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完本)-第4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行所言,沐临风也了解,如果不是冶金技术有限,又何苦造出什么蒸汽大炮,直接就是未来的火器时代了,什么飞机、大炮、军舰、坦克的,哪一样都与冶金扯上关系。
不过叹息归叹息,毕竟这不是沐临风与吴行的能力所及范围,着急叹气也没有用,如今之计,也只能在这个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可能的发展自己的实力了。
经吴行介绍,他已经运载了两家蒸汽机去了淮安,准备在铁甲舰上实验,如果成功,海军的实力将是飞一般的提升了,与西洋军队的优劣程度一目了然,海上将称霸整个东南亚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吴行这里小酌后,沐临风才离开了吴府,毕竟吴行每次给沐临风带来的惊喜,总是能让沐临风的满额愁云消失无踪。
回到王府的沐临风,顷刻间又是满怀壮志了,着手准备十日后的上海会谈。
尔后几日,沐临风竟然出奇的没有找任何女子欢好,他正沉浸在郑保御对他说的那番话里,他目前也不清楚,为何一向不怎么喜欢小孩的他,怎么突然就想要小孩了?莫非是随着自己成长,心态也变了?
三日后,南怀仁送来书信,说汤若望已经在福建往南京的路上,相信几日后便到南京。
沐临风收好书信,暗道,是该和王之桢、史可法与洪承畴等人谈谈的时候了,自己一肚子的构想,总不能老是自己一个去寻思吧,总该有些人来分担一下才成。
沐临风直接进了皇宫的文渊阁,王之桢与史可法、洪承畴早已经在此等候了,三人一见沐临风,纷纷下跪请安。
沐临风坐定让三人平身后,这才开门见山的道:“这次让三位大人前来,主要就是为了未来的几套发展计划,想与三维大人谋划一下!”
王之桢、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沐临风经常横出的计划,已经见怪不怪了,三人均没有做声,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等候沐临风的训示。
沐临风轻咳了两声,随即从怀中掏出两份奏折,其中一份是王之桢上次交给自己,关于东瀛建设的那道,还有一道,是沐临风这几日来,苦心专研,例举出日后要出的几件大事。
沐临风首先拿起王之桢的奏折对史可法与洪承畴道:“史大人,洪大人,上次在奉天殿,本王说过,让所有官员都写一道关于东瀛建设的奏章,为何时至今日,本王却只收到了王大人的一封而已?”
史可法与洪承畴闻言立刻起身,随即给沐临风跪下,史可法这时道:“王爷恕罪,其实百官的奏折已经都在文渊阁积压良久了,只是我们三位看了之后,都觉得这些官员的奏折中,皆是称赞王爷您对东瀛建设的歌功颂德,真正有实质性建设的一个没有……所以下臣,才将这些奏章全部扣下,没有呈给王爷您过目,下臣万死……”
沐临风也知道那些久坐高堂的,所谓国之栋梁,领朝奉的时候,各个眼睛睁的比谁都大,一旦让他们办实事,给意见,出了溜须拍马,就是歌功颂德,没一个能拿出实质性建议的。
沐临风长叹一声,让史可法与洪承畴起身后,这才看着二人,奇道:“那些官员没有什么建议,本王也不说什么了,可是为何史大人与洪大人的奏章,至今也迟迟未到?”
史可法听沐临风询问后,这才上前一步,拜首道:“王爷,其实下臣对于王爷的东瀛建设计划,还是保留意见,因为下臣以为,在如今这个局势之下,还是先让我中原子民安居乐业再说……”
史可法说到最后,头已经低的不能再低了,声音也是越来越小,直至不再说话,这才低着头,等候沐临风的训斥。
沐临风闻言后,不但没有发火,反而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转头看向洪承畴,问道:“莫非洪大人的意思也与史大人一样?”
洪承畴这时缓缓站起身来,上前一步,站到史可法的身边,这才拱手道:“下臣没有意见,也不反对……嗯……没有意见……”
沐临风看着这三位被自己一手捧进文渊阁,位列三公之位的三个大人,不知是该好气,还是好笑,一个王之桢就是千方百计,做事处处迎合自己的意思,而且事无巨细,打理的都面面俱到。
()好看的txt电子书
而史可法呢,总是对自己的计划,存在好多不敢苟同的意见,而且敢于当面直言,最后一个洪承畴,却总是介于两者之间,一副高高挂起,事不关己的姿态。
沐临风看着三人良久后,这才示意洪承畴与史可法坐下,随即翻开王之桢的那道奏章,对三人道:“至于是反对,还是支持,上次本王在奉天殿已经明言了,既然本王执意要建设东瀛,史大人,你是不是该提出一点意见呢?还有洪大人?”
沐临风见史可法与洪承畴皆低着头没有说话的意思,这才道:“王大人的奏章写的很好,而且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特别是那条在东瀛必须要军政脱体的建议,甚合我意……”
王之桢闻言立刻起身道:“王爷谬赞了,这些不过是秉承王爷的意思,下臣稍微细节化了一下,其实王爷心里,只怕早已经看到这个问题了,下臣倒是让王爷见笑了!”
沐临风轻咳了几声后,示意王之桢坐下,对其什么话也没有,慢慢合起王之桢的奏章,这才拿起另外一道奏章,随即对三人道:“既然此时史大人反对,洪大人没有意见,那么东瀛建设的十,就全权交给王大人办了!”
王之桢闻言立刻跪地,拜谢道:“下臣一定不辱王爷,尽心竭力办好这桩差事!”
沐临风点了点头,待王之桢起身坐回原位后,这才对洪承畴、史可法与王之桢三人道:“本王这几日什么事都没有做,就是列举了这几件未来要做的大事,刚弄好,就想着让三位大人一起参详一下……”
沐临风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案台上敲打着,洪承畴、史可法与王之桢均坐直身板,听沐临风继续往下道:“第一件事,就是关于江南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这一点至关重要,江北还没有统一,但是要统一江北,是需要经济支持的,方才史大人不是说,要让中原子民安居乐业么?那么这件事就交给史大人来办理吧……”
史可法闻言立刻跪倒领命道:“下臣定当为天下百姓,为王爷,为皇上,为我大明,效犬马之劳!”
沐临风一边示意史可法起身,一边对史可法道:“本王话还没有说完呢,关于这个江南的经济发展问题,之前我已经与黄宗羲还有顾炎武两位先生商议过了,有了一些眉目,而且黄宗羲黄先生,此刻正在请吴伟业吴先生出山……具体事宜,还是待史大人具体与他们三位专门搞经济的先生一起商议着办吧!”
史可法一边听着沐临风的话,一边不住地点头称是,却听沐临风继续道:“不过有一点,史大人务必记住,农工商三个阶层,都是属于我中原子民,不能厚此薄彼,不要搞阶级,将人群分,孟夫子不是说过,民为大么,只要满足了这些人,国家才会富裕……”
史可法这时起身拱手道:“王爷所言极是,下臣一定牢记王爷的训示!”
沐临风点了点头,对史可法道:“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史大人可以与陈子龙协商……让史大人一人兼管农工商三个层面,史大人虽然担子重,却也不能有任何马虎,担子重可以找人分担,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可是要史大人你一个人扛地哟……”
史可法立刻点头道:“是……是……下臣明白,下臣一定牢记在心,不敢忘记!”
沐临风示意史可法坐下后,看了一旁坐着的洪承畴一眼,这才继续道:“第二件事,就是对江北的统战计划了,这一点其实也是与第一件事挂钩的,打仗嘛,打的就是钱,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才能发展壮大军事实力,这件事就交给洪大人你去准备了!”
洪承畴闻言立刻起身拱手道:“下臣领命!”之后,就再也没有多说一句话了。
沐临风对洪承畴道:“洪大人,军队的事情,你比我们在座各位都知道的多,本王可也是对你寄予厚望的……不过洪大人年事已高,若是有什么事,就交给下面的将领去管,不能事事亲力亲为,若是洪大人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可是毁我大明长城啊……”
洪承畴听沐临风当着史可法与王之桢两人的面,如此关心与称赞自己,连忙跪地俯身拜首道:“王爷,下臣此生愿为王爷的马前卒,报效王爷知遇之恩!”
第四篇 烟雨江南,南北分明 725章 大胆构想,小心落实三
沐临风这时起身扶起洪承畴后,见洪承畴满脸老泪,不禁笑道:“本王听说,洪大人一直清心寡欲,不语任何人结交,都说洪大人是铁面阎王,寡情薄义……依本王看来,那些人纯是扯淡,无稽之谈,洪大人也是个感情用事之人哪……”
沐临风一边说着,一边拍着洪承畴的肩膀,眼见洪承畴听完自己的话又要给自己下跪,连忙一把拦住了,按着洪承畴坐下之后,这才道:“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本王相信洪大人不会让本王失望的!”
沐临风说着已经坐回了原位,这才对史可法、王之桢与洪承畴道:“这三件事已经说明白了,也分工了,本王一点也不担心,但是最后一件事,着实让本王头疼啊!”
洪承畴、史可法与王之桢闻言,纷纷起身,拱手道:“下臣等,愿为王爷分忧!”
沐临风闻言欣慰的点了点头,毕竟对于沐临风来说,这三人都是久经官场的老辣之徒,如今对自己诚信拜服,也实则不易。
沐临风轻咳了几声,微笑着让三人都坐下后,这才道:“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以第四件事,就是关于教育的问题了!”
王之桢闻言后,上前一步,拱手道:“王爷,如今江南各郡县的书生都有书读,近年战乱,且新帝刚刚登基,王爷是不是准备开设恩科?”
沐临风闻言摇了摇头,暗道,看来这个科举制度,在他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如果直接取缔,是绝对不可能的了,看来还是要另辟蹊径。
沐临风示意三人坐下后,沉吟了良久之后,这才对三人道:“三位大人是如何看待东海、南海西洋诸国横行这个事情的?”
王之桢、洪承畴与史可法闻言,均沉默了良久,没有说话,却听沐临风继续道:“或者这么说,如今这个时代西洋人横出,我中原不是一向认为天下之大,为我中原的么?”
三人听沐临风如此说,仍是没有说话,沐临风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事情,即便朱熹当真有奇能,只怕这个时代也不可能再有其人了吧?况且时移世易,山中一日,世间已经千年,如果本王没有出现,你们连那些火器火炮都不一定见识过吧?”
史可法与王之桢、洪承畴三人闻言点了点头,依然沉默不语,他们似乎听出了沐临风的意思,王之桢其实更是明了,因为这不是沐临风第一次提及此事了,之前沐临风就与他商议过取缔以往的录取人才的规格。
王之桢这时上前一步,对沐临风拱手道:“王爷,您的意思,我们自然明白,但是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至今,我们中原人,取材取士的途径都是科举,而且经过千年的沉淀,普天之下的士子多如牛毛,如果王爷当真要取缔科举,只怕会与天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