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家有女-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我来说,在哪儿都一样。”耿师傅放下手里的东西,坐了过来,“不过,我如今还是比较喜欢这儿的日子,不想挪窝了。”
“可是……”喜清欢想劝,却见耿师傅抬了抬手。
“甭劝我。”耿师傅正色看着她,“你们走了,编饰的几个小丫头怎么办?没着落吧?我留在这儿,还能帮你照料着,除了梨花她们五个,其他丫头倒也没有必要非聚在一起,让她们各自在家做着就行,做好了交到梨花那儿,到时候一起交上来就行了。”
“耿师傅,要是银楼真开起来了,您不去怎么行呢?”喜清欢还想劝说耿师傅,一个新银楼,没有坐镇的师傅怎么行呢?
“我没说不去,可如今,你不是还没开起来嘛。”耿师傅摆摆手,“小四,我知道你心大,可有些事操之过急反而误事,你先去把眼前的烂摊子收拾了吧,这银楼的事儿以后再说,我好歹也是东家之一,能早些赚钱我还能不愿意?可我看来,现在还不是个时候,我呢就留在这儿,多做些饰品攒着,等什么时候铺子开起来了,我这些直接拿出去不就成了?”
359媒人一个接一个
说到搬家,许多的问题便浮现了出来。
喜守业去南林镇买好了一座三进的院子回来后,在晚饭时,喜庆靖便把搬家的事公布了。
先是柳氏回到房里直皱了眉:“玉儿的亲事正在议着呢,这一走,杜家那边如何说法?”
她并不知道他们只是搬到南林镇宅居,喜守业还没来得及把事情与她细说,她单以为要搬到北方的故乡去,对女儿亲事的担心、对娘家人的不舍顿时占据了她的心房。
“我们又不是去别的地儿,就在南林镇。”喜守业只好实话实说,“你也知道的,四喜斋的生意出了问题,如今,生意都收了,爹便想着一家子搬到南林镇上去过安稳日子,你呀,莫想多了,想回来随时能回来。”
“那这儿的一摊子事怎么办?那边的小楼还刚刚建的呢。”柳氏却不相信,“相公,是不是出什么大事了?非要搬家不可?”
“唉。”喜守业长叹一声,只好拿话诳她,“你也知道的,柳四家算是和我们结下了梁子,那柳正文和小四更是怨上加怨,爹是担心柳四家的会对我们家不利。”
“原来如此,那你不早说。”柳氏一听,吓了一跳,立即站了起来,“什么时候走,我这就收拾行装。”
“过了中秋再走吧。”喜清欢看了看她,无奈的扶了扶自己的额,要不是怕秦家的把自家的底挖出来,他还真不想搬,在这小柳村住了这么多年,早把这儿当成家了。
而另一边,杨氏也在担心,她还在月子里,喜世廉又常常不在身边。知道这个消息后,她便忐忑了起来,孩子这么小,哪经得起折腾?白天的时候,她娘也来过了,话里话外的劝她不要走,说什么大户人家的男人都是三妻四妾,如今喜家发达了,在小柳村还好些,要是搬到那么远的地方。喜世廉要是真又抬人进门,她就是哭也没地方哭去。
而方氏,却是赞成的。如今喜世耿和方继都成了亲,只剩下女儿还没有着落,可是搬到别的地方,说不定就能找个更好的亲事了,她对柳丰庆始终看不上眼。
就在各房都还在纠结的时候。喜清欢却是忙活开了,她忙着把藏起来的银票和银子都重新找出来,各种这个契那个契的都要分类出来。
忙碌了大半个晚上,才算把各种的东西都归笼在了一处,数了数,银子带上银票一共有一千四百两之多。不过,据她爹说,买那个院子就花了近千两。还是江洛那儿转了银子出来用的。
区区千余两,放在小柳村足够她做很多很多的事了,可是到了镇上,想做个好些的生意只怕有点儿难度呢,不过。暂时,她也不想折腾什么生意了。等江洛的小吃街建好,她就专心经营她的鱼香小肆去,当个幕后的老板可比现在这样抛头露面四处忙碌的要舒服安全的多。
嗯,到时候她就开一个鱼香小肆,一间银饰铺子就够了,至于姐姐们的嫁妆,只要云夏不倒,想来也就是两三年的事儿。
折腾了一大圈,喜清欢忽然发现自己曾经的壮志豪情有些儿虚假了,当初,自己把话说的那样满,可现在,努力了这么久,一家人忙了这么久,到如今才发现,家人的安危才是最最重要的。
就拿刘芷颖来说吧,她爷爷高居尚书之位,家里如何富贵不问自知,可如今呢,只落得一家离散。
喜清欢叹了口气,把手里的银子抛回了箱子里,让刘芷颖锁进了各个柜底。
虽说,家里人的反应不同,不过,喜庆靖还是决定了,等世廉的孩子一满月,办了满月酒就走。
于是乎,柳氏和杨氏都开始准备行装,和亲人叙别,杨氏还在月子里,所有事只能让大梅去办,杨家人也一批接一批的过来陪她,说说分别前的话。
过了中秋,喜守勋带着妻儿一起回方家祭祖,同行的还有尹氏和喜世廉,原本想把喜守功和喜安宁的尸骨迁回来的决定如今也暂时打消了,二老年纪大了,这样周车劳顿只怕吃不消,所以,便让尹氏和喜世廉代表一家人去的。
而喜守业和喜清欢等人便抓紧了各种事情的移交事宜。
外面的事,喜清欢之前便和柳来福交待过,编饰组和布艺也听取了耿师傅的想法,喜清欢把这件事包给了梨花娘和柳秀。
等他们离开,柳来福便搬进喜家去住,何东何西等人也被安排了进来,新起的院子已经彻底完工了,洪师傅送来的家具也安排到了各处,只是,喜清欢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看中的那个小楼里别有玄机,她想,离开这儿并不是不回来了,等她回来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用上。
这一日,之前为喜玉欢说媒的媒人上门来了。
“老太太,听说你们家要搬回老家了,那你们家玉姑娘的亲事,是什么个说法?”这个媒人说话也直,一坐下只喝了一口水便直接问李氏。
“亲事是亲事,回家是回家,并不影响呀。”李氏笑道,“不知道杜家又是个什么想法呢?”
“杜家自然是想结亲的,杜嫂子说了,要是可以,你们走之前便把亲事办了,怎么样?”媒人说道。
“那怎么行,我们下个月便走了,这哪来得及啊?”边上的柳氏忍不住插话,这亲事本就有些急了,现在居然突然要办亲事,岂不是委屈了玉儿?
“是啊,太急了。”李氏也这样觉得,“您看,要不这样,按着之前的礼一样一样了,在我们走之前把日子定下来,到时候我们再回来办婚事不就好了?”
“这……”媒人为难的沉吟着。
“这事儿就有劳您多跑几趟了,眼见这也没半个月了,如今办亲事,哪来得及呢?您说是不?”李氏瞧了瞧媒人,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银锭放在那媒人的面前,笑着说道。
“好吧,吃我们这碗饭的,少不得就是要多跑跑。”媒人收了银子,便转了话锋,又坐着细问了些话便告辞走了。
“唉,我怎么觉得这杜家……”柳氏看着媒人离开的身影,叹了口气,不过,她没有把话完全说出来。
“太仓促了。”李氏摇了摇头,正要站起来,忽见尖子娘又进院来了,便又坐了回去,笑着问道,“大妹子,走这么急,有什么好事儿?”
“当然是好事啦。”尖子娘笑得合不拢嘴,进了厅和柳氏笑着招呼了一声,便坐到对面的空椅上,说道,“大喜事儿。”
“说来听听。”李氏想了想,没想起来自家还有什么喜事。
“你们不是要走了吗?”尖子娘也不吊人胃口,一开口便把来意说了出来,“听说你们要走,老村长那孙儿急了,这不,方才呀丰庆他娘就来寻我了,想让我来向你四儿家的闺女提亲呢。”
李氏不由惊讶的看着尖子娘,之前她还想着去柳老村长家探探口风,后来因为各种忙碌便把那事儿放到一边了,没想到,今天柳老村长家竟让尖子娘上门来提了。
柳氏也是惊讶,方氏的态度她都是知道的,柳丰庆那孩子,她看着好,可人家方氏是正经的娘啊,方氏看不上的,她可是半句也不敢多说。
“大妹子,四儿他们家回娘家祭祖去了,可能得再过几天才能回来呢,这事儿我还得问问四儿和四儿媳妇。”李氏自然也是愿意的,可到底,女儿是方氏的,她也不能自作主张。
“没事儿,他们家啊就是让我来问问,要是成,就紧着下订,这不,人家孩子是怕你们搬走了他没机会了。”尖子娘爽朗的笑着,她如今在喜家也是座上宾了,说成了方继的亲事,接生了喜家的大胖孙儿,以后要是再说成喜家几个闺女的亲,那她以后的生意还用愁吗?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一个人疑惑的询问声:“请问,这是喜家吗?”
院子里正好有丫环在,便过去问了几句,回来跟李氏回禀:“老夫人,外面有位花莲镇来的大娘求见。”
“花莲镇来的?难道是找小四?”李氏和柳氏互相看了看,径自吩咐,“把人请进来,再去请九小姐过来。”
丫环忙去领人进来,上了茶便匆匆去了楼上。
喜清欢下楼的时候,正好听到那个花莲镇的大娘在自我介绍:“您是喜老夫人吧?我是花莲镇上的冰人,人家都喊我刘方氏,今儿莽撞上门,还请见谅。”
冰人?喜清欢的脚步停了下来,心里纳闷不已,冰人不就是媒人吗?怎么还是花莲镇来的?还找她?难道是……杨宇全那厮?!
喜清欢皱了眉,站在柱子后面不出去了,她得先听听这人要说什么。
同样的,李氏和柳氏听到她自称冰人,也是面面相觑,今儿是什么日子?居然连续三位媒人上门了,这一位还是花莲镇来的。
尖子娘本来要走,听到刘方氏这样一说,便干脆坐在凳子上不动了,她想知道这一位又是给喜家哪位姑娘说亲的?
360一鸣惊人的二姐
李氏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笑着看着刘方氏问道:“不知您此次来是?”
“是这样的,我们镇上的杨公子,知道贵府的二小姐心灵手巧秀外慧中,甚是仰慕,他听说你们家即将远行,生怕以后没有了机会,便请了我跑这一趟。”刘方氏说话倒是颇有些咬文嚼字的感觉,说罢,还笑道,“不瞒老夫人您,我是官媒,这寻常人家能这样费大银子请官媒说请的,还真是少见,由此可见呀,这位杨公子的心真着呢。”
“原来是这样。”李氏点点头,又问道,“敢问这位杨公子姓甚名什?家里是做什么的?多大年纪了?”
“这位杨公子叫杨季全,年方十六,家里原是做布庄的,如今还在镇上开了家叫四喜斋的鱼鲜干货铺子,如今生意也是不错的,他家原是在青石镇上的,据他说,他与你们家原是旧识,不知道老夫人有没有印象?”刘方氏已经知道杨季全和喜家是旧识,倒是没有说什么不切实际的话。
“是他?”柳氏皱了皱眉,她对杨季全倒是没什么抵触,只是他那个哥哥,却是她不愿见的,如果以后成了亲戚,那不是……
“夫人认识是吧?”刘方氏笑道,“这样最好,想来你们也是熟悉他们家的情况的,