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人情脉络-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的遗传基因和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伍蠡甫对外国文学情有独钟。从1929年起,他先后创办了《世界文学》杂志,译介外国文学作品,还独译,或者与友合译,翻译出版了歌德、欧·亨利、泰戈尔等外国著名作家的五六本译著。特别是1932年他将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取材中国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编译成《福地述评》出版。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述福地”,复述了《大地》的情节故事;第二部分是“评福地”,对《大地》进行了评析。这部分评论部分,分析深刻,鞭辟入里,对后来赛珍珠的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着积极的作用。
出于对外国文学的喜爱,1936年伍蠡甫步他父亲的后尘,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学的是西洋文学。国内抗日战争爆发后,伍蠡甫中断学业,回到重庆,担任了西迁重庆的复旦大学的文学院院长和西洋文学教授。
伍蠡甫的绘画造诣很高,出版过谈绘画经验和体会的《谈艺录》及研究中国画理论的《中国画论研究》,但他一生的主业还是子承父业——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他主编的《西方文论选》,是我国最为系统地介绍西方文艺理论的权威性的选本,成为高等学校中文专业的必修教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次痛打,改“邪”归正:钱基博与钱钟书
江苏无锡,地灵人杰,奇才辈出,钱基博与钱钟书父子就是这块土地哺育出来的著名学者。
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77年。钱基博家学渊源,从10岁开始从师于伯父仲眉,学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选。16岁就发表了《中国舆地大势论》和《说文》等学术论文,充分展示了杰出的才华。1905年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和日语,接受了新学的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为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他进入教育界,从小学教起,继而中学、大学,曾先后任圣约翰大学国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浙江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受聘于武昌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大前身),直到1957年病逝。他的一生著述甚丰,其主要著作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古籍举要》、《文心雕龙校读记》、《骈文通义》、《版本通义》等近二十部著作。这些著作为他赢得了著名国学大师的称号。
他的学术成就,与他的长子钱钟书相比,其名气和影响则略逊一筹。不过钱钟书作为他的生命的延续,儿子的成就与其父的教导和影响是不可分的。
钱钟书是钱基博膝下的男孩,生于1910年11月21日。恰巧这一天有位乡里给钱家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钱基成没有儿子,只有女儿,对这个侄子寄予的希望很大,就从这部“先哲丛书”受到启发,为侄子取名“仰先”,字“哲良”,寓意是“仰慕先哲”。在钱钟书周岁“抓周”时,他从众多的物品中,抓到一本书。为此他父亲钱基博就给他取名“钟书”,“仰先”就成为乳名。伯父钱基成对钱钟书非常喜爱,视若己出。在钱钟书4岁时,就由伯父基成教授蒙学。可是,伯父对他采取放羊式教育,管教不严,每天下午授课,上午则带着他上茶馆、听说书、品民间小吃,钱钟书玩得非常开心,逐渐染上了晚起晚睡、贪吃贪玩的坏习惯。父亲钱基博为此很是担心。气得他想惩戒一下钱钟书,但又担心兄长不满,于是就提出让钟书进入新式小学读书。在家里,钱钟书没有学过数学,进入小学后跟不上班,钱基博就为他“恶补”数学,可是,无论他怎样讲解,儿子就是不开窍,气得他拧儿子的皮肉,用以惩戒。后来钱钟书的伯父去世了,没有人护着钱钟书了。钱基博这才放开手脚,大胆地管束儿子,终于使儿子改变了坏习气。钱钟书才思敏捷,只要静下心来读书,几乎是过目成诵,一旦与伙伴们玩耍时,就信口开河,臧否古今人物,父亲担心他养成不良习惯,就为他改字“默存”,取意于《易·系辞》中的“默而成知,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意思是告诫他少说多做,以防口生祸端。
钱钟书15岁时,钱基博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父亲北上,母亲贤惠,钱钟书又不专心读书了。他将很宝贵的时间用于读“闲书”,学业成绩每况愈下。暑假钱基博回来时,发现儿子很不争气,就将钱钟书痛打了一顿。不料,这次痛打竟然起了作用,钱钟书只得收收心,开始起早贪晚地读书。钱基博为他安排自修科目,指导他学习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古文选本,为日后成为国学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学习父亲的文风学写文章,父亲很是喜欢。1930年,国学大师钱穆的《国学概论》出版前,要钱基博给他写篇序文,钱基博就将这件事交给儿子来写。儿子写完后,钱基博通读一遍,无懈可击,很高兴地写上自己的大名就交差了。
1929年钱钟书考进清华大学之后,他父亲经常给他写信,告诫他“儿之天分学力,我之所知;将来高名厚实,儿所自有!立身务正大。待人务忠恕”。还在信中写道:“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胜我,我心尤慰!”并希望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父亲的嘱告对钟书的立身行事帮助很大。
1938年秋后,钱基博参与创办湖南蓝田师范学院,并担任国文系主任。当时钱基博劳累过度,身体衰弱,就写信给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钱钟书来蓝田任教,顺便照料父亲的身体。钱钟书就惜别妻女,来到蓝田,担任了英文系主任,一面执教,一面尽孝。在蓝田师院任教期间,钱基博坐拥书城,心忧天下,笔耕不辍,著述甚夥。面对日寇的长驱直入,他专门开设《孙子》的选修课,传授兵法常识,以唤醒国人救亡图存。他的《孙子章句训义》就是根据他的讲稿整理而成的。这期间钱钟书与乃父钱基博毗邻而居。除了教学之外,钱钟书一边服侍父亲,一边埋头读书或著书立说。他的《谈艺录》的前半部,就是在这里完成的。长篇小说《围城》,也是在这里构思出来的。1941年暑假,父亲身体康复后,钱钟书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教学之余继续写作,在1944年到1946年间,他完成了《谈艺录》和《围城》的写作。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对女儿“无为而治”:杨荫杭与杨绛
无锡人杨荫杭和杨绛父女都是文教界的精英。
杨荫杭生于1887年,字补塘,常用笔名老圃。1895年考入天津中西学堂(即后来的北洋大学),在他读二年级时,学校里因伙食不好,部分学生闹事。当时学堂的主管是外国人,追查带头闹事者,一个广东籍的学生挺身而出,其余的闹事者,都缩着头不敢出声。杨荫杭本来没有参与闹事,可是他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意识到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这场风波就不能平息,于是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站出来说:“还有我!”就这样,他就被学堂除名了。他本来出身于寒素之家,依靠公费读书。被开除后,就投考提供公费的南洋公学继续读书。由于杨荫杭学习成绩优秀,第二年被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他在日本很快就接受了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革命思想,于1900年的春天,发起留日学生成立励志会,从事反清爱国活动。1902年他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与留日同学蔡文森一起组织理化研究会,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后来,励志学会和理化研究会的会员都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无锡光复活动。他们的反清活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被列入黑名单,准备缉捕他。杨荫杭得知讯息后,于1906年出国,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律。
*建立后,杨荫杭先后出任江苏高等审判厅厅长、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和京师高等检察长。杨荫杭任职期间,残酷的事实使他认识到,旧政府的司法与官府一样*,根本没有公道所言。他的以法治国的幻想彻底破灭了!在失望之余,他转而研究音韵学和古钱币及梵文。抗战爆发后,他到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诗经》和《楚辞》。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因病逝世,终年67岁。
杨绛,又名杨季康,是杨荫杭的四女儿。1911年生于北平。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到英国和法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
杨荫杭有个偏见,认为女孩子身体娇弱,用功过度,会损害健康。他有一次对女儿说:“他教的女学生中,有的整天死读书,实际上是个低能儿。”杨绛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父亲从来也不责备她。上高中时,她还弄不懂平仄声,很着急,问父亲怎么办?父亲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必急,到时候就自然懂了。”结果后来真的会分辨四声了!有天晚上,父亲在她的窗前问她某几个字是几声,有的杨绛答对了,父亲很高兴;对于没有答对的,父亲也不批评她。这种无为而治式的循循善诱,反而使得女儿的学习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杨绛读高中时,学生的社会活动很多,班里经常推举女同学到街头演讲。有的女生不乐意去,就推说家长不同意。有一次推举到杨绛演讲,她回家时也希望父亲答应她不参加街头演讲,可是父亲却说:“你不乐意去,就直接说嘛!”鼓励女儿勇敢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杨绛考上东吴大学,学习一年后要分科,老师希望她读理科,她自己因为各科学得都很平衡,没有特长,也拿不准主意。就问父亲该学什么?杨荫杭说:“什么该不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自己的兴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她遵照父亲的教导,选择了文科。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杨绛的未来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恐怕是她以后成为作家的一个根本缘由。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祖孙三代的辉煌:陈宝箴与陈散原和陈寅恪(1)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生于1831年正月。传说他出生的那天晚上,村民们忽然看见陈家的屋后红光一片,以为是失了火,大家纷纷前去救火,结果并没有失火,却听到了婴儿落草的哭声,那片红光也随之不见了。传说终归是传说,不过他的父亲陈伟琳对这个孩子还是寄予了厚望的。
天资聪敏的小宝箴,不负长辈厚望,他20岁时参加了南昌的乡试,金榜题名,中了举人。这一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占领了永宁县。宝箴的父亲陈伟琳效法曾国藩组织乡勇创办了义宁团练。陈宝箴帮助父亲操办,由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陈伟琳病故后,义宁团练由陈宝箴带领。在与石达开作战时虽然义宁失守,他的团练损失严重,但他还协助湖南的官军收复了失地,陈宝箴因此受到咸丰皇帝的嘉奖,也得到曾国藩的赏识,将他奉为上宾。1865年在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前夕,保举陈宝箴进京接受皇帝接见,被皇帝授予知府官职,到湖南候补。光绪即位后,陈宝箴在二十年间,由浙江、湖北按察使,升任到湖南巡抚,成为地位显赫的封疆大吏。
在他主政湖南期间,支持戊戌变法,湖南成了主张变法的基地,谭嗣同、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