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师-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四姑乐得嘴都裂到耳后根去了:“成成说的也是,就算你老爸不管,奶奶手里还有家底呢,给你娶多少房媳妇也够了!”
兰睛则在一旁插话道:“妈,时代不同了,又不是旧杜会,您就别教成成学坏了。”
莫四姑嘿嘿直乐:“我孙子真想学坏,恐怕用不着谁教,倒是学好不太容易。”
这幅珍贵的古画被莫四姑挂在了自己的卧室里,声明不要孙子的东西,只是替他先收着,成成在外面乱跑若是弄丢了太可惜。莫四姑是江湖册门中人,自然喜欢玩赏这些东西,游方也就随奶奶的心意了。
然后游方又求父亲帮个忙——仿造同样的一幅画,但尺寸要缩小,卷起来之后可以方便的携带,甚至藏在袖子里。董其昌这幅《临水观山图》,虽然没有完全露出真迹的面目,但从模仿者的笔意来看,也能感觉到原作“天真浩然”的神韵,神识中感应到的山水地气与草木生机盎然清晰。
()
游方要仿造这样一幅画,却没有多说用途,除了尽量保留原作的笔法神韵将之缩小之外,对作画的材质有特殊的要求,越坚韧耐用越好,达到传说中的刀剑不入水火不侵就最理想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莫四姑左思右想,在她的记忆中有一种特殊的丝绸,按秘法加工之后相当坚韧,也可以防水,但是不能直接用火烧。兰睛则提了另一个建议,用现代高科技强力纤维材料,就是加工防弹衣的那一种,可以防水,一定程度上能防刀刺,也耐高温,只是不能用太高温度的火焰去烧,基本上可以达到游方的要求。
游祖铭综合了两者的建议,决定在丝绸上作画,然后装裱到强力纤维制成的卷轴上,卷起来只有二十公分长,携带很方便。游祖铭自己暂时没落笔,打算等女儿游成元回来。在游家,游成元的画功是最好的,这些年跟着池木铎走遍大江南北,也见识过各种秀美与雄伟山川,落笔更能描摹出神韵来。
又过了一个多星期,材料都准备好了,池木铎夫妇也回到白马驿过春节,对游方要加工这样一幅奇特的画非常好奇。游成元揪着弟弟的耳朵问道:“你又在玩什么花样,怎么想起来要弄这样一件东西,全家人都跟着你忙呼?”
游方打掉姐姐的手:“都嫁人了,还这么毛手毛脚的,没事总揪我耳朵干什么?”
池木铎也在一旁笑道:“成成已经是大人了,个子比你还高,别一见面就揪人耳朵!……我也很好奇啊,成成,你究竟想干什么?”
游方眨了眨眼睛解释道:“我想做个旅行家,见识各地山川风景,带着这样一幅画,收收灵气,不行吗?”
全家人都笑了,也没与他计较,都忙了起来。
游成元看了那幅画好几天,这才正式动笔在丝绸上作画,并不完全是缩小描摹,也算是另一种创作。需要画完之后,才可以用秘法加工丝绸再去装裱。
游成元只作画没有题款,画成之后说道:“成成,你想在上面加什么题款?我的书法不太适合这幅画的意境,要说字迹苍劲,还是让老爸来写吧。”
游祖铭则拍莫四姑的马屁:“要讲究字迹轻灵中不失厚重,古意中透着清新,还是你奶奶写的好。……成成,你想在留白处题什么,就让你奶奶动笔。”
游方:“用魏碑体,写一篇‘寻峦诀’,奶奶,就请您动笔吧。”
莫四姑则给了孙子一巴掌:“一家人都帮着你忙,你自己干嘛呀?就算字写的不好,丑媳妇也得见公婆,这是你自己有用的东西,就自己写。”
游成元在一旁道:“奶奶这话我不爱听,啥叫丑媳妇也得见公婆?我觉得成成的字也挺不错的!……成成,你自己写!”
游方接过笔,半天没落下,摇了摇头道:“今天心境不对,难以一气呵成,我休息一晚上,明天上午落笔。”
莫四姑:“就你小子花样多,那就快去歇着吧!”
这个春节,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游方要打造的这一幅奇特的画,也给家人增添了很多乐趣。他要这件东西当然有用,是为将来行走各地山川“炼境”准备的,他要以神识凝炼山水灵枢于其中,通过“炼器”来辅助“炼境”,并打造出一件对自己很有用的器物,也是施展法术时的神识灵引。
游方手中有秦渔,但这柄宝刃不能轻易出鞘,况且在很多同道交流印证的场合,也不能拔剑相向,他还需要别的东西——真正属于地师的“法器”。原理类似神话传说中的山河杜稷图。神话自然是离奇而夸张的,但其中的玄机对游方这种人并非没有启发,况且他本人在西汉古墓中的壁画前,还有过一段奇异的经历。(注:详见本书二十九章《神虎噬女魃》)
至于能不能炼成,凝炼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他的阅历、心境、功力以及用的功夫了。
池木铎夫妇还要上班,初五就得先走,临行之前游方求姐夫帮一个忙,哪里的考古发掘现场发现了阴界土,千万别忘了立刻通知他,并且详细对姐夫解释了阴界土是什么东西:地下封存千年的青膏泥层内表面,自然形成的一层薄膜似的黑色膏状物,哪怕重见天日之后很久仍然保持黑色。
白膏泥与青膏泥之间的变色现象,身为考古发掘专家的池木铎当然遇见过,但从未听过阴界土的说法,以前也没有留意过。听游方这么一说也很感兴趣,连他自己都想研究了,当即点头答应下来,并保证会对下属的各个考古工作队都打招呼。
第八十五章 一个都不来
寻找阴界土,需要走遍天下山川,还要勘察地脉、感应灵枢甚至动用心盘,才能发现可能埋藏有阴界土的地方。把它挖出来,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仅凭一人之力几乎无法完成。
这个过程,对游方的秘法修为、眼界阅历、性情磨砺甚至武功境界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刘黎的用意无非如此。游方看穿了老头的用意,但他自有投机取巧之法,别忘了他姐夫可是文物考古部门的领导,主管野外古迹发掘与保护工作,管辖多个考古工作队,也经常被抽调到全国各地进行现场发掘,那些场合是最容易发现阴界土的。
池木铎只需打个招呼,就能省去游方百倍的艰辛,所以他一直并不着急,早就想好了这一招。
太聪明的人大多有一个缺点,他们能够看穿很多东西,回避不少麻烦,但也缺少了艰苦历练的过程,遇到必须硬着头皮顶上去的情况往往就露了怯。游方也许不适合用聪明两个字来形容,这小子太溜滑了!寻找阴界土这么艰难的事,他根本没皱眉头就把最大的困难给绕过去了。
老师碰到这种学生,往往是既喜欢又头疼。也只有吴屏东那样如春风化雨般的人格魅力,才能在点点滴滴中去感染他,让游方能够真正的自省不回避一些事。另一方面,只有刘黎那种手段更老辣的高人才能够收拾他,让这小子没脾气。
现在的游方至少有一个优点,他修炼不偷懒、遇事肯担当。找阴界土是投机取巧了,但游方准备了一幅画,将主要精力放在炼器与炼境上,并不违背刘黎的本意。假如老头知道了,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当那幅奇特的画打造完成之后,游方袖中携画先从自己的家乡开始,走遍周围的山山水水。师父说的没错,掌握神识之后,人生的境界确实不同,那些从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风景,此刻也有了全新的感受,都拥有了各自己的灵性,生动无比。
游方展开神识沿途查探,每到地气灵枢汇聚之地,便展画而坐,以神识凝炼地气灵枢,并与观画的心境交融,这幅画似乎也有了地气感应,虽然很淡,却一点一点在积累、变化。
()
这是一幅立轴画,大约二十公分宽,展开约有六十公分高,画中山川流水似有数百里之广阔,其实观画与心境有关,你说它有数千里也完全可以,中国大家之山水就有这种妙趣。各种地势或参差、或缓转,或秀丽、或巍峨、或险峻、或幽森,方寸之间包罗万象,这也是游方选中这样一幅画来炼境的原因,它可以收摄各种灵枢地气。
游成元的笔法再妙,不可能超过董其昌,董其昌的笔法再妙,也不可能描尽天真自然,小小一幅画只需点出意境,未勾勒出的细微处神韵,在于游方自己如何去领略。
春节后的黄河沿岸仍是冬天,野外覆盖着雪迹,万物尚未生发,物性蛰藏。游方炼境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不禁想起了张流冰当初潜伏在永芳堂一侧离自己很近的地方,当时竟然没有察觉,其收摄神气之心法就是这种物性啊!秘术修行看似神奇,但万变不离世上的本源。
游方虽未学过寻峦派秘传“蛰藏”心法,但此刻却有类似的体验与感悟,这也算炼境过程中一个意外的收获。难怪刘黎要用这种方式来历练他,走遍天下山川,历经春夏秋冬,自己的体悟会更多,很多东西是师父没法直接教的,只能点出入门之径。
蛰藏心法的妙处在于收敛神气,尽量避开高手的神识或灵觉查探,所谓神气普通人看不见也摸不着,有什么用呢?不要误会它在普通人面前无用,既然对高手有用,对普通人的用处就更明显。
假设在一个公众场合,你周围有很多人,你第一眼往往就会注意到某些人,有可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过了很久都不会忘记。原因与一个人的外貌特点、内在气质、言谈举止等综合因素有关,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叫“气场”。
还有一些人,你则根本不会留下印象,事后别人问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一个人,也根本想不起来。
这些情况是自然发生的,但也可以人为的控制,比如蛰藏心法就有这种巧妙。游方有所体会之后,也无意中在试练蛰藏术。
这天他与家人打声招呼到集市上去买东西了,前脚刚出门,后脚小表舅莫言就来找,然后也追到集市中。
莫言在集市中到处打听,有没有见到老游家的成成?结果绝大多数人都说没看见,有人说好像看见了但不敢肯定,还有人反问莫言——成成回来了吗?都是附近乡村的熟人,集市上有大半的人都认识游方,而游方刚才就在他们面前走过,这便是蛰藏术的奇妙之处。
只有几个姑娘很确定的说看见游成方了,游家隔壁老李家的二丫头李小芳告诉莫言,成成哥在集市转了一圈,买了几样礼品,从北面走了。
看来蛰藏术也不是万能的,它在人群中只能回避无意识的关注,却不能直接遮挡人们的视听。假如是极其亲近熟悉的人,比如莫四姑,不论游方如何收敛神气,在集市中大老远就能看见孙子。再假如是一位绝色美女走到男人堆里,就算蛰藏心法再高妙,也会成为视觉欣赏的焦点。
李小芳与游方一起长大,从小对这位邻家哥哥就很有好感,今天在集市上卖货,游方一过来就被她注意到了,对他的行踪是清清楚楚。
游方今天要去莫公河北岸的风景区云踪观去看自己的大舅公正乾道长,顺手在集市上买了几件礼物还有香烛,毕竟是进道观嘛,先烧个香再唠家常。在云踪观住持的静室中,有两位老者在说话,一边喝茶抽着烟,抽的还是软中华。
其中一人穿着道袍,插着发簪留着长须,很有几份仙风道骨的味道,正是此观观主莫正乾,另一人穿着团福百寿纹绸棉褂,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