚钱与利润是有差别的。赚钱是指企业在原价值基础上的价值增长,赚,《康熙字典》释义为“卖也”,这个增长的价值是靠卖出原价值赚来的。这相当于企业财务核算上的“毛利润”概念。而利润,则是企业财务核算上扣除所有成本、税金、费用开支后的价值剩余,这是一个典型的财务概念。中国国家增值税法也是这样认定增值数额的。因此,我们在理论上应当将赚钱与利润区别开来认识。

  经营作为企业内核,还表现在企业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经营而展开的。中国企业理论界曾出现过“反对重经营轻管理”的提法,并就经营与管理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讨论。这实在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经营是企业管理的对象,管理则是经营的规范,这并没有所谓理论上的侧重方面。经营出了问题,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经营非常正常,就没有必要变着法子将企业瞎折腾。须知,管理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什么叫管理?管理就是要让企业经营活动朝着企业预定目标运行,不能偏离方向。而事实上企业经常存在的所谓管理与经营之争,其实是一个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区别。就近期效益持议者来看,企业许多行为近似乎闲事,耗费资源且没有什么利益价值;而远期效益持议者的立论根据却是没有说服力的“管理出效益”,强调管理的重要性,人为地把管理与经营割裂开来。实际表明,无视管理的经营是无序的经营,不针对经营的管理则是空洞的管理,管什么理什么呢?没有了经营活动,企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 想看书来

法人资格是企业独立性的标志
第一章 企业政治概念的提出

  第一节 企业本质的一般认识

  四、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2、法人资格是企业独立性的标志

  做生意,人类古已有之,是不是做生意的就都是企业呢?似乎不妥。称之为企业,一定应该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将一个挑担于大街小巷的游商认定为企业总有一种滑稽感觉。这里重要的不是游走经商就不能称为企业,而是在于个人与企业的权利和责任机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权利主体特性不同。个人经商在交易中凭籍的是个人信用,而企业则是基于法人组织的组织信用,两种信用的公信力显然是不相同的。

  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人际信用是极为重要的,包含的是人际间权利与义务的利益关系。这个信用有两层含义,一就是“守规矩”,具有遵守规则的德操;二是履约能力,具有遵守规则的资源基础。生意人没有信用就会没有交易对方,信用逾高交易对方逾多。一般人际关系规律显示,法人信用总是一个多人机制,尤其规模较大的法人,其信用稳定程度从法理上一般大于个人信用。中国俗语“一人为私,两人为公”反映的也就是这个规律。正因为“两人为公”,所以一般企业大多称之为“公司”,取公共主持之意。所以,鉴于企业经营特性需要,企业必须是一个法人组织。这个组织从确立那天开始,就由一定的社会公众权力机构确认了的,有籍可循。

  世界各国对企业法人组织的确立都有着成套的审批、核查、注册程序,对企业法人必须具备的场地、资金、财产、技术、发起人数以及内部责任人等构成元素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主要就是为确保企业具有足够的民事行为能力,确保企业公信力的资源基础。由于企业法人资格总是由一定的公权力机构所确认的,所以,企业公信力事实上仍然有着公权力机构公信力延伸的意味。

  “法人”概念的确立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法理认识突破,标志着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作为权利主体的资格认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法人现象在法国即有出现,但一直到20世纪初才在《德国民法典》中首次获得正式确认,而中国对法人的确认则是在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之中,晚了80多年。

  社会发展的事实表明,赋予企业法人资格的社会进步意义和作用是非常重大的,企业作为法人活跃于市场,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的作用。就企业本身而言,有两点意义是非常突出的。一是企业作为权利主体,让大量的资金聚集成为可能,使快速扩大经营规模成为现实,化个人经营风险为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强了市场经营活动的抗风险能力,也就增强了投资信心;二是企业作为法人组织,在其内部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自我发展方向,制定自我发展计划,自主实施经营管理活动,可集分散之力为团队之力。总之,法人资格的确认,让企业成为了一个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经营组织,标志着企业走上了独立化的道路。

企业经营的是价值资源
第一章 企业政治概念的提出

  第一节 企业本质的一般认识

  四、企业是价值资源的经营机构

  3、企业经营的是价值资源

  当我们弄清了企业的经营性法人组织特性后,接下来,我们有必要探讨的是企业的经营内容问题。企业经营的特性决定着企业的目的是赚钱,那么,企业靠什么来赚钱呢?当然是靠劳动,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企业是靠经营劳动来实现价值增长的。同样是劳动,劳动者在慈善机构那不会使机构出现价值增长,在行政机构那也不会使机构出现价值增长,只有在企业里才会使企业这个机构出现价值增长。其根本的原由就在于企业的行为是在经营劳动,将劳动转为劳动产品,卖出一份劳动产品,收获回一份增长价值。至此,在理论上将企业经营内容界定为劳动,似乎没有太大的逻辑矛盾。

  但是,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还是存在问题的。人们一般地认识劳动,总是指向活化劳动,而很多企业行业经营的并不是活劳动,虽然其过程中存在着活化劳动,但其价值的增长核心并非侧重在活化劳动上。如金融业、IT业、中介业等,虽然我们也可以运用物化劳动理论解读其劳动的存在,但其理论推论和认知过程就复杂多了,而且主要的是现实中企业运动演绎出来的市场交换情状,已经不能直接地看到太多的活化劳动踪影,我们定义企业经营的是劳动,将使理论趋于僵化。

  我们完全有理由这么认识,企业经营内容无论多么复杂多样,无论是买空卖空还是实业贸易,其经营元素抽象起来归纳无非两类,一是人,二是物(含虚拟物)。人和物,是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客观存在形态,二者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存在一个价值。就企业经营而言,本身并没有非活化劳动不取或非物化劳动不用的必然选择,企业经营需要的是存于活化劳动或物化劳动中的那份价值。人能挖土,机器更能挖土,舍人而取机器也;需挖的土太少,用机器成本过高,舍机器而取人也。因此,企业经营的内容实质是一个价值。货币、人力,机器、土地,信息、人脉,只要有价值就行,将不同形态的价值组织拢来,予以整合,然后打包出售,从而实现新的价值增长。

  企业经营价值的命题并不是一种纯工作室内的逻辑推论,同时更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反映。上市公司把企业股权分割成碎片出售,银行将存款业务打造成用户理财卖出,中介公司出售一个信息,策划公司策划一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