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西夏-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万事开头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书尤其如此。拿我来说吧,这篇东西虽说不能称之为书,但是我同样不知道如何开头。思来想去还是用一种回忆的方式开始的好。
让我们把时针拨到1919年五月四日(好俗的开头啊),这一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一天也就成为了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但是这一天和我们所要讲述的故事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好吧,让我们在倒退十年,回到1909年。这一年的六月,一支来自境外的骆驼队出现在我国西北部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处,领头的是一名俄罗斯海军中校,叫科兹洛夫。他的目标是位于中国内蒙古的黑城。当他离开的时候,他的驼队带满了一箱箱的文物,谁也不会想到这一箱箱的文物竟然是一个王朝的长达190年的历史。从此以后,“西夏学”横空出世,今年整整一百年了。
我们先来看一首诗吧。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首诗叫做《咏菊》,写这首诗的人叫黄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造反派。档案如下:
姓名:黄巢
性别:男
籍贯:曹州(今山东曹县)
职业:公元875年前,贩私盐(也就是个走私犯)。公元875年后,造反(和他一起造反的还有他一块贩私盐的哥们王仙芝)。
我们来翻一翻整部中国历史,“流寇”这个词出现的次数不少,可是能跟黄巢这个“流寇”相提并论的,充其量只有一个李自成(说到李自成,有必要提一下,李自成本身就是一个羌人)。也许有人会和我讨论一下洪秀全,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们还是避开的好。
黄巢以一个落第举人之身,曹州揭竿而起,历时十年之久。他的活动北起山东,南至广东,西至陕西,转战南北,纵横全国十二省,两度攻破唐朝都城长安,开国建号,论晚唐风云人物,一时无两。也正因为这个,他也成为了以后中国历代“风云流寇”的偶像,领着梁山一百单八将“闹革命”的宋江也情不自禁地在墙上写了句:“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从这也就可以看出黄巢对于后世“造反派”的极大影响。
《旧唐书》和《新唐书》里对于黄巢的出身描述有点出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的黄巢大哥虽说出身有点不地道,相当于现在的走私犯。而他所贩卖的东西,却又是任何一个人都离不了的调味料——盐。
自从管仲率先在齐国施行“食盐国营”政策以后,食盐贩卖的官、私之争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到了唐中期,这场利益之争更是发展到了顶峰,而事件的导火线还是来自于那场几乎毁灭了整个唐朝的战争——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财政濒临崩溃,为了挽救日暮西山的大唐江山,尽快地提高财政收入,刘晏在唐代宗时推行了盐法改革。改革传统的官制官运官销的盐铁专卖制度,推行政府与商人合作的官制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度。这次改革实际上是一次产权重新划分和财富的重新分配。唐政府通过重新分配食盐的产权,分割食盐的经销权给商人,实现了与商人在盐铁专卖制度下的合作。唐政府仍然掌控了盐铁等重要经济资源的最终支配权,商人只有紧紧依赖政府才能获得经销食盐的权利,分享食盐的高额垄断利润。不容否认,刘晏这放在现在无比平常的改革挽救了安史之乱以后的大唐财政(天下赋税,半出于此),使得唐朝可以延续下去。但是,他的改革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而正是这个缺陷最终导致了毁灭唐朝的唐末农民起义的总爆发。但是在当时,刘晏是不可能想到这个他旨在重振盛唐声威的改革最终却几乎彻底毁灭了大唐的。
这个缺陷就是盐商的门槛太高了。既然你是要和政府合作卖盐,那你首先就要达到一个大商大贾的地位,这样你才能获得政府颁发的营业许可证。而你获得了这个许可证以后呢,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和政府一起分享食盐的高额垄断利润,甚至是入仕为官,所以也就出现了“自关以东,上农大贾,易其资产,入为盐商。”的场景。但是那些拿不到营业许可证的小商贩呢?摆在他们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了——贩私盐。
我们黄巢大哥就是众多体制外盐商中的一个。话说盐税历来是唐朝财政收入的重中之中,政府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多私盐在走私犯手里流动的。唐政府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走私,文宗时规定:“一石以上者,所犯人处死。”可见用刑之酷好吧,就在这样的打击中,私盐贩们走上了一条武装走私的道路(这一点和现在边境地区武装贩毒应该没有啥区别),而在这条道路上最后唱响的则是一曲“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民谣。
黄巢本来是不打算跟随父辈再走上贩私盐的道路的,父亲给他选择的道路是让他读书走上仕途的道路。我们前面说了,获得国家许可证的盐商最后可以走上由商入仕的道路,而体制外的盐商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登台及第,这也是自己变成体制内盐商的一种途径。可是,我们不得不怀疑黄巢同学的老师的学术水平,因为我们虽然不笨的黄巢同学决然连续几次高考落榜了。要是照着一般人啊,面对这种情况莫过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回家复读,来年再考:另一种就是好好的继承父业,好好贩他的私盐。可是我们黄巢大哥从小脾气就不是一般的大,数次名落孙山以后,终于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这首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黄巢大哥的旷世霸气来了,而后来的历史也告诉我们,黄巢这首诗并不是率性而为,就伴随着这首诗黄巢两占长安,把个唐僖宗赶得是落荒而逃。
高考落榜了,日子还得过啊。为了吃饭,黄巢还是走上了贩卖私盐的道路。在贩私盐的队伍里,黄巢显得有些“鹤立鸡群”。虽说是高考落榜吧,可是怎么说也见过大世面的人;而在与在同官府缉私的斗争中,他练就了一身武功,善于骑射,并负气仗义,好抱打不平。这让他在武装走私的队伍里不久就崭露头角了。
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天下烽烟四起。黄巢一起贩卖私盐的老乡王仙芝在长垣(今属河南)揭竿反了,次年王仙芝的起义军攻占了曹州,黄巢终于等到了他认为最有利的机会,他马上召集几千人也加入到了起义军的队伍。自此,一支“天下反”的队伍诞生了,一场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农民起义终于全面大爆发了。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师长安,唐僖宗出逃成都,走上了唐玄宗的道路。僖宗走了,但是他却留给了黄巢一个死不低头的对手——凤翔节度使郑畋。当时大唐自僖宗一下全都患上了“恐黄症”,可是郑畋却不是这么想的。他想的做多的是怎样收复李氏的江山。郑畋同志还是大唐的好同志的,虽然唐僖宗走了,但是却留给了他“东捍贼锋,西抚诸蕃,纠合临道,勉建大勋”的“便宜之计”。凭着这个,郑畋也就成了长安西北唐军反抗大齐政权的核心人物。而当郑畋传檄三军,起兵勤王的时候,一个蛰居西北的民族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也开始了一个王朝长达近350年的风雨征程。
作者题外话:写这一章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从哪写起,写整篇东西都是出于一时的兴起,所以写起来毫无章法可循,现在为止连我自己都不想看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坐拥五州
在最早响应郑畋的号召,起兵勤王的诸方节度使中,有一支少数民族党项羌族的军队。这只军队的领袖叫做拓跋思恭。
因为拓跋思恭史无专传,所以对他的生平介绍不甚详尽,但是有一点毋庸质疑,那就是拓跋思恭有一个很好的出身,因为他的姓氏——拓跋。
既然史书没有给拓跋思恭单独立传,那好吧。就让我们沿着清吴广成《西夏书事》的线路,重新树立一下拓跋思恭的一生吧。
“拓跋”这个姓氏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党项羌人八部的“总盟主”,这个姓氏是党项八大部族当中最强大也最显赫的一个,原因嘛就是因为这个姓氏的祖先当年曾经在中原汉人的地盘上建立过一个强大的王朝——北魏,拓跋家的人身上流淌着北魏皇族的血液,而这个姓氏也同样和这个虽已日暮西山却早已屹立三百年的王朝也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与西夏有关的一个个“拓跋”吧。
第一个“拓跋”,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党项族大首领拓跋宁次率众归附,定居旭州(今甘肃临潭县)
第二个“拓跋”,唐朝贞观年间,因为吐蕃的强大而受到威胁的党项东迁归顺唐朝。虽说归附了,但是也不是说就唯大唐命是从的。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浑叛唐。与吐谷浑王慕容附允较好的党项族大首领拓跋赤辞因为和老慕容是亲家,与唐军对阵狼道峡,“廓州刺史久且洛生遣使谕以祸福”。拓跋赤辞还是在那死犟,老拿着自己和慕容氏的姻亲说事,结果“三下五去二”就被洛生给收拾了。不过唐太宗的“天可汗”之名也不是白叫的,不但没杀他,还赐姓为李,并在松州(今四川松藩)设立都督府,辖下三十二州,多为辟远之地,以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拓跋部这才有了安身之地。
不过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势力东扩,党项拓跋部根本不是吐蕃的对手,便请内迁。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置静边州,安置党项人,以拓跋赤辞孙守寂为右监门都督,并封西平公。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爆发。拓跋守寂带兵勤王,被提升为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而拓跋守寂就是第三个“拓跋”
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唐代宗李豫复徙静边州以及夏州等六府党项于银州(今陕西榆林南)附近。不久,唐代宗李豫以左羽林大将军拓跋乞梅居庆州,号为东山党项部,拓跋朝光居银州、夏州,号为平夏党项部。因为唐朝累世强盛,根本没有拓跋部崛起的机会,直到唐朝末年,居住在银夏的党项拓跋部才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时期,为后来元昊建立西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奠定西夏基业的这位先生,就是我们要说得第四个拓跋——拓跋思恭。
拓跋思恭不知哪年生人,是夏州刺史拓跋乾晖的孙子。拓跋思恭出身党项最强大的平夏部。我们看现在的孩子上学一般都有这样的一种现象,从幼儿园到高中,家长都拼了命的把孩子往好的学校里塞。目的嘛,只不过是为了让孩子们能上一个好的大学。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这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说个人的能力大小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到现在都是没有什么定论的,不过在一般情况下高起点出人才的概率是肯定大于低起点的。出身平息部,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拓跋思恭只要自己稍微有点能力,那么干出一番事业是轻而易举的事的。当然也就基本避免了出现今人“我用了20年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