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开到荼蘼 >

第2部分

开到荼蘼-第2部分

小说: 开到荼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孤独的亚当守在伊甸园里,他感到的正是类似雎鸠的慌乱。
  “他是谁?”
  “他因何来这世间?”
  亚当的慌乱是亘古以来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寂寞。
  无边的寂寞,得不到认定、鼓励和需要的寂寞。
  直到他遇见夏娃。
  他理想中的她,是另一只跟自己相似的水鸟,在同一片美丽的沙洲上相鸣相和,相亲相从。
  于是,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她使他爱上了自己,因而他爱上了她的美丽。
  原来,爱情的起源是寂寞。
  不单如此,为了留住她,他使尽浑身解数。
  若她是农妇,他赠之以糠谷。
  若她是织女,他奉之以机杼。
  如想方设法要捞取随波逐流的荇菜,他处心积虑。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而她终于展露了欢容。
  她喜欢他敬献的一切。
  她喜欢了,便会爱屋及乌,喜欢上鼓瑟击鼓之人。
  那样,她会留在他身边。
   。 想看书来

爱的源头是寂寞(2)
而他,将长久远离可怕的寂寞。
  当然,她也一样。
  爱是这样偶然,却又那样必然,我们注定会爱上的是同我们相似的人。
  物以类聚,针尖天生与麦芒为敌,君子注定会爱上淑女。
  

桃之夭夭(1)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此刻,我已缤纷
  因而我将自己盛放于枝头,待你温柔地采摘
  这一树的灿烂都将归于你
  每一朵花瓣都将开启幸福
  我将春华秋实
  我将永世长青
  我将予你和睦安宁
  《桃夭》之意义,在于提出了一个千古命题:怎样的女子才是好女子?
  从母系氏族起家,辗转几千年至现代,女子的身份、地位波涛起伏,好女的定义也不免风云变幻。
  有人渴望如男儿般叱咤一生,我不肯。
  我愿意做我阴柔的女儿本色。
  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我不晓得我是不是水,男儿是不是泥?我只知道,这个世界,男女本是互为阴阳,循环止息,才有了这漫天的繁华。
  该做怎样的女子才好?林语堂先生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木兰是谁?她来自林先生提名诺贝尔奖的名作《京华烟云》,一个“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每次读《京华烟云》会想起《桃夭》,虽然她们仿佛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女子,但在男人的世界里她们皆“宜室宜家”。
  《京华烟云》写了清末庚子年间义和团事件到“七七”抗战为止的40年间北京城曾、姚、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沉浮。
  姚木兰出身富贵,美丽大方。
  她曾到天津上过新学,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深受父亲姚思安道家思想的影响。
  所以,木兰是这样的女子:儒家与道家并存,“出世”与“入世”交替,而且新思潮和旧传统俱在,东方与西方统一。
  表现在爱情与婚姻上,一方面她顺从地接受了“父母之命”,放弃初恋孔立夫嫁给了曾荪亚,并力图进入“贤妻良母”的角色,孔立夫则成了她的妹夫;
  另一方面她又顺乎自然,将对立夫的爱慕变成心里优美的泉流,任何时候都甘愿做一个殉情者为之赴汤蹈火。
  她既为道家女,又为儒家媳,儒道两家文化的精华在她身上得到了综合。
  作为女儿,她颇得父亲的欢心;
  作为儿媳,理家治产,有章有法,上下有服;
  作为女人,既有敦厚敬爱她的丈夫,又有“发乎情,止乎礼”的心中的挚爱情人。
  她有超然的出世风度,又有善理家事的入世精明,以及体恤下人的温良细巧。
  姚木兰的一生,不止是随行随止,她始终领悟着一个女子内心与周遭的点点滴滴。
  在经历了丧女之痛、迁居杭州、抗战逃难等一系列后,她的精神境界日渐开阔,从小女子的世界扩展到对人类命运的遥深关怀。
  在姚木兰身上较为集中体现了林语堂先生的人性理想:爱、忍耐、宽恕、不断的自我完善。应当说,这是整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致梦想,是对桃夭的另一种解读。
  木兰是一个高贵完整的女性理想,与之类似的少女形象是贞观。
  贞观是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里的女子。
  她是最普通的女孩子,“小学六年书念下来,贞观竟是无有什么过人处,虽说没押在众人后,倒也未曾领人先。”
  她也是最通情达理的女孩子,她深信外公所言:“识者都知,闺女是世界的源头,未来的国民之母。”
  因为,“儿子不好,还是一人坏,一家坏,一族坏,女儿因负有生女教子的重责,可就关系人根,人种了,以后嫁人家为妻做媳,生一些惶恐、霸气的儿女,这个世间还不够乱啊?”
  她爱读《千字文》,“因为有这种井然秩序,心里爱着——‘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父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桃之夭夭(2)
“贞观是每读一遍,便觉得自己再不同于前,是身与心,都在这浅显易解的文字里,一次又一次的被涤荡、洗洁……”
  她敬重大家庭里的新娘子,只因“听说肖鼠的,只才大自己一岁,就要分担这么大一个家,真叫人从心底敬重。”
  当她卅年死生不知的大舅有了消息,她看到那“带着两个儿子,守了他漫漫卅年”的大妗,面对已另有妻室儿女的丈夫,“伊泪眼潸潸了:‘我是太欢喜了,欢喜两位老人找着儿子——’
  ‘——银山兄弟,可以见到爹亲……有时,欢喜也会流泪——’
  这样的贞观,是不争不抢,“执妇礼”,仁爱宽容的女子。
  恰巧,她是这样看桃夭女子的。
  她听民歌《桃花过渡》,桃花待要过江;摆渡的老人招她道:渡你也行,先得嫁我!
  桃花道是:嫁你不难,咱们先来唱歌相褒,你若赢了随你,你若是输,叫我一声娘,乖乖渡我过去——贞观听得这一男一女唱道:
  正月人迎尪,单身娘子守空房,嘴吃槟榔面抹粉,手提珊瑚等待君。
  二月立春分,无好狗拖推渡船,船顶食饭船底困,水鬼拖去无神魂。
  三月是清明,风流女子假正经,阿伯宛然杨宗保,桃花可比穆桂英。
  四月是春天,无好狗拖守渡边,一日三顿无米煮,也敢对阮葛葛缠。
  五月龙船须,桃花生水爱风流,手举雨伞追人走,爱着缘投戆大呆。
  六月火烧埔,无好狗拖推渡人,衫裤穿破无人补,穿到出汗就生虫。
  七月树落叶,娶着桃花满身摇,厝边头尾人爱笑,可比锄头掘着石。
  八月是白露,无好狗拖推横渡,欲食不做叫艰苦,船坯打断面就乌。
  九月红柿红,桃花生水割着人,割着阿伯无要紧,割着少年先不堪。
  十月十月惜,阿伯戆想阮不着,日时懒怠无人叫,暝时无某困破席。
  十一月是冬至,大脚查某假小蹄,八寸鞋面九寸底,大过阿伯的船坯。
  十二月是年冬,精 做粿敬祖公,有尪有婿人轻松,阿伯你就扇冬风。
  …………
  听着,听着,贞观不禁好笑起来:这女的这样泼辣、爱娇,这男的这样沾沾自喜,可是,也只能觉得二人可爱,他们又不做坏事,只是看重自己
  “像桃花这样的女子,是举凡男子,都会爱她!”
  “——我喜欢她那种绝处逢生;比较起来,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者,好象世事怎样,都不能奈何她,……甚至被丢到万丈悬崖了,他们不仅会坚韧的活下去,还要——“
  “——还要高唱凯歌回来……”
  木兰富贵,贞观是木兰初识诗书的少女时期,桃夭则比较平民化,是邻家女变成的邻家妇,带有一种贴心的喜气洋洋。
  《桃夭》将外在的美艳同内在的气质集中到同一个女子的身上,给千百年后的中国女性建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标准。
  首先是外在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比喻即将出嫁的少女,她的美丽如同桃花。“灼灼”二字,真明艳照人。
  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其次是内在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那姑娘今朝出嫁,将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
  一个好女子,预示着家庭幸福、和美。
  这首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女子的终极要求:美貌与智慧并重。“桃夭”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传达了春秋时期的美学思想,并为后代世袭。
  故孔子称赞《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而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
  《桃夭》所提出的美的概念是多层次的,由外而内,而终归于内。
  自“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流行,它体现了真善美的三位一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桃之夭夭(3)
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楚国伍举《国语?楚语》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无害,也就是善即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
  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
  “善即是美”,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
  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
  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
  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
  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
  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桃夭》反映的美学思想是艳如桃花、照眼欲明,然而“目观”之美还不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桃夭》反映先秦人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婚姻和家庭在整部《诗经》中举足轻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第二篇为《葛覃》,第三篇《卷耳》,第五篇《螽斯》, 第六篇即《桃夭》。
  《诗经》的首发阵容便涵盖了恋爱、结婚、夫妇离别、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涉及到婚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